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21 毫秒
1.
季节对奶牛日粮采食量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试验以8头奶牛,分别在春季、夏季、冬季进行消化试验以研究环境温度对奶牛日粮营养物质进食量的影响。试验用点收粪确定排粪量,根据饲料中AIA含量及进食量、粪中AIA排出量计算其青贮采食量。结果表明,奶牛春季、夏季、冬季的营养物质采食量有明显差异,环境温度对奶牛日粮营养物质进食量有显著影响(p〈0.05)。  相似文献   

2.
1前言 奶牛热应激(环境温度较高)的条件下表现为采食量下降,但下降的程度鲜有报道。为此.设计本选题,对比春季、夏季奶牛在正常饲养管理条件下营养物质的进食量变化,以期对奶牛在不同温度环境下的饲养管理有指导作用。  相似文献   

3.
环境温度变化明显影响奶牛日粮营养物质的消化率,试验以8头泌乳奶牛分别在春季、夏季进行消化试验,以比较季节温度变化对奶牛日粮营养物质表观消化率的影响。结果表明:春季奶牛日粮粗蛋白质、中性洗涤纤维、酸性洗涤纤维的表观消化率分别为57.79%、45.77%和39.08%,相应夏季的表观消化率则为68.3%、67.81%和51.09%,夏季的营养物质表观消化率显著高于春季(P<0.05)。  相似文献   

4.
饲料(干物质)的进食量对奶牛生产性能的发挥有着重要意义。凡是高产奶牛,都具有较高的采食量。因为,决定奶牛生产性能的直接因素不是饲料的有效营养物质(如能量、蛋白等)浓度,而是有效营养物质在单位时间内的绝对进食量。这就要求在制定饲养标准和按饲养标准配合日粮时,要以饲料干物质的进食量为根据。国内外对奶牛采食量的估算有如下几  相似文献   

5.
试验选用3头健康的泌乳后期的中国荷斯坦奶牛,采用3×3拉丁方设计,在基础日粮中分别添加0、8、15g/d烟酸,研究日粮添加不同水平烟酸对热应激奶牛干物质采食量、营养物质表观消化率和部分血液生化指标的影响。试验期为63d。结果表明:(1)添加8、15g/d烟酸分别使奶牛的干物质采食量显著提高12.71%和11.20%(P0.05);(2)添加8g/d烟酸能使奶牛营养物质消化率显著提高(P0.05),添加15g/d烟酸对奶牛营养物质消化率有提高的趋势,但差异不显著(P0.05);(3)日粮添加烟酸能够维持奶牛血清皮质醇水平的基本恒定、降低血清胆固醇、甘油三酯水平的趋势。综合分析试验奶牛的干物质采食量、营养物质表观消化率和血液生化指标变化,夏季给奶牛补饲烟酸有助于缓解热应激,适宜的添加量为8g/d。  相似文献   

6.
在日粮中添加保护性脂肪以以提高奶牛的产奶量,实验研究证实,产奶量随保护性脂肪的饲喂水平增加呈上升趋势。据报道,提高日粮油脂含量或用油脂代替部分精料,可有效改善奶牛能量供应,提高泌乳性能并改善健康状况,但最好添加过瘤胃保护性脂肪。另外,指出油脂不利于纤维的消化,若将油脂直接添加到青贮饲料中,则会使饲料采食量和纤维消化率下降,但添加经皂化、氢化、甲醛处理的保护性脂肪,可防止瘤胃内不发生脂肪的离解和水解,让脂肪直接进入小肠消化吸收,这既能提供能量,又可避免对纤维素及其他营养物质消化吸收的影响。但夏季奶牛常处于体能负平衡状态,高温可以使奶牛的采食量下降,身体消瘦,造成奶牛体内能量的负平衡,为明确保护性脂肪对夏季奶牛泌乳量的具体影响,本研究进行了分组对比试验。  相似文献   

7.
准确测定奶牛对日粮的采食量是衡量奶牛摄入营养物质数量的尺度,是确定奶牛精料喂量及制定奶牛饲养方案的基础和依据.采食量也是影响奶牛生产性能的主要因素;奶牛一般日粮由粗饲料、精饲料、副料组成,奶牛粗饲料主要以青贮为主.因此确定奶牛对青贮采食量是奶牛日粮配合的基础,也是奶牛营养消化代谢研究必需的参数。为此本研究就奶牛对青贮采食量的测定方法进行改进,以期为以后的研究提供参考。确定奶牛采食量的通用方法是将称好的饲料放在左右两侧有挡板的食槽内.一定时间采食后测定残留量,计算采食量。这种方法的不足之处是,在取回剩料时工作比较繁琐不容易全部取回.从而导致测定的采食量比实际采食量偏高.而且隔起来的挡板容易被牛拱翻。为了准确的测定奶牛青贮采食量,2006年11月初在河北省大曹庄农场奶牛中心某牛场我们采用了人工料槽的方法来测定奶牛的青贮采食量,现介绍如下.供使用时参考.并不断完善。  相似文献   

8.
围产前期不同蛋白质水平日粮对奶牛生产性能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试验研究奶牛围产前期不同蛋白质水平日粮对奶牛生产性能及营养物质消化率的影响,为确定奶牛围产前期适宜的日粮蛋白质水平提供依据.在干奶牛车间选取胎次、体重以及上一个泌乳期校正产奶量相近的经产荷斯坦奶牛24头,随机分为3组,在围产前期分别饲喂A(14.0%)、B(12.1%)、C(9.6%)3种不同粗蛋白质水平日粮,测定其对分娩后胎衣排出时间、干物质采食量、营养物质表观消化率、分娩后60 d内的平均泌乳量、乳脂率、乳蛋白及乳汁理化性质的影响.结果表明:围产前期日粮不同粗蛋白质水平对奶牛分娩后胎衣排出时间、干物质采食量、营养物质表观消化率、分娩后60 d内的平均泌乳量、乳成分、乳汁理化性质影响差异不显著(P>0.05);乳蛋白和乳干物质随着日粮蛋白水平的提高有升高的趋势.结论:在该试验条件下,经产荷斯坦奶牛围产前期可以考虑使用低蛋白质日粮.  相似文献   

9.
易涛  叶新平 《广东奶业》2005,(2):11-11,2
饲喂优质草料炎热天气下,奶牛会自动减少采食量,通常,泌乳早期的奶牛受影响最快最严重。解决这一问题的方法是在夏季饲喂优质草料,这样采食量少一些也能维持日粮的平衡,但酸性洗涤纤维和中性洗涤纤维的含量不得低于18%~19%及25%~28%,同时要提高日粮中的营养物质含量。  相似文献   

10.
为了研究饲料品质对泌乳奶牛进食模式的影响,对使用电脑控制自动饲喂器饲喂的22头泌乳奶牛分别进行了127次(11头奶牛)和213次(11头奶牛)跟踪调查。日粮都由牧草青贮与精料组成,泌乳奶牛根据日粮精粗比例不同分为2组,分别是高粗饲料日粮组(以HF表示)和高精料日粮组(以HC表示)。经过饲料分析后,这2种日粮虽然原料组成相同,但精料部分的干物质含量不同(HC组为O.59,HF组为O.27)。2组奶牛以自由采食方式分别饲喂以上2种日粮,直至产犊后156d为止。试验结果表明,泌乳奶牛这2组新鲜饲料的日平均采食量(49.2kg/d)并不受精粗比例影响,但对不同日粮干物质采食量存在显著差异(HC组为23.6kg/d,HF组为17.8kg/d)。经过对每个奶牛的进食水平进行分别监测,并根据日进食次数进行分组后,结果显示,泌乳奶牛日平均采食频率是6.6次/d,每次对鲜料采食量为7.6kg,且不受日粮精粗比例影响。泌乳奶牛对HF组日粮的每次采食时间比HC组日粮采食所需时间要长(41.4 vs.31.3/min/次),但单位时间采食量:HF组比HC组低(以鲜料计采食量:233vs.337g/min;以干物质计采食量;78vs.156g/min)。进食前与进食后相关性有时从统计上较显著,但相关系数很低(R^2介于O至O.05),且不受日粮精粗处理影响。摄食周期(定义为一次采食的采食量除以所需时间后加上与前一次采食所间隔的时间)表现为单位小时采食量呈正弦曲线波昼夜采食模式,单位小时采食量在每个周期中的最低值(1.5kg/h)出现在午夜过后,最高值(超过3.Okg/h)仅开始于午后,单位小时采食量平均值、幅运范围及正弦波曲线的周期性均不受日粮处理效应的影响。以上数据表明,泌乳牛在上述2种(HC组和HF组)日粮水平下的短期采食调控机理相同,没有任何数据表明采食高精料日粮的奶牛其昼夜采食模式与采食高粗料日粮奶牛的昼夜采食模式存在差异。  相似文献   

11.
奶牛较耐寒不耐热,改善夏季饲养条件是实现全年高产的重要途径。奶牛适宜的环境温度为16~23℃,高产奶牛为15~20℃。夏季天气炎热,气温常在34℃以上,会使奶牛产生热应激,表现为:体温升高,呼吸加快,皮肤代谢发生障碍,食欲下降,采食量减少,食入的营养物质不能满足产奶需要,体重减轻,体况下降,产奶量与乳脂率下降,繁殖力下降,疾病增加,甚至死亡。为了把热应激对奶牛的不良影响降低到最小限度,夏季饲养奶牛的原则以防暑降温为主,在饲养管理上应采取如下措施:一、营养措施1.适当提高日粮的营养浓度,即增加日粮的能量浓度…  相似文献   

12.
试验选用体重、胎次、产犊日期和产奶量相近的健康荷斯坦奶牛16头,随机分为2组,每组8头。对照组饲喂基础日粮,试验组在基础日粮中添加50g/d微生物源性生物抗氧化剂,试验在夏季高温期进行。试验结果表明,随着高温和泌乳期的进程,试验奶牛的采食量和泌乳量均相应下降;但添加微生物源性生物抗氧化剂后,采食量和泌乳量的下降较对照组缓慢,试验同期奶牛的采食量较对照组高,试验第50d的产奶量比对照组提高8.06%,乳脂率提高0.655%,乳脂量和乳蛋白量分别提高35.16%和9.03%;乳中体细胞数量明显减少,牛奶的品质明显提高。  相似文献   

13.
环境温度与家禽采食量及日粮能量浓度的关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环境温度在很大程度上影响家禽对营养物质的代谢,进而影响采食量及日粮能量浓度,文中在前人的研究基础上把环境与家禽采食量及日粮浓度的关系进行了简要概述。  相似文献   

14.
试验旨在研究高湿全混合日粮中添加不同水平的水对饲料温度及奶牛采食量、采食行为和生产性能的影响。试验选用12头泌乳荷斯坦奶牛(155.8±60.1DIM),随机分为3个处理组,采用3×3拉丁方试验设计,每期28d。每天10∶00饲喂1次。基础日粮由30.9%的玉米青贮、30.3%的苜蓿草、21.2%的高湿玉米和17.6%的蛋白质饲料原料组成。通过降低水的添加量来调控日粮干物质含量,处理日粮组干物质含量分别为56.3%,50.8%和44.1%。试验在5~8月间进行,牛舍外环境温度为18.2℃±3.6℃,牛舍内环境温度为24.4℃±3.3℃。每期试验的最后14d测定干物质采食量;最后7d,每日3次(10∶00,13∶00和16∶00)测定产奶量、饲料温度和牛舍内温湿度,采集鲜日粮样品和剩余饲料样品用于测定奶牛的采食行为;最后4d,采集乳样品分析乳成分。鲜日粮样品和剩料样品采用滨州筛分离,用于测定奶牛的采食行为,滨州筛由三层筛网(19,8和1.18mm)和一个底盘组成,饲料被分成4个组分(长、中等、短和适中)。采食行为以每种组分实际采食量占预测采食量的百分比表示。研究结果表明,投喂日粮数小时后,随着水添加比例的提高,日粮长颗粒分数越多,日粮温度升高越快,并且降低了干物质和淀粉及中性洗涤纤维的总采食量。产奶量和乳成分不受添加水量的影响。乳的生产效率随着水添加量的增加而提高。同时,更高的牛舍内温度也提高了投喂日粮的温度,导致了饲料酸败和干物质采食量降低。总之,对于由牧草和青贮饲料组成的高湿日粮(干物质含量低于60%),额外的添加水提高了奶牛的挑食行为,特别是牛舍内温度较高时,挑食现象更加严重并且降低了养分的消化。  相似文献   

15.
文章旨在研究围产前期奶牛日粮中添加过瘤胃脂肪对其初乳质量、干物质采食量和泌乳性能的影响。试验选择30头产前3周的中国荷斯坦奶牛,随机分为对照组、试验Ⅰ组和试验Ⅱ组,每组10头牛。3组奶牛在产前饲喂含不同脂肪添加量的日粮,对照组不添加额外脂肪,试验Ⅰ组添加2%干物质基础的脂肪酸钙盐,试验Ⅱ组添加3%干物质基础的脂肪酸钙盐。脂肪酸钙盐主要成分为大豆油。3组奶牛饲喂相同的泌乳日粮。试验期从产前3周至泌乳12周。奶牛产犊时,测定初乳产量,测定初乳成分及Ig G含量。每周记录采食量,每天记录产奶量,每周采集奶样测定乳成分。试验结果表明,产前3周奶牛日粮中添加脂肪对其初乳产量和乳成分无显著影响(P0.05),显著增加了初乳中Ig G含量(P0.05)。试验Ⅱ组奶牛初乳中Ig G含量最高,分别比对照组和试验Ⅰ组奶牛高32.04%和12.40%(P0.05)。产前3周奶牛日粮中添加脂肪对产前奶牛的干物质采食量无显著影响(P0.05),显著增加了产后奶牛的干物质采食量,而且与脂肪添加剂量呈线性相关(P0.05)。试验Ⅱ组奶牛和试验Ⅰ组奶牛的产奶量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而且以试验Ⅱ组奶牛具有最高的产奶量(P0.05)。因此,本试验结果表明,产前奶牛日粮中添加脂肪可以提高初乳质量,增加奶牛产奶量,本试验中以3%的添加剂量为宜。  相似文献   

16.
夏季天气炎热.蛋鸡容易出现食欲下降、采食量减少等问题.导致产蛋量受到影响。为保持蛋鸡夏季高产,应调整蛋鸡日粮水平.做到“三增一减”。1适当增加蛋白质饲料受热应激影响.鸡采食量会明显下降。如果日粮中不增加营养物质.就不能满足蛋鸡生长和产蛋的需要。日粮中蛋白质不足。会直接影响产蛋量。  相似文献   

17.
本次研究旨在初步探讨基础日粮中添加不同含量的杜仲叶对奶牛生产性能的影响。在某规模化奶牛场随机挑选60头生产性能和胎次相近的奶牛作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3组,分别为对照组(日粮不含杜仲叶)、低含量杜仲叶组(日粮含5.0%杜仲叶)和高含量杜仲叶组(日粮含10.0%杜仲叶),在相同环境下进行预试验10d,正常试验60d,分别于试验前后测定不同组别奶牛泌乳量和采食量。结果表明,与对照组相比,日粮中添加不同含量杜仲叶均有利于提高奶牛的泌乳量和采食量,同时有利于提高牛奶品质。  相似文献   

18.
本研究旨在初步探讨基础日粮中添加不同含量的杜仲叶对奶牛生产性能的影响。在某规模化奶牛场随机挑选60头生产性能和胎次相近的奶牛作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3组,分别为对照组(日粮不含杜仲叶)、低含量杜仲叶组(日粮含5.0%杜仲叶)和高含量杜仲叶组(日粮含10.0%杜仲叶),在相同环境下进行预试验10天,正常试验50天,分别于试验前后测定不同组别奶牛泌乳量和采食量。结果表明,与对照组相比,日粮中添加不同含量杜仲叶均有利于提高奶牛的泌乳量和采食量,同时有利于提高牛奶品质。  相似文献   

19.
本试验研究了夏季热应激时期,在日粮中添加巴尔吡尔对奶牛生产性能的影响,并核算添加巴尔吡尔后对奶牛综合经济效益的影响。试验结果表明,与对照组相比,日粮中添加巴尔吡尔的奶牛,采食量受热应激影响减小,产奶量相对升高,乳脂率升高,牛奶中体细胞数减少,对乳蛋白等其他指标影响不大,综合经济效益增加。  相似文献   

20.
本试验旨在研究复合水溶性维生素对春、夏季奶牛生产性能、血液生理生化指标和抗氧化性能的影响。采用2×2因子随机区组设计,选取胎次、体重相近的健康成年奶牛80头,随机分为4个处理,即Ⅰ、Ⅱ、Ⅲ、Ⅳ组,4组均饲喂基础日粮,Ⅲ、Ⅳ处理在春季补充复合水溶性维生素,Ⅱ、Ⅳ处理组在夏季补充复合水溶性维生素,各组添加量均为0.02%(日粮干物质为基础),预试期7 d,正式期70 d。结果表明:在春季添加复合水溶性维生素极显著提高奶牛的平均日采食量和日产奶量(P<0.01);在夏季显著提高奶牛的平均日采食量(P<0.05),极显著提高日产奶量(P<0.01);均能极显著提高乳脂率(P<0.01),极显著降低体细胞数(P<0.01);均能显著影响淋巴细胞总数(P<0.05)。在夏季补充复合水溶性维生素能极显著增加血清总抗氧化能力、总超氧化物歧化酶(P<0.01),极显著降低乳酸脱氢酶、白蛋白、总蛋白、高密度脂蛋白、低密度脂蛋白和磷酸肌酸激酶含量(P<0.01)。综上所述,复合水溶性维生素可以提高奶牛的生产性能,增强奶牛非特异性免疫,改善奶牛抗氧化性能,减少夏季热应激。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