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71 毫秒
1.
目的探讨体外循环(CPB)时血液中CD14 单核细胞表面Toll样受体4(TLR4)及其胞内热休克蛋白70(HSP70)表达的变化规律以及乌司他丁对外周血液中CD14 单核细胞表面TLR4受体表达的影响。方法选择我院2006年8月至2007年8月期间择期行房、室间隔缺损修补手术患者30例,随机分为对照组和乌司他丁组,每组15例。全麻诱导前乌司他丁组给予乌司他丁12000 UI/kg,对照组给予同样体积的生理盐水。分别于麻醉诱导前(T1)、CPB前(T2)、主动脉开放时(T3)、主动脉开放30 min(T4)、术后5h(T5)、术后第2天晨8时(T6)采集动脉血,以流式细胞仪检测CD14 单核细胞表面TLR4和HSP70表达变化;ELSIA检测上述各时点TNF-α、IL-6的血浆浓度。结果两组在T2~T6的CD14 单核细胞表面TLR4受体和其胞内HSP70表达以及TNF-αI、L-6血浆浓度均较T1的增加(均P<0.01或0.05);乌司他丁组各指标值均较对照组的上升幅度低(均P<0.01或0.05)。结论CPB时静脉应用乌司他丁可能通过减少HSP70等内源性危险信号产生,抑制TLR4受体表达而减轻CPB导致的全身炎性反应。  相似文献   

2.
目的观察乌司他丁对肝癌合并门静脉癌栓(HCPVTT)术后化疗患者肝功能和免疫功能的影响。方法 HCPVTT术后化疗患者54例随机分为2组:乌司他丁组(n=28)接受乌司他丁30万单位/d,连续7d;对照组(n=26)注入等量生理盐水。用药后第3、5、7天检测肝功能及NK细胞活性、CD4细胞、CD8细胞和CD4/CD8比值。结果用药后第3天和第7天,乌司他丁组的AST、ALT和TB水平显著低于对照组,而NK细胞活性、CD4细胞和CD4/CD8比值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术后2a无瘤生存率和累计生存率乌司他丁组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乌司他丁可改善HCPVTT术后化疗患者的肝功能和免疫功能,提高患者的生存率。  相似文献   

3.
目的 观察乌司他丁和苦参碱联合应用治疗重症急性胰腺炎的疗效.方法 40例重症急性胰腺炎患者随机分为乌司他丁组和联合治疗组,每组20例.两组患者除常规治疗外,乌司他丁组微量泵泵入乌司他丁120万单位,1次/6h;联合治疗组在乌司他丁组基础上静滴苦参碱注射液,600 mg/d.两组均治疗7 d.观察治疗后两组的疗效、生化实...  相似文献   

4.
日的:观察乌司他丁对腹腔镜下盆腔手术患者术后肝功能和应激反应的影响。方法:40例腹腔镜盆腔手术患者.随机分成A组(乌司他丁组)和B组(对照组)各20倒。A组在术前1天、术中和术后第1~3天给予20万U乌司他丁静脉滴注;B组给予生理盐水静脉滴注。两组患者分别于术前,术后第1、3、7天检测谷丙转氨酶(ALT)、谷草转氨酶(AST)、总胆红素(TBIL),白蛋白(ALB);同时于术前、术毕及术后第1、3天测定皮质醇(Cor)和C反应蛋白(CRP)浓度。比较两组患者术后肝功能和应激水平的变化情况。结果:两组患者的ALT和AST术后第1、3天较术前明显升高(P〈0.05).A组升高程度明显低于B组(P〈0.01);术后第7天两组患者ALT和AST均恢复至术前水平(P〉0.05)。两组患者术后TBIL、ALB无明显变化(P〉0.05)。术毕及术后第1天B组患者Cor和CRP较术前明显升高(P〈0.01),术后第3天恢复至术前水平;A组患者术后Cor和CRP无明显变化。结论:腹腔镜下盆腔手术患者应用乌司他丁对其术后肝功能具有保护作用,同时可以缓解应激反应.有重要的临床价值。  相似文献   

5.
探讨3种麻醉方法对犬应激性神经内分泌及免疫功能的影响.18只杂交牧羊犬随机分为静松灵麻醉组(I组)、氯胺酮麻醉组(Ⅱ组)、静松灵与氯胺酮复合麻醉组(Ⅲ组),分别在3种麻醉方法下行空肠肠侧壁切开吻合术,于麻醉前、切皮后30 min、术后4 h、1 d、3 d、7 d、15 d采血测定白细胞数和白细胞分类、红细胞C3b受体花环(RC3bRR)率、外周血淋巴细胞转化率、血清皮质醇及血浆β-内啡肽(β-EP)浓度.结果表明:(1)术后4 h、1 d各组白细胞总数、中性分叶核粒细胞数比麻醉前增加(P<0.05);(2)3组RC3 bRR率在切皮后30 min至术后3 d降低(P<0.05),术后1 d I组较Ⅱ、Ⅲ组低(P<0.05);(3)3组外周血淋巴细胞转化率术后1 d降低(P<0.01),Ⅲ组降低较I、Ⅱ组显著(P<0.05);(4)切皮后30 min 3组血清皮质醇浓度分别较麻醉前增高(P<0.05),且I组较Ⅱ、Ⅲ组高(P<0.05);(5)H组血浆β-EP浓度在切皮后30 min较麻醉前增加(P<0.05),术后3 dⅡ组较I、Ⅲ组降低(P<0.01).复合麻醉引起的应激反应及免疫功能抑制较单一药物麻醉轻.  相似文献   

6.
目的:研究手术与麻醉对上腹部手术患者的中性粒细胞(PMN)凋亡及Bcl—2基因表达的影响。方法:分离围术期上腹部手术患者外周血中性粒细胞,采用流式细胞仪分析培养24h中性粒细胞凋亡及bcl-2基因表达的情况。结果:与健康人相比,手术患者术前中性粒细胞调亡被明显抑制(P<0.01),bcl—2基因表达明显上调(P<0.01)。而与手术患者自身术前相比,硬外麻醉后中性检细胞凋亡抑制及bcl-2表达上调变化不明显,但手术切皮后3h、术后24h、72h变化有显著的差异(P<0.01),且以术后24h达峰值。结论:外科创伤可导致明显的PMN凋亡抑制,而bcl—2基因表达上调可能是创伤后PMN凋亡抑制的分子机制之一,硬膜外麻醉对PMN凋亡及bcl—2基因表达影响不大。  相似文献   

7.
创伤性休克患者血清血管内皮生长因子的变化及其意义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探讨血管内皮生长因子 (VEGF)在创伤性休克发生机制中的作用。方法 :采用酶联免疫吸附 (ELISA)法 ,测定创伤性休克患者 43例 (创伤休克组 )、创伤非休克者 40例 (创伤非休克组 )及正常对照 30例 (对照组 )血清中 VEGF的水平。结果 :(1 )与正常组的(1 2 .32± 4.1 8) ng/ L相比 ,创伤非休克组及创伤性休克组 VEGF水平明显上升 ,分别为 (67.35± 2 5.2 2 ) ng/ L、(1 53.41± 2 8.1 8) ng/ L,差异均有极显著性 (P<0 .0 1 )。(2 )创伤性休克组 VEGF水平明显高于创伤非休克组 (P<0 .0 1 )。(3)随创伤休克的病情加重 ,VEGF水平呈逐渐升高趋势 (P<0 .0 1 )。结论 :创伤后 VEGF水平明显升高可能是创伤性休克发病机制中的一个重要因素。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腹腔镜下子宫全切术的效果及其围手术期护理。方法:将100例行子宫全切术的患者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50例,对照组采用传统的开腹手术,观察组采用腹腔镜手术。比较两组术后疼痛的发生情况、下床活动时间、肛门排气时间、拔除尿管时间及自主排尿情况。结果:观察组术后中重度疼痛的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34%vs 54%),观察组24 h内下床活动者、24 h内排气者及24 h内拔除尿管者均明显多于对照组(例数分别为20 vs 7、23 vs 8、27 vs 17),尿潴留的发生率则明显低于对照组(4%vs 16%),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或<0.01)。结论:腹腔镜下子宫全切术具有创伤小、痛苦少、术后恢复快、高效等优点;做好充分的术前准备和心理护理,严谨的术中操作配合及术后悉心的护理均是腹腔镜下子宫全切术围手术期护理的关键。  相似文献   

9.
为了解腹腔镜手术对犬肝肾功能变化的影响以及探讨其可能的发生机制。12只健康杂种犬随机均分为两组:胸腔通路腹腔镜膈肌破裂修补术(LDT)和腹腔通路腹腔镜膈肌破裂修补术(LDC)。在术前、术后即刻、1、3、5、7 d采集血清样品进行肝肾功能的检测。结果表明,LDT、LDC两组的血清谷丙转氨酶(ALT)、谷草转氨酶(AST)、碱性磷酸酶(ALP)、肌酐(Cr)、尿素(BUN)与术前比较,都有显著性差异(P0.05)。与LDT组比较,LDC组ALT在术后即刻与第3天均有极显著性差异(P0.01),AST在术后即刻与第1、3天比较均有极显著性差异(P0.01)。同时也对其他肝肾功能指标进行了检测与数据处理,未发现有意义的改变。LDT和LDC可导致血清肝脏、肾脏酶学有统计学意义的短暂增高。LDC较LDT对ALT与AST影响更显著。  相似文献   

10.
为建立硫酸新霉素引发SD大鼠肝肾损伤模型,将SpF级SD大鼠随机分为D30、D20、D10、L10、L5、L2、空白组7组,对D30、D20和D10组一次性灌胃不同剂量的硫酸新霉素溶液,对L10、L5、L2组连续7 d灌胃不同剂量的硫酸新霉素溶液;于试验第5、7、14天进行采血、采尿,检测血清中丙氨酸转氨酶、谷草转氨酶、尿素氮、血肌酐、尿酸的含量和尿液中尿液总蛋白的含量,在第14天测大鼠的肝肾脏器指数。结果显示,与对照组相比,一次性用药组检测结果肝肾损伤不如连续用药组,连续用药组用药5 d后L5组出现明显肝肾损伤(P<0.05),第14天L2和L5组仍有肝肾损伤(P<0.05),L5组较为严重。因此,用硫酸新霉素建立SD大鼠肝肾损伤模型以连续7 d用药5倍剂量为佳。  相似文献   

11.
目的观察舒适护理在骨创伤患者术后疼痛控制中的应用效果。方法将140例骨创伤需手术的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每组70例。对照组按常规术后护理,观察组在此基础上实施舒适护理,采用视觉模拟评分法(VAS)测量患者术后第2、4天的疼痛程度,并比较患者住院期间的疼痛认知度和对护理工作的满意度。结果两组患者术后第4天的疼痛评分均较第2天明显降低(P〈0.01);术后第2、4天,观察组的疼痛评分均明显低于对照组(P〈0.01);观察组患者的疼痛认知度和对护理工作的满意度均明显高于对照组(均P〈0.01)。结论实施舒适护理减轻了骨创伤患者术后疼痛的程度,增加了患者的疼痛认知度和对护理工作的满意度,提高了护理质量。  相似文献   

12.
目的:观察亚低温输液疗法对失血性休克模型兔单核细胞HLA-DR抗原表达的影响。方法:健康新西兰免25只,分为常温组,低温组和正常对照组.常温组、低温组每组各10只.正常对照组5只。常温组,低温组动物休克后分别输常温及低温液体.低温组肛门温度降至32~34C,维持。在休克期,复苏后12h、1d、2d,3d取外周静脉血用免疫荧光法测定单核细胞表面HLA-DR抗原的表达。正常对照组在上述同一时间取外周静脉血测定HLA-DR抗原作为参考值。结果:常温组、低温组实验动物失血性休克后外周血单核细胞表面HLA-DR抗原表达明显下降,与正常对照组的参考值比较差异有显著性(P〈0.05)。低温组的单核细胞表面HLA-DR抗原表达于复苏后2d恢复到正常值.复苏后3d高于正常值;而常温组于复苏后3d才恢复到正常值。结论:亚低温输液疗法能增强失血性休克模型兔的免疫功能。  相似文献   

13.
目的观察乌司他丁在重症急性胰腺炎治疗中的作用。方法 156例重症急性胰腺炎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及对照组各78例,均给予常规治疗,治疗组在常规治疗的基础上给予乌司他丁每天3次静滴治疗。对比2组治疗前及治疗1周后血清炎性因子水平、慢性健康状况评分(APACHEII)变化及临床疗效。结果治疗组治疗后血清IL-6、TNF-α水平及APACHEII评分均低于对照组(P0.05),治疗组治疗总有效率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重症急性胰腺炎治疗过程中加用乌司他丁,可改善患者炎症反应,提高临床疗效。  相似文献   

14.
目的 :观察老年性白内障术后角膜厚度的变化。方法 :老年性白内障患者 18例 ,(2 2眼 )在术前及术后第 1、2、3天 ,采用 DGH- 2 0 0 0 - AP超声角膜测厚仪测量中央及周边角膜厚度 ,并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 :术后第 1天角膜增厚最明显 ,第 2、3天逐渐减轻 ,3d间角膜厚度的差异有显著性 (P<0 .0 1) ;术后角膜增厚以上方周边角膜为重 ,中央部次之 ,下方周边角膜最轻 ,三个部位之间的差异有显著性 (P<0 .0 1)。结论 :白内障术后角膜厚度的变化与手术切口、手术操作有关。  相似文献   

15.
目的观察异丙酚对失血性休克大鼠小肠黏膜屏障功能的影响。方法 36只雄性SD大鼠随机分为对照组和异丙酚组,制作失血性休克模型,经股静脉回输等量林格氏液,异丙酚组加用异丙酚5 mg/kg。18 h后处死大鼠,鲎试+验测定血浆内毒素含量,免疫组化法检测小肠黏膜固有层IgA细胞,TUNEL法检测小肠黏膜细胞凋亡。结果与对照组+比较,异丙酚组血浆内毒素含量明显减少,小肠黏膜上皮细胞凋亡指数明显降低,而小肠黏膜固有层IgA细胞数显著升高,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异丙酚可保护失血性休克对大鼠小肠道黏膜屏障功能的损伤,减轻内毒素血症。  相似文献   

16.
小剂量氯胺酮对下腹部手术后疼痛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了解小剂量氯胺酮对下腹部手术后是否有超前镇痛的作用。方法:择期行下腹部手术且均采用硬膜外麻醉患者80例,随机双盲分为小剂量氯胺酮组(A组,n=40)和对照组(B组,n=40)。在硬膜外麻醉基础上,A组术前静脉注射氯胺酮0.4mg/kg作为辅助用药,继之微泵持续静脉注射4μg·kg-1·min-1至手术结束前30min;B组给予相同剂量的生理盐水。两组术后均行硬膜外患者自控镇痛(PCEA),采用视觉模拟评分法(VAS)于术后2、6、12、24h进行疼痛评分,观察术后内PCEA用量、总按压数/实进数(D/D)的比值以及并发症的发生情况。结果:A组VAS评分显著低于B组(P<0.01),术后24h内PCEA用量显著少于对照组(P<0.01),D/D的比值小于2的患者A组显著多于B组(P<0.01)。A组患术后未见有氯胺酮所致精异常的副作用发生,恶心发生例数B组多于A组(P<0.05)。结论:术前小剂量氯胺酮可减轻术后疼痛,减少术后阿片类药的用量,术后无氯胺酮所致的精神异常的副作用,吗啡所致的恶心的副作用有所降低。  相似文献   

17.
为了研究切根胁迫对栓皮栎幼苗叶片内源激素含量动态变化及生长的影响,探索内源激素在短期内调节林木根—冠互作关系中发挥的生理作用。本研究以1 a生栓皮栎幼苗为研究对象,设置1/2切根、1/3切根处理,不切根作为对照(CK),采用酶联免疫法(ELISA)测定切根后第2、15、30、60、90天的栓皮栎幼苗叶片中IAA、ABA、GA_3、GA_4和MeJA等内源激素含量的短期动态变化规律及幼苗生长状况。结果表明(1)随着切根时间的延长,切根比例越大,与CK组相比ABA上升幅度越大,随着根系的自我修复,切根组ABA含量与CK组趋于相同水平;(2)切根后第2天,1/2切根组含量迅速升高,显著高于CK组(P0.05),之后切根组逐渐降低,直到第90天时切根组显著高于CK组(P0.05);(3)对于GA_3和GA_4,2~60 d内,切根对栓皮栎幼苗叶片中GA_3含量变化无明显影响,在第90天时,1/2切根组显著高于1/3切根组和CK组(P0.05);在切根2~60d内,切根组叶片中GA_4含量高于CK组,整个过程各组含量呈现先升高后降低趋势;(4)切根后栓皮栎幼苗叶片中MeJA含量短期内逐渐升高,切根组含量均低于同期CK组,且1/2切根组高于1/3切根组。切根作为对根系的一种伤害,在短期内对各激素有一定影响,切根比例越大,激素含量上升幅度越大。  相似文献   

18.
目的 观察超声、神经刺激器双重引导下连续股神经阻滞(CFNB)联合“鸡尾酒”关节周围阻滞对全膝关节置换(TKA)术后镇痛及早期功能康复的影响.方法 选择单侧全膝关节置换患者80例,随机分为CFNB组和持续静脉镇痛组(PCIA组),每组40例.两组患者术中均行0.33%罗哌卡因、地塞米松注射液5 mg、氨甲环酸0.25 g、生理盐水混合液(“鸡尾酒”疗法)关节周围局部阻滞治疗.CFNB组采用超声联合神经刺激器进行连续股神经阻滞镇痛,PCIA组采用电子静脉镇痛泵术后镇痛.比较两组患者术后静息痛和运动痛评分、患肢关节活动度以及患者术后镇痛相关不良反应的发生率.结果 CFNB组术后20、24、48 h各时间点的静息疼痛评分以及术后16、20、24、48 h的活动疼痛评分明显低于PCIA组(P<0.01),CFNB组的主动直腿抬高时间和主动屈膝90°时间均明显短于PCIA组(P<0.01),两组患者术后第2天膝关节活动度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术后第7天则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鸡尾酒”关节周围局部阻滞联合超声、神经刺激器双重引导下连续股神经阻滞用于TKA手术安全性高,镇痛效果理想,有利于术后早期关节的康复.  相似文献   

19.
超声监视下行绝经期妇女取环术的体会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总结绝经期妇女采用超声实时全程监视引导法行取环术的体会。方法回顾性分析本中心2007年用BELSON700型全程超导可视妇产科手术仪引导下对127例(试验组)绝经期妇女取环术的成功率、术中出血量及并发症等资料,与2006年采用传统法108例(对照组)作比较。结果试验组的取环成功率为96.1%(122/127),高于对照组的85.2%(92/108),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试验组取环术时间为(2.5±1.3)h、术中出血量为(4.4±1.2)mL,分别(短)少于对照组的(3.3±1.6)h和(5.8±1.4)mL(P<0.01);试验组发生术后IUD残留、嵌顿和断裂分别为1、2、2例,对照组分别为7、10、9例,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或0.01)。结论超声实时全程监视引导绝经期取环术的成功率高,较少出现术中及术后并发症。  相似文献   

20.
目的探讨肾功能损伤时检测血清胱抑素C(CysC)、血清β_2微球蛋白(β_2-MG)、血尿素氮(BUN)及血清肌酐(SCr)水平的临床意义。方法选择50例肾脏疾病患者为实验组,同期健康体检者50例为对照组,比较2组CysC、β_2-MG、BUN及SCr水平。结果实验组CysC、β_2-MG、BUN及SCr水平均高于对照组(P0.05);实验组患者在肾功能损伤不同时期CysC、β_2-MG、BUN及SCr水平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肾功能损伤时检测患者CysC、β_2-MG、BUN及SCr水平可协助疾病诊断,并且可初步判断肾功能损伤程度。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