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7 毫秒
1.
罗莉 《农业考古》2004,(3):73-73
2004年6月8日下午,应华南农业大学农史研究室邀请,中国农史学会副会长、被誉为“中国农业考古第一人”的陈文华研究员在我校人文学院作了一场精彩的学术报告。陈先生以“人生与学问”为题,通过自己富有传奇色彩的曲折人生经历,讲述了如何做人和战胜厄运的精神与方法。并以创立“农业考古学”的成功为例,介绍了自身的治学态度和治学方法,特别是研究方向的选择与开拓。长达3小时的报告气氛轻松热烈,掌声、笑声四起。陈先生的报告既是人生观教育,又有强烈的学术指导,令在座的华农学子受益匪浅。著名农史学家陈文华研究员来华南农业大学作学术报…  相似文献   

2.
陶德臣 《农业考古》2006,(5):273-276
一、心仪上晓起2006年7月下旬,接到陈文华先生“中国茶文化的学科定位和研究队伍的发展学术讨论会”邀请信,确实相当矛盾。不是我不想去,而是太想去了,但课务缠身,恐怕难以行成。记得5月份参加青岛崂山第九届国际茶文化研讨会时,我和陈文华先生在崂山太清宫雨中畅谈时,他就向我  相似文献   

3.
<正>2014年5月14日晚上,令人尊敬的一代大师陈文华先生在大庆的出差途中离我们远去了,他走得那么突然、那么意外,使他的家人、他的同事、他的学生、他的朋友们都一时接受不了这个现实。但意外已经发生了,人们悼念他、怀念他、追思他,堪称"一代大师"的陈文华先生永远活在他的家人、他的学生、他的朋友们心中。陈文华先生之所以堪称"一代大师",不仅仅是他的学术成就,他对农业考古学科的开创和对中国茶文化研究与宣传的引领,还有他独  相似文献   

4.
《农业考古》2007,(1):F0002-F0002
为庆祝陈文华先生开创农业考古学50周年,江西省社会科学院与江西省社会科学界联合会于2007年1月16日举行“陈文华先生农业考古30年”座谈会,来自北京考古界代表和江西学术界、文化界专家学者们聚集一堂进行座谈,给以高度评价。江西省副省长孙刚同志代表主办单位授予陈文华  相似文献   

5.
江西省社会科学院:值此贵院“陈文华先生农业考古30年”座谈会召开之际,谨向贵院、并通过贵院向陈文华先生表示热烈的祝贺!陈文华先生作为我国农业考古的创始人,将考古学与古代农业史研究相结  相似文献   

6.
周昕 《农业考古》2001,(3):1-14
在人类历史长河中,20年只是短暂的一瞬,然而作为一个杂志,一个学术杂志,能够坚持20年,而且越办越大,越办质量越高,实在是相当的不容易,何况是在人力和财力都十分紧张 的情况下。我是与《农业考古》相伴成长的。回想20年前,为修订《农具史话》到处收集材料的时候,经朱洪涛先生介绍,在中国农业博物馆参观陈文华、张忠宽先生主办的“中国古代农业科技成就展览”后,与陈文华、张忠宽先生建立了联系,于是我也就成了《农业考古》的第一批 订阅者和受益者。我的《中国农具史纲及图谱》能够在1998年出版,是从《农业考古》…  相似文献   

7.
<正>2014年5月14日晚,从遥远的黑龙江传来了噩耗,尊敬的陈文华先生在出差途中,因病医治无效,溘然长逝,永远离开了我们。陈文华先生是国际著名农业考古专家和茶文化专家,第八届、九届全国政协委员,长期担任我院副院长、《农业考古》主编、首席研究员,他的逝世,是我院的重大损失!陈文华先生半生坎坷,大学时代就被错划为右派,文革中又被打成"反动学术权威"遭批斗并被下放农村,接受改造,在这种艰苦的境遇下,先生没有灰心气馁。这一段艰苦的农村生活,使他对中国  相似文献   

8.
自《农业考古》创刊以来,一直连载陈文华主编的《中国农业考古资料索引》,颇受学术界和读者的欢迎。后因本刊稿挤,自2009年4期起暂时停载。应广大读者要求,自2014年1期起继续刊载陈文华先生所撰《中国农业考古资料索引》,本篇为陈文华先生生前最后一篇。  相似文献   

9.
(本刊讯)本刊主编陈文华教授应澳门理工大学艺术高等学校邀请于2000年11月下旬访问了澳门,并在该校举办的“认识中国文化活动——茶文化讲座”系列活动中作了专场学术报告,阐述了作为中华农耕文化的有机组成部分中华茶文化的起源、发展、传播及其性质、特点。前来听取报告的除艺术高等学校的师生和澳门茶文化界人士外,还有来自珠海、香港的茶艺专家。在澳门期间,陈文华教授在澳门茶艺界前辈林志宏先生陪同下专程拜访了春雨坊茶艺馆,并出席了“茗蕊轩”茶坊的开业仪式,对近年来澳门茶文化活动所取得突出成绩留下深刻的印象。右图为陈文…  相似文献   

10.
余悦 《农业考古》2002,(2):345-348
原来是给我1个小时。但今天讲座的内容非常丰富,现在已经快六点钟了。为了不影响大家吃饭和晚上的活动,我准备只讲半个小时。刚才陈文华先生从精神方面讲茶文化,那么我讲点实际的。因为你们都要考……  相似文献   

11.
编者按:台湾范增平先生曾以"喝茶的男人不会变坏"为题在台湾、新加坡等地做过演讲,本刊上期曾刊登范先生讲稿全文.近来本刊主编陈文华先生也以同样题目先后应陕西、江西的大学之邀,为大学生们做过演讲,本期发表的是南昌大学"前湖之风"周末讲坛第八期讲座时(2007年12月1日)的录音稿,供大家参考.  相似文献   

12.
我国著名农业考古学家、茶文化专家,"国家级有突出贡献中青年专家",享受国务院特殊津贴专家,全国政协第八、九届委员,原江西省社会科学院副院长、《农业考古》杂志创刊人、主编、首席研究员陈文华先生因病医治无效,于2014年5月14日逝世,享年80岁。陈文华先生的去世,是农业考古和茶文化学界的重大损失,也是我刊的重大损失。本刊特辟一专栏纪念陈文华先生,以表达我们无尽的哀思。  相似文献   

13.
汪玉奇:(江西省社会科学界联合会副主席、研究员):各位领导,各位同志,陈文华先生农业考古三十周年座谈会现在开始。三十年前,中国从“文化大革命”十年浩劫中走出来,中国学术界最先以自己的学术敏  相似文献   

14.
叶青 《农业考古》2006,(1):237-238
陈文华先生的《中国古代农业文明史》,视野开阔,构思宏大,资料丰富,议论纵横,表现了作者高超的学术驾驭能力,是一部填补学术空白的创新之作,也是一部为中国古代文明研究夯实基础、构建体系的厚重之作。  相似文献   

15.
<正>2014年5月15日中午,先是陈龙先生(原福建博物院副院长)从新西兰奥克兰来电话,说从互联网上获知江西省社会科学院首席研究员陈文华先生已不幸去世。没过多久,彭适凡先生(原江西省博物馆馆长)、薛翘先生(原厦门市博物馆馆长)分别从上海、厦门来电话证实了这一消息:陈文华先生5月14日晚上7:40在赴大庆出差途中因肺部感染,引发呼吸衰竭而逝世。惊闻噩耗,不胜悲伤。陈先生聪慧灵敏的大脑突然停止了思考,  相似文献   

16.
中国科学技术史学会贺词中国科学技术史学会秘书长王渝生主原先生,女士们、先生们:首先,请允许我代表中国科学技术史学会和中国科学院自然科学史研究所,对第二届农业考古国际学术讨论会的召开表示热烈的祝贺,对会议的杰出组织者陈文华教授表示由衷的敬意。同时,我受...  相似文献   

17.
"我们都是怀着朝圣的心情来到湖州的!"不知到过多少次湖州的陈文华先生依然如是说.这句话是陈文华先生内心的真情吐露,同样精辟概括了前往湖州参加第十届国际茶文化研讨会的海内外专家学者、茶界朋友的共同心声.在我看来,陈文华先生不是一位一般的朝圣者,而是一位特殊的朝圣者,因为他的朝圣之旅与其他朝圣者有太多的不同,具有自己的鲜明风格和个人烙印.  相似文献   

18.
20 0 4年4月2 8日~2 9日,孙羲先生诞辰九十周年纪念大会暨植物营养学科发展前沿学术报告会在华家池校区召开.我校副校长程家安,中国科学院沈允钢院士、赵其国院士,原农业部农业司副司长张世贤,全国植物营养学界专家以及孙羲先生生前好友、学生等出席了会议.大会深切怀念了孙羲先生的严谨治学、勤奋敬业、诲人不倦的师德风范.作为中国农业化学学科的奠基人,他的开拓创新、锐意进取的拼搏精神,影响了一代又一代的青年科学家和年轻学子.大会结束后,与会者就植物营养学科国内外发展前沿问题进行了交流与研讨.这次会议还专门出版了题为"开拓奋进…  相似文献   

19.
大家文华     
<正>陈文华先生走了。噩耗传来,悲情如潮,止不住泪水盈眶。文华院长是我的前辈、师长,我有幸与他同在江西省社会科学院工作,近距离目睹他的风采、才学、品格,与那光彩四射的大家风范。文华院长在其漫漫的学术生涯中,是在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开创的改革开放新时期,迎来高峰期与丰收期的。他厚积薄发,开创了农业考古学,为发展与认识中国古老而又灿烂的农业文明,开辟了一个崭新而又恢宏的研究领域。文华院长的成功不是偶然的,从他的成功可以推知,在他起自1957年蒙冤受屈  相似文献   

20.
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仙人洞遗址外景。省市县有关领导、专家现场讨论仙人洞遗址保护规划问题万年县盘岭村现在还在使用的圆形谷仓保存着汉唐仓的古制 ,具有重要学术研究价值。图为本刊正副主编陈文华 (右 )、孙家骅先生在考察时合影。本刊主编陈文华研究员 (左 )为筹办“第四届农业考古国际学术讨论会”等事宜专门向著名农史学家、《中国稻作史》作者浙江大学游修龄教授汇报、请教“中国万年稻作文化节”筹备工作剪影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