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87 毫秒
1.
粘虫在旅大地区一年发生三代,某些年份少数粘虫可以完成四代。第一代幼虫力害小麥及谷子幼苗,一般发生較輕,二代幼虫发生较重,为害谷子及玉米苗;三代幼虫常猖撅发生,为害谷叶、谷穗、玉米、高粱及水稻,往往造成严重損失;四代幼虫一般发生在杂草地及果园森林中,为害很輕。粘虫大发生的主要因素,取决于春季成虫基数、空气湿度和天敌数量,在粘虫开始繁殖以后,温度不是影响粘虫猖撅的主要因素。春季可用测蛾器誘蛾和小谷草把誘卵进行短期测报,夏季可用田間查卵并結合空气湿度和天敌数量,分析第二、三代幼虫发生时期和发生程度。  相似文献   

2.
1962年辽宁省第二代粘虫发生的特点是:成虫量特大而幼虫量很小,为一輕发生年。初步分析。在中部等平原地区,其主要抑制因子是6月上旬的低温和6月中旬的高温干燥,推論前者影呐成虫产卵,后者影响幼虫孵化与成活。雨量影响作物生长和田間湿度。今后对大、小气候差度和成虫在不适宜环境条件下是否外迁等問題均須进行研究。  相似文献   

3.
粘虫是辽宁省重要害虫之一,主要为害小麦、谷子、玉米、高粱等,个别年分也为害水稻。常因其突发性和暴食性,造成严重减产。本地区周年发生两次为害,第一次(二代)系常发世代,发生频率约占72%,第二次(三代)系偶发世代,发生频率约占20%。为准确地做好二代、三代预测预报,以本所1951~1980年粘虫消长资料为依据,试将锦州地区粘虫发生世代、虫源性质及大发生因子进行探讨,供粘虫预测预报工作参考。一、发生世代(一)成虫消长依据本所1951~1980年粘虫消长资料。本地区最早始见成虫于3月25日(1959年),最晚终见成虫于11月16日(1961年)。周年出现4次成虫峰期,分布于4月中旬,6月上旬,  相似文献   

4.
葡萄虎蛾俗名葡萄粘虫,花花虫,葡萄虎子及鸢色虎蛾等。属鳞翅目、虎蛾科。是辽宁省朝阳县葡萄的主要害虫。它的生活史据在朝阳县调查、饲养,初步看出一年发生二代,以蛹态越冬。越冬蛹自5月中旬开始羽化成虫,成虫经过交尾产卵,到6月下旬开始孵化第一  相似文献   

5.
粘虫是麦类作物的主要害虫,本地历年来都有发生,对小麦造成不同程度的危害。为了掌握粘虫的虫态发育历期,提供预测预报的依据,进行防治,我组对粘虫个体发育的历期及主要形态特征,进行了室内和室外(养虫笼饲养)的初步观察。现将粘虫在张渡湖地区主要为害代第一代的观察结果整理如下。卵一、卵的历期:观察方法是于成虫发生期(三月上旬至四月中旬),在晚上从田间捕回成虫,放在室外养虫笼内饲养,待成虫产卵后,对卵的历期进行了观察。其观察记载如下表:  相似文献   

6.
甘薯天蛾是甘薯上的一种毁灭性害虫。在阜阳地区每年发生三至四代,大发生为害多是第三或第四代幼虫,时間在8—9月間,正值甘薯結块时期,造成甘薯大量減产。据調查研究.成虫繁殖率高,一头雌虫平均能产卵一千零三十五粒。幼虫食量大,一头幼虫一生可吃中等大小的胜利百号甘薯叶片三十五个左右。6—9月雨水偏少,則有利发生。6月中旬,第一代幼虫发生在春甘薯地里,春薯面积小,这时虫口密度也稀,不仅防治成本低,而且收效大,是防治有利时机。天敌有小茧蜂、悬茧蜂、寄生蝇等,卵寄生以第二代为最高,寄生率达41.6%,幼虫寄生率以第三代最高,在28.5—38.5%之間。1965年,甘薯天蛾第一代发生早、数量大,成虫多、落卵稠。6月上旬在田間調查,百株甘薯上有卵和幼虫五十个左右,多的百余个,比1964年同代虫期高两倍。全专区二百多万亩春薯,块块都有发  相似文献   

7.
为摸清迁飞性害虫粘虫在天津市的发生特点,探究粘虫发生程度与气候、田间环境等因素之间的关系,笔者自2012年开始在全市各主要虫情监测点开展了关于粘虫成虫、幼虫及成虫发育情况调查。调查显示,粘虫一代成虫一般于5月下旬迁入本市,并在小麦田产卵,第2代幼虫于6月中下旬至7月上旬为害苗期玉米;二代成虫于7月中下旬进入卵盛期,3代幼虫为害期为7月底至8月中旬。综合分析表明,导致粘虫暴发的条件主要有三个:一是虫源充足。各代粘虫成虫量显著高于历年均值,同时迁入成虫集中产卵;二是气候适宜。成虫产卵及幼虫孵化阶段气候湿润、温度适中;三是食源丰富。近年来我市玉米等禾本科作物种植面积稳中有升,完全满足了各代幼虫的生存需要。  相似文献   

8.
近年来,随着全球气候变化和我国农作物种植结构调整,粘虫在我国的发生危害呈现出新的特点。为明确济宁地区麦田中越冬代和1代粘虫的发生规律及科学指导新形势下该地区粘虫的防治,本研究采用佳多自动虫情测报灯监测了越冬代和1代粘虫的种群发生动态。结果显示,2015和2016年诱集的成虫总蛾量分别为249头和62头,2016年4月9日即可诱到极少量越冬代成虫,1代成虫的发生高峰期约为6月上旬左右,两年的单日最大蛾量分别为47头和13头。此外,田间条件下采用人工接虫和笼罩法测定了粘虫不同虫口密度危害对小麦产量的影响,建立了小麦产量损失率与虫口密度的线性回归方程,并根据当前条件下小麦的生产水平和市场价格,确定济宁地区麦田粘虫的防治指标以26头/m2为宜。  相似文献   

9.
编辑同志: 讀了本刊1964年第三期汪廷魁同志写的《六安发現粘虫成虫越冬》一文后,我站防治测报組的同志进行了討論,并参考本区和外地有关粘虫測报的資料,提出以下不同看法。一、从六安城郊1964年2月9日和1963年3月19日发現两头粘虫蛾子,就下結論:“粘虫能以成虫在六安地区越冬”,是不妥当的。因为根据本区寿西湖、正阳关測报站誘测粘虫記載:粘虫第一代成虫初見期都在2月份內,如1959年为2月24日,1963年为2月28日;查淮北阜阳专区粘虫測报資料也有同样記載:1960年初見期为2月11日,1961年为2月19日。这些資料說明了本省粘虫发生地带第一代成虫初見期就是在2月上、中旬,并非是“一个新发現”。而盛发期一般都在3月中、下旬。2月上、中旬初見成虫,現在还沒有充足的根据說明  相似文献   

10.
为切实做好农作物病虫害的监测预警试验示范工作,西安市在所辖区县建立了2个"闪讯"害虫远程实时监测系统监测站,通过对玉米重大虫害玉米粘虫的监测,评价了"闪讯TM"监测系统在病虫害预测预报中的应用效果。监测结果显示,西安地区一代粘虫成虫的发生盛期在6月上旬,二代粘虫成虫的发生盛期在7月中下旬左右,三代粘虫成虫的发生盛期在8月中下旬,与历期人工调查的发生规律相一致。表明"闪讯TM"监测系统能客观反映粘虫在西安地区的发生规律,具有省时、省力、高效的优点,但存在着诱集效果较差,自动计数不准确等缺点,尚需进一步改进。  相似文献   

11.
春小麦皮蓟马田间发生规律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小麦皮蓟马在本地1年发生1代,以成虫在田边杂草上越冬。每年的5月末春麦田中始见越冬成虫,6月中旬为越冬成虫发生高峰期,7月初越冬成虫消失。6月23日左右始见若虫,7月中旬为若虫发生危害高峰期,而后若虫数量逐渐减少。7月中旬左右出现第一代成虫,随小麦成熟陆续转移至田边杂草上为害并越冬。  相似文献   

12.
为了了解小麦粘虫发生和分布情况,更好地指导防治,通过虫情测报灯诱、糖醋盆、性诱剂诱捕成虫并开展麦田调查,结果表明:越冬代成虫高峰期均在5月下旬末至6月上旬初,羽化后粘虫在此时期对黑光灯最敏感。聚集度测定表明:不同发生程度小麦粘虫在田间空间分布均呈聚集分布,同时符合一般负二项分布。  相似文献   

13.
王军 《农业科技通讯》2018,557(5):84-86
为了了解小麦粘虫发生和分布情况,更好地指导防治,通过虫情测报灯诱、糖醋盆、性诱剂诱捕成虫并开展麦田调查。调查结果表明,越冬代成虫高峰期均在5月下旬末至6月上旬初,羽化后粘虫在此时期对黑光灯最敏感。聚集度测定表明:不同发生程度小麦粘虫在田间空间分布均呈聚集分布,同时符合一般负二项分布。  相似文献   

14.
1.两年来系統調查的結果都说明了辽宁省东部山区玉米螟一年发生一代,部分进入二代。根据几年来測报資料及两年系統观察的結果,各虫态出現时期为:越冬幼虫5月下旬化蛹,6月上旬出現成虫并产卵,7月下旬一代幼虫化蛹,8月上旬羽化并产卵,以幼虫状态越冬。各虫态出現的时期早晚主要受溫度的影响。  相似文献   

15.
粘虫是一种全国大区迁飞性的突发性重大害虫,我省虫源主要来自江淮麦区。由于6月下旬二代粘虫在我省发生范围较广,田间残虫数量较大,同时部分二代成虫受天气条件影响未能及时回迁南方,以致滞留我省产卵将孵化出三代幼虫进行危害。且三代粘虫又有集中、隐蔽、暴发、成群迁移危害的特点,主要取食玉米、小麦、谷子、高粱、水稻等禾本科作物,如防治不及时,短时间内可造成作物严重损失,甚至大面积绝产。且近期气温升高,降雨较多,田间湿度较大,利于粘虫发育为害。为及时有效控制三代粘虫的危害,确保粮食生产安全,必须做好监测与防治工作。  相似文献   

16.
吉林省二代粘虫预测模式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我国东部粘虫 (MythimnaseparataWalker)年发生第二代成虫公主岭地面诱蛾量和同期降雨量的数据为预测因素 ,该世代成虫繁殖的危害种群在吉林省的发生面积为预测目标 ,应用回归相关法研究发生预测的数学模型 ,用Basic语言计算机程序计算并进行分析与拟合 ,提出了吉林省二代粘虫预测模式。  相似文献   

17.
昆虫毒理学的发展方向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我們认为昆虫毒理学的研究对象应来自田間,来自生产实践。因此,提出田間毒理的发展方向問題,进行研討。 田間毒理的目的和任务 近几年来昆虫毒理学有一定的发展,特别是应用示踪原子方法及示踪原子和彩譜相結合的方法进行研究后,加快了发展的速度。但是过去大部分工作局限于室內,偏重于杀虫作用机制,药剂在虫体內的代謝及致死量中率(LD_50)測定的研究,而在田間进行的試驗一般只  相似文献   

18.
编輯同志: 读了本刊1964年第三期汪廷魁同志的《六安发現粘虫成虫越冬》一文后,我有以下看法。汪同志以1963年3月19日和1964年2月9日发現两只粘虫成虫,进而認为:“粘虫能以成虫在六安地区越冬。因为这么早就发現,絕不会是从南方飞来的。”但我觉得2—3月发現个別粘虫成虫,并不是“一个新发現”。越冬代成虫的始見期常年在2月中旬,如凤阳1959年最早发現成虫是2月15日,1960年是2月16日;嘉山张八岭1962年2月17  相似文献   

19.
大青叶蝉(Cicadella viridis L.)在本地区一年2代,以卵在2至3年生幼嫩柳条表皮层下越冬.5月下旬至6月中旬越冬卵陆续孵化出若虫。6月中旬至7月中旬陆续羽化为越冬代成虫。第一代卵多于7月上中旬产生在禾本科作物和杂草的茎秆、叶鞘内.第一代若虫高峰出现在8月中旬左右,第一代成虫多在8月中旬至9月中旬羽化。9月下旬至10月上中旬成虫则陆续转移到附近的柳树上产卵越冬。  相似文献   

20.
枣粘虫成虫性引诱的初步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枣粘虫是我国红枣产区的重要害虫。为探求防治新途径,对成虫生物学与性引诱进行了初步研究。枣粘虫一年发生三代,各代成虫发生的始、盛、末期分别为:第一代3/上——4/上—4/下;第二代6/上——6/中——6/下;第三代7/上——7/下——8/中。雌雄性比在0.86∶1和1.19∶1之间。一般雄蛾羽化早於雌蛾。95%以上成虫集中于早晨5——8时进行交尾。雌雄多次交尾,雌蛾平均1.48次,雄蛾3次。成虫寿命一般为一周左右,雌蛾寿命长於雄蛾。田间性诱试验表明:活雌蛾性诱以3头和5头的雌当量效果最好;粗提液以乙醚为溶剂的诱蛾数量最高;摘取腺体以羽化后48小时摘取的诱捕效果较好。通过对雌蛾性腺体所产生的性信息素进行EAG——GC以及色质联仪分析,初步确定枣粘虫性信息素的成份是一元不饱和十二碳烯醇乙酸酯的多元体系。经微量臭氧化测定,双键位置在7位和9位。田间生测表明以反、顺——9——十二碳烯醇酯(E、Z——9—C_(12)∶OAC)在比例为80∶20和83∶17时对雄蛾的诱捕效果最高。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