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53 毫秒
1.
1.概述马属动物冷痛病又称之谓:伤水起卧、姜牙痛、脾气痛等症。是疝痛病中临床最常见的一种。一般病程较短,治疗及时转归良好。若护理治疗不及时可继发肠变位、肠扭转、肠套叠,愈后多为不良。《元亨疗马集》中对于冷痛病的病因、病理有较详细的记载。“冷痛者阴气大盛也。久渴失饮、空肠误饮冷水太过,停立不散伤之于脾,脾传于胃,胃火微弱不能传于膀胱,积于肠内,气不升降腹中作痛。  相似文献   

2.
鸡的胃肠热证以暑热炎天多发 ,多因暑热兼湿 ,伤于胃肠 ,则运化传导失调 ,而发生本证。笔者在临床实践中 ,用白苦藿香汤治疗该症患鸡 114群 ,共 7980 0余只 ,治愈 70 2 2只 ,治愈率 96 .6 8%。1 病因病机暑热炎天 ,湿气过重 ,或喂腐败变质饲料 ,或突然更换饲料以及饮污浊之水等 ,致使湿热内结 ,伤于胃肠 ,则运化传导失调 ,水谷并走大肠 ,症见泻下 ;湿热内蕴 ,有热则腐 ,损伤血络 ,故粪中带血且腥臭 ;湿热蕴脾 ,久不解 ,湿得热熏蒸 ,热得湿而愈炽盛 ,胆液为湿热所郁 ,则不循常道疏泄 ,溢于肠道 ,故粪便绿或黄 ;暑热炎天 ,体内积热 ,热积心肺…  相似文献   

3.
冷痛现代医学名为痉挛症,当地群众称之为伤水起卧,主要病因是寒冷刺激,饲养管理不当所致,为气候骤变、汗后雨淋、役后暴饮,寒夜露宿、空腹饮冷太过,或吃了霜草、冰冻饲料,导致胃肠痉挛性收缩,呈现阵发性腹痛.患畜出现耳、鼻冰凉,腹疼不安,时起时卧,回头顾腹,四蹄刨地,肠鸣腹泻等症状.如不及时治疗,可继发便秘症、风气疝、肠变位、胃肠炎等疾病导致患畜死亡.  相似文献   

4.
项脊吝,又名低头难,是以头项难低为主症的颈部风湿性疾病。临床经诊4例患马,采用透穴与水针结合(项上九针、腰间一穴)、伍以西药静点的方法,用药2-3次均痊愈。特总结如下:1病因病理多由于使役过度,汗出当风,或带汁揭鞍,阴雨浇淋,或畜体素虚,卫气欠固,风寒湿邪侵袭,流注经络,滞气淤血凝于颈项、胸腰,而致颈腰板硬,不灵活。令兽伸头直项、脊吝如椽,回顾不转,首吝难低。2临床症状患马精神不振,头低耳耷,饮食减少。眼结膜、口色淡红,舌苔薄白,或白腻,听诊,心动有力,心音增强;肺音尚可;肠音弱、零乱不整。病畜头伸颈直,颈部肌肉发板、僵硬,回转困…  相似文献   

5.
湿疹又名湿毒.多为湿热风邪郁结于皮肤,以瘙痒为主症的一种皮肤病证.多发于四肢、背、腹及阴囊,季节上而言夏秋两季多见. 1 病因病理 多因暑热炎天,汗出过多,失于刷洗,尘垢淤塞毛窍,湿热内蕴;或因栏舍肮脏潮湿,粪尿浸淫;或被阴雨苦淋,久卧湿地,感受风邪等,以致风湿热邪郁结于肌肤致成此病.根据病程可分急性和慢性两种.  相似文献   

6.
“寒极症”,见于《元亨疗马集·马患肠入阴第六十六》。“肠入阴,寒极之症也。”这是五脏纯阴之证,是一种极其严重的冷痛,多因阴寒入小肠,阴气太过,阳气不足所致。此病骡马常发生,耕牛少见。1984年春播前后,我省阴雨低温,耕牛劳役很  相似文献   

7.
一、慢肠癀 马属动物的慢肠癀病,是因长期劳役过重、饮水不足,或饲喂精料太多、精料单一,或缺乏运动,或产后营养不良而造成热积肠道,耗伤津液,不能濡润粪便引起发病。患畜粪球干小,小便短赤,肠音弱,  相似文献   

8.
1慢肠癀 马属动物的慢肠癀病,是因长期劳役过重、饮水不足,或饲喂精料太多、精料单一,或缺乏运动,或产后营养不良而造成热积肠道,耗伤津液,不能濡润粪便引起发病.患畜粪球干小,小便短赤,肠音弱,口色红,躯体瘦.  相似文献   

9.
根据《汤头歌诀白话解》,大牲畜阴症厥逆和三阴寒逆症是由两种原因引起的,一种是外界寒邪乘畜体之虚而直中于里,或由表寒不解而传里,通称外寒;另一种是由于脏腑阳虚而致寒,此种为从中生的内寒。而在临床实践中诊治的大多数患畜是由于劳役过度,真阳过度散失,机体的真阳不足而致病。  相似文献   

10.
近年来 ,笔者运用中西药结合的方法治疗大家畜口疮 4 8例 ,疗效满意 ,报告如下。1 病例情况 诊治的 4 8例均为门诊患畜 ,其中马 4例 ,骡 2例 ,驴 2 2例 ,牛 2 0例 ;病程最长者 6个月 ,最短 1个月 ;口疮单发 4例 ,多发 4 4例。2 病因病理 口内不洁 ,牙齿不整 ,机械性损伤 ,猛食过热饲料 ,误食刺激性强的有害物质等均可损害口舌而发病 ;暑月炎天 ,劳役过度 ,心经积热上攻致舌体肿胀继而成疮 ;久渴失饮 ,役后乘热饲喂 ,邪热积脾胃 ,上攻唇、口而发病 ;久病气虚 ,口失濡养 ,或肾虚不能制阳 ,虚火上炎亦可成疮。3 治疗方法3.1 内治 全部病…  相似文献   

11.
湿疹是兽医临床上的一种常见的外科疾病,几年来我们采用加减“除湿汤”治疗湿疹病畜20余例,取得很好疗效。现介绍如下:一、湿疹的病因 湿疹属中兽医学湿毒范围,它是由湿邪所致的湿症的外在表现。它的病因病理是阴雨苫淋,久卧湿地、厩舍潮湿,久在水中劳役;或暑日炎天,出汗过多,不得干燥,失于刷洗,积于皮毛,尘垢瘀塞毛孔,侵入肌肤,湿热熏蒸,久之化热,遂成此病。二、方源 “除湿汤“是清朝吴谦等撰写的《医宗金鉴》一书“杂病新法要诀篇类中心总括”中的方剂之一。由羌活、蒿本、升麻、防风、苍术等组成。功能为解毒燥湿、祛风…  相似文献   

12.
幼驹奶泻在临床上较为多见,用西药治疗往往收效甚微。笔者试用中药母子同治,获效满意。1病因病理多因暑月炎天,奔走太急,劳役过度,幼驹在这时吮乳过量所致。盖因乳汁由血化生,母畜血热,则瘀血停滞,乳汁热极。而幼驹胃肠娇嫩,消化能力差,过吮而伤胃肠,郁而成毒...  相似文献   

13.
桂枝龙骨牡蛎汤出自《金匮要略》,功用为调阴阳,和营卫。笔者将其运用于中兽医临床加味治疗家畜汗症104例,疗效确切,报道如下:1临床资料观察病例为本兽医门诊部门诊及住院患畜104例,其中马2例,骡10例,驴52例,牛40例,年龄为1岁—16岁,病程7天—2月,症见患畜体质素虚,颈部、胸腹部或全身时时汗出,动则更甚,役后大汗淋漓,在冬季有时清晨可见畜体被毛上因出汗而结有一层白霜。  相似文献   

14.
鸡的胃肠热证以暑热炎天多发,多因暑热兼湿,伤于胃肠,则运化传导失调,而发生本证.笔者在临床实践中,用白苦藿香汤治疗该症患鸡114群,共79800余只,治愈7 022只,治愈率96.68%. 1病因病机 暑热炎天,湿气过重,或喂腐败变质饲料,或突然更换饲料以及饮污浊之水等,致使湿热内结,伤于胃肠,则运化传导失调,水谷并走大肠,症见泻下;湿热内蕴,有热则腐,损伤血络,故粪中带血且腥臭;湿热蕴脾,久不解,湿得热熏蒸,热得湿而愈炽盛,胆液为湿热所郁,则不循常道疏泄,溢于肠道,故粪便绿或黄;暑热炎天,体内积热,热积心肺,耗津成痰,痰气上逆,神志迷蒙,不能自主,故现精神沉郁,甚者昏厥死亡;若痰火上扰心神,神不守舍,故现惊厥强直,直至昏迷死亡.  相似文献   

15.
笔者根据多年临床观察,每年春季枯草期,马易发生慢草症,发病规律早每年2月份开始,至4月份表现严重,待牧草返青遂即好围,且幼驹较多发生。临床上分析不同病因施治,治愈率达98%。1病因马春季慢草症不是独立的一种疾病,而是多种疾病的一种综合症状。从多例病畜的临床诊断分析,其发  相似文献   

16.
牛感冒俗称伤风,是以上呼吸道黏膜炎性变化为主的急性全身性疾病,是临床常见的一种普通病,一年四季均可发生,风邪为发病的主要原因,其病理总由肺卫首先受邪,因肺主皮毛、风、暑、湿、燥、寒侵袭皮毛而入,俗云:“疏忽麻痹不注意,万病皆由感冒起”。但因畜体反应的不同,病邪的兼挟有别而传变各异,故在具体的治法上亦有所区别。  相似文献   

17.
家畜角膜生翳症比较多见。重则影响家畜的生活、活动与使役。病因①外界因素刺激,如鞭梢打击、荆棘草木刺伤、化学药品或异物入眼刺激等。②盛暑炎天长途重役或草料热毒内积心肺,流注肝经,肝受热邪,传于眼而致。症状头低眼闭,精神不振,两眼(或一眼)红肿、流泪,行走颠撞,患眼内有一层白色或青灰色雾障,目不见物。若系打伤者常见有破损处,多发于一眼;若系肝热所致者常两眼均发。且有口舌红赤,脉洪大之状。  相似文献   

18.
马骡的鬐甲筋膜下蜂窝织炎,是发生于患畜鬐甲部的棘横筋膜下疏松结缔组织的急性弥漫性化脓性感染。病变扩散迅速,与正常组织无明显界限,并伴有明显的全身症状。多是由于鞍伤进一步感染而发。多年来,我们应用普济消毒饮内服配合外敷治疗马骡鬐甲筋膜下蜂窝织炎4例,获得了令人满意的疗效,现报告如下。1病因主要是由于鞍伤所致。特别是鞍具的构造不合理,不适应马的体型,过大或过小,机械性损伤马背皮肤。或鞍具使用不当,鞍垫过薄,或鞍  相似文献   

19.
五攒痛是指患畜站立时,四肢攒于腹下,再加上头向下垂,五处攒聚、行走跛行的一类病症,它类似于现代兽医学的蹄叶炎。此病多发于马、骡、牛,一般发生于夏秋收种季节,猪、羊发病较少。根据病因不同,临床上可分为料伤五攒痛和走伤五攒痛,用西药治疗,效果不佳,笔者采用中药治疗,共收  相似文献   

20.
猪低温证是一种原因不明,以体温低于正常体温为特征的一种综合证.近年来,猪的低温证临床上时有发生.究其原因不外乎两个方面:一为外感风寒,二是内伤阴冷.<元亨疗马集>中说:"因久渴而不饮,饮冷水太过,冷气入胃也.或赢瘦过飱宿冷,或老弱久露风霜,或牧被阴雨苦淋,或素向湿地久卧,湿气透入肌肉".寒为阴邪,寒邪侵入畜体抑制和消耗大量阳气,导致阳气虚弱,机体机能活动降低,患畜表现身冷肢厥,精神极度沉郁,神识痴呆,肌肉颤抖,耳鼻发凉.气息微弱,口不渴或喜热饮,舌淡白润,脉微欲绝,体温低于正常温度,故临床上出现一系列的阳气将脱的证候.亦是疾病过程中的危险证候.若不治疗或治疗不及时,往往造成病猪死亡,死亡率高达80%以上.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