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28 毫秒
1.
为紫阳县发展富硒产业及硒资源开发提供基础数据,对紫阳县双安镇、毛坝镇的土壤和岩石中的硒含量进行检测分析。结果表明:土壤样品中,双安镇硒含量在0.803 8~16.311 1mg/kg,均超过0.4mg/kg的富硒土壤标准,平均含量2.910 7mg/kg,接近极高硒土壤标准(3.00mg/kg),极高硒土壤占17.8%;毛坝镇硒含量在0.175 7~32.839 4mg/kg,平均4.885 9mg/kg,超过极高硒土壤标准,极高硒土壤占40.91%。岩石样品中,双安镇平均硒含量达18.507 8mg/kg,极高硒岩石占95%;毛坝镇岩石平均硒含量达4.756 1mg/kg,极高硒岩石占40%。  相似文献   

2.
针对三原县渠岸镇农田土壤环境中硒含量分布及其有效性现状不明,采用野外调研、田间采样和实验分析相结合的方法,测定该地区土壤的总硒含量、有效硒含量、基本理化性质及所采土壤对应小麦幼苗中硒的含量,分析该地区土壤及小麦硒含量的分布情况,研究其与土壤p H、速效磷和有机质含量的相关性。结果表明,三原县渠岸镇地区农田土壤样品中硒含量为0. 19~0. 59mg/kg,平均含量为0. 35mg/kg,其中92. 00%的土壤样品硒含量处于足硒水平(0. 20~0. 45mg/kg),高硒土壤(0. 45~3. 00mg/kg)则主要分布在三原县渠岸镇的西部及西南部地区。土壤有效硒含量占土壤总硒量的5. 200%,硒的利用率相对较高。小麦幼苗中硒含量为0. 01~0. 20mg/kg,平均为0. 07mg/kg。小麦幼苗中硒含量高的地区同样主要分布在三原县渠岸镇的西部和西南部,其与土壤总硒、土壤有效硒含量呈显著正相关。  相似文献   

3.
以陕西省安康市紫阳县汉王镇为研究对象,对辖区部分可耕作土壤及所生长的农作物进行硒含量检测分析。结果表明,采集619个土壤样品均天然含有硒元素,硒含量最高值达到44.504 6 mg/kg,平均值为1.694 3 mg/kg,其中富硒土壤样品共计342个,占总体样品的55.25%;农作物采集样品332个,平均硒含量为0.284 1 mg/kg,达到陕西省规定富硒标准样品有115个,占总数的34.64%。土壤整体平均硒含量高,农作物平均硒含量相应地提高,农作物的硒含量与土壤的硒含量高低呈现出一定的相关性。  相似文献   

4.
对我国10个省(区)富硒大米的微量元素(Ca、Zn、Fe、Se)含量以及质构品质指标(直链淀粉含量、胶稠度、碱消值)进行了抽样调查和分析。结果表明:硒含量符合国家富硒大米标准的样品占比达76.74%以上,低于国家标准的样品占比为6.98%,超过国家标准上限的样品占比为16.28%;大米Se平均含量以江苏最高(0.383 mg/kg),以宁夏最低(0.029 mg/kg);各省(区)富硒样品中有机硒含量占总硒含量的比例为92.75%~100.00%;富硒大米钙含量范围为34.50~50.07 mg/kg,锌含量范围为9.52~13.70 mg/kg。  相似文献   

5.
[目的]弄清丹寨县各乡镇稻田土壤硒、锌含量及分布,以期为当地土壤硒锌资源开发利用提供科学依据.[方法]采集丹寨县6个乡镇主要稻田土壤样品,测定其硒、锌含量,分析其分布.[结果]该县稻田土壤耕作层硒含量在0.09~0.45 mg/kg,平均含量为0.25 mg/kg,其中足硒土壤占85.31%,少硒土壤占10.49%,缺硒土壤占4.20%,无高硒和过硒土壤;有效态锌含量在3.12~91.33 mg/kg,平均值为15.33 mg/kg,绝大多数稻田土有效态锌含量超过5.00 mg/kg.土壤耕底层硒含量在0.04~0.68 mg/kg,平均含量为0.27 mg/kg,其中足硒土壤占77.62%,少硒土壤占9.09%,缺硒土壤占4.09%,高硒土壤占8.39%,没有过硒土壤;有效态锌含量在3.00~65.21 mg/kg,平均值为11.15 mg/kg,绝大多数稻田土有效态锌含量超过5.00 mg/kg.[结论]丹寨县域稻田土壤多为足硒土壤,有少量的缺硒、少硒和高硒土壤分布,不存在过硒土壤;多数稻田土为很高锌稻田土,少数为高锌,没有低锌、少锌和缺锌稻田土.  相似文献   

6.
对云南省会泽县16个乡镇47村的土壤硒含量进行调查分析,结果表明:硒含量在0.045~0.741mg/kg之间,平均值为0.242mg/kg,低于世界土壤硒中位值0.40mg/kg,高于全国土壤硒的平均含量0.239mg/kg。大部分土壤处于正常范围,达正常范围的占到80%,有12%的土壤处于变动区,只有8%的土壤处于缺硒状态,没有严重缺硒的。根据当地土壤含硒状况,就今后富硒农产品的开发生产提出了相应的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7.
为了解山东省日照市茶园土壤硒含量状况,继而为优质高效的茶叶生产提供参考,在日照市茶叶主产区采集61个表层土壤(0~20 cm)样品,测定土壤硒含量及相关理化性质,分析母质、土壤理化性质、种植年限等因素对土壤硒含量的影响.结果表明:日照市茶园土壤硒含量范围为0.013~0.204 mg/kg,均值为0.0897 mg/k...  相似文献   

8.
对巴东县野三关镇12个采样点进行调查,研究大蒜(Allium sativum L.)样品的土壤及其大蒜各部位的富硒性。结果表明,12个采样点的土壤、蒜瓣、蒜薹、蒜叶的硒含量分别为0.083~2.676 mg/kg、0.054~0.589 mg/kg、0.038~0.257 mg/kg、0.033~0.152 mg/kg;不同土壤采样点,大蒜的蒜瓣、蒜薹、蒜叶硒含量均有差异;每个处理的蒜瓣对硒的富集性最强,大蒜各部位对硒的富集性强弱表现为蒜瓣蒜薹蒜叶。  相似文献   

9.
在安徽省青阳县全县范围内共采集911个样点的土壤样品测定土壤全硒含量,并对筛选出的富硒土壤进行土壤有机质、全氮、碱解氮、速效钾和有效磷等养分的含量测定;利用GIS中克里金插值技术,依据安徽省对富硒土壤的划分标准,研究该县土壤中硒含量的特点、富硒土壤分级及空间分布特征,并利用指数和法对富硒土壤的土壤肥力水平进行评价,旨在研究青阳土壤硒含量及富硒土壤的养分状况,为当地富硒农业的发展提供科学依据。结果表明,青阳县土壤中硒含量在0.144~13.989 mg/kg,平均为0.368 mg/kg,是安徽土壤背景值(0.234 mg/kg)的1.57倍;其中,硒含量大于0.29 mg/kg的富硒土壤约占青阳县土壤的64%,其富硒土壤主要分布于新河、木镇、丁桥、酉华等乡镇,在空间分布上呈现由东向西、由北向南递减的片状分布特征。指数和法显示,青阳县富硒土壤的肥力水平IFI值为79.97~80.80,属于中等偏低水平。综合而言,安徽省青阳县具有丰富的富硒土壤资源,需要加强富硒土壤的肥力管理,提高其肥力水平。  相似文献   

10.
硒是环境中重要的生命元素之一,研究植物和土壤中的硒含量对区域土地质量和农作物经济价值均有重要意义。以不同类型草地为研究对象,通过采集、分析、测定不同海拔高度野外样品,研究土壤、植物样品的硒含量特征及不同海拔高度下的空间差异。结果表明,不同类型草地土壤中硒含量为0.20~0.43 mg/kg,平均值为0.32 mg/kg,其中山地草甸山地草甸草原高寒草甸半荒漠草地荒漠草地。草地地上部硒含量为0.06~0.14 mg/kg之间,平均值为0.08 mg/kg。  相似文献   

11.
【目的】 外源硒和土壤水分状况都会影响作物生长和品质特性,探明叶面喷施硒与土壤水分状况对产量和品质的耦合调控效应,为富硒番茄栽培的科学用水管理提供理论依据。【方法】 试验以亚硒酸钠(Na2SeO3)为硒源,采用盆栽试验,设置了3种叶面喷施硒浓度(S0:清水对照;S5:5 mg·L-1;S10:10 mg·L-1),每种硒喷施浓度下设置2种不同灌溉控制水平,灌水控制下限分别为田间持水量的50%(W1:干旱胁迫)和75%(W2:充分供水),研究不同土壤水分状况下叶面喷施不同浓度硒对番茄植株硒含量、生长发育指标、产量和品质的影响。【结果】 不同土壤水分状况对土壤、叶片和果实硒含量均无显著影响(P>0.05)。叶面喷施不同浓度硒对土壤硒含量也未产生显著影响,但植株叶片和果实硒含量均随外源硒喷施浓度的增大而增加,且差异达到极显著水平(P<0.01),叶面喷施硒的果实硒含量比对照增加了2—4倍。干旱胁迫显著降低了株高和茎粗,叶面喷施硒可适度缓解干旱胁迫对株高的抑制作用,但对茎粗无显著影响。干旱胁迫较充分供水处理的产量平均减少了39.5%,干旱胁迫条件下喷施硒虽可适度增加坐果数,但单果质量有降低的趋势,因而对产量没有显著影响。与充分供水相比,干旱胁迫使果实可溶性糖(SSC)、有机酸(OA)、维生素C(Vc)和可溶性固形物含量(TSS)分别显著提高了28.7%、24.3%、18.7%和24.0%。叶面喷施硒可促进SSC积累,但不同浓度间没有显著差异;与清水对照相比,除S5W2处理的OA略有减少外,其他叶面喷施硒处理均显著增加了OA,故而S5W2处理获得最佳糖酸比(SAR),S0W2处理的糖酸比表现最差。在充分供水条件下,不同叶面喷施硒浓度的TSS没有显著性差异;在干旱胁迫条件下,TSS随硒喷施浓度的增大呈先增大后减小的变化规律。说明叶面喷施硒浓度由5 mg·L-1增加到10 mg·L-1不能进一步提升果实品质。【结论】 叶面喷施硒与土壤水分状况对番茄品质的耦合作用效果明显,干旱胁迫条件下叶面喷施5 mg·L-1的Na2SeO3可大幅提升果实可溶性糖和可溶性固形物含量,使果实营养品质得到明显改善;充分供水条件下叶面喷施5 mg·L-1的Na2SeO3在不降低产量的同时,改善了果实风味品质,可实现稳产提质效果。  相似文献   

12.
李瑜  刘运华  赵娜  赵欣  杨凉花 《安徽农业科学》2013,(18):7800-7801,7805
[目的]利用微波消解-氢化物发生原子荧光法,测定紫阳高硒区土壤中的硒含量。[方法]以浓硝酸和双氧水(10+2)为消解剂,采取以微波消解的方法对紫阳富硒区土壤样品进行处理,采取氢化物发生-原子荧光光谱法测定土壤中硒含量,并设定最佳的样品处理条件和仪器测定条件。利用加标回收试验,对试验方法进行了验证。[结果]紫阳富硒区土壤硒含量为16.28 mg/kg,达到高硒土壤标准。该方法硒的检出限达到0.15μg/L,硒回收率为92.0%~101.8%,相关系数达0.999 9,线性范围为0~100 mg/kg。[结论]该微波消解的方法对土壤总硒的测定结果准确且稳定,线性范围宽,节约时间。  相似文献   

13.
土壤施硒对燕麦硒含量及产量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采用不同含硒量的硒肥进行燕麦土壤施硒的田间试验,研究硒施入量对硒在燕麦中的分布、燕麦产量、燕麦品质及硒在燕麦中存在形态的影响。结果表明:1)土壤施硒可以明显提高灌浆期和成熟期燕麦茎和籽粒中硒的含量。2)土壤中施加硒10~80mg/kg时,燕麦株高和产量均比空白组有所增加。在施硒量为40mg/kg时,燕麦株高和产量均达到最大值,分别为125.3cm和7.51kg。而后随着土壤中施加硒量的增加,燕麦株高和产量均比空白组有所下降。3)灌浆期施硒量为10~80mg/kg时,茎和籽粒中粗蛋白的含量较对照组高,而粗纤维的含量较对照降低。施硒量超过80mg/kg时,燕麦中粗蛋白和粗纤维含量较对照组未有显著变化,成熟期时,燕麦籽粒中粗蛋白和粗纤维含量高于茎中含量,变化趋势和灌浆期相同。4)富硒燕麦茎和籽粒中硒的形态分布为碱溶态盐溶态Tris-HCL态水溶态酸溶态。  相似文献   

14.
利川市耕地硒资源分布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研究湖北省利川市耕地硒含量及资源分布情况,为当地兴办富硒产业及开发富硒农产品提供科学依据。[方法]以农户责任田自然地块为采样单元,采集利川市621个耕地土样,测定全硒含量,分析硒资源分布情况。[结果]利川耕地土壤的全硒含量为0.011~6.121 mg/kg,平均值为0.439 mg/kg,处于富硒水平;耕地土壤硒含量与土壤有机质有一定相关性,相关系数为0.2878,但与土壤pH相关性不明显。境内耕地富硒土壤呈不规则“y”字型分布,文斗、忠路、沙溪为粗壮的“y”脚,由西南角向东北、西北方向延伸。耕地全硒0.900 mg/kg以上的采样点集中分布于忠路文斗带、齐岳山脉(含福宝山)、寒池山脉和麻山山脉4个区域。耕地硒含量与煤关系紧密,含硒较高的4个区域均有大小不等的煤矿资源。缺硒地区主要分布在柏杨镇及齐岳山以西的建南镇、谋道镇。[结论]初步摸清了利川耕地硒含量及分布规律。  相似文献   

15.
为探索硒肥对猕猴桃的增硒及增产效果,于2016年选用"康熙宝"富硒水溶肥在湘西自治州凤凰县"红心猕猴桃"品种上进行了叶面喷施试验。结果表明,喷施康熙宝富硒水溶肥(幼果期和壮果期2次喷施,每次用水溶肥100 m L对水100 kg/667m~2)的处理比对照(只喷等量清水和不喷硒肥及清水)平均增硒0.026 mg/kg,含糖量降低0.4~0.5个百分点,含酸量比对照下降0.03个百分点,糖酸比提高了0.8~1.0,可溶性固形物提高0.9%;平均增产6.8%~8.6%,增产效果达到极显著水平。经农业部检测,猕猴桃含硒量达到湖南省地方标准《富硒产品硒含量标准》。说明施用康熙宝富硒水溶肥对红心猕猴桃的增硒和增产效果显著,可大面积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6.
微波消解-氢化物发生-原子荧光法测定青稞硒含量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采用微波消解-氢化物发生-原子荧光法测定青稞硒含量,建立了青稞微波消解的最佳消解条件和测定的最佳反应条件,研究了原子荧光法测定青稞硒含量的各种影响因素。结果表明,硼氢化钾浓度和盐酸浓度对测定青稞硒均有一定影响。方法的检出限为0.076 9μg/L,线性范围为0~20 ng/mL,相关系数为r=0.999 9,相对标准偏差为0.4%,回收率为94.8%~100.1%。该法测定青稞硒含量,准确度高,可满足实际工作的要求。  相似文献   

17.
本文探究了桑叶硒含量与土壤硒含量之间的关系,为富硒桑叶的开发与利用提供参考。选择安康市部分地区的桑叶及对应的土壤,对硒含量进行检测。结果表明,桑叶硒含量为0.015 3~0.289 6 mg/kg,对应的土壤的硒含量为0.250 6~1.614 6 mg/kg。对桑叶和土壤硒含量进行回归分析,发现增加土壤的硒含量,可使部分区域的桑叶硒含量升高,但不适用于所有区域,部分区域中二者呈现负相关,说明桑叶对硒的利用,除与土壤硒含量有关,还与其他条件有关。硒富集系数的差异也说明生长在不同土壤条件下的桑叶,其富集硒的能力也是不一样的。  相似文献   

18.
通过对大米、老白酒、土壤及肥料消解方法和原子荧光光度计最佳仪器条件的研究,确定了上述样品的检测方法并应用于实践。该方法的线性浓度范围为0~10 ng/mL,检出限为0.6 ng/g,各样品回收率均在75%以上。方法简便、可靠、准确,可应用于大米、老白酒、土壤及肥料中硒含量的检测。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究不同施硒方式对水稻硒吸收及分布的影响,为富硒水稻栽培和品种选育提供参考。【方法】通过盆栽试验,以3个具有相同遗传背景的水稻品种(中早22、陵两优22和株两优22)为研究对象,设土壤施硒(Na2SeO3)1 mg/kg和叶面喷硒20 mL/L 2种处理,成熟期分别测定3个水稻品种的相关农艺性状、产量、植株各部位的硒含量及土壤养分含量。【结果】外源施硒对水稻的生长及产量影响不明显,但能有效调控水稻各部位的硒含量。土壤施硒不同处理水稻品种的硒吸收累积量依次为中早22>陵两优22>株两优22,而叶面喷硒处理品种间的硒吸收累积量表现为株两优22>陵两优22>中早22。土壤施硒处理各品种的经济集硒率表现为中早22>株两优22>陵两优22,中早22稻米硒含量比例为16.5%,是陵两优22(6.6%)的2.5倍;叶面喷硒处理各品种的经济集硒率则表现为株两优22>陵两优22>中早22,株两优22的稻米硒含量比例为17.3%,是中早22(7.9%)的2.2倍。与叶面喷硒处理相比,土壤施硒处理抑制了土壤的水解性氮含量,提高了土壤全硒和速效钾的含量。【结论】添加外源硒能有效调控稻米的硒含量,土壤施硒方式下中早22更易产出富硒稻米;而叶面喷硒处理后,株两优22的稻米硒含量更高。杂交水稻亲本的富硒特性对杂种后代的富硒能力具有不同影响。  相似文献   

20.
为探究青海省海东市平安区的土壤及农作物的硒含量及富集特征,系统地采集分析了平安区七个乡镇152份0~50 cm深度土壤样品及1 161份植物样品,采用氢化物-原子荧光光谱法测定土壤及作物硒含量。结果表明,平安区表层硒含量平均值为0.27 mg/kg,高于全国及世界土壤硒平均值,有75.36%的地区处于适量硒状态,且三合镇的土壤硒含量最高,古城乡最低,总体上各乡镇采集的0~10 cm、10~20 cm、20~30 cm、30~50 cm土层之间的硒含量差异不显著,但随土壤深度的增加,硒含量逐渐降低。在几种作物中,油菜的平均硒含量最高,达到富硒标准,小麦、玉米、豌豆、燕麦、马铃薯硒含量平均值均达到足硒标准,青稞和蚕豆在土壤硒含量较高的三合镇达到足硒标准以上。综合分析,土壤硒含量与相应的作物籽粒硒含量呈正相关,油菜、小麦、玉米硒的富集系数较高,对硒具有良好的吸收能力,因此适宜在相应的富硒地发展富硒农产品,豌豆、蚕豆、燕麦、青稞属于中等富硒作物,马铃薯的富集系数最小而变异系数最高,适合在硒含量较高的地方种植马铃薯。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