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78 毫秒
1.
1984年,我省棉花生产获得了单产过百斤、总产超历史的丰收,跨入了全国百斤皮棉省的行列,结束了我省棉花亩产长期徘徊在六七十斤上下的局面,有力地回答了我省不宜种棉的错误论调。据统计,全省实播棉田121.66万亩,总产皮棉138.28万担,单产为114斤,比1983年亩产77斤增长48.1%,和历史最高年1982年相比,播种面积减少了29.77万亩,而总产却增加7.04万担,单产增长31.0%,总产比三中全会前的1978年69.5万担翻了一番,单产增长1.2倍,创建国以来最高水平。今年棉花生产大丰收,概括起来,有如下几个特点:  相似文献   

2.
建国以来,我省棉花生产有了较大发展。从1949年到1978年,棉田面积由388.8万亩扩大到878万亩,单产由16.6斤提高到107斤,增加90.4斤,总产由56.2万担提高到948.95万担,增加892.76万担。1979年棉花面积880万亩,总产1050万担,单产119  相似文献   

3.
据初步考证,花生在我省已有300多年的栽培历史。从十九世纪开始,花生生产就由自给性生产转为商品性生产,发展很快,到本世纪的前三十年,我省花生栽培进入最兴盛的时期,全省常年播种面积为50余万亩,总产量103万担,平均单产200来斤;播面大的年份达80余万亩,总产123—140万担,平均单产达250—270斤,最高的1914年达到329斤。但1936年后,由于战争频繁和出口量减少,花生生产日趋衰退,播种面积和总产量大大减少。1947年,全省花生播种面积仅37.7万亩,总产79.2万担。  相似文献   

4.
我区一九八二年的棉花生产,在连续三年大幅度增产的基础上,又喜创闯过百斤大关的新纪录。全区63.4万亩棉花,总产皮棉81万担,比历史最高的八一年净增27.4万担,增长51.1%比三中全会前的1978年净增46.83万担,增长137.2%,单产127.7斤,比历史最高的81年的89斤,增长48.4%,比78年的61斤翻了一番还多,在植棉历史上首次实现了百斤皮棉地区。单产最高的九江县,今年更上一层楼,全县10.3万亩棉花,亩产达176斤,彭泽县在连续三年过百斤的基础上,16.2万亩棉花,亩产也达164斤,单产总产都增长  相似文献   

5.
棉花是一种经济作物,顾名思义经济效益较高。可是,在1980年以前,临川县的棉花单产很低,在30~50斤之间徘徊了三十年。由于产量低,成本高,经济效益差,棉农说:“种棉种棉,有钱买米,冒钱过年”。把种棉花当成了一个包袱。1981年以后,我县普遍实行农业生产责任制,调整了棉田布局,运用了科研成果,单产翻番,收入猛增。1983年全县计划二万亩棉花,实种不足1万8千亩,总产18,900担,首次突破了百斤关,比1982年增长75.5%,比1980年增长1.63倍。其中秋溪公社总产8,424担。亩产165.1斤,  相似文献   

6.
1979年我县棉花生产,在战胜严重春旱、夏涝和秋雨连绵的恶劣气候,皮棉总产仍然可达103万担左右,超过了历史最高水平。按全县78万亩棉田计算,皮棉单产132斤,比1978年增产21万担左右,粮食预计总  相似文献   

7.
(一)丰城县的棉花生产,在连续三年增产的基础上,1985年又喜获丰收。全县实收面积37,234亩,总产皮棉39021担,平均单产105斤。种棉三十四年来第一次成为百斤皮棉县。概括1985年棉花生产形势特点是“一调三提高”,即调减面积,提高单产,提高品质,提高植棉经济效益。向“高产、优质”方向迈出了可喜的一步。一、调减面积:1985年在棉田布局上,坚持以经济效益为前提,以完成全县3.2万担皮棉收购合同为原则,尽可能把棉田面积  相似文献   

8.
近年来,苏联棉花生产的主要动向是:棉田面积增加,总产量增长,单位面积产量继续有所提高,在国际棉花市场上加紧同美帝争夺。近几年苏联棉花播种面积保持在4300万亩左右,比前五年约扩大11%,每年总产量在5200万担以上,亩产皮棉大体上是120多斤。苏联发展棉花生产,主要采取以下几个措施:(一)调整棉花布局,选择自然条件较好的地区种植棉花,几乎全部棉田均可灌溉苏联的棉花生产原来比较分散,四十年代约有1500万亩旱地棉花分布在乌克兰和俄罗斯南部地区,产量低而不稳。为了提高单  相似文献   

9.
万户乡从1952年推广改良棉以来,几经反复,为打破丘陵红壤不宜植棉的论断作出了答案——五年棉花单产翻一番。 (一) 万户乡地居鄱湖之滨的山岗上,丘陵红壤,易涝易旱。全乡有十个植棉村,21,493个棉农,总耕地面积20,035亩,其中水田6,374亩,旱地13,661亩,其中植棉12,000亩。植棉最多是1972年,已实播棉花13,040亩,总产12,682担,单产97.3斤,比1949年翻了九番,比大跃进前的1957年植棉6,230亩翻了一番,比57年总产皮棉3454担翻了二  相似文献   

10.
一、黄淮海平原棉花生产优势解放后,随着生产条件的改善,本区棉芘发展较快。1956年全区棉田面积4000万亩,总产1120万担。以后产量几番波动,1980年本区棉花产量达到历史最高水平,总产近2400万担,占全国棉花总产量的45%。黄淮海平原棉花生产的重要性,与本区的植  相似文献   

11.
在连续三年大丰收的基础上,1982年我县的棉花生产又迈出了新的步伐,全县植棉计划十万三千亩,年报总产181,781担,实际产量192,000担,按计划面积亩产达186.4斤,比大丰收的81年增加77,711担,增长68%,LL78年53,402担增长359.5万,单产比81年123.4斤增加63斤,为78年61.4斤的三倍多。三中全会以来的四年,每年总产增长34,645担,单产提高31斤,实现了高产稳产,持续幅度增产,广大棉农普遍尝到了“科学种棉,越种越甜”的甜头。今年棉花丰收的特点是成桃、铃重、衣  相似文献   

12.
1984年湖南省棉花生产在连年丰产的基础上,又获得了大幅度增产。全省181.19万亩棉花,总产皮棉246.75万担,亩产皮棉136.18斤,总产和单产都超过了最高历史水平,比1983年总产增加了25.8%,单产增加了38.4%,亩增皮棉38.0斤。  相似文献   

13.
瑞昌是赣北重点产棉县之一。全县二十九万余亩耕地,棉田面积占八万五千余亩。其中棉麦两熟面积占70%以上,是一个以棉麦两熟套种为主的丘陵棉区。八二年,全县棉花单产首次突破百斤皮棉关(亩产101斤)总产八万七千余担。八三年虽遭特大自然灾害,平均亩产仍达95斤。为了探索这类地区在发展棉花生产中存在的主要问题和今后的增产途径,我们结合我县的农业区划工作对三十多年来棉花生产的历史和现状进行了比较全面系统的整理和考查,提出了一些粗浅的看法和意见,供有关方面参考。  相似文献   

14.
棉花扩种的局限性对如何增加棉花产量的途径问题,目前我县各社队普遍存在着以扩大面积为主的倾向,认为只有这样,产量才上得快,从而出现了棉地面积逐年扩大的趋势。然而耕地面积总是有限的,因而棉田面积也就不可能无边无际地扩大,而且,即使把棉田面积扩大到尽头,今后增产棉花,还得要走提高单产这条路子。例如天红公社,1979年种植4000亩,总产皮棉5289担,平均亩产132斤,人平收入136元。1980年种棉5500亩,总产6990担,平均亩产127斤,人平收入135元,1981年种棉6163亩,总产8361担,平均亩产135斤,人平收入仍只136元。连续三年扩大面积,总产看起来是直线上升,但单产没有什  相似文献   

15.
湖口县是赣北重点产棉县之一,解放以来棉花发展速度很快,由解放初期的2~3万亩,发展到现在的8万余亩,单产由1952年的39斤提高到82年的90余斤,总产由1952年的1.8万担,提高到82年的7万余担。其原因是广大棉农在生产实践中,不断认识自然,改正生产管理措施,使之适应自然客观规律,发展棉花生产。为使我县棉花生产更快地发展,根据农业自然资源调查及区划成果,就如何遵循自然客观规律,谈谈发展棉花生产的技术措施。一、进一步认识湖口的自然客观规律  相似文献   

16.
都昌县位于鄱阳湖北岸。全县有耕地53万亩,其中第四系亚粘残积复盖的丘陵红壤旱地21万亩。近三年来,在国家计划的指导下,加强了对棉花生产的领导,棉田面积稳定在10万亩,增产显著,可谓我省丘陵红壤旱地植棉的一个好典范。一、三年三大步,一步一层楼。都昌棉区的自然条件同我省波阳湖周围各县都差不多,生产条件并不好。气候,春夏多雨,伏秋多旱;棉地,分布于丘陵岗上,地势起伏大,土壤酸、粘、板、瘦;常年有灌溉条件高产稳收棉田只有三万余亩。但都昌县坚持因地制宜,分类指导,扬长避短,积极发展棉花生产,面积越种越大,产量越种越高。五十年代,平均每年种棉52880亩,单产30.3斤;六十年代,平均每年  相似文献   

17.
本文着重叙述1977年以来,我国花生生产发展出现的一些新的特点。 一、总产量增长主要靠单产提高。 1949年,我国花生种植面积1881.6万亩,平均单产135斤,总产2536.4万担。至1984年,全国花生种植面积3632.2万亩,单产265斤,总产9630.4万担。建国35年间,面积扩大了93%,单产提高96%,  相似文献   

18.
我省的棉花生产,自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一靠政策、二靠科学,得到迅速发展。1983年全省植棉1195万亩,皮棉总产、单产分别为1267.1万担,106斤,都创历史  相似文献   

19.
近年来,我县棉花育苗移栽面积发展很快,1978年全县移栽面积仅2.2万亩,1979年陡增至28万亩。据调查,移栽棉花平均要比直播棉花增产15.97%,1979年全县皮棉总产103.5万担,单产160.2斤,总产与单产均比1978年增加3.1%,克服了长期以来旱丰水歉的现象,实现了灾年再创皮棉百万担的奋斗目标,这是与发展育苗移栽分不开的。  相似文献   

20.
1984年,我省棉花亩产首次跨过百市斤关,并一直持续3年,高于全国平均水平。这是我省植棉史上的一个转折点。但地与地、县与县、乡与乡、村与村之间的单产水平很不平衡。例如,全省有25个计划植棉县,亩产皮棉过百斤和不足百斤的棉地约各占全省90.6万亩棉地的一半,但前者只10个县,后者15个县。单产只有16公斤的上饶县,需种6亩才抵得上彭泽县一亩的产量。若能实现县县超百斤,全省不增加植棉面积,即可净增产皮棉10—15万担,可见潜力很大。本人就实现我省棉花平衡增产的途径作如下分析和论述。一、加强良种推广工作中的三个薄弱环节选育和推广优良品种是提高棉花产量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