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34 毫秒
1.
针对有机茶园假眼小绿叶蝉Emposca(Emposca)vitis Gothe危害重,一年有两次虫口高峰的特点,并根据婺源茶区的生态环境,提出推行以保护和改善茶园生态环境、利用自然天敌、分批勤采与适时强采茶叶、适度修剪、诱杀及适时限量使用植物源农药——苦参碱等防控假眼小绿叶蝉的方法。  相似文献   

2.
张觉晚 《茶业通报》1992,14(2):27-28
为害茶树的叶蝉种类较多,在南方茶区发生普遍易造成灾害的,主要是假眼小绿叶蝉Empoasca(E.)Vitis(Gothe)。成虫、若虫除刺吸茶树嫩梢新叶汁液外,还刺伤幼嫩茎叶组织,极大地阻碍茶树生长发育,影响产量和品质。如何合理有效地综合防治小绿叶蝉,已成为全国各茶区茶叶生产中的重要课题。笔者根据多年系统调查和防治实践,谈谈其在湖南发生特点及防治对策、供参考。一、发生为害特点  相似文献   

3.
假眼小绿叶蝉是我国广大茶区普遍发生的主要害虫之一。该虫繁殖快、代数多、为害时间长(春茶后期及夏、秋茶),一般常规农药对其只有较好的短期防治效果,以致采茶期间需多次用药,既影响茶叶品质,又影响茶园生态平衡。为寻求防效好、残效期长、高度安全的新农药,我们于1997年选用扑虱灵等对二种茶树主要害虫进行田间药效试验。现将结果报道如下。1 材料与方法1.1 药剂及供试对象药剂品种:25%扑虱灵,24%万灵:美国杜邦公司生产;40%乐果:安徽繁昌农药厂分装。供试对象:假眼小绿叶蝉[EmpoascaVitis…  相似文献   

4.
霍山县茶小绿叶蝉重发原因与药剂防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茶假眼小绿叶蝉 [Empoascavitis(Gothe) ],1 997年在我县发生是 1 5a来最重年份。 1 998年发生多中等偏重。虫口高峰期出现在 7月下旬至 9月下旬 ,前期以成虫为主 ,后期以若虫为主 ,呈单峰型。百叶虫量最高达 4 50头 ,平均超百头 ,危害秋茶。祁门槠叶种、龙井 4 3、安徽 7号等品种受害严重。年发生面积约达4 50 0hm2 。受害茶芽叶生长停滞 ,萎缩 ,发芽减少 ,质地变脆 ,甚至枯焦 ,严重影响茶树生长和茶叶品质。1 重发原因1 .1 温湿度适宜 茶假眼小绿叶蝉生长发育最适气温为 1 7~ 2 8℃。冬春气温偏高 ,春季回暖快 ,…  相似文献   

5.
假眼小绿叶蝉化学防治现状及对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杨普  韩小虎 《茶业通报》2001,23(3):29-31
目前防治假眼小绿叶蝉以化学防治为主要手段。本文通过对假眼小绿叶蝉化防的现状及存在问题的调查分析 ,提出在选用高效、低毒、低残留的选择性强的农药同时 ,合理使用农药 ,组建以综合防治为主导的化学防治模式 ,创造良好的生态环境 ,有利于确保茶叶的优质高产  相似文献   

6.
为了筛选出对汉中市茶园中的茶小绿叶蝉具有高效作用的植物源农药,开展了3种植物源农药对茶小绿叶蝉的防效试验。试验结果表明,施药后1 d,桉油精+茶蝉净复配药剂和单用茶蝉净对茶小绿叶蝉的防效均达到了60%以上;施药后3 d,3种植物源农药对茶小绿叶蝉的防效均有所降低;施药后7 d,桉油精+茶蝉净复配药剂和单用茶蝉净对茶小绿叶蝉依然具有良好的防效,说明植物源农药具有持效期长的特点;桉油精+茶蝉净复配施药后7 d的防效显著优于单用茶蝉净,说明植物源农药混合施用能达到增效的作用。用桉油精+茶蝉净复配药剂防治茶小绿叶蝉可以显著降低茶园的用药次数,是构建茶园绿色防控体系的理想药剂。  相似文献   

7.
大功臣防治茶假眼小绿叶蝉试验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茶假眼小绿叶蝉(EmpoascapirisugaMatsumura)1997年在霍山县重发,百叶虫量最高达450头,平均113头,为15a来最重年份。受害茶芽叶生长停滞、萎缩,发芽减少,质地变脆,甚至枯焦。严重影响茶树生长和茶叶品质。为了有效地防治假眼小绿叶蝉的为害,笔者应用南京第一农药厂生产的10%大功臣可湿性粉剂进行了药效试验、示范,结果如下。1材料与方法设0.067hm2用10%大功臣可湿性粉剂20g、30g、、40g、50g;40%乐果乳油(湖南常德农药厂产)100g作对比;并以喷清水为对照。另设0.067hm2用10%大功臣40g为大田示范。供试茶品种为黄山大叶种…  相似文献   

8.
调查发现,小绿叶蝉和茶棍蓟马是目前贵州茶区的重要害虫,两种害虫对全省茶产业潜在丰收造成的为害在30%左右,直接经济损数千万元。贵州大部分茶园正广泛使用水溶性农药吡虫啉、啶虫脒等,给茶叶质量安全带来严重隐患。本文立足贵州茶产业发展的需求,以"害虫绿色防控"为目标,提出了适宜贵州茶园防治小绿叶蝉和茶棍蓟马集成新技术。  相似文献   

9.
茶小绿叶蝉是为害茶树的主要害虫,受害新梢滞育,叶片疆化,变薄,成茶碎末增加,不但影响产量,而且降低品质。多年来防治茶小绿叶蝉一直依靠敌敌畏,乐果等广谱杀虫剂,由于常期使用此类农药,不但使茶小绿叶蝉的抗性增强,而且伤害了大量天敌,使害虫出现了防不胜防  相似文献   

10.
为了筛选出适合本地区防治小贯小绿叶蝉的低水溶性、低毒、低残留、高效的新型农药,在宜昌夷陵开展了15%茚虫威EC、24%虫螨腈SC等四种新型农药防治小贯小绿叶蝉的田间试验。试验结果表明:24%虫螨腈SC和茶蝉净的速效性和持效性最好,两者之间差异不显著,15%茚虫威EC的速效性稍逊于22%阿立卡ZC,但持效性比22%阿立卡ZC好,生产上建议将24%虫螨腈SC、茶蝉净、22%阿立卡ZC三种农药交替轮换使用,逐渐替代目前常用的水溶解度较高的农药。  相似文献   

11.
不同杀虫剂防治茶小绿叶蝉、茶尺蠖田间药效试验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田间药效试验结果表明:新型烟碱类杀虫剂呋虫胺对小绿叶蝉防效最好、生物农药苦参碱、黎芦碱对小绿叶蝉也具较好防治效果,苏云金杆菌、印楝素、茶尺蠖核型多角病毒·苏云菌等对茶尺蠖控制效果好;新型酯溶性化学农药如茚虫威、噻虫·高氯氟虫螨腈等不但防治茶小绿叶蝉高效、对茶尺蠖也具良好的防治效果。  相似文献   

12.
<正>福建省植保植检总站近日发布预警信息,要求有关地区抓紧防治高山茶假眼小绿叶蝉。据介绍,福建省高山茶区的茶假眼小绿叶蝉全年为害高峰期一般在7~9月。据大田、安溪、永泰、武夷山、蕉城、尤溪、南靖、福鼎等地高山茶园近期调查,平均虫梢率30.0%、比去年同期多85.2%,平均百叶虫量16.4头、比去年同期少4.1%,大部分高山茶园虫口密度超过防治指标。综合分析,预计今年茶假眼小绿叶蝉在高山茶上偏重发生。各地务  相似文献   

13.
石伟昌 《科学种养》2014,(11):33-34
<正>黎平县位于贵州省东南部,是贵州省重点产茶县之一,现有茶园面积24.8万亩,其中投产茶园13.4万亩。在茶园病虫害绿色防控中,假眼小绿叶蝉是黎平茶区分布最广、为害最严重、防治较难的害虫之一,如何有效防治该虫成了当地茶业管理部门和茶农共同关心的问题。笔者通过分析该虫的特征、习性、发生规律等,总结出其科学防治措施,供大家参考。一、特征与习性1.个体细小,体带绿色茶树假眼小绿叶蝉,又名  相似文献   

14.
正茶小绿叶蝉(Empoasca pirisuga Matumura)是皖垦茶业集团茶园主要害虫之一,以成、若虫危害茶树新梢,受害后牙叶生长停滞,发芽减少、牙叶枯黄、质地变脆、甚至枯焦,严重影响茶叶品质和产量。每年5月中下旬、8月中下旬为发生高峰,危害面积超过1667hm2。由于茶园长期使用菊酯类和有机磷化学农药防治,使得茶小绿叶蝉产生了较强的抗性,为此我们进行了苏云金杆菌防治茶小绿  相似文献   

15.
通过3年田间系统调查,介绍了茶假眼小绿叶蝉的为害状况,研究了金华地区籽叶两用茶园中茶假眼小绿叶蝉的田间发生规律。结果表明:茶假眼小绿叶蝉在籽叶两用茶园中发生的第1高峰期为5月下旬至6月中旬,第2高峰期为9月上旬到10月上旬,很多时候第2高峰不发生。由于栽培模式、生态环境的不同,籽叶两用茶园中的茶假眼小绿叶蝉发生相对较轻。  相似文献   

16.
<正>茶小绿叶蝉是近几年来为害浙江省开化县茶树生产上的主要害虫之一。为了解参试药剂对茶小绿叶蝉的防治效果,为进一步推广应用提供科学依据,浙江省开化县植保植检站带领马金镇农业综合服务中心推广人员在开化县村头镇林场茶  相似文献   

17.
为了进一步提高对假眼茶小绿叶蝉的防治效果,1998年我们在产茶乡、镇,茶场以及茶叶重点户茶园,应用25%扑虱灵可湿性粉剂进行防治试验。结果表明,用25%扑虱灵可湿性粉剂防治茶树假眼茶小绿叶蝉有以下优点:1 防治成本低。每hm2用25%扑虱灵防治假眼茶小绿叶蝉药费为8元,人工工资4元,计12元/hm2,而用40%乐果乳剂,需喷药3次,每hm2药费,人工工资合计13.8元/hm2,用扑虱灵比用乐果每hm2可节省成本1.8元,1998年防治面积达2800hm2,共节省防治成本5040元。2 防治效果好。扑虱灵是一种具有较高选择性昆虫生长调节剂,可使若虫在蜕皮期死亡,…  相似文献   

18.
豫南茶区茶尺蠖、小绿叶蝉重度发生因素及防治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茶尺蠖、小绿叶蝉是豫南茶区重要害虫。九十年代中后期以来 ,茶尺蠖、小绿叶蝉连年大量发生 ,给茶场和茶农造成了严重的经济损失。为此 ,我们做了大面积调查和田间试验 ,基本上摸清了两虫的危害因素 ,探索出了有效的防治技术措施。1 危害因素浅析根据调查分析 ,茶尺蠖、小绿叶蝉近年危害严重的主要因素有 :1 .1 冬季气候偏暖是害虫危害严重的主导因素 本地区八十年代至九十年代初 ,冬季气候寒冷 ,冬季日平均气温为 3.8℃ ,极端最低气温多在 -8~ -1 2℃。茶尺蠖、小绿叶蝉失去正常越冬的适宜气候条件 ,大大降低了害虫越冬基数 ,使翌年“…  相似文献   

19.
<正>碧桃、寿星桃、紫叶桃等是常见的蔷薇科观赏植物,花色鲜艳丰富,花型多姿,一直以来被广泛的应用于园林绿化中,是一类能在小区、公园、街道等随处可见的美丽植物。但近年来却常受到一种害虫——桃小绿叶蝉的侵害。桃小绿叶蝉又名桃小叶蝉、小绿叶蝉、桃一点叶蝉、桃小浮尘子、叶跳虫,属同翅目、叶蝉科。桃小绿叶蝉繁殖一般一年46代左右。  相似文献   

20.
近年来,鄂东山区茶小绿叶蝉普遍发生,部分茶区已蔓延成灾,其危害范围有逐年扩宽的趋势,并已延伸到海拔千米以上高山茶园危害。这不仅影响茶叶产量的增长和鲜叶质量的提高,而且严重威胁着茶树的生存,挫伤了茶农的积极性。为此,我们选择不同海拔高度的茶园,每个类型选择四个观察点,进行试验观察,初步摸索出茶小绿叶蝉在不同地理位置上的发生规律,并施行了一系列防治对策,取得了令人满意的效果。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