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研究FSC森林认证体系原则和标准的层次结构 ,参照FSC认证标准和国际的森林可持续经营的标准和指标 ,结合我国国情 ,提出我国森林可持续经营的标准和指标。  相似文献   

2.
在对国内外森林认证发展情况的认识基础上,探讨了国有林场森林认证的重要性,借鉴国际森林认证体系,结合我国国有林场的实际,建立适用于我国国有林场森林认证的原则及相关标准,总结形成8个原则、40个标准,并讨论了目前森林认证存在问题,提出相关建议,以期促进我国森林认证的发展,提高国有林场的可持续经营水平。  相似文献   

3.
森林认证对森林可持续经营的影响及其在中国的实践   总被引:2,自引:2,他引:0  
开展森林认证是促进我国森林管理与国际接轨并实现森林可持续经营的有效途径。文中概述了森林认证的发展概况以及森林认证对森林可持续经营的影响,并以我国吉林省经过认证的森林经营企业为例,通过对森林认证前后的对比,以及与未经过认证的国有林业局对比,分析森林认证对经济、社会和环境等方面的具体影响。结果表明,森林认证的开展在经济上可行,使社会受益,对环境友好,能够促进森林可持续经营。文中还对我国开展森林认证工作提出了具体措施建议。  相似文献   

4.
论森林可持续经营及森林认证   总被引:4,自引:1,他引:4  
概述了国际区域性森林可持续经营的标准与指标体系的9大进程,阐述了森林认证的概念及其3个组成要素以及国际上对森林认证工作的促进与发展,介绍了中国森林可持续经营的标准与指标的制定和森林认证工作。  相似文献   

5.
森林可持续经营标准和森林认证标准的比较分析*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在介绍森林可持续经营标准和森林认证标准的概念和产生背景的基础上 ,从目的、内容、性质、倡导机构、尺度等方面对两者进行了比较分析 ,认为两者的目的都是为了实现森林可持续经营 ,但在内容、性质和倡导机构方面互为补充。许多国家已经制定了这两类标准并正在积极试验中 ,中国的这两类标准也已被报送到有关部门审批。随着全球经济一体化进程的加快 ,森林认证正在从欧美经济发达地区向亚非地区扩展。不同森林认证体系标准之间的互认是当前的热点 ,而增加森林经营单位水平可持续经营标准的可操作性非常关键。  相似文献   

6.
森林认证对林业政策与管理的影响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森林认证作为一种市场激励手段和"软政策"工具,林业政策法规作为一种强制性的"硬政策"工具,这两方面在促进森林可持续经营和加强林业管理方面具有较强的互补性。目前,森林认证已发展成为加强林业政策管理的一种新工具,包括促进各方对林业问题和林业政策的讨论、推动国家法规政策的制定和实施、改进公有林的管理、提高森林可持续经营的意识和能力以及加强有关森林可持续经营的国际政策协商等。文章分析了森林认证与林业法规政策的关系,并对森林认证在推动包括我国在内的林业政策管理中的作用进行了探讨。  相似文献   

7.
根据东北及内蒙古重点国有林区的实际情况和该地区的森林认证实践,就本区域实施森林可持续经营认证提出几点建议。认为把森林可持续经营认证和林产品产销监管链认证结合起来,对于强化森工企业的可持续经营、提高资源利用率、增加产品附加值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8.
非木质林产品认证发展现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对比现有的非木质林产品认证标准,分析当前非木质林产品认证现状,提出对我国发展非木质林产品认证的几点建议,包括完善非木质林产品认证标准、推进非木质林产品认证标准的国际互认、优先发展有市场前景产品的认证和加强对非木质林产品认证的宣传等。  相似文献   

9.
森林认证的发展及其对中国森林经营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介绍森林认证的由来、目标、体系。阐述中国森林认证发展历程,分析森林认证在森林可持续经营,森林资源经营管理水平、科技含量、经济、社会和生态效益,生态环境保护,经营方案编制,经营活动监测,人工林经营和管理等方面的重要促进作用,藉此提出我国森林可持续经营建议。  相似文献   

10.
介绍了澳大利亚的林业政策、森林可持续经营的进程以及澳大利亚森林认证标准, 提出了我国应借鉴澳大利亚森林可持续经营与森林认证的经验, 尽快与森林认证认可计划互认的可行性和建议。  相似文献   

11.
以森林认证促进我国森林可持续经营的途径分析   总被引:2,自引:2,他引:0  
在概括森林认证发展现状的基础上, 从森林认证的发生、发展、主要推动力及其产生的影响等方面分析了森林认证的基本特征, 进而分析了在我国通过开展森林认证促进森林可持续经营的途径。  相似文献   

12.
介绍了挪威森林认证的发展尤其是认证标准的形成过程、认证的形式及各级组织所面临的挑战。文中认为, 我国的森林认证在一国多种认证体系的认可与认证、认证标准的制定、认证形式及认证工作的管理等方面可以借鉴挪威的经验。  相似文献   

13.
美国的森林经营与森林认证现状及对我们的启示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美国是世界上森林经营水平较高的国家之一,从国家林业计划、森林生态系统经营、可持续经营标准和指标等方面分析了美国森林可持续经营状况,并介绍了美国森林经营及森林认证的有关情况,借鉴美国森林可持续经营的经验,提出了我国森林可持续经营和森林认证的对策。  相似文献   

14.
中国是世界上竹子资源最丰富的国家,也是全球竹子资源开发利用最充分的国家。竹林认证是我国森林认证一个重要且有特色的领域。中国竹林认证自本世纪初在浙江的一些地区开始实践至今已经历了10多年的发展,目前总体呈现缓中有进的趋势,已在认证要求、操作程序、模式选择等方面取得了一定进展,为世界竹业发展提供了较好的示范。文中从认证竹林面积与分布、类型与特点以及审核中存在的不符合项等方面总结我国竹林认证现状,指出竹林认证的成效及在实施过程中面临的挑战,分析竹林认证的发展趋势并提出相应对策。  相似文献   

15.
世界森林认证的发展现状及对中国森林认证的启示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森林认证是一种基于对森林产品市场贸易的监管达到保护森林资源和提高森林管理的机制。自从20世纪90年代初第一个森林认证体系(FSC认证体系)问世以来,世界上已有50多个森林认证体系,这些认证体系对世界森林开展了不同形式的认证工作,目前已被认证的森林面积超过300×104 km2。中国第一个森林认证始于2002年,但发展较为缓慢。本文在分析世界森林认证现状的基础上,对中国的森林认证提出了几点建议。  相似文献   

16.
通过分析最新的有关森林认证的研究资料,综述了森林认证产生的背景和起源、现状、认证体系及进展.森林认证是20世纪90年代初逐步发展起来的由环境非政府组织和民间组织发起、作为促进森林可持续经营的一种市场机制.目前共有两大全球认证体系(森林管理委员会(FSC)和ISO14001环境管理体系),两大区域认证体系(泛欧森林认证体系(PEFC)与泛非森林认证体系(PAFC))和10多个国家的认证体系正在运作.森林认证将是全球林业经营的主要模式.  相似文献   

17.
The paper was based on the current development status of forest certification to analyze the basic characteristics of forest certification from the development point of view in terms of origin, development, main drivers and impacts, and then conducted the approach analysis to promote sustainable forest management with forest certification in China. The result showed that China shall establish her own forest certification scheme, with the focus on the improvement of forest sustainable management concept thro...  相似文献   

18.
森林认证对白河林业局的影响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介绍了白河林业局森林认证的背景,根据实地调研获得的数据资料和在官方网站上收集的资料分析了森林认证对该林业局经济、社会和环境的影响。结果表明:白河林业局开展森林认证在经济上可行,使当地社会受益,对当地环境负责,促进了当地森林的可持续经营。  相似文献   

19.
侯浩  田明华  刘霞 《林业调查规划》2010,35(5):15-18,14
在对国外森林认证进行分析研究的基础上,构建了一个森林认证在我国的可持续发展模式,该模式具有发挥政府的扶持与监督作用,推动企业经营持续改进等特点.从政府、认证机构、认证企业等方面提出构建我国森林认证的可持续发展模式的对策.  相似文献   

20.
试论我国开展森林认证工作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开展森林认证工作是我国森林经营与管理工作与国际接轨的一个重要内容,是实现我国森林可持续经营的有效途径。文章介绍了我国森林认证的开展情况,分析了在我国开展森林认证可能存在的问题和障碍,提出了在我国开展森林认证的建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