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为了探讨中华鳖脑垂体的组织结构及其季节性变化,采用H.E染色、三色染色和免疫组织化学染色法在光镜下观察中华鳖脑垂体的显微结构,结合电镜对鳖脑垂体进行超微显微观察。结果发现中华鳖脑垂体同样分为神经垂体和腺垂体,但是缺乏中间部。腺垂体包括结节部和远侧部,远侧部可分头叶和尾叶两部分,头叶大于尾叶,神经部很小。腺垂体中的细胞可分为嗜酸性细胞、嗜碱性细胞和嫌色细胞,各类细胞的分布和形态有明显区别。免疫组化染色证明促肾上腺皮质激素(ACTH)细胞密集分布于结节部,在远侧部也有零星分布;促性腺激素(GTH)细胞和生长激素(GH)细胞数量在繁殖季节明显多于冬季。电镜下根据细胞大小、细胞核的形状和胞质中分泌颗粒特征可将腺垂体中的细胞分为GH细胞、ACTH细胞、GTH细胞、催乳激素(LTH)细胞、促甲状腺激素(TSH)细胞和嫌色细胞。在这些细胞间有明显的细胞连接。细胞形态和数量在繁殖季节和冬季有明显变化。  相似文献   

2.
中华鳖外周血细胞病理显微结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对病鳖血液细胞的显微观察发现,病鳖红细胞形态与正常鳖相比有较大差异,甚至有破碎现象;嗜中性粒细胞、单核细胞及血栓细胞在细胞形态上也有差异。  相似文献   

3.
采用Diff-Quik染色法对中华鳖的血涂片进行染色,用DP-71显微成像系统采集血片细胞显微图像,经Image-proExpress5.1测量和分析中华鳖各类血细胞大小、比例。结果表明:①Diff-Quik染色后中华鳖各类血细胞核质染色差别明显,核质界面明显,各类白细胞的颗粒明显、易分辨。②中华鳖红细胞、嗜中性粒细胞、嗜酸性粒细胞、嗜碱性粒细胞大小分别为17.86μm×12.43μm、16.26μm×13.67μm、12.28μm×10.98μm、14.63μm×12.83μm。嗜中性粒细胞、嗜酸性粒细胞、单核细胞和淋巴细胞占白细胞百分比分别为54.7、13.72、6.22和24.72,嗜碱性粒细胞仅为0.65。③比较Diff-Quik法、Giemsa法、Wright-Giemsa法对染色效果的影响,3种染色方法在细胞大小及白细胞分类比例上无明显差异。从核质界面、细胞颗粒特征性染色等来看,Diff-Quik法和Giemsa法优于Wright-Giemsa法。Diff-Quik法染色快捷、核质和颗粒染色清晰度更高,是一种适合大量标本快速染色的染色法,可适用于中华鳖的血细胞染色。  相似文献   

4.
养殖中华鳖出血病病毒的电镜观察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本文应用电镜超薄切片技术,观察了福建省四个主要养鳖县市现场采集的鳖出血病样品,首次发现了一种感染养殖中华鳖的球形病毒(Trionyx sinensis spherovirus,TSSV)。该病毒分布在肺、胃、咽喉粘膜和腹甲皮层。主要靶细胞是这些组织的小血管和毛细血管的内皮细胞。TSSV粒子近球形,直径35-39nm,无囊膜包被,有的成群聚集在内皮细胞质中,有的由单位膜包裹在包涵体中,病毒感染的内皮细胞病变明显。本文还讨论了TSSV与出血病的关系。  相似文献   

5.
鳖,蛙,鱼血细胞的显微观察与比较   总被引:12,自引:2,他引:10  
通过Giemsa和细胞组织化学方法染色,对中华鳖、美国青蛙、鳜鱼、草鱼和鲢的血细胞进行了显微观察。记述和比较了其红细胞、血栓细胞、淋巴细胞、单核细胞和粒细胞的大小、形态;对未成熟红细胞、转化淋巴细胞及巨噬细胞也作了图示和描述。  相似文献   

6.
驼背鲈肾脏显微和超微结构观察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利用石蜡切片技术和透射电镜技术对驼背鲈(Cromileptes altivelis Valencienne)肾脏进行显微和超微结构观察.结果显示,驼背鲈肾小体主要分布于肾脏组织背侧肾细胞集中的区域,肾脏组织腹侧主要分布有肾小管,这种分布区域性较强,提示驼背鲈的进化地位较为高等.根据驼背鲈肾小管上皮细胞的结构特点,将其划分为颈段、第一近曲小管、第二近曲小管、远曲小管和集合管5个部分.驼背鲈肾小体长径平均55.0μm,短径平均45.8 μm.肾小囊中分布有较多的足细胞,足突发达,对于原尿的形成起重要作用.由肾小管超微结构显示,第二近曲小管重吸收作用最强.驼背鲈肾脏的组织学研究结果为开展其泌尿功能及渗透调节机制研究提供了基础资料.  相似文献   

7.
利用石蜡组织切片和透射电镜技术对卵形鲳鲹(Trachinotus ovatus)肾脏进行显微和超微结构观察研究。结果显示,根据卵形鲳鲹肾小管上皮细胞的结构特点,将其划分为颈段、第一近曲小管、第二近曲小管、远曲小管和集合小管5个部分。卵形鲳鲹肾小体长径平均70μm,短径平均40μm;比淡水鱼种类的肾小体直径要小。肾小管中第一近曲小管的上皮细胞游离端具有丰富的微绒毛,并含有丰富的线粒体,应为重吸收的主要场所。而第二近曲小管上皮细胞游离端微绒毛较少,远曲小管和集合管的内壁均没有微绒毛,但三者均可见有较多的线粒体,表明它们仍具有一定的重吸收功能。  相似文献   

8.
采用PAS、Mallory三色法和腺垂体不同细胞改良染色法3种组织学染色方法,以及透射电镜技术,对驼背鲈(Cromileptes altivelis)脑垂体的形态、组织结构和超微结构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驼背鲈脑垂体为圆球形实心腺体,位于间脑腹面,由神经垂体和腺垂体2部分组成。根据神经纤维中所含分泌颗粒形态和大小把神经分泌纤维分为A1、A2和B型。神经纤维中存在2种垂体细胞,即呈椭圆形的Ⅰ型垂体细胞和呈梭形的Ⅱ型垂体细胞。腺垂体由3部分组成:前外侧部(RPD)、中外侧部(PPD)和中间部(PI)。腺垂体部可以鉴别出6种内分泌细胞,其中RPD有2种内分泌细胞:促肾上腺皮质激素(ACTH)分泌细胞和催乳激素(PRL)分泌细胞;PPD有3种内分泌细胞:生长激素(GH)分泌细胞、促性腺激素(GTH)分泌细胞和促甲状腺激素(TSH)分泌细胞;PI只有1种内分泌细胞,即促黑激素(MSH)分泌细胞。此外,腺垂体还有1种非分泌细胞星状细胞(SC)。驼背鲈腺垂体中6种内分泌细胞的分布情况为:前外侧部分布有2种细胞,即嗜酸性的PRL分泌细胞和嗜碱性的ACTH分泌细胞;中外侧部有GH、GTH、TSH 3种分泌细胞;MSH分泌细胞分...  相似文献   

9.
通过光镜、电镜技术,比较了正常状态和受到细菌刺激后杂色鲍血细胞的变化。结果显示,正常状态下的杂色鲍血细胞分为三种类型:颗粒细胞、透明细胞和小细胞;杂色鲍血细胞具有很强的免疫功能,对外界刺激敏感;受到细菌刺激后杂色鲍的血细胞在结构和形态上均发生显著的变化。并推测,颗粒细胞的颗粒中含有大量的水解酶类和抗菌肽等免疫因子,发挥主要的免疫作用。  相似文献   

10.
鲤鱼血细胞显微和亚显微结构的观察   总被引:29,自引:0,他引:29  
关于鱼类血液学方面的研究虽已有文献报道,但是还存在着许多问题有待研究。例如鲤鱼血液中有无嗜碱粒细胞,白细胞内的颗粒类型,血栓细胞内有无颗粒等。上述这些问题至今在以往的文献和教材中仍有争议。因此,我们为了澄清鲤鱼血液学的这些问题,作了血细胞显微结构(fine structure)观察。在光学显微镜观察的基础上又进行电镜观察,以利对鲤鱼血细胞正确的分类。  相似文献   

11.
利用电镜技术对驼背鲈(Cromileptes altivelis)外周血细胞的超微结构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电镜下可区分6种类型的细胞:红细胞、粒细胞、单核细胞、淋巴细胞、血栓细胞和浆细胞。红细胞呈圆形或椭圆形,可见线粒体、少数囊泡;根据细胞中的颗粒形态大小和细胞核的形态,可将粒细胞分为4种类型:I型粒细胞、II型粒细胞、III型粒细胞和IV型粒细胞。单核细胞圆形,表面较平整,偶有伪足伸出,空泡多见;淋巴细胞的胞质少,仅在细胞核边缘处形成薄薄的一层,细胞器少;血栓细胞异染色质丰富,沿核膜呈带状分布,胞质中有较多大小不等的空泡和少量的线粒体;浆细胞中粗面内质网成层分布包绕在核周围。此外可见到嗜曙红细胞吞噬红细胞、血栓细胞成群聚集分布的现象。  相似文献   

12.
黄鳝精巢显微和超微结构的研究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张小雪  董元凯 《水利渔业》1994,(4):9-11,56,F003
通过光镜和透射电镜研究雄鳝和雌雄间体鳝性腺。结果表明:①精巢的发育可分为六个时期;②精子细胞变态过程中,细胞核染色质的变化为细颗粒状→粗颗粒状(小团块)→高电子密度的均质物:③精子分为头部、颈部和尾部,头部为圆形,无顶体;④雌雄间体鳝的精细胞与同期雄鳝的精细胞发育程度基本相同。  相似文献   

13.
为了了解黄鳝(Monopterus albus)肝脏结构与功能的关系,应用光学显微镜和透射电子显微镜对黄鳝肝脏的显微和超微结构进行了观察。结果表明:黄鳝肝脏肝小叶不明显;肝细胞以中央静脉为中心呈不规则放射状分布,肝血窦交织成网状;肝细胞核大,核中位或偏位,偶见双核。肝细胞核大而圆,核仁显著,核孔明显且数目多;胞质内粗面内质网发达,呈区域化的层层排列,线粒体非常丰富且成群分布,紧密排列在核周围或与粗面内质网紧密接触;糖原颗粒丰富;可见溶酶体和脂滴。  相似文献   

14.
通过光镜、电镜技术,比较了正常状态和受到细菌刺激后杂色鲍血细胞的变化.结果显示,正常状态下的杂色鲍血细胞分为三种类型:颗粒细胞、透明细胞和小细胞;杂色鲍血细胞具有很强的免疫功能,对外界刺激敏感;受到细菌刺激后杂色鲍的血细胞在结构和形态上均发生显著的变化.并推测,颗粒细胞的颗粒中含有大量的水解酶类和抗菌肽等免疫因子,发挥主要的免疫作用.  相似文献   

15.
编者按:进入90年代,以甲鱼、河蟹、珍珠、牛蛙等为重点的特种水产养殖业异军突起,成为调整水产养殖结构,发展“一优二高”渔业的生力军。由于市场价值的驱动,各地争相上马,一哄而起,盲目发展,争炒种苗,使得比较效益直线下降,形成“先养的赚大钱,后养的赔血本”的现象。为此,从本期起,开设“养殖热门专家谈”专栏,邀请国内知名水产专家从现状、效益、市场等各方面进行讨论和分析,以期对养殖户有所裨益。作者受《内陆水产》编辑部的委托,撰写一篇文章对中华鳖养殖业现状的看法,作为一个曾经研究过这种经济动物的科技工作者,…  相似文献   

16.
17.
应用光镜和透射电镜对斑马鱼心脏的显微与超微结构进行了观察。结果显示,斑马鱼心脏由心室、心房、动脉球和静脉窦构成。心室呈棕红色,分层明显,分为心外膜区的致密层和心内膜区的海绵层。心房呈亮红色,仅由疏松的海绵层构成。心室的前方会发出一条动脉干(腹主动脉),动脉干的起始部膨大呈椭球状,称为动脉球。动脉球呈梨形,由内向外可分为内膜层、中间层和外膜层3层。静脉窦单独进行分离较难,因此未对静脉窦进行单独分离观察。本实验在心室、心房和动脉球中同时观察到telocyte间质细胞的存在,它们的形态瘦长,可分为细部和膨大部。在心室的心肌细胞内观察到多泡体的存在,它们常分布在心肌细胞的外缘,贴近肌纤维膜或者邻近心肌细胞外缘的线粒体。  相似文献   

18.
中华鳖血象的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本文研究了在温室养殖条件下中华鳖的血象。红细胞数为(1.29±0.42)×1012/L。白细胞数为(1.22±0.44)±109/L。血红蛋白为(8.66±1.95)g%。白细胞分类百分比依次为:中性粒细胞(47.1±11.3)%、淋巴细胞(29.4±13.5)%,嗜天青粒细胞(15.0±6.3)%、嗜碱性粒细胞(7.8±2.8)%、单核细胞(0.67±0.67)%、嗜酸性粒细胞(0.15±0.26)%。中性粒细胞核指数为0.7651±0.1013。  相似文献   

19.
对四川华鳊(Sinibrama taeniatus)精子发生过程进行了显微及超微结构观察。结果显示:在四川华鳊精子发生过程中,生精细胞嗜碱性逐渐增强,细胞体积渐小;精原细胞可分为两种,二者在显微及超微结构上均有明显区别;从精原细胞分裂开始就出现胞质不完全分裂,相邻细胞通过细胞质桥连接,并在精子细胞变态中后期消失;初级精母细胞核仁在减数第一次分裂开始后会逐渐消失;精子细胞变态过程中可观察到互相垂直的基体和近端中心粒,晚期出现中心粒附属物并在精子成熟前逐渐萎缩至消失,近端中心粒也在精子成熟时消失;四川华鳊精子头部近圆形或稍不规则,无顶体,核空泡小,核凹窝不发达,尾部具两侧对称的侧鳍,轴丝为"9+2"双联体微管结构。  相似文献   

20.
淡水石斑鱼血细胞发生的观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顾曙余  杜寅 《水产科学》2008,27(4):179-183
通过对淡水石斑鱼血涂片及头肾、肾、脾和肝脏器印片的光镜观察,发现血细胞的发育大致经过3个阶段,即原始阶段、幼稚阶段、成熟阶段。试验对脏器中不同发育阶段的红血细胞、淋巴细胞、单核细胞、粒细胞进行了观察和测量,并进行了分类统计。试验结果表明头肾、肾和脾是淡水石斑的主要造血器官,肝组织印片上未观察到原始阶段血细胞,提示肝脏不是淡水石斑鱼的造血器官。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