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46 毫秒
1.
【目的】比较蜡蚧轮枝菌V3450菌株对榕管蓟马及斯氏钝绥螨的毒力差异,为利用天敌昆虫和虫生真菌协同控制榕管蓟马等害虫提供技术支持。【方法】室内测定榕管蓟马成虫和斯氏钝绥螨雌成螨受蜡蚧轮枝菌V3450菌株侵染后的死亡趋势,构建时间-剂量-死亡率(TDM)模型,比较供试菌株对榕管蓟马成虫及斯氏钝绥螨雌成螨的LC50和LT50。【结果】蜡蚧轮枝菌V3450菌株侵染后,榕管蓟马和斯氏钝绥螨的死亡趋势均随菌剂浓度的升高及侵染时间的延长而上升,但榕管蓟马的累计校正死亡率及死亡趋势的变幅均明显高于斯氏钝绥螨,其中1.00×107和1.00×108 mL-1蜡蚧轮枝菌V3450菌株侵染10d,斯氏钝绥螨雌成螨的累计校正死亡率分别仅是榕管蓟马成虫的13.30%和27.94%。构建的榕管蓟马和斯氏钝绥螨TDM模型均能通过Pearsonχ2和Hosmer-Lemeshow检验,拟合结果与试验观察结果相吻合,能够无偏地描述蜡蚧轮枝菌V3450菌株对榕管蓟马成虫和斯氏钝绥螨雌成螨的时间-剂量互作效应。蜡蚧轮枝菌V3450菌株对榕管蓟马的剂量和时间效应均明显强于斯氏钝绥螨,5个不同浓度蜡蚧轮枝菌V3450菌株对斯氏钝绥螨雌成螨的LT50均超出TDM模型估测范围,斯氏钝绥螨雌成螨受侵染3d后的LC50是同一侵染时间榕管蓟马成虫LC50的2.51×102~1.29×105倍。【结论】蜡蚧轮枝菌V3450菌株对榕管蓟马的毒力较强,而对斯氏钝绥螨的毒力较弱,榕管蓟马对供试菌株时间-剂量互作效应的响应要远强于斯氏钝绥螨。  相似文献   

2.
协调使用杀虫剂及害虫天敌,该文测定了阿维菌素、印楝素、苦参碱、除虫菊素和吡虫啉5种常用杀虫剂分别与天敌黄瓜新小绥螨(原名胡瓜钝绥螨)对棉田朱砂叶螨的联合防治效果。结果表明:1.8%阿维菌素EW(1:8 000)处理6 d后释放黄瓜新小绥螨对朱砂叶螨的防治效果最佳,20 d后相对防治效果高达96.63%;其次是0.3%印楝素EC(1∶250)处理7 d后释放黄瓜新小绥螨,1和20 d后防效分别为59.7%和90.16%;0.5%苦参碱AS(1∶2 000)处理6 d后释放黄瓜新小绥螨,20 d后相对防治效果达到82.65%。该研究为朱砂叶螨可持续防控提供了可选方案,为延缓抗药性产生提供了研究思路。  相似文献   

3.
印楝素对番茄土传病原真菌的抑菌作用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采用菌丝生长速率法,研究了3种印楝素制剂对番茄4种土传病原真菌的抑菌效果。结果表明,这3种印楝素制剂即NEEMAZAL-T/S、0.3%印楝素乳油和印楝油制剂,对番茄4种土传病原真菌,菌核菌(Sclerotium rolfsii)、立枯丝核菌(Rhizoctonia solani)、镰刀菌(Fusarium oxysporum f.sp.radicis lycopersici)、轮枝菌(Verticillium dahliae)均具有抑制作用,在印楝素浓度为100.00mg·L-1时,NEEMAZAL-T/S对菌核菌和立枯丝核菌的抑菌率分别为44.06%、52.60%,而0.3%印楝素乳油、印楝油制剂对这两种菌的抑菌率均高达100%;NEEMAZAL-T/S、0.3%印楝素乳油和印楝油制剂对镰刀菌的抑菌率分别为12.18%、73.11%和80.67%,对轮枝菌的抑菌率分别为1.14%、70.25%和74.83%,也即3种印楝素制剂对镰刀菌和轮枝菌的抑菌率可由高到低排序为印楝油制剂、0.3%的印楝素乳油、NEEMAZAL-T/S。NEEMAZAL-T/S、0.3%印楝素乳油、印楝油制剂对菌核菌的EC50分别为142.817、0.844、0.126mg·L-1,对立枯丝核菌的EC50分别为37.727、0.526、0.099mg·L-1,0.3%印楝素乳油、印楝油制剂对镰刀菌的EC50分别为7.757、2.687mg·L-1,对轮枝菌的EC50分别为16.501、12.106mg·L-1,这表明3种印楝素制剂对菌核菌和立枯丝核菌的毒力强于对镰刀菌和轮枝菌。因此,鉴于上述3种印楝素制剂在抑菌作用上的差异性,有必要进一步进行印楝素制剂的研究开发,用以防治番茄生产过程中的主要土传病害。  相似文献   

4.
5种杀菌剂对胡瓜钝绥螨的毒性测定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采用玻片浸渍法、综合急性毒性和二次中毒3种方法测定了5种杀菌剂对天敌胡瓜钝绥螨雌成螨的毒性.试验结果表明,5种杀菌剂对胡瓜钝绥螨的毒力大小顺序为:10%安瑞克>10%专打>35%世福>80%必备>20%龙菌克,对胡瓜钝绥螨雌成螨的致死中浓度分别为69948.6608 mg/L、697402.4879 mg/L、1689...  相似文献   

5.
以蔬菜主要害虫菜青虫(Pieris rapaeL.)为防治对象,采用盆栽法对我国研制的0.3%印楝素乳油杀虫剂进行药效试验。结果表明,印楝素乳油杀虫剂对菜青虫有显著的防效,且对作物有较高的保叶率。0.3%印楝素乳油处理后第5、7、10d的防效分别为92.88%、98.12%、93.10%,第6d的保叶率为90.33%。  相似文献   

6.
印楝素防治蔬菜茶树害虫试验研究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对0.3%印楝素乳油防治蔬菜和茶园害虫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0.3%印楝素乳油对小菜蛾、菜青虫、小绿叶蝉及茶尺蠖等有较好的防治效果。药后1 d,0.3%印楝素乳油对小菜蛾防效69.98%以上,最低浓度对菜青虫的防效为37.9%,对茶小绿叶蝉防效达87.9%,对茶尺蠖的防效达34.2%以上;药后3 d,对小菜蛾就达到73.35%以上的防效,对茶小绿叶蝉防效达88.7%;药后7 d对小菜蛾就达到86.7%以上的防效,最低浓度对菜青虫的防效为74.8%,对茶小绿叶蝉防效达88.7%以上,对茶尺蠖的防效达52.8%以上。并且药后10 d,对小菜蛾和茶尺蠖仍有60%以上的防效。研究结果表明0.3%印楝素乳油具有较好的防治效果,且对作物安全,可用于无公害农产品生产。  相似文献   

7.
将经筛选的5种防治茶刺蛾药剂用于田间进行茶刺蛾防效比较,同时对三龄起蚕进行残毒试验,遴选适于茶桑混植生态园使用的兼容药剂。田间防效结果表明:0.3%印楝乳油、1.3%苦参碱乳油和4.5%高效氯氰菊酯乳油防治茶刺蛾效果较好,7 d后的防治效果为85%以上。1.1%烟百素乳油7 d后的防治效果达到79%。0.88%双素碱水乳剂7 d后的防效为86%;将5种防治茶刺蛾的药剂对家蚕进行残毒试验,结果表明:1.3%苦参碱乳油、0.3%印楝乳油、0.88%双素碱水乳剂等3种杀虫剂低浓度使用对家蚕的残留毒性较低,3龄起蚕取食喷施药剂桑叶的安全间隔期为7 d,可以在茶蚕混植区使用。  相似文献   

8.
印楝素对草地贪夜蛾的毒力测定及田间防效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评价印楝素对草地贪夜蛾Spodoptera frugiperda的毒力与防效,为草地贪夜蛾的防治提供技术参考。【方法】采用浸叶法与喷雾法测定了印楝素对草地贪夜蛾的室内毒力和田间防治效果。【结果】在室内条件下,0.3%(φ)印楝素乳油处理草地贪夜蛾7 d后,2龄和3龄幼虫的LC50值分别为0.59和0.46 mg/L;40%(w)印楝素干粉处理草地贪夜蛾7 d后,2龄和3龄幼虫的LC_(50)值分别为0.93和0.79 mg/L。0.3%印楝素乳油处理草地贪夜蛾3 d后,2龄和3龄幼虫的AFC50值分别为0.30和0.12 mg/L;40%印楝素干粉处理草地贪夜蛾3 d后,2龄和3龄幼虫的AFC50值分别为0.53和0.30 mg/L。0.3%印楝素乳油稀释500倍喷雾处理后1、3和7 d对草地贪夜蛾的防效分别达到了24.83%、50.34%和75.50%。【结论】印楝素对草地贪夜蛾具有较好的毒杀活性与拒食活性,7 d后的防治效果较好;印楝素对草地贪夜蛾的防治具有广阔的应用前景。  相似文献   

9.
研究了释放胡瓜钝绥螨(Amblyseius cucumeris (Oudemans))的柑桔生防园与化防园的物种组成和多样性变化。生防园共采集到节肢动物84种,主要以天敌和中性节肢动物为主;化防园32种,主要以害虫为主。生防园害虫优势种主要为桔皱叶刺瘿螨(Phyllocoptruta oleivora (Ashmead))和黑刺粉虱(Aleurocanthus spiniferus Quaintance);天敌优势种主要为纽氏钝绥螨(A.newsami (Evans));中性节肢动物优势种主要为几种跗线螨。化防园害虫优势种为黑刺粉虱、桔皱叶刺瘿螨、糠片蚧(Parlatoria pergandii (Comstock))和柑桔全爪螨(Panonychus citri (McGregor));天敌没有明显优势种;中性节肢动物优势种开始为跗线螨,随后不明显。化防园优势集中性高于生防园。生防园节肢动物群落多样性指数和均匀度指数在后期均高于化防园,说明生防园释放胡瓜钝绥螨后,保护和恢复了生防园的生物多样性。  相似文献   

10.
为烤烟绿色防控技术推广应用提供技术支持,采用室内毒力测定法研究3种生防制剂和2种化学农药对蓟马捕食性天敌胡瓜钝绥螨和斯氏钝绥螨的安全性。结果表明:球孢白僵菌对胡瓜钝绥螨和斯氏钝绥螨毒性最低,毒力指数均为1,施药24 h安全系数均大于2.5,为中、低风险性;阿维菌素对2种植绥螨毒力最大,对胡瓜钝绥螨和斯氏钝绥螨的毒力指数分别为756.93和665.20,啶虫脒和绿僵菌对2种植绥螨安全性最低,均为中、高风险性。斯氏钝绥螨的耐药性强,5种药剂对其安全系数均大于胡瓜钝绥螨。生产上球孢白僵菌搭载斯氏钝绥螨在充分发挥球孢白僵菌防效的同时,不影响捕食螨的自然捕食能力,能够有效提升蓟马防治效果,实现环境友好型防虫防病。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