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40 毫秒
1.
为了解决白沙参参苗个体小、抗逆性及抵御敌害生物的能力弱、成活率低、不利于增养殖的缺陷,研究了白沙参室内水泥池中间培育过程中的关键参数,并在最优条件下进行室内水泥池和室外池塘网箱的培苗,试验结束时测量参苗的体长和体重,计算成活率.结果表明,室内水泥池培育的关键技术参数如下:水温25~30℃,盐度25‰~35‰,培育密度2000~3000头/m2,光照强度2 000 lx.在上述最佳条件下,将体长0.3~0.5 cm、体重0.004 g的参苗16万尾,置于室内水泥池培育1个月后,参苗规格平均达到0.8~1 cm,存活率达到50%以上.然后将其转到室外网箱培养,更换网箱规格并及时疏苗,培育40 d时,参苗规格平均达到3 cm左右,存活率达到60%.  相似文献   

2.
开展池塘底部铺设生物培养基的青虾苗种繁殖培育试验,通过在育苗池中开展清整、曝晒、池塘底部铺设生物培养基、进水培育水丝蚓等底栖生物的池塘准备工作,采取抱卵虾的选择和放养、虾苗的合理投喂、有效的水质调控和日常管理等技术措施,平均繁育规格为1.2~1.5 cm(8 000~10 000尾/kg)的青虾虾苗1 200万尾/hm~2左右。  相似文献   

3.
进行不同培育密度对异育银鲫中科3号夏花苗种成活率的影响试验,结果表明:经过28 d的对比培育试验,经过2次拉网锻炼后Ⅰ号池塘(培育密度为180万尾/hm2)、Ⅱ号池塘(培育密度为300万尾/hm2)、Ⅲ号池塘(培育密度为450万尾/hm2)分别共出塘夏花苗种49.1万、82.6万、95.4万尾,夏花苗种平均体长分别为3.08、3.05、2.88 cm,培育成活率分别为81.8%、82.6%、63.3%。培育密度在180万、300万尾/hm2时,异育银鲫中科3号夏花苗种成活率均在80%以上,较理想。  相似文献   

4.
报道了眼斑拟石首鱼的规模化苗种生产技术研究结果。自1997至2000年试验研究期间,利用眼斑拟石首鱼亲鱼28尾,共获受精卵3005万粒,孵出仔鱼2808万尾,平均孵化率93.44%,利用室内水泥池、室外海水池塘、低盐度水域池塘培育出体长2~5cm的鱼种1124.93万尾,平均育苗成活率为40.06%,最高达71.45%。并介绍了眼斑拟石首鱼的胚胎发育、个体生长、繁殖特性以及幼鱼对低盐度海水、淡水的适应性等。  相似文献   

5.
报道了眼斑拟石首鱼的规模化苗种生产技术研究结果。自1997至2000年试验研究期间,利用眼斑拟石首鱼亲鱼28尾,共获受精卵3005万粒,孵出仔鱼2808万尾,平均孵化率93.44%,利用室内水泥池、室外海水池塘、低盐度水域池塘培育出体长2~5cm的鱼种1124.93万尾,平均育苗成活率为40.06%,最高达71.45%。并介绍了眼斑拟石首鱼的胚胎发育、个体生长、繁殖特性以及幼鱼对低盐度海水、淡水的适应性等。  相似文献   

6.
对南美白对虾与方斑东风螺的混养技术进行了试验研究,探索方斑东风螺与南美白对虾协同健康生长的养殖模式。结果表明,在成活率和病害防治方面,水泥池养殖方斑东风螺优于池塘养殖,池塘养殖南美白对虾较优于水泥池混养;经过对比发现,在水泥池中以养殖方斑东风螺为主,适当投入虾苗的养殖模式较好;可见,在水泥池中适当投放虾苗可以减少病害,达到增产、增收的目的。  相似文献   

7.
2015年,从上海淀原水产良种场引进蒙古鲌水花50万尾,在上海淼鑫水产品专业合作社市外基地珠海市年丰水产养殖有限公司进行蒙古鲌鱼种培育及成鱼池塘主养试验,整个过程采用分级放养、逐级筛选的方法,辅以自动投饲、测水调控等技术。结果表明,2015年9月22日,投放平均体长13 cm的大规格鱼种2.7万尾/hm2,经94 d养殖,收获平均规格405.9 g/尾的蒙古鲌成鱼15 423尾,成活率95.2%,收益188 903.3元/hm2,投入产出比为1.00∶1.86。  相似文献   

8.
金沙江鲁地拉电站建成,为渔业增殖和养殖提供129.45 hm~2水面。以短须裂腹鱼为材料,通过网箱设置、苗种投放和投饲管理,进行鱼种培育和成鱼养殖试验,总结裂腹鱼养殖模式和养殖技术,为电站库区推广养殖提供技术指导。试验结果:投放短须裂腹鱼1龄鱼种34 560尾15.62 kg,体重0.45 g,平均体长为2.77 cm,经12个月培育鱼种30 615尾685.7 kg,尾重达22.40 g,增加21.95 g,增重48.78倍,平均体长达10.06 cm,增加7.29 cm,增长2.63倍,成活率88.59%,饲料系数2.58;投放2龄鱼种16 732尾261.81 kg,体重15.65 g,平均体长为9.89 cm,经12~13个月饲养总产成鱼14 022尾2 046.10 kg,尾重达145.92 g,增加130.27 g,增重8.32倍,平均体长达17.46 cm,增长7.57cm,增长0.77倍,成活率83.80%,饲料系数2.99。结果表明,短须裂腹鱼具有生长快、病害少的特点,网箱培育鱼种和成鱼养殖效果较好。  相似文献   

9.
罗氏沼虾健康育苗技术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掌握罗氏沼虾健康育苗的关键技术,为罗氏沼虾育苗生产提供科学参考。【方法】2010年6月,在127.3m3水体中投放2700.00万尾罗氏沼虾幼体进行健康育苗试验,综合育苗幼体PCR病毒检测、控制适中育苗密度、加强水质调控、禁止使用抗生素等主要技术措施,培育23~27d。【结果】90%幼体变态,获得淡化虾苗1721.30万尾,单位水体产量13.50万尾/m3,平均育苗成活率为63.69%,平均运输成活率为86.0%。经检测,虾苗种质量达到罗氏沼虾苗种标准(DB45/T515-2008)的要求。【结论】采用健康育苗技术可有效提高罗氏沼虾苗质量及养殖成活率,其健康育苗技术主要包括:保持育苗水质良好、控制中等的育苗密度(15.00万尾/m2)、禁止使用抗生素、不滥用药物及防治育苗病害等措施。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掌握罗氏沼虾健康育苗的关键技术,为罗氏沼虾育苗生产提供科学参考。【方法】2010年6月,在127.3 m3水体中投放2700.00万尾罗氏沼虾幼体进行健康育苗试验,综合育苗幼体PCR病毒检测、控制适中育苗密度、加强水质调控、禁止使用抗生素等主要技术措施,培育23~27 d。【结果】90%幼体变态,获得淡化虾苗1721.30万尾,单位水体产量13.50万尾/m3,平均育苗成活率为63.69%,平均运输成活率为86.0%。经检测,虾苗种质量达到罗氏沼虾苗种标准(DB45/T 515-2008)的要求。【结论】采用健康育苗技术可有效提高罗氏沼虾苗质量及养殖成活率,其健康育苗技术主要包括:保持育苗水质良好、控制中等的育苗密度(15.00万尾/m2)、禁止使用抗生素、不滥用药物及防治育苗病害等措施。  相似文献   

11.
为研究大麦虫蛋白粉在南美白对虾幼体开口饵料中的应用,以大麦虫蛋白粉和鱼粉的不同添加比例(1:1、1:2和1:3,即配方1、配方2及配方s3)投喂南美白对虾幼体12d。实验结束后,测定各组生长性能、水质变化及超氧化物歧化酶(SOD)、过氧化氢酶(CAT)、酸性磷酸酶(ACP)和碱性磷酸酶(AKP)等非特异性免疫指标。结果...  相似文献   

12.
淡化方式与盐度对凡纳对虾幼虾生长的影响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不同的淡化方式与盐度影响凡纳对虾幼虾成活率与生长。以虹吸法边进边出的渐变方式进行淡化,效果最好,成活率达95.0%。适合于规模化生产的淡化方式为每6小时淡化一次,平均每小时降盐速度0.76,成活率达83.3%;体长为0.59-2.22cm、体重为8.12~30.12mg的幼虾具有相同的耐受降盐能力;幼虾生长的最适盐度范围为7.5~24.6,合适盐度范围为4.9~36.3,可适盐度范围为0.59~36.3。幼虾也可在淡水中生长(S:0.59,0.62),饲养2ld,平均体长增长率与体重增长率分别为67.5%~73.0%与599.5%~615.6%,成活率达88.4%~90.0%。  相似文献   

13.
不同的淡化方式与盐度影响凡纳对虾幼虾成活率与生长。以虹吸法边进边出的渐变方式进行淡化,效果最好,成活率达95.0%。适合于规模化生产的淡化方式为每6小时淡化一次,平均每小时降盐速度0.76,成活率达83.3%;体长为0.59-2.22cm、体重为8.12~30.12mg的幼虾具有相同的耐受降盐能力;幼虾生长的最适盐度范围为7.5~24.6,合适盐度范围为4.9~36.3,可适盐度范围为0.59~36.3。幼虾也可在淡水中生长(S:0.59,0.62),饲养2ld,平均体长增长率与体重增长率分别为67.5%~73.0%与599.5%~615.6%,成活率达88.4%~90.0%。  相似文献   

14.
杨坤 《北京农业》2011,(33):112
目前南美白对虾在内陆地区有较大的养殖规模,而内陆地区养殖主要面临的问题是虾苗的淡化。从池塘基础条件、放养前期准备、虾苗放养、暂养管理等方面对前期养殖技术的要点进行了总结。  相似文献   

15.
[目的]提高虱目鱼和南美白对虾的养殖成活率,并获得较为稳定的养殖效果。[方法]通过优化虱目鱼与南美白对虾高效生态混养的投放规格、顺序、密度比等,利用二者生态位差异,提高水体利用率。同时,在池塘生态系统中引入水生植物空心菜等,优化微生态制剂使用方法。[结果]收获虱目鱼平均规格0.52 kg/尾,单产5 010 kg/hm~2,成活率43%;收获南美白对虾平均规格90只/kg,单产6 795 kg/hm~2,成活率51%。[结论]生态混养模式能够显著提高单位水体养殖效率,同时实现养殖生态环保、达标排放的目的。  相似文献   

16.
利用浓度为1.95×10-4mol/L的KK-42处理体长0.6~0.8cm南美白对虾幼40秒,按正常方法饲养,定期采样,测量虾的体重。结果显示:KK-42对其体重的增长具有明显的促进作用,处理后第90天处理组平均体重显著高于对照组42.5%。  相似文献   

17.
田丽  王雁  陈道海  杜玉洁  董超元 《安徽农业科学》2011,39(18):11108-11110
[目的]了解南美白对虾附肢的结构分化。[方法]以南美白对虾为试验对象,分离其附肢并对其结构进行观察。[结果]南美白对虾附肢共19对,由于其着生部位和功能的不同,各附肢在形态上各不相同。[结论]各种类虾的不同生活方式,造成附肢在进化上有了不同的分化。  相似文献   

18.
添加不同构型肉碱对对虾生长和体成分含量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研究了在饲料中添加不同构型肉碱对斑节对虾和凡纳对虾生长、饲料利用以及虾体组成成分的影响。在斑节对虾基础饲料(对照组)中分别添加L 肉碱(100、200、300mg/kg),DL 肉碱(100、200、300mg/kg);在凡纳对虾基础饲料(对照组)中添加L 肉碱,添加量分别为50mg/kg、100mg/kg、200mg/kg和300mg/kg。实验用斑节对虾和凡纳对虾体重平均为0.85g,每个处理设3个重复,每个养殖单元放养对虾40尾,实验为期1个月。试验结果表明,在饲料中添加L 肉碱或DL 肉碱,对斑节对虾和凡纳对虾的生长以及饲料利用均无显著影响(P>0.05);在斑节对虾的试验中添加300mg/kg的L 肉碱或DL 肉碱使虾体脂肪含量由4.69%(对照组)降低为3.47%和3.55%(P<0.05)。在凡纳对虾的试验中,添加L 肉碱200mg/kg、300mg/kg组,虾体脂肪含量由7.09%(对照组)降低到6.04%和5.72%(P<0.05)。  相似文献   

19.
为探索底质掩埋对人工恢复苦草(Vallisneria natans)的影响,研究了塘泥和河沙掩埋0、1、3、5 cm深度下苦草种子的成苗状况和苦草幼苗的存活状况.结果表明,掩埋深度增加会显著降低种子的成苗率、幼苗的存活率、植株的株高和干重,其中掩埋深度达5 cm时,苦草种子不能成苗,幼苗不能存活,与无掩埋相比,掩埋1 cm和3 cm处理中,幼苗存活率的下降幅度显著低于种子成苗率,且掩埋1 cm处理的幼苗存活率下降不显著,掩埋3 cm处理的河沙组种子的成苗率和幼苗的存活率显著高于塘泥组;无掩埋、掩埋1 cm和掩埋3 cm处理中,塘泥组苦草的平均株高、株均干重和根冠比均显著大于河沙组.表明底质掩埋对苦草种子成苗的影响大于对幼苗存活的影响;塘泥比河沙更有利于苦草的生长,但掩埋深度较大时,塘泥对种子成苗率和幼苗存活率的影响比河沙更明显.  相似文献   

20.
高活性生物修复菌制剂改善虾池水质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采用高活性生物修复茵制剂,对养殖中后期的南美白对虾池塘进行了改善水体质量的试验.通过测定分析水体的pH、化学需氧量、氨氮、亚硝酸盐氮、硝酸盐氮、磷酸盐、溶解氧等水质指标,评价水体富营养化状况的变化.结果表明,这种水质净化剂能有效调节pH在7.5~8.5的范围内,提高水体的透明度6.8~13.4 cm,增加水体中溶解氧的含量23.81%~47.37%,降低水体COD和磷酸盐的含量为31.64%~49.71%和30.58%~62.43%,改善养殖水体的富营养化状态,使得试验池水体的营养状况值(E)下降了49.15%~86.96%,为南美白对虾的高产、高效养殖营造了良好的水域生态环境.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