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1996年5月26日~6月28日,笔者利用铗线法对吉林省集安市楼子沟参场的啮齿动物的生态分布进行了详细地调查.结果:不同海拔高度影响啮齿动物在种类和数量上的生态分布;微地形对啮齿动物的生态分布也有一定的影响.  相似文献   

2.
坡度和耕作措施对土壤侵蚀及大豆产量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采用径流小区试验,在克山县粮食沟小流域定位试验站不同坡度(3°和5°)下研究横坡垄作和顺坡垄作两种耕作措施对地表径流、土壤侵蚀及大豆产量的影响,寻求最优推荐措施。结果表明:以克山县近30年降雨数据发生频率为依据,2012年为湿润年型,全年降雨量578.6 mm,有效降雨(产生地表径流的降雨)次数为18次,有效降雨量为399.6 mm,占全年降雨量的69.1%;3°顺坡垄作和5°顺坡垄作发生径流的临界雨量分别为13.1和11.1 mm,有效降雨与3°顺坡垄作和5°顺坡垄作产生径流量的相关系数分别为0.765和0.805,而与3°横坡垄作和5°地埂植物带产生的径流量相关性较弱,相关系数分别为0.109和0.112。与顺坡垄作相比,3°横坡垄作和5°地埂植物带阻水抗蚀效果明显,两处理年径流量分别减少94.3%和95.9%,侵蚀模数降低99.9%和99.8%,3°横坡垄作和5°地埂植物带大豆百粒重分别增加9.3%和21.4%,产量分别增加8.2%和13.4%。  相似文献   

3.
经过我们三年来对不同坡度上的1—3年生人参叶片(一组叶片)面积的生长测定表明:人参播后在第一年生长的三个参叶中,第一个参叶和第三个参叶生长速度基本相同,叶面积也趋于相等,而第二片参叶在这三个参叶中面积最大,比第一、三参时各增大约1cm~2.从我们测定的三个坡度生长叶片看,坡度对一年生人参叶片生长没有什么明显的影响,到了第二、三年,坡度对人参叶片的生长有了一些影响,但影响不大.从分析看,在第二、三年里组叶柄上的掌状复叶生长是有规律的,它们在生长过程中,按叶面积的大小自然依次的形成了三个等级级别,第一个级别为第三片参叶,该叶片面积最大,是5片掌状复叶之首;第二个级别为第二和第四片参叶,两参叶面积虽不相等,但很相近;第三个级别为第一和第五片参叶,这两片参叶面积虽然比上两个级别小,但叶面积基本上是相等的.  相似文献   

4.
目的从土壤理化性质、微生物环境、营养条件三个方面对农田老参地土壤进行改良。方法研究该土壤改良技术对土壤脲酶、过氧化氢酶、蔗糖酶、磷酸酶四种酶活性的影响。结果与对照组相比,生态改良处理组土壤脲酶活性提高37.48%~74.99%,过氧化氢酶活性提高9.16%~22.90%,蔗糖酶活性提高16.00%~101.31%,磷酸酶活性提高1.24%~74.38%。结论该生态改良技术可明显提高土壤酶活性,对农田老参地土壤改良效果显著。  相似文献   

5.
2.1.2.1地表温度 表3表明:遮荫明显降低了地表日最高温度.与对照同比,60%、45%和30%遮荫度3个处理的平均日最高温度,6月份分别下降了5.85℃、5.16℃、4.56℃,7月份下降了13.44℃、12.80℃和11.43℃,8月份下降了7.03℃、6.18℃和5.34℃,降幅7月份>8月份>6月份,60%>45%>30%.这一结果与树冠层的日最高温度变化趋势相一致,但其温度值小于树冠层,而降温幅度却大于树冠层.  相似文献   

6.
东北地区沟垄和地膜覆盖对土壤水分分布及利用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定量化分析沟垄和地膜覆盖对玉米根区0~100 cm土壤水分分配、耗水量和玉米水分利用效率的影响。结果表明,与平作不覆膜(NRF)相比较,沟垄不覆膜(RF_0)没有提高出苗前玉米根区0~20 cm土壤含水量,沟垄覆膜(RF_(100)和RF_(58))提高玉米种子周围0~10 cm土壤水分含量。RF_0处理没有使玉米最大日耗水量提前,覆膜处理提前10 d。沟垄种植(RF_(100)、RF_(58)和RF_0)没有降低花期最大日平均耗水量,提高玉米产量水分利用效率和干物质水分利用效率,覆膜处理进一步提高。沟垄和覆膜处理对水分吸收和利用受降水年型的影响,这种提高效应在少雨年份尤为明显。沟垄覆膜处理可有效规避作物生长发育过程中由于降水分布不均引起的干旱风险,确保作物高产、稳产。  相似文献   

7.
花生叶片对~(14)C—葡萄糖的吸收存在着主动吸收和被动吸收类型。10~(-5)mol/LBA能促进花生叶片的~(14)C—葡萄糖的被动吸收量,减弱氯汞基苯(PCMB)对葡萄糖吸收的抑制效应。~(14)C—葡萄糖在花生幼苗体内移动性较小,经BA处理的部位~(14)C—葡萄糖分布较多。  相似文献   

8.
以密植品种郑单958和稀植品种丹玉39为试材,通过不同土壤量的盆栽试验来模拟不同的土壤生态容量,研究不同耐密植玉米品种生长发育所需的土壤生态容量以及土壤生态容量对玉米植株形态、光合特性和产量的影响。结果表明,随着土壤生态容量的增加,玉米株高、茎周长、叶面积、穗位叶光合速率、单株子粒重以及百粒重均呈上升趋势,说明土壤生态容量是玉米生长发育和产量形成的限制性因子。不同耐密植型品种对土壤生态容量的响应不同,12.5 kg土量处理的土壤生态容量可以满足耐密植型玉米品种郑单958的产量需求,郑单958的自我调控机制强,可以更好地适应较低的土壤生态容量,可能是其耐密植的主要原因之一。  相似文献   

9.
稻鱼(鳅)耦合对稻米品质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了研究稻田养鱼(鳅)对水稻稻米品质的影响,本实验对水稻稻米的外观品质、营养品质、碾磨品质、蒸煮品质的相关指标进行了分析,探究稻鱼(鳅)种养耦合模式和常规种植模式下对稻米品质的影响.每一模式都种植两个水稻品种,中早39和H优518.试验结果表明,与常规的水稻种植模式相比,在稻鱼生态种养模式下的稻米精米率、整精米率、糙米率都显著提高,碱消值显著提高,并且垩白度、垩白粒率都下降(其中H优518组的下降达到显著水平),蛋白质含量显著下降.相比于常规种植模式,稻鳅种养耦合模式下糙米率、精米率、整精米率都显著提升,垩白度、垩白粒率显著降低,碱消值提升不显著,蛋白质含量显著下降.从整体上看稻田生态种养组合的稻米品质相比于常规种植模式有着明显提升.  相似文献   

10.
【目的】研究滴灌条件下不同土壤质地对水稻苗期根系生长和分布的影响,揭示土壤质地对滴灌水稻苗期生长的重要作用,阐明滴灌水稻苗期生长发育机理。【方法】在石河子大学试验场采用盆栽土柱试验,设置重壤土、轻壤土、砂土共3个处理,每个处理重复3次,在播后10、20、30、40 d取样,对比不同处理出苗率、根系形态、生物量、根系活力、根系分布等指标,分析不同土壤条件对滴灌水稻苗期根系生长及分布的影响。【结果】砂土平均出苗率比重壤土、轻壤土分别高15.21和4.6个百分点;计算各项指标40 d平均值可知,重壤土处理根数比轻壤土、砂土处理分别高26.73%和15.67%;重壤土处理平均根长比轻壤土、砂土处理分别高4.52%和13.92%;重壤土处理根系体积比轻壤土、砂土处理分别高18.53%和43.15%;砂土处理最长根长比重壤土、轻壤土处理分别高38.44%和12.69%;重壤土处理总生物量比轻壤土、砂土处理分别高19.76%和41.48%。重壤土处理根系生物量比轻壤土、砂土处理分别高14.98%和35.83%。苗期根系活力表现为重壤土>轻壤土>砂土,重壤土处理40 d内平均根系活力比轻壤土、砂土处理分别高3.54%和13.91%;滴灌水稻苗期根系分布情况表现为前期水稻根系集中在0-5 cm土层中,后期根系开始逐渐分布于0-20 cm土层。【结论】不同的土壤质地对滴灌水稻出苗率、根系形态、生物量、根系活力和根系分布影响显著。因此,滴灌水稻的种植推广过程中,不同土壤质地应采取不同的播种量和相应的栽培措施,才能达到滴灌水稻的优质、高产和高效的目标。  相似文献   

11.
报道了中国野生六棱大麦分类和分布,描述了变种的形态特征及其特点,经鉴定,它们分别属于139个变种,其中发现和命名了新变种40个。这对大麦分类和起源演化研究、野生植物资源的保护和利用、遗传和育种工程等都具有重要的意义和学术价值。  相似文献   

12.
采用营养液栽培,以香蕉幼苗为试材,研究了盐胁迫对香蕉幼苗根部、假茎和叶片各部位Na+和K+含量以及K+/Na+的影响。结果表明,与对照相比植株体内Na+的含量增加,而植物体内K+含量减少,K+/Na+下降显著。  相似文献   

13.
野山参是国家一级保护的濒临灭绝的物种,但当今采挖野山参的行为无人制止并可获厚利。目前国内主产地长白长区的野山参资源已极其稀少。真正去放山的人(实际的采参人)也越来越少,纯正的国产野山参商品已十分罕见。但由于野山参价格越来越高,人工培育的山参(包括移山参和各种趴货)日益增多。国内对移山参、充山参和各种类似的山参,并没有统一或明确的定义,市场上普遍喜欢使用移山参的名义销售各种非正品山参,甚至一些长脖型的园参品种(如圆膀圆芦、竹节芦、草芦、线芦等)也常常充当移山参。目前,山参类药材的市场十分混乱。近年在上海俏销的“活性移山参”,由于价格在野山参与普通园参之间,又是高新技术产品,市场前景看好。但是,有此并不是真正的移山参。究竟什么是移山参?它和各种趴货之间的界限如何确定,很值得研究。  相似文献   

14.
高粱[Sarghum bicolor(L)Moench]是美国南部高原的主要作物之一。它既耐旱又对灌溉有高度效应,所以既适于旱地又适于灌溉条件。Salter 和 Goode 总结资料证明:由于缺水而减产的程度不仅取决于缺水的程度也取决于生长期。Lewis 等在高粱生长中的仅仅自营养生长后期至蜡熟期缺水,土壤水势降至—12~—13巴(其余生长季节保持在—0.7巴  相似文献   

15.
播期和地点对不同生态类型粳稻稻米品质性状的影响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以不同生态类型的5个粳稻品种为材料,在江苏省选择5个不同纬度地点,通过分期播种试验研究稻米品质性状的差异,探讨不同地点和不同播期对稻米加工、外观、蒸煮食味和营养品质的影响。结果表明,13个品质性状在地点、播期及品种间的差异均达到了极显著水平,多数性状品种间变异最大,地点次之,播期影响最小。不同品质性状在不同纬度的变化趋势不同,稻米加工品质随纬度的升高呈改善趋势,粒长、粒宽和长宽比在不同纬度间的变化较小,直链淀粉含量、糊化温度、胶稠度和食味值呈北高南低的趋势,垩白率、垩白度和蛋白质含量则呈现南高北低的趋势,食味品质随纬度的升高有提高趋势。随播期的推迟,加工品质、直链淀粉含量、糊化温度、蛋白质含量均有提高的趋势,粒长和长宽比增加,粒宽减小,胶稠度降低,垩白率和垩白度在不同播期之间存在显著差异,但变幅不大,过早或过迟播种食味值均有降低趋势。不同性状对地点和播期的反应不同,糙米率、粒宽、粒长、长宽比和精米率受影响较小,而垩白率和垩白度受影响较大,整精米率、糊化温度、蛋白质含量、直链淀粉含量、胶稠度和食味值居两者之间。不同品种不同品质性状在地点和播期间的稳定性不同,南粳46的品质性状综合表现最好,但受地点和播期的影响较大。  相似文献   

16.
为探索陇中黄土高原丘陵沟壑区春小麦适宜水氮管理模式,在甘肃省定西市安定区李家堡乡开展大田试验,测定分析不同灌水量(W1:50 mm,W2:100 mm,W3:150 mm)和不同时期追氮(N1:孕穗初期追氮40 kg·hm-2,N2:灌浆初期追氮40 kg·hm-2,N3:孕穗期初期和灌浆初期各追氮20 kg·hm-2)下春小麦各生育时期根、茎、叶的碳(C)、氮(N)、磷(P)元素含量、化学计量特征及其与产量之间的关系。结果表明,随着春小麦生长发育,根系C含量呈逐渐升高趋势,茎和叶C含量呈先升后降趋势,各器官P含量均呈逐渐降低趋势。灌水量和追氮对春小麦根茎叶的C、P含量影响均不显著;同一追氮方式下,春小麦N含量、N/P值随着灌水量的增加而增大,C/N值随着灌水量的增加而降低。C/P值不随外界环境因子的变化而变化,表现出强烈的内稳性。在同一灌水量下,孕穗期和灌浆期分两次追施氮肥处理的N含量、N/P值最大,春小麦单株生物量和籽粒产量与N含量、N/P值呈正相关。因此,在陇中黄土高原丘陵区小麦地,在灌水150 mm时,孕穗期和灌浆期各追施氮肥20 kg·hm-2,更有利于提高小麦的产量和保持化学元素的平衡。  相似文献   

17.
为给秸秆资源合理开发利用提供依据,以弱筋小麦品种宁麦9号和强筋小麦品种豫麦34为材料,研究了不同施氮水平(0、75、150、225、300kg·hm-2)下成熟期小麦植株干物质、氮、磷和钾的积累垂直分布特点。结果表明,小麦籽粒产量随施氮量增加呈先增后降的趋势,以施氮225kg·hm-2处理的产量最高。小麦冠层干物质和养分存在明显的垂直梯度,增加施氮量显著提高了冠层各层次干物质、氮、磷和钾素的积累量。随冠层层次的降低,叶片干物质积累量先降后增,氮、磷积累量降低,钾积累量升高。茎鞘干物质和钾素积累量则随冠层层次的降低而升高,氮、磷积累量先增后降,以倒2、倒3层较高。各叶层、茎鞘层干物质、氮、磷、钾积累量与籽粒产量均呈极显著正相关关系。在施氮225kg·hm-2处理下,小麦秸秆全量还田对土壤氮、磷、钾养分的贡献分别为3.7、2.8、9.9kg·hm-2;留茬15cm时,残茬干物质、氮、磷、钾还田量占整株秸秆量的比例分别为40%、50%和40%左右。  相似文献   

18.
采用田间试验和调查,对茶树体内硫的分布特征及施硫对茶叶产量和品质的影响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茶树体内以吸收根和新梢等生命活动旺盛的部位硫含量较高,成熟叶片次之,主干和主根硫含量最低;施硫后茶树吸收根和新梢硫含量显著提高,而主根和主干变化不大。新梢一芽二叶硫含量(Y)与土壤有效硫含量(X)呈极显著正相关(Y=5.6043X+1903.6,P0.001)。幼龄茶树施硫后树高、树幅、主干直径、分枝数、百芽重等均有显著增加。成龄茶园施硫后增产幅度在-2.1%~25.0%之间,平均10.8%;茶叶品质成分氨基酸、茶多酚和水浸出物含量有不同程度提高,其中氨基酸提高明显,酚氨比降低。从施硫增产幅度与施硫前土壤有效硫含量的函数关系式得出茶园土壤缺硫临界值为27.4 mg·kg~(-1)。使用硫磺粉能明显提高表层土壤有效硫含量,但土壤pH降低,且随施硫量的增加,pH降幅增大。因此,科学合理施硫对于促进茶叶生产的持续健康发展十分必要。  相似文献   

19.
目的 探明双季稻稻田土壤剖面CH4和N2O的时空分布特征,有利于揭示农艺措施对稻田土壤温室气体产生和排放过程的作用机制。方法通过小区试验,研究了旋耕(RT)和免耕(NT)在不同培肥措施[不施肥(CK)、仅施化肥(F)、化肥+秸秆还田(FS)]下对双季稻主要生育期田面水和土壤剖面CH4和N2O分布特征的影响。结果 早晚稻季田面水CH4浓度显著低于土壤剖面CH4浓度;而田面水N2O浓度高于土壤剖面N2O浓度。土壤剖面CH4浓度随深度增加而下降;而N2O浓度在土壤剖面中无显著变化。耕作方式对土壤剖面CH4和N2O浓度存在显著效应。与NT相比,RT显著增加了土壤剖面CH4浓度,尤其是0-5 cm和5-10 cm土层;而在部分生育期显著降低土壤剖面N2O浓度。早晚稻季CH4净排放通量与上层土壤CH4浓度相关性高于下层土壤和田面水。表层土壤是影响早稻季N2O排放的主要因素,而中下层土壤是影响晚稻季N2O排放的主要因素。结论 双季稻田土壤剖面CH4和N2O具有明显的时空变化特征,而耕作方式对其浓度具有显著影响。  相似文献   

20.
在控水条件下,研究干旱胁迫对入侵植物假臭草幼苗生长和生理生态指标的影响.结果表明,假臭草在干旱胁迫下,幼苗生长受到抑制;幼苗叶片的净光合速率、蒸腾速率均随着土壤含水量的减少而降低;体内的丙二醛(MDA)、脯氨酸(Pro)、叶绿素含量均发生了不同程度的变化.表明假臭草体内存有抗旱的机制,能够适应多种生境,这可能是其成为人侵植物的原因之一.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