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十一五期间,房山区水土保持工作成绩显著,生产建设项目水土保持方案编报率有了大幅提高.但随着一区一城建设进度的加快,房山区人为水土流失现象仍然较为严重.通过对房山区水土保持监督管理中存在的问题进行调查并分析,提出了以下针对性对策:一是加强宣传;二是加强部门联动;三是加强监督执法队伍建设和能力建设.  相似文献   

2.
南京城市建设发展迅速,城市规模不断扩大,水土流失问题也愈发突显,是全省水土流失防治任务最为艰巨的城市之一。面对这些问题,南京市着重宣传教育、完善监管流程、严格行政执法、创新监管手段等,水土保持监督管理工作取得了进展。而工作中反映出的新问题及城市发展的新要求,又对水土保持监督管理工作提出了新挑战。对水土保持监督管理工作提出新的对策,将有效地推动南京市水土保持工作,促进南京社会、经济可持续发展。  相似文献   

3.
针对三明市水土保持生态环境监督管理规范化建设工作开展情况及存在问题,通过对泉州市各县(市)的考察学习,借鉴他们的经验,提出今后的工作重点与方向:1.加强领导,增加投入,改善执法条件;3.强化自身建设,抓好培养学习,提高执法水平;3.加大宣传力度,增强全民水保意识与法律观念;4.制订灵活的执法激励机制,调动执法人员的积极性;5.加大违法案件的查处力度,提高水保系统在社会上的地位与形象。  相似文献   

4.
做好水土保持监督管理工作已成为莱芜市水土保持工作的重要任务。在深入研究分析莱芜市水土保持监督管理工作中存在实际问题基础上,认为应该大力宣传水保法规,理顺部门之间的关系,提高监督管理人员的素质,才能保护好有限的水土资源,为国民经济的持续发展创造良好的生态环境。  相似文献   

5.
离石市古称石州、永宁州,是吕梁行政公署所在地,属全区的政治、经济和文化中心。随着城市化建设步伐的加快,不可避免地加剧了人为水土流失,加强监督管理必要而迫切。在设置专职水保监督员的基础上,主抓了水土保持方案的编制、审批、监督实施与竣工验收,使市区的生态环境发生了明显变化。  相似文献   

6.
水土保持监督管理规范化建设探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监督管理规范化建设,是深入贯彻水土保持法规,加大执法力度,提高执法效率,推动水土保持事业不断向法制化,正规化迈进的重大举措,监督管理规范化的主要内容包括监督机构网络化,主体任务明确化,队伍建设正规化,法规制度系列化,宣传培训经常化,案件查处程序化等十个方面,山西省的监督管理规范化建设取得了显著成效,但也存在专项经费不足,个别地方少数领导以言代法等问题,深化监督管理规范化建设,应从深刻认识监督管理的重大意义,认真落实好监督管理经费,加大水土保持法制宣传力度,尽快建立健全监测建设网络,进一步提高监督管理人员综合素质等方面入手。  相似文献   

7.
地处川东北的蓬安县,立足县情,以宣传为先导,发动干部群众自觉参与水土保持监督管理工作;以制度为抓手,推动水土保持监督管理工作规范化;以执法为手段,促动开发建设项目业主自觉履法;以预防为重点,破解先破坏后治理的工作怪圈,使县域水土保持监督管理工作实现良性发展。  相似文献   

8.
<正> 近年来,随着国民经济的持续高速发展,开发建设项目愈来愈多,建设规模也不断扩大.这些项目在开发利用资源过程中,由于不注意水土保持工作,导致大量水土资源破坏,造成了严重水土流失,加剧了环境质量恶化.据我省1994年底调查统计,各类生产建设项目破坏地貌植被面积1.9万多km~2,弃土弃渣15000多万m~3,部分地段已造成较为严重的水土流失.为加强对建  相似文献   

9.
自2009年被列入全国第一批水土保持监督管理能力建设县后,在上级的精心指导和大力支持下,共和县以机构队伍建设和国策宣传教育为重点,加强管理,扎实开展监督执法能力建设,使水保监督管理机构监督管理能力明显增强、水土保持配套法规制度和监督管理制度进一步完善、水土保持监督管理工作更加规范,但也存在如监督管理机构的履职能力比较薄弱、配合新水土保持法的配套法规和制度还有待完善、"三同时"制度落实还不够全面等一些问题。建议:加强保障,全面提升履行监督管理职责的能力;贯彻落实新水土保持法,切实实现水土保持"三同时"制度的全面落实;加大执法检查的力度,积极应对新的人为水土流失问题。  相似文献   

10.
新水土保持法实施以来,南阳市加强水土保持监督管理工作,进一步促进了水土保持"三权、一案、三同时"制度的落实,取得了良好成效。主要做法是:推进监督管理能力建设,夯实行政执法基础;加强宣传培训,提高执法人员素质;加强水土保持方案管理,完善生产建设项目数据库;强化水土保持监督管理,提升依法行政能力;规范水保规费征收管理,建成一批示范亮点工程。分析了存在的问题并提出了相关建议。  相似文献   

11.
刘阳军 《水土保持研究》2000,7(3):115-116,176
根据编制的《岳阳县水土保持生态环境建设总体规划》,探讨防止水土流失,保护、改良和科学合理地利用水土资源,维护良性生态环境,提高土地生产力的途径和对策。  相似文献   

12.
分析了衡阳市水土保持生态环境建设的现状,从开展水土流失重点治理,加快农村四荒资源的治理开发,搞好城市水土保持及生态环境建设,加强水土保持生态环境监督执法等方面,提出了衡阳市开展水土保持生态环境建设的对策。  相似文献   

13.
贵州水土保持生态建设回顾与发展对策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回顾贵州水土保持生态建设所取得的主要成效;根据新时期水土保持工作的要求,贵州水土保持生态建设的对策和措施为:一是以现有坡耕地为整治重点;二是典型引路,示范带动;三是水土流失治理必须与农村产业结构调整紧密结合,解决好治理区群众的吃粮、用钱和燃料问题;四是理顺管理体制,搭建水土保持生态建设平台;五是依靠科技进步,提高水土保持科技含量和治理水平;六是深化改革,创新机制,调动群众治理水土流失的积极性;七是做好水土保持的前期工作,争取项目投入;八是加大执法力度,控制人为新的水土流失。  相似文献   

14.
兰溪市水土保持生态环境建设对策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通过分析兰溪市水土流失的现状及危害,阐述了营造水土保持生态环境对地方经济发展、改善生态环境的重要性。结合兰溪市开展水土保持工作的实际情况,提出了“制定地方配套法规、建立水土保持审批管理制度”等九条具有实践性对策。  相似文献   

15.
21世纪水土保持展望   总被引:12,自引:0,他引:12  
随着国家经济建设的发展和全社会水土保持意识的提高,21世纪的水土保持将要摆到十分重要的位置。水土保持工作必须在以往成功经验的基础上有所创新,才能适应需要,才会有发展。水土保持领域只能延伸扩展不能萎缩,要在涉农领域和非农领域、山区丘陵和平原区全方位的开展;要不断地充实和丰富水土保持的内涵,在“综合”上下大力气,在预防监督、治理开发、规划、科研、管理等方面都要有所创新。  相似文献   

16.
丹江口水库水源区水土保持生态环境建设与发展对策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河南省淅川县是南水北调中线工程渠首所在地。全面地分析了该县水土流失的原因、危害。查找了水土保持工作存在的主要问题 ,并提出了淅川县今后水土保持生态环境建设与发展对策。  相似文献   

17.
近年来,随着《水土保持法》等一系列有关水土保持行政法律法规的相继颁布和实施,水土保持监督执法工作逐步走向了法制化轨道,水土保持监督管理机关及其工作人员依法行政意识明显增强,监督执法力度进一步加大。但另一方面,水土保持执法依然存在若干问题,为此就水土保持监督执法有关问题作一探讨。  相似文献   

18.
藉河流域水土保持效益评价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为了客观定量评价天水藉河示范区一期和二期的水土保持效益,结合国家标准和示范区实际情况,建立了一套适合该区的水土保持效益评价指标体系,并用该指标对该区调水保土效益、经济效益、社会效益和生态效益进行了评价。结果表明:选取的评价指标体系和采用的评价方法能较为全面地反映水土保持的综合效益,具有一定的区域适宜性;示范区通过两期水土保持生态工程建设,取得了显著的调水保土、生态、经济和社会效益。本研究对水土保持效益评价体系的完善以及示范区可持续发展具有积极的作用。  相似文献   

19.
我国水土保持学科研究亟待解决的问题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简略地回顾了水土保持学科研究现状与存在的问题,并以经济实力、生产急需和研究的难易程度为准则,提出了应强化侵蚀动力机制与预报、土地生态设计、农业技术措施蓄水机理与水资源高效利用,以及水土保持生态经济环境评价等4个领域的研究。  相似文献   

20.
试论将“水土保持”改称“水土生态保持”的科学性   总被引:3,自引:9,他引:3  
我国“水土保持”一词的提出已有60多年的历史,而治理水土流失的历史则可以追溯到西周初期(公元前16~11世纪)。水和土是陆地生态系统重要的生态因子,而以水和土为首要立地条件的生态植被,是陆地生态系统的第一性生产者,也是水土保持生态效益的直接承担者,所以植被的保护和恢复是水土保持不可或缺的重要部分,生态保护和生态与环境的改善愈来愈成为水土保持不可分割的重要内容。从水土保持的历史和当今不断丰富的水土保持实践来看,应将传统的“水土保持”称谓改称“水土生态保持”,这样更符合水土保持学科发展的需要,能够反映当前水土保持实践,有利于提高全社会对水土保持生态建设的认知度,有利于水土保持的行业管理。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