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正> 社会主义作为共产主义的低级阶段,在我国路怎么走,采取什么样的模式,走什么途径,都需要摸索、探讨和具体实践。邓小平同志在接见津巴布韦总理穆加贝时说:“对我们来说,社会主义究竟是什么样子,并没有搞清楚,包括苏联搞了多年社会主义,他们也并没有完全搞清楚。”我们党把马克思主义普遍真理结合我国的具体实际,在总结历史经验教训的基础上提出了“建设具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这个极端重要的问题。这不是一般的口号,而是一个具有广泛内容的理论问题,也是我国社会主义建设总的指导方针。我国社会主义建设的各个领域都必须认真贯彻执行。  相似文献   

2.
经过新中国成立50多年的发展、特别是“十五”时期的调整和跨越,我国总体上已进入“以工促农、以城带乡”的新阶段,“三农”工作面临更加良好的发展环境。当前,“十一五”计划已经全面启动,这是发展现代农业、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和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关键时期。  相似文献   

3.
笔者在多年从事畜牧兽医工作中切身体会到:畜牧业发展占农业比重是衡量一个国家和地区现代化总体发展状况的重要标志,是人们“生活富裕”的重要反映,在我国,畜牧业不仅是解决“三农”问题的基础,也是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重要内容,是构建和谐社会的基础产业.  相似文献   

4.
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历史背景:“社会主义新农村”是对农村建设与发展方向和目标的一种表述。20世纪50年代,我国就提出“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问题,在第一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第三次会议通过的“高级农业合作社示范章程”中,提出了“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奋斗目标,从此我国开始了以农业生产合作社为核心的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运动。这一时期的“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主要经历了从合作社到人民公社两个阶段。  相似文献   

5.
洪永伟  刘宁  姜洪明 《现代农业》2007,(12):105-107
2005年10月,党的十六届五中全会通过的《中共中央关于制定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一个五年规划的建议》中指出,“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是我国现代化进程中的重大历史任务”。要按照“生产发展、生活宽裕、乡风文明、村容整洁、管理民主”的要求,坚持从各地实际出发,尊重农民意愿,扎实稳步推进新农村建设。本文试图通过多年农村沼气建设的实践,论述农村沼气在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中发挥了极为重要的作用。  相似文献   

6.
吴仁宝,中国“天下第一村”——华西村的领航人。这位中国农村改革的风云人物,在担任华西村党支部书记40多年的生涯中,把“发展经济、造福百姓”作为毕生追求的目标,凭着一种坚定的理想信念和胆识,率领华西人艰苦创业,把一个贫困落后的华西村建设成了富裕、和谐、美丽的社会主义现代化新农村,成为举世公认的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新农村一面永不褪色的旗帜。  相似文献   

7.
中共“八大”前后毛泽东的社会主义经济建设观左继亮1956年的中共“八大”前后,我国社会面临即将开始的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的局面.此时的毛泽东同志从刚刚完成社会主义改造任务的我国社会实际出发,着眼于新社会的建设,对建设社会主义的道路进行了积极的探索,提出了...  相似文献   

8.
围绕中共中央提出的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关键问题提出了一些观点和见解,认为解决好“三农问题”是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关键所在,并指出其理由,一是“三农问题”在我国由来已久难以化解且日益凸现,二是“三农问题”事关全局、影响重大。  相似文献   

9.
马克思“东西方理论”是一个完整的科学体系、我国是在经济落后条件下跨越资本主义“卡夫丁峡谷”而走上社会主义道路的国家.如何在社会主义实践中正确理解和运用马克思“东西方理论”去建设社会主义,一直是长期困扰我们的重大理论问题和实践问题。本文通过对十一届三中全会以前我国社会主义建设的几个理论误区的分析,揭示了传统模式社会主义形成的深层次原因.科学评价了邓小平理论及其在马克思主义中的地位和作用。  相似文献   

10.
江苏省张家港市南丰镇永联村党委书记、江苏永钢集团董事长吴栋材,带领村民经过30多年的艰苦创业,将昔日的荒滩穷村发展成为了苏州市首富村、“江苏省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示范村”和“全国文明村”,村级党组织两次被中组部授予“全国先进基层党组织”称号。  相似文献   

11.
邓小平同志认为,坚持社会主义,首先是要搞清什么是社会主义,然后才能谈得上怎样建设社会主义,他说:“我们的经验有许多条,最重要的一条,就是要搞清这个问题。”邓小平根据马克思主义的基本原理和社会主义建设的经验教训,经过多年的探索把社会主义的本质概括为:“解放生产力,发展生产力,消灭剥削,消除两极分化,实现共同富裕。”这是邓小平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中的首要的、基本的问题,是对马克思主义的重大发展。本文主要从方法论的角度来谈谈怎样理解邓小平的社会主义本质论,这样,更有利于在实践中坚持社会主义的发展方向。  相似文献   

12.
城乡二元结构是引发我国“三农问题”的主要因素之一,也是我国解决“三农问题”的体制性障碍。缓解和解决我国“三农问题”,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必须进行一系列的制度创新和政策协调。  相似文献   

13.
城乡二元结构是引发我国“三农问题”的主要因素之一,也是我国解决“三农问题”的体制性障碍。缓解和解决我国“三农问题”,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必须进行一系列的制度创新和政策协调。  相似文献   

14.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概念的诞生,是我们党在社会主义建设问题上认识深化和成熟的反映,为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树立起了一面更加鲜明的旗帜。党的基木理论、基本路线、基本纲领和基木经验,统一构成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完整科学内容。“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是中国共产党领导人民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开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新局面的伟大指南。  相似文献   

15.
开设《中国社会主义建设》 课的基本目的,是向学生进行有 关中国社会主义建设和改革的理 论、政策和实际知识的教育,使 他们了解建设具有中国特色的社 会主义的伟大事业同青年一代的 密切关系以及青年一代在这一事授“科学认识我国社会所处的历史阶段”、“选择正确的经济发展战略”、“探索适应发展社会主义商品经济要求的经济体制”等内容时,要重点讲解农业是国民经济基础的原理,把农业置于整个国民经济的基础地位,从战略高度来加以认识;要重点分析我国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农村现状和农业生产力  相似文献   

16.
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是党中央从根本上解决“三农”问题的重大决策。“生产发展、生活宽裕、乡风文明、村容整洁、管理民主”是新农村建设总体要求。我国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要实现农村由“旧”到“新”的跨越。必须从推进农业、农村信息化破题,以信息化为突破口和先导。引领和推动新农村建设的进程。信息化在新农村建设中具有先导和引领的重妻作用。  相似文献   

17.
随着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热潮的兴起.我国出版业将服务“三农”摆上重要位置。中宣部、新闻出版总署和农业部19日公布了他们联合推荐的优秀“三农”图书,《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书系》等150种“三农”精品图书榜上有名。  相似文献   

18.
浅议农村现代化建设中社会经济协调发展问题──学习江泽民同志“论十二大关系”的一点体会胡传铃1.在邓小平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指导下,经过十多年的改革与发展,我国农村经济已进人工业化、现化化发展的阶段。但是,有个值得注意的问题就是部分地区在现代化建...  相似文献   

19.
科技要闻     
“十一五”我国新型植保体系建设将实现三大目标从农业部新闻办公室举行新闻发布会上获悉:“十一五”期间,我国将围绕现代农业和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总体要求,按照“公共植保”和“绿色植保”理念,加快构建新型植物保护体系。农业部种植业管理司副司长王守聪在发布会上说,植物  相似文献   

20.
新农村建设与农业院校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党中央提出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如何正确认识社会主义新农村的丰富内涵?作为与“三农”紧密联系的农业院校又如何在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中发挥其自身作用?笔者谈谈看法。一、新农村的内涵社会主义新农村是一个动态概念,从发展阶段上看,我国早在建国初期就曾提出过“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目标,但相比而言,党的十六届五中全会提出的“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具有更加丰富的内涵。它不仅是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统筹城乡经济社会发展,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迫切要求,而且是新形势下解决好“三农”问题,推进农村小康社会建设的现实途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