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8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野生稻(Oryza rufipogon)新质源雄性不育恢复系的研究   总被引:8,自引:2,他引:8  
王乃元 《作物学报》2006,32(12):1884-1891
发掘野生稻(O. rufipogon)新型雄性不育细胞质源,育成新质源优质米不育系的基础上进一步研究新质源雄性不育恢复系的育种技术—FA型细胞质雄性不育恢复系定向育种。用野生稻(非轮回亲本)与籼稻品种明恢63(轮回亲本)杂交和多次回交,后代再经过自交,将野生稻中的可育基因分离、转移、重组、整合到明恢63遗传背景中,获得农艺性状似明恢63,花粉和小穗全可育不分离的野生稻新质源恢复系金恢1号。用新质源不育系与金恢1号组配两个组合,其花粉和小穗育性都恢复到正常可育水平,产量高,米质优,实现了新质源不育系三系配套应用和大幅度提高杂交稻稻米外观品质的目的。这项育种新技术可以将水稻可育基因(恢复基因)转移到任一水稻品种中育成细胞质雄性不育恢复系,突破了新质源恢复系育种的技术瓶颈,极大地提高了恢复系利用稻种资源的育种潜力,为FA型新质源优质米不育系的杂交稻育种开辟了一条崭新的途径。新型(FA)细胞质源杂交稻可能对丰富杂交稻细胞质遗传多样性、提高杂交稻亲本对稻种资源的利用潜力、以及实质性提高杂交稻的稻米品质和产量水平都将产生积极和深远的影响。  相似文献   

2.
王乃元 《作物学报》2006,32(12):1884-1891
发掘野生稻(O. rufipogon)新型雄性不育细胞质源,育成新质源优质米不育系的基础上进一步研究新质源雄性不育恢复系的育种技术—FA型细胞质雄性不育恢复系定向育种。用野生稻(非轮回亲本)与籼稻品种明恢63(轮回亲本)杂交和多次回交,后代再经过自交,将野生稻中的可育基因分离、转移、重组、整合到明恢63遗传背景中,获得农艺性状似明恢63,花粉和小穗全可育不分离的野生稻新质源恢复系金恢1号。用新质源不育系与金恢1号组配两个组合,其花粉和小穗育性都恢复到正常可育水平,产量高,米质优,实现了新质源不育系三系配套应用和大幅度提高杂交稻稻米外观品质的目的。这项育种新技术可以将水稻可育基因(恢复基因)转移到任一水稻品种中育成细胞质雄性不育恢复系,突破了新质源恢复系育种的技术瓶颈,极大地提高了恢复系利用稻种资源的育种潜力,为FA型新质源优质米不育系的杂交稻育种开辟了一条崭新的途径。新型(FA)细胞质源杂交稻可能对丰富杂交稻细胞质遗传多样性、提高杂交稻亲本对稻种资源的利用潜力、以及实质性提高杂交稻的稻米品质和产量水平都将产生积极和深远的影响。  相似文献   

3.
选用豫麦3号卵圆山羊草(Ae.ovata)细胞质不育系,对其育性恢复基因的遗传刊物了研究,结果表明,T型恢复系中具有显性恢复基因,能够恢复卵圆山羊草胞质不育系的育性,普通小麦品种豫麦2 号中具有一对隐性恢复基因,显性与隐性基因间的互作方式的为基因上位作用,在讨论中对卵圆山羊草细胞质的利用价值提出了看法。  相似文献   

4.
新质源水稻优质抗病大穗不育系金农2A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野败型杂交稻在大幅度提高产量的同时,并未很好地解决品质问题,表现在杂交稻的优质稻米组合相当缺乏[1],其主要原因在于优质稻米的不育系少[2].  相似文献   

5.
在大田生产条件下对甘蓝型油菜胞质不育系130A自交和异交结实性研究结果表明:130A纱帐隔离自交结实,单株生产力7.9g,比可育株的23.4g低15.5g。在天然授粉情况下,130A的结实能力较强,单株生产力为24.3g,比可育株低3.7g。在大田开放授粉备件下,播种期之间130A异交结实形成的单株产量的差异很大,随着播种期推迟,单株产量呈下降趋势;130A自交结实随播种期波动变化,11月4日以后播种130A自交结果率为0,不育性表现稳定,前期130A不育性表现不稳定,上下波动。  相似文献   

6.
油菜胞质不育类型相关基因研究进展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细胞质雄性不育在油菜杂种优势利用中具有重要作用,研究细胞质雄性不育的不育机理对有效利用杂种优势,实现三系配套及创造强优势组合具有重要意义。介绍Ogu CMS,Pol CMS,Nap CMS等目前国际上主要的甘蓝型油菜细胞质雄性不育类型,综述了线粒体基因组上与CMS性状相关基因的位点或片段的最新研究进展,并讨论当今学术界有关CMS产生机理的主要论点。  相似文献   

7.
8.
萝卜胞质紫菜薹雄性不育系花药发育的细胞形态学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通过2种细胞质紫菜薹雄性不育系小孢子发生的细胞形态学观察表明,供试不育系的雄蕊都深度退化,花药内无花粉。改良不育系小孢子在四分体前发育正常,在单核小孢子期,绒毡层异常膨大挤压小孢子,造成小孢子发育营养不良,引起小孢子败育。Ogura不育系的小孢子发育有所不同,它在孢原细胞分化期之前就已有53%败育,不形成花粉囊;形成花粉囊的孢原细胞大多只形成2个体积很小的的花粉囊,其中的小孢子发育与改良不育系的小孢子发育相似:单核早期绒毡层膨大挤压小孢子,使小孢子败育。  相似文献   

9.
采用不完全双列杂交方法,研究7个同核异质不育系在育性、孕性和一般配合力等方面的差异,为新胞质在高粱育种和生产上的应用提供依据。7个不同胞质核质互作雄性不育系之间不育特征明显不同,不育程度A1C02、A5C20、A6C21最为彻底,其次是A2C12。育性恢复按A1C02、A6C02、A5C20、A2C12、A4C17、9EC18、A3C14愈来愈难恢复。一般配合力由高到低的顺序为:A6C21、A1C02、A2C12、9EC18、A3C14、A4C17、A5C20。研究认为:除A1C02、A2C12胞质系统可广泛应用外,A5C20、A6C21同样可以应用于育种和生产,且恢复源容易找到,应用前景广阔。A3C14、A4C17、9EC18皆因花药饱满,不育机理尚不清楚,恢复源难找,近期内直接利用的可能性不大。  相似文献   

10.
《作物育种信息》2006,(6):19-20
肖晓东等以东乡野生稻为母本与栽培稻品种杂交、复交,在其后代中分离出雄性不育株,再与栽培稻品种连续回交,经多代核置换,转育成无花粉型(或花粉稀少型)和有花粉型两种不同类型不育系。其中无花粉型表现花药瘦小、白色、部分畸形呈钩状,仅含稀少典败花粉,与野败型恢复系测交F1代完全不育,与其近缘恢复材料测交,虽提高了恢复度,但无杂种优势,如东BSlA、东培A、东R4005A、东3037A;  相似文献   

11.
几个温敏不育水稻品种组织培养特性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2,他引:1  
姜大刚  付晓  柳忠玉  庄楚雄 《种子》2005,24(4):9-11,15
以我国特有的温敏不育系籼稻品种安农S-1,及其转育的不育系安湘S和香125S为实验材料,对愈伤组织的诱导、继代和再生体系的建立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不同水稻品种和不同的外植体种类愈伤组织的诱导存在比较明显的差别:对成熟种子来说,安农S-1的愈伤组织诱导率最高;而对幼胚而言,香125S的诱导率最高.不同的水稻品种所适用的培养基不同,形成的愈伤组织的状态也存在差别,香125S所适用的培养基种类比较广泛,形成的胚性愈伤组织状态最好,也最容易形成.在愈伤组织的分化阶段,添加3 mg/L 6-BA 1 mg/L NAA分化成苗率最高;随继代时间的延长,愈伤组织的再生率下降,形成的幼苗的状态也存在明显的差别.  相似文献   

12.
梁满中  王晓辉  吴厚雄  陈良碧 《作物学报》2006,32(10):1537-1541
go543S是低温诱导花粉不育的隐性核不育水稻,农垦58S是长日高温诱导花粉不育的隐性核不育水稻。为了研究诱导花粉不育条件相反的隐性不育基因之间的关系,用低温敏核不育水稻go543S与光温敏核不育水稻农垦58S以及由农垦58S衍生的光温敏核不育系7001S、培矮64S、长选3S配制4个杂种F1,结果表明在自然长日高温、短日低温和不同人工光、温处理条件下杂交F1的花粉均为不育,自交结实率为0,没有像go543S或农垦58S的育性转换期。分别用go543S、农垦58S作父本与杂种F1回交,回交组合中像父本具有育性转换期的不育株的比例约50%,与杂种F1一样的终生不育株约50%,符合隐性基因回交1∶1的分离比。  相似文献   

13.
水稻胞质不育的恢复基因分析   总被引:12,自引:1,他引:12  
滕利生  申宗坦 《作物学报》1996,22(2):142-146
以结实率为育性指标,研究了粳稻恢复系C57和ZH157对BT型、WA型胞质雄性不育恢复性的遗传。C57和ZH157分别有恢复BT型雄性不育的一对显性和一对不完全显性的恢复基因Rf1RF1和Rf2Rf2;对WA型雄性不育,C57和ZH157则分别具有一对不完全显性恢复基因Rf4Rf4和一对显性恢复基因Rf3Rf3,等位性测验证明,Rf1与Rf2、Rf3与Rf4是独立遗传的。C57的Rf1与恢复系台中  相似文献   

14.
杨光圣  傅廷栋 《作物学报》1995,21(2):129-135
AB1是从甘蓝型油菜品系84-1与84-2杂交F3群体中分离出的雄性不育两用系。AB1在昆明或西宁夏播时表现为雄性不育,在武昌秋播时则表现为雄性可育。AB1雄性育性的变化是细胞质、细胞核基因(环境条件敏感基因)与环境条件(可能是温度)互作的结果。AB1的雄性育性恢复基因为一对主效基因,当细胞核内有一个显性基因时,环境条件敏感基因的作用被掩盖。环境条件敏感基因可能是微效多基因。  相似文献   

15.
水稻广亲和品种对不同细胞质不育系恢复力的鉴定研究   总被引:10,自引:1,他引:10  
汤述翥  李国生 《作物学报》1999,25(2):137-144
选用BT型、HL型和WA型3种细胞质的不育系及相应保持系对16个广亲和品种的恢复力 进行测交鉴定,结果表明:(1)在同一细胞核背景下,BT型细胞质的可恢复性好于HL型细胞质,HL型细胞质又好于WA型细胞质。在同一不育细胞质背景下,釉稻不育系较粳稻不育系易恢复。(2)不同广亲和品种的恢复能力有较大差异:培矮64、培C311、轮回422  相似文献   

16.
杂交粳稻不育细胞质遗传效应的研究   总被引:17,自引:0,他引:17  
王才华  汤玉庚 《作物学报》1990,16(4):335-341
对 BT、D、L、UP、H、P 和 IW7种不育细胞质遗传效应的研究结果表明,不育细胞质遗传效应的表现,既有普遍性,又有特殊性。不育细胞质对 F_1代的多数性状有表现负效应的趋势;不同的细胞质,或虽然细胞质相同,但细胞核的遗传背景不同,其细胞质效应的表现有很大差别。文中对不育细胞质遗传效应的表现特点和原因以及如何对其控制和  相似文献   

17.
利用聚丙烯酰胺垂直平板凝胶电泳法,对普通小麦K、V型雄性不育系,保持系在不同发育时期的雄蕊,雌蕊,旗叶的过氧化物酶同工酶进行了系统研究,结果表明,K、V型不育系,保持系在不同发育时期的花药具有不同的酶谱,根据酶带数量和酶活性的变化,发现K、V型不育系之间在花粉败育时间上有较大差异,认为V型不育系败育的关键时期是“单核期”而K型不育系为“二核期”与细胞学观察结果相吻合,K、V型不育系,保持系之间在不  相似文献   

18.
水稻光温敏核不育系开颖与雌蕊受精障碍是高温胁迫导致其制种产量降低的主要原因,阐明其机理并探究提高水稻光温敏核不育系耐热性的途径,对于减轻其高温伤害具有重要意义。本文综述了高温胁迫对水稻光温敏核不育系开颖、雌蕊受精以及影响抽穗的生理机制研究进展;并综述了激素与渗透调节和抗氧化系统的内在关系及其对高温胁迫下水稻光温敏核不育系开颖与雌蕊受精障碍的调控作用,展望了进一步探究高温胁迫导致水稻光温敏核不育系开颖与雌蕊受精障碍机理的研究方向,为提高两系杂交稻制种产量和指导水稻抗高温育种和栽培提供一定的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