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苜蓿是高产优质的多年生豆科牧草,广泛应用于畜牧业。苜蓿根部病害尤其是苜蓿根腐病是限制苜蓿种植产业发展的重要因素。苜蓿根部病害的发生导致苜蓿产量减少、品质降低。通过总结国内外对苜蓿根部病害的相关研究,对苜蓿根部病害的分类、病原种类及病害特征、症状与危害、病害发生规律和防治措施进行了综述,重点阐述了苜蓿根部病害病原研究现状,明确了苜蓿根部病害对苜蓿产业的危害,指出了苜蓿根部病害未来的研究方向,以期为苜蓿根部病害发生机制与防治的进一步研究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2.
新疆苜蓿病害研究现状与展望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苜蓿病害是限制新疆苜蓿产业可持续发展的关健因之一,长期以来许多学者围绕苜蓿病害进行了多方面研究.迄今,新疆已报道苜蓿病害24种,病原35种.其中仅对苜蓿黄萎病菌、苜蓿褐斑病菌、苜蓿立枯丝核菌、苜蓿霜霉病菌、苜蓿白粉病菌的生物学特性,苜蓿褐斑病、苜蓿霜霉病、苜蓿白粉病的发病规律和影响因子做了部分研究,其余病害规律及病原特性尚缺乏研究.就新疆苜蓿病害的种类、病原及生物学特性、发病规律及防控措施研究进展进行了综述,并展望了新疆苜蓿病害的研究前景.  相似文献   

3.
苜蓿霜霉病已成为我国苜蓿生产的主要限制性病害之一。本文介绍了苜蓿霜霉病的病源菌、发生规律、症状、分布与危害,提出了综合防治措施。  相似文献   

4.
苜蓿病害综合防治技术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任之华 《安徽农业科学》2005,33(7):1185-1185,1260
介绍了苜蓿病害的特点、防治原则及综合防治技术。  相似文献   

5.
基于图像处理技术的四种苜蓿叶部病害的识别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基于图像处理技术,对4种苜蓿叶部病害进行识别研究。利用结合K中值聚类算法和线性判别分析的分割方法对病斑图像作分割,获得了较好的分割效果。结果表明:该分割方法在由4种病害图像数据集整合成的汇总图像数据集上综合得分的平均值和中值分别为0.877 1和0.899 7;召回率的平均值和中值分别为0.829 4和0.851 4;准确率的平均值和中值分别为0.924 9和0.942 4。进一步提取病斑图像的颜色特征、形状特征和纹理特征共计129个,利用朴素贝叶斯方法和线性判别分析方法建立病害识别模型,并结合顺序前向选择方法实现特征筛选,分别获得最优特征子集;同时利用这2个最优特征子集,结合支持向量机(Support vector machine,SVM)建立病害识别模型。比较各模型的识别效果,发现利用所建线性判别分析模型下的最优特征子集,结合SVM建立的病害识别模型识别效果最好,训练集识别正确率为96.18%,测试集识别正确率为93.10%。由此可见,本研究所建基于图像处理技术的病害识别模型可用于识别上述4种苜蓿叶部病害,为苜蓿病害的诊断和鉴别提供了一定依据。  相似文献   

6.
基于深度学习和支持向量机的4种苜蓿叶部病害图像识别   总被引:3,自引:2,他引:1  
为实现苜蓿叶部病害的快速准确诊断和鉴别,基于图像处理技术,对常见的4种苜蓿叶部病害(苜蓿褐斑病、锈病、小光壳叶斑病和尾孢菌叶斑病)的识别方法进行探索。对采集获得的899张苜蓿叶部病害图像,利用人工裁剪方法从每张原始图像中获得1张子图像,然后利用结合K中值聚类算法和线性判别分析的分割方法进行病斑图像分割,得到4种病害的典型病斑图像(每张典型病斑图像中仅含有1个病斑)共1 651张。基于卷积神经网络提取病斑图像特征,建立病害识别支持向量机(Support vector machine,SVM)模型。结果表明:当病斑图像尺寸归一化为32×32像素,利用归一化的特征HSV(即特征H、特征S和特征V归一化后的组合特征)构建的病害识别SVM模型最优,其训练集识别正确率为94.91%,测试集识别正确率为87.48%。本研究基于深度学习和SVM所建立的病害识别模型可用于识别上述4种苜蓿叶部病害。  相似文献   

7.
新疆阿勒泰新垦区苜蓿病害调查与分析   总被引:10,自引:0,他引:10  
对新疆阿勒泰地区三县一市新垦殖的2817项目区苜蓿病害进行了调查研究,共发现11种病害,其中田野菟丝子、丛枝病、炭疽病等发生普遍,且为害严重,我区常见和主要的苜蓿病害大多均已在新垦殖区发生,且程度已与老的苜蓿生产区相差无几。据此提出了对我区苜蓿病害防治的几点意见和建议  相似文献   

8.
随着我区苜蓿种植面积的迅猛扩大,苜蓿新品种随之大量引进,施肥、灌水技术与传统相比有了很大的改进,从而改变了苜蓿田间小气候,形成一个庞大的昆虫种群,为病害的发生提供了较好的生存空间。苜蓿病害因种类繁多、病症复杂、传播途径广泛,  相似文献   

9.
苜蓿褐斑病主要对石嘴山市二茬或三茬苜蓿造成严重的产量损失,并造成苜蓿牧草品质下降.8月上句至下旬为苜蓿褐斑病发生高峰期,结合当年的气象信息综合考虑,可指导大面积综合防治苜蓿褐斑病.  相似文献   

10.
正阿勒泰地区光、热、土、水资源丰富,适宜种植苜蓿,但是本地苜蓿种植和病害防治的管理水平不同,为提高苜蓿管理水平,科学规范防治病害,总结出阿勒泰地区苜蓿主要病害防治技术。一、褐斑病1.发病症状褐斑病在苜蓿整个生长期均可发生,主要危害叶片,发病初期出现在植株下部,自下向上蔓延;早期症状是叶片有黄点,扩大以后呈深褐色、椭圆形、多边形或不规则形斑点,病斑周围有黄色晕圈和很多黑色小点,当病斑聚集多时,数个病斑互相合并,病  相似文献   

11.
日本苜蓿病害的发生规律及防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日本苜蓿病害的发生规律及防治河北省沧州市农林科学院王庆雷刘春琴苜蓿一般在夏季生长比较旺盛,再生能力也较强,但是,日本由于夏季高温高湿,苜蓿很容易产生各种病害。发病的苜蓿会严重地影响苜蓿的品质,并使其产量减少,有时还会引起家畜中毒。另外,日本对在家畜牧...  相似文献   

12.
苜蓿蚜虫是石嘴山市苜蓿上的重要害虫,分别发生在6月中下旬和8月下旬,两茬苜蓿均可受到严重危害,根据预测预报,并结合当年的气象信息综合考虑,可采取大面积综合农业、物理、生物、化学防治蚜虫,将损失控制在最低范围。  相似文献   

13.
苜蓿(Medicago sativa L.)是重要的牧草和控治水土流失的重要植被。近年来,苜蓿病害日趋严重,成为苜蓿种植的限制因素。采用常规组织分离法和柯赫氏证病律,从发白矮化的苜蓿病株中分离得到一种病原菌,结合形态学和ITS序列分析,鉴定为变黑轮枝菌(Verticillium nigrescens Pethyhr.),可引起苜蓿叶片发白,节间缩短,植株矮化等症状,但发病植株维管束不变色,不形成黑白轮枝菌引起的典型V字型病斑。该病菌对苜蓿和茄子有一定致病性。  相似文献   

14.
浅谈紫花苜蓿常见病虫害的防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紫花苜蓿作为优质豆科牧草,种植面积大,容易导致病虫害的发生,对苜蓿草的种植产量和质量造成严重的损失。文章通过对紫花苜蓿病虫害的系统调查和室内鉴定,总结了紫花苜蓿常见病虫害的种类和防治方法。结果表明,病害主要是苜蓿褐斑病、苜蓿花叶病、苜蓿霜霉病、苜蓿锈病4种病害。虫害主要有蚜虫、草地螟、蓟马、盲蝽、象甲5种虫害,针对紫花苜蓿病虫害的发生,可采取植物检疫、农业、物理、化学药剂、生物等方法进行防治,将损失尽可能的控制在最低。  相似文献   

15.
优良牧草紫花苜蓿的栽培及常见病害的防治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紫花苜蓿是豆科多年生草本植物,抗逆性强,适应范围广,能生长在多种类型的气候、土壤环境下.由于病害的防治不当,造成产量和品质下降,因此,只有选择合适的苜蓿品种,制定合理的栽培措施,做到及时预防,才能有效减少病害的发生与危害,实现苜蓿的高产、优质和高效.  相似文献   

16.
病虫害是苜蓿生产的主要限制因素之一,造成了极大的经济损失,病害是由病原真菌、细菌、病毒等多种病原物引起的,受害最大的部位是叶部和根部,通常称为叶部和根部病害;北方常见的虫害有蓟马和蚜虫,苜蓿病虫害可使牧草产量大幅度减少,同时还降低病草中粗蛋白质的含量,增加粗纤维等含量,导致家畜消化率大幅度下降,严重影响苜蓿的产量和饲用价值,应引起重视。  相似文献   

17.
近年来,苜蓿炭疽病在新疆主要苜蓿种植区普遍发生,已成为阻碍新疆苜蓿草和种子产量、质量提升的主要病害之一。本文通过对新疆苜蓿炭疽病的实地调查与初步研究,总结该病的发病症状、发生规律,并提出相应防控对策,旨在为新疆苜蓿炭疽病的有效防治提供技术支撑和实践指导,助力新疆畜牧业健康有序发展。  相似文献   

18.
在苜蓿切叶蜂Megachilerotundata(F .)繁殖中 ,病害是影响其种群数量的主要因素 ,引发与苜蓿切叶蜂有关的病害主要是霉菌 ,包括真菌和细菌 ,大多数为腐生菌 ,部分霉菌对苜蓿切叶蜂的繁殖危害较大。霉菌存在于蜂巢材料、蜂茧表面、花粉球、成虫及幼虫尸体上。多数为常见的腐生性菌类 ,部分霉菌可能对蜂造成很大危害 ,其中一些对人体也是有害的。对这些霉菌的防治方法 ,包括蜂巢和蜂茧的漂白液浸泡、蜂巢干热灭菌、用多聚甲醛或硫磺熏蒸进行防治 ,防治效果达 90 %以上。国内外广大养蜂者利用可拆卸式薄片巢来进行苜蓿切叶蜂的人工繁殖 ,从而大大降低了霉菌对苜蓿切叶蜂种群的影响  相似文献   

19.
通过对新疆呼图壁小海子地区不同品种,不同种植年限的苜蓿制种田和打草田进行大田定期定点调查苜蓿白粉病和霜霉病发生动态,初步对比分析了这几个因子与病害发生的关系.结果表明:种植一年的新疆大叶苜蓿前期较感霜霉病,而后期则表现与种植三年的新疆大叶对苜蓿霜霉病的抗病性没有明显差异;新牧1号与新疆大叶间抗病性差异显著;作为打草田,相同或不同品种此两种病害的发生并不因种植年限增加而明显加重.  相似文献   

20.
[目的]分离和鉴定不同产地的苜蓿种子寄藏真菌,明确其寄藏真菌种类和带菌率,为首蓿的引进、抗病育种及生产中苜蓿病害综合防治提供理论依据.[方法]采用平皿测定方法,分别对来自国内外不同区域的11个苜蓿品种,进行种子寄藏真菌分离、纯化和鉴定.[结果]共检测到种子寄藏真菌13属16种.其中来自国外的阿尔冈金、4030、金皇后、巨能2号、超音速等品种带菌率较高.黑曲霉(Aspergillus niger)、细交链孢(Alternaria alternata)是优势种群.[结论]苜蓿种子携带真菌现象极为普遍,经消毒处理的种子带菌率显著降低,且经过表面消毒处理的种子,与未进行表面消毒种子检出寄藏真菌种类存在显著差异.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