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旱地绿豆栽培技术规程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从选地整地、施肥、覆膜、选种与处理、播种、密植、田间管理、病虫害防治等方面总结了黄土高原区旱作绿豆双沟覆膜栽培技术,以期指导黄土高原区旱作绿豆生产。  相似文献   

2.
为探索黄土高原旱地垄沟覆膜集水模式下绿豆节水增产效果,于2013-2015年连续3个绿豆生长季在陕西横山区横山镇古水村,研究了不同垄沟覆膜集水模式对绿豆主要农艺性状及产量的影响。试验设置2种垄沟覆膜集水模式,分别为膜侧种植(M2)和双沟覆膜(M1),以传统平作无覆盖栽培(M0)为对照。结果表明,M2和M1的绿豆株高、单株分枝数、单株荚数及产量均较M0有显著增加,百粒重均较M0明显降低,而仅有M1荚粒数较M0显著提高;M2与M1的绿豆单株荚数、荚粒数和产量提升效应差异不显著,但M2较M1操作简单、节省人工。因此,膜侧种植作为旱地绿豆节水增产栽培模式,适宜在黄土高原旱地绿豆生产中应用和推广。  相似文献   

3.
广河县地处黄土高原丘陵沟壑地带,属温带半干旱气候农业区,提高水利用率是旱作区农业摆脱困境的根本出路。开展玉米露地、半膜玉米、全膜平铺、全膜双垄沟播4种覆膜方式,为大田生产提供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4.
甘肃省旱地胡麻全膜覆土穴播栽培技术规程   总被引:4,自引:2,他引:2  
胡麻又名亚麻,属亚麻科一年生草本植物,是我国五大油料作物之一,为甘肃省第二大油料作物,主要分布在陇东、陇中和陇南黄土高原旱作区,常年播种面积11.27万hm2[1]。由于大部分胡麻种植区年降水量仅有300~500 mm,  相似文献   

5.
榆林地处黄土高原与毛乌素沙漠过渡地带,土地广袤、土质疏松、平均海拔高、昼夜温差大,适宜发展马铃薯生产。本文从品种选择、播前准备、规格播种、精细管理、及时收获等方面总结出适宜榆林旱作区马铃薯栽培的高产优质栽培技术,以期为生产者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6.
地处晋南盆地的闻喜县,是典型的黄土高原旱作区,粮食作物以冬小麦为主.采用当地20年的气候资料,对旱地冬小麦的热量生产潜力和降永生产潜力进行测算。并与最近10年的实际生产力比较,指出增产途径.  相似文献   

7.
在过去20年中,泰国一直是世界上最大的绿豆出口国家,绿豆的种植面积达48.8万公顷(732万亩)以上。其中种皮有光泽的明绿豆的播种面积占全国绿豆总面积的75%,毛绿豆和黑吉豆(Vigna mungo)占25%。泰国生产的绿豆65%以上用于出口。  相似文献   

8.
山西省绿豆高产栽培技术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绿豆是是我国重要的小杂粮作物,集营养价值和药用价值于一体,具有降温解暑之功效。山西省地处黄土高原,光能资源丰富,绿豆生长期雨热同步,极有利于绿豆生长,既可春播,也可麦收后夏播,是当地的特色农产品之一,全省常年播种面积为7.0万hm^2,约占全国播种面积的9.0%。为了提高绿豆生产效益,经过多年的实践,我们探索总结出了绿...  相似文献   

9.
彰航系列绿豆新品种是辽宁省彰武县农业局2004年以彰绿绿豆(天山明绿2号)为原始材料,经航天搭载,诱变育种,历经5年,采用系统育种的方法选育而成。辽宁省种子管理局组织沈阳农业大学、省农委种植业处、沈阳市农业科学院、  相似文献   

10.
国审绿豆新品种冀绿9239的引进及其应用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冀绿9239是从河北省农林科学院粮油作物研究所引进的绿豆新品种。该品种2006~2007年参加山西省春播绿豆品种区域联合试验,2 a平均产量为1 099.5 kg/hm2,较对照品种晋绿豆1号增产18.2%,居参试品种第1位。其主要特点是早熟,植株直立,茎秆较硬,结荚集中,籽粒明绿、有光泽,品质优良。  相似文献   

11.
土壤深层储水对作物稳产、增产的作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本文着重讨论一米以下土壤深层储水对作物的供水效果。它关联到如何正确地判断作物生长的水分条件,以及合理轮作和灌水制度的制订等问题。同时对于估价旱作区水分资源的增产潜力也有意义。 一 武功头道塬土壤深层储水的基本特性 武功头道塬位于黄土高原南部边缘,土  相似文献   

12.
黄土高原旱作区为典型的雨养农业区,从根本上制约该区农作物、林果产业规模化发展的仍是水问题。因此,从解决水问题入手,完善当前的节灌工程,并研发推广经济、高效的节灌技术及完善相关配套设施,提高灌溉水利用率,是提高农业水生产力、增加农户收益的根本途径。本文概述了黄土高原旱区几类主要的节灌技术,并分别对这几类技术的优缺点及应用范围进行了分析。最后对今后节灌技术的选型和发展趋势进行了讨论,旨在为旱区节灌技术评价体系的构建和技术创新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3.
甘肃省旱地油菜全膜覆土穴播栽培技术规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油菜是甘肃省第一大油料作物,甘肃油菜主要分布在陇东、陇中和陇南黄土高原旱作区,常年播种面积18.89万hm2。由于大部分油菜种植区年降水只有300~500 mm,长期面临冬春夏持续干旱和低温冻害,导致油菜每667m2产量一致徘徊在150 kg左右,产量低而不稳,效益低下,影响了农民群众的种植积极性,种植面积逐年减少。  相似文献   

14.
尹国仓 《甘肃农业》2016,(19):51-52
旱作区农业由于自然和耕作条件的特殊性,其产业发展始终比较落后。想要促进旱作区农业发展,就必须积极推动旱作区农业产业结构调整,激发旱作区农业发展潜力。本文首先对旱作区农业种植业的特点展开分析,并具体探讨了旱作区农业种植业结构调整的方向和策略,为我国旱作区农业种植业结构的调整和区域农业现代产业结构的完善提供资料参考。  相似文献   

15.
甘肃旱作区玉米育种的实践与思考   总被引:4,自引:3,他引:1  
分析了玉米在甘肃旱作区农业发展中的地位和玉米育种存在的问题,从旱作区玉米育种目标与实际紧密结合、完善与发展旱作玉米技术体系、根据干旱特点确定旱作区玉米的抗旱策略等方面论述了旱作区玉米育种的主要思路。  相似文献   

16.
[目的]筛选适合与甘蔗、柑橘间套种的绿豆品种(系),为间套种生产合理选用绿豆品种提供参考.[方法]选用11个绿豆品种(系)与甘蔗间套种,5个绿豆品种(系)与柑橘间套种,进行绿豆筛选试验,调查其生育期、田间农艺性状及产量性状.[结果]参试绿豆品种(系)均为早熟、矮秆、大粒型品种,除精L011为毛绿豆外,其余均为明绿豆.其中与甘蔗间套种的11个绿豆品种(系)中,中绿5号、大新本地品种和中绿1号表现较好,单株结荚数多、粒大、产量高、籽粒商品性外观好;与柑橘间套种的5个绿豆品种(系)中,中绿1号和F8表现为早熟、株高适中、主茎分枝强、单株结荚数多、粒大、产量高.[结论]适合与甘蔗间套种的绿豆品种(系)有中绿5号、大新本地品种和中绿1号;适合与幼龄柑橘间套种的品种(系)有中绿1号和F8.  相似文献   

17.
根据旱作区一膜两用技术的应用与蚕豆的生长习性,从栽培、田间管理适时采收、贮藏等方面提出旱作区一膜两用蚕豆栽培技术,旨在提高旱作区蚕豆的种植产量,提高农民收入。  相似文献   

18.
研究了黄土高原南部塿土旱作区施肥对小麦产量和水分利用效率的影响。结量表明,合理增施肥料能显著提高冬小麦产量和水分利用效率,最高施肥量分别提高了1611kg/hm~2和0.235kg/mm水分。施肥量增加使小麦叶片水势有所降低,0~200cm土层贮水量呈发育前期升高而后期下降的趋势,改善了小麦植株自身调节和保持水分的能力,提高了产量和水分利用效率。  相似文献   

19.
禹州市旱作区面积占总面积的65.6%,旱作区小麦产量的高低关系着全市小麦产量的丰收。本文从品种选择、整地、播种、田间管理及适时收获的标准等关键技术措施方面,提出了旱作区小麦综合增产配套技术。  相似文献   

20.
旱作区农业种植业结构因受到自然条件的限制,具有一定的普遍性与特殊性。普遍性,是指旱作区的农业种植业普遍产量低下,普通农业种植产品无法成为其地区农业发展的支柱。而特殊性,是指旱作区的自身限制带来的农业种植业特殊结构性发展方向,简单来说,就是旱作区的农业发展方向应以趋利避害式的多元化结构发展。本文就以旱作区农业种植业的结构现状为着手点,简要探析有利于旱作区农业种植业优化与升级的结构调整措施。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