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正>平菇细菌性黄褐斑病在生产中被俗称为黄菇病,该病近年来在平菇生产中普遍发生,且呈现逐年加重的趋势。该病发病快,蔓延迅速,从幼菇期到成熟期均可发病。据调查,严重发生时损失可达50%以上。1症状平菇黄褐斑病是由假单孢杆菌引起的细菌性病害,症状表现为菇体发病时表面局部出现淡黄色斑点,湿度  相似文献   

2.
近年来平菇细菌性引起的黄褐斑病呈逐年上升趋势,不同程度影响菇体质量和产量,轻者减产欠收,重则只菇无收.笔者在栽培实践中经三年的观察,究其发病原因和防治方法作了研究,摸索了防止该病害发生的有效方法.  相似文献   

3.
细菌性褐斑病和细菌性腐烂病是平菇栽培中较为常见的病害,尤其在高温条件下发生更为严重,一旦发生则很快蔓延,造成平菇严重减产,解决好这一问题是高温条件下平菇栽培成功的关键。1 病害症状1. 1 细菌褐斑病 又称细菌性锈斑、细菌性斑点病,病原为托拉斯假单孢杆菌(Pseudo  相似文献   

4.
食用菌细菌性褐斑病的防治技术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杨军  张士义  刘国宇 《蔬菜》2005,(11):27-28
近些年来,随着食用菌种植面积的扩大,食用菌细菌性褐斑病在国内外食用菌栽培中普遍而多发,不同程度地影响菇体质量和产量,重者绝收,特别是在平菇、蘑菇上表现更为严重。造成此病的病原菌托拉氏假单孢菌是一种细菌,笔者在食用菌栽培过程中,经几年的观察,对其发病原因和防治方法进行了研究,摸索出了防治该病害的有效方法,介绍如下。  相似文献   

5.
杨绍斌  冯丽芝 《食用菌》2000,22(5):38-39
平菇褐斑病,又称锈斑病,病原菌为托兰斯假单胞杆菌(PseudomoonastolasiiPaine),主要侵害子实体菇盖,多发生在高温季节,可是近年来在沈阳、丹东等地秋冬低温季节的大棚栽培的平菇也连续发生,且呈上升趋势,给平菇生产造成很大损失,轻者减产 30 %,重者减产 50 %以上。为此,我们进行了专题研究,通过综合防治和药物补救,取得了理想的效果。1 褐斑病的症状与发生1 1 褐斑病症状 在幼菇和成菇的菇盖上都可形成褐色至铁锈色病斑。当菇盖上有水滴滞留时易诱发此病,尤其是棚顶水珠滴落在菇盖上时发病较重…  相似文献   

6.
杨树菇又名柱状田头菇,隶属伞菌目,粪锈伞科,田蘑属。其味道鲜美,盖肥柄脆,气味香浓,具有很高的营养价值;故其具有较好的经济效益和栽培前景。随着栽培年限的增长和栽培面积的日益扩大,其子实体病害也随之发生,现初报如下:1 细菌性腐烂病 病原分离出黄色假单孢杆菌和托氏假单孢杆菌。①症状:表现为菇体水渍状腐烂、恶臭;病班褐色有粘液。发生于柄和菌盖上,使菌柄发黑、菌柄内纤维管束由白转黑。②发生条件:菇房高温高湿;子实体有机械损伤或虫口。病原通过水、工具、昆虫或人传播。③防治方法:严格控制空气湿度不超过90%,…  相似文献   

7.
一种平菇褐斑病病原菌的鉴定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本文将从平菇(Pleurotus ostreatus)褐斑病中分离纯化的240多个菌株中,选出使平菇褐斑病发病快且病情严重的菌株PG1702,对其进行致病性试验,结果表明菌株PG1702为引起平菇细菌性褐斑病的病原菌;显微形态的观察和扩增出的16S rDNA序列与GenBank比对结果表明菌株PG1702为托拉斯假单胞杆菌(Pseudomonas tolaasii Paine).  相似文献   

8.
冬季平菇品质好、价格高、栽培量大,但在平菇生产过程中,因种种原因菌袋表面生长的菇蕾、幼菇常发生水肿、萎缩、变黄、死亡等现象,给菇农造成严重损失。死菇后菇农一般采取喷药防治黄菇病、细菌性软腐病等病害的方式预防死菇,由于病药不对路,死菇反而更加  相似文献   

9.
正平菇病害主要分为侵染性病害、生理性病害。侵染性病害是由微生物侵染而引起的,由于侵染源不同,又可分为真菌性病害、细菌性病害、病毒性病害等多种类型。生理性病害也叫非侵染性病害,是非侵染性病原的作用引起,使平菇不能正常新陈代谢,在平菇生长环境不合适时易发生。平菇生理性病害不需要用药物治疗,也不会传染扩散,只要有针对性地改善菇房环境,较轻的生理性病害会逐渐恢复正常。1出菇阶段主要侵染性病害1.1细菌性褐斑病病菌主要危害平菇的表  相似文献   

10.
迟海鹏 《食用菌》2001,23(6):31-32
平菇褐斑病又称锈斑病 ,主要侵害子实体菇盖 ,多发生在高温季节。近年来 ,在北方秋冬低温季节大棚栽培的平菇也连续发生该病 ,且呈上升趋势 ,给平菇生产造成很大损失 ,轻者减产 30 % ,重者减产 5 0 %以上。为此 ,笔者在几年的实践中通过对该病综合防治和药物补救措施取得了理想的效果。1 褐斑病的症状病菌在幼菇和成菇的菇盖上都可形成褐色或铁锈色病斑。当菇盖上有水滴滞留时易诱发此病 ,尤其是棚顶水珠滴落在菇盖上时发病较重。幼菇染病后 ,出现干皱 ,停止生长 ;成菇染病后 ,出现褐色、锈色病斑 ,边缘整齐 ,中间微凹 ,发病在浅层 ,向外扩…  相似文献   

11.
金针菇是秋冬与早春栽培的食用菌,在栽培期间易发生病斑,现将防斑管理总结如下。1黑斑病黑斑病是一种由假单孢菌引起的细菌性病害。发病后,金针菇菌盖出现椭圆形褐色或深褐色斑点,初为针尖状,扩大后直径达2~4mm,边缘整齐,有时菌盖开裂。其防治方法是:①关键是控制好适宜的温度和湿度。给菇房洒水时,不可将水直接洒在金针菇子实体上,杜绝用冷水喷洒。菇房内的湿度不宜长  相似文献   

12.
 平菇细菌性褐斑病是一种严重危害平菇生产的病害,早期监测和防治是关键。采用平菇细菌性褐斑病病原菌托拉斯假单胞杆菌(Pseudomonas tolaasii)毒素基因的特异性引物(Pt-1A)/(Pt-1D1),通过扩增条件优化,建立了该菌的实时荧光定量PCR(Real-time fluorescence quantitative Polymerase Chain Reaction)检测及富集方法,并利用该方法完成了该菌在平菇表层的动态监测。试验结果表明,实时荧光定量PCR对托拉斯假单胞杆菌的检测范围为102 ~ 109 cfu ? mL-1,在经过选择性培养基富集后,检测灵敏度进一步提高了100倍。利用选择性培养基富集及荧光定量PCR检测方法,可在病害症状未显现之前检测到病原菌,为平菇细菌性褐斑病的流行监测和早期防治奠定了技术支持。  相似文献   

13.
作为平菇黄菇病的一种,枯萎病是危害平菇生产最为严重的病害之一,本文详细分析了病害发生的病状和病因。并通过对发病规律的认识,提出了预防和防治的具体措施和方法。  相似文献   

14.
韩韬  冀宏  霍红 《食用菌》2006,(Z1):81-82
自1997年以来,在平菇栽培中开始出现“黄菇”现象,尤其对于秋冬季节栽培的深颜色(褐色、灰黑色)平菇品种,这种现象更加突出,近几年病害发生的越来越普遍,对菇农的损害也越来越严重。  相似文献   

15.
畸形平菇是我市人防工事平菇栽培中较为常见的病害。它不仅影响产菇量,且使菇体失去商品价值。笔者根据几年来的实践,现将美味平菇(Pleurotus sapidus)常见的畸形菇发生原因和控制措施介绍如下。  相似文献   

16.
万鲁长  曹德强 《食用菌》1992,14(6):37-38
平菇子实体侵染性病害的发生,是随着近年来普遍采取的阳畦和地沟覆土栽培的发展而引起的,尤其在冬季连续阴天低温条件下发生尤为严重,轻者菇体畸形黄化,重者菇体腐烂死亡,造成减产甚至绝收.经调查,此病在我省菏泽、聊城、惠民、潍坊、济南等平菇产区均有发生,严重影响了平菇的产量和品质.现将我们对该病的研究结果初报如下.  相似文献   

17.
李东  陆凤英 《西南园艺》2000,28(2):35-35
1 高温生理性病害 在食用菌家族中 ,平菇属于低温型菌类。当栽培环境出现 2 5℃以上高温时 ,会造成幼菇菌伞枯萎变黄直至死亡。因此 ,在平菇原基形成后 ,若环境温度超过此标准应采取降温措施 ,如喷水雾、通风、遮荫等。栽培平菇时 ,要尽量避开在高温季节出菇。同时选择耐高温平菇菌株系。2 高湿生理性病害 平菇出菇期要求栽培场所相对湿度在 85%左右。如盼菇心切 ,调水失控而重喷出菇水 ,会造成幼菇水肿变黄腐烂而死菇。正确的喷水保湿措施是少、细、勤 ,切忌直接向幼菇体喷水。3 异味生理性病害 在平菇出菇期出菇场所要严禁油漆、汽…  相似文献   

18.
谢永贤 《中国蔬菜》2007,1(12):58-58
黄菇病是平菇栽培中普遍发生的一种病害。2004~2007年,笔者对平菇黄菇病病原菌侵染规律进行了调查总结,从品种选择、生产管理、化学防治等方面提出了防治措施,使黄菇病为害得到有效控制。通过推广应用,2007年甘肃省庄浪县60栋日光温室7.6hm^2平菇生产几乎没有黄菇病菌侵染,与2004年相比,每667m^2增产40%以上、增收逾1700元,共增加经济收入20万元。  相似文献   

19.
托拉斯假单胞杆菌(Pseudomonas tolaasii)是引起食用菌细菌性褐斑病的病原菌,该研究利用平皿对峙和子实体接种的方法,研究了4个不同托拉斯假单胞杆菌菌株对平菇CCEF-99菌丝体和子实体生长的影响,评价不同菌株的致病能力,为平菇品种抗病性鉴定提供备选鉴别菌株。结果表明:菌株JZB2120025的致病力最弱,病斑面积小,颜色呈淡黄色;菌株JCM21583的致病力最强,产生的病斑凹陷,颜色呈棕褐色,可作为平菇抗病性状检测的备选菌株。  相似文献   

20.
朱富春 《食用菌》2008,30(6):57-58
近年来,平菇细菌性黄菇病呈逐年上升趋势,不同程度影响菇体质量及产量,轻者减产欠收,重者只菇无收。笔者根据多年指导菇农的实践经验,对其发病原因及规律进行初探,初步摸索出了防治该病发生的有效方法。现总结如下,供菇友参考。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