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影响北京地区荷斯坦牛牛奶尿素氮的环境及生理因素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探究北京地区荷斯坦牛牛奶尿素氮(MUN)的影响因素及夏季热应激相关指标对MUN的影响,实测北京地区7个牛场2016年7、8月的荷斯坦牛直肠温度和体况评分(BCS),收集北京地区68个牛场生产性能测定数据,利用固定模型分析环境和生理因素,以及4%乳脂校正乳(FCM)、乳蛋白量和体细胞分(SCS)对MUN全年测定值的影响,并重点分析夏季MUN随BCS和直肠温度的变化趋势。结果表明:数据测定月份和产犊季节对MUN影响极显著(P0.01),冬季MUN水平偏低,夏季普遍较高,春季产犊的牛MUN高于其他产犊季节;泌乳121~180 d MUN水平最高;MUN随胎次的增加显著降低(P0.05);SCS、FCM和乳蛋白率分别与MUN夏季测定值呈极显著的回归关系(P0.01);BCS对夏季MUN影响显著(P0.05),但直肠温度对MUN无显著影响(P0.05)。综上,利用产犊季节和测定月份可以预估群体MUN的水平,夏季则可通过奶牛体况变化及泌乳性能预测个体MUN,及时调整饲养管理,管控夏季奶牛健康和牛奶品质。  相似文献   

2.
蛋白质摄入量对牛奶尿素氮影响的评价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本文分析了奶牛瘤胃降解蛋白(RDP)、瘤胃非降解蛋白(RUP)日摄入量和泌乳净能(NEL)日摄入量对牛奶尿素氮(Milk Urea Nitrogen,MUN)值直接影响的程度大小,结果是RUP摄入量的影响程度最大(P<0.001),RDP摄入量次之(P=0.001),NEL摄入量的影响最小(P=0.414)。NEL摄入量对MUN的影响主要是通过RDP和RUP的摄入量来对MUN产生间接影响。用RDP摄入量(X1)和RUP摄入量(X2)估测MUN(Y)的多元回归方程:Y=0.50×X1+0.65×X2-14.82(R2=0.92,P<0.001)  相似文献   

3.
为探究西农萨能奶山羊不同泌乳时期乳成分与血液指标间相关性,本实验选取150只奶山羊,在泌乳初期(15±5)d、泌乳盛期(60±5)d、泌乳中期(160±5)d、泌乳末期(230±5)d采集乳样及血样,测定表型并进行相关性分析,建立不同泌乳期内指标间的相关关系模型。结果显示:(1)乳脂率、乳蛋白率、乳糖率和总固形物均在泌乳初期含量最高,且随泌乳时期延长先降低后升高,MUN随泌乳时期延长先增加后降低,在泌乳末期含量最低;血液中TP、GLB、TG随泌乳时期延长逐渐升高;ALB、A/G、GLU、TG随泌乳时期延长先降低后升高;BUN、Ca在不同泌乳阶段的含量稳定;不同泌乳阶段显著影响乳成分和血液指标。(2)乳中尿素氮与血液尿素氮在泌乳盛期、泌乳中期、泌乳末期极显著相关,相关性拟合方程分别为:y=-0.0001x3+0.0143x2–0.2891x+7.5897(R2=0.5047);y=0.0001x3–0.0054x2+0.0685x+6.4737(R2=0.4567);y=-0.0002x3+0.0099x2–0.0474x+6.1687(R2=0.7175),x为乳中尿素氮含量。表明不同...  相似文献   

4.
本试验采用对比试验设计,将年龄、体重、胎次、预产期及上一个泌乳期校正泌乳量相近的72头北方寒区中国荷斯坦牛,随机分成3组,每组24头,在围产期、泌乳盛期饲喂不同蛋白质水平(围产期:9.8%、12.6%、14.1%;泌乳盛期:13.8%、16.2%、17.8%)日粮,旨在研究日粮蛋白质水平对奶牛血浆尿素氮(PUN)、乳尿素氮(MUN)、产奶量、乳成分的影响。结果表明:MUN、PUN浓度随日粮蛋白质水平的升高极显著上升(P0.01);MUN与PUN呈显著线性正相关(P0.001),MUN=0.79×PUN+1.02(R2=0.91);围产期、泌乳盛期不同蛋白质水平日粮对乳成分未产生显著影响(P0.05);泌乳盛期蛋白质水平16.2%组产奶量显著高于13.8%组,与17.8%组差异不显著(P0.05)。  相似文献   

5.
该研究通过整理中国华南地区某奶牛场2017年生产性能测定数据,分析了胎次、泌乳阶段和季节对奶牛产奶量和乳成分的影响及其变化规律。结果表明,胎次对于奶牛的产奶量和各乳成分均有显著影响(P0.05),产奶量和乳蛋白率在第2胎时高于其他胎次,体细胞数随着胎次的增加而增加;泌乳阶段显著影响奶牛的产奶量和各乳成分(P0.05),产奶量随着泌乳阶段的增加而呈现出明显的负相关(R~2=0.9769),而乳蛋白率(R~2=0.9801)、乳脂率(R~2=0.9189)、平均尿素氮(R~2=0.7332)和体细胞数(R~2=0.8318)随着泌乳阶段的增加呈正相关;季节对产奶量和各乳成分均有显著的影响(P0.05),乳蛋白率和体细胞数在夏、秋季节显著高于冬、春季节,产奶量和乳脂率在冬季达到最高值。综上结果表明,胎次、泌乳阶段和季节可显著影响奶牛生产性能,生产中应注意调节,以期提高华南地区奶牛生产性能和经济效益。  相似文献   

6.
试验选取21只湖寒杂交(小尾寒羊为母本,湖羊为父本)后代母羊,对其产后1~30 d的泌乳量及乳成分变化规律进行了研究。结果显示:湖寒杂交后代母羊产后1~30 d泌乳性能较高,总泌乳量36.93 kg±2.50 kg,平均日泌乳量1.23 kg±0.08 kg,泌乳曲线方程Y=736x~(0.635)e~(-0.071t);随着泌乳天数的增加,乳的密度、冰点、酸度、可溶固形物、非脂固形物和乳蛋白变化差异均不显著(P0.05);乳糖含量逐渐增加,而酸度、可溶固形物、乳蛋白和乳脂肪的含量基本呈降低趋势(第1天除外)。以上研究结果可为制定舍饲绵羊早期断奶策略及进行科学饲养管理提供基础资料。  相似文献   

7.
选取9头2胎以上的处于泌乳初期(泌乳天数25~85 d)的荷斯坦奶牛,随机分成3组,分别饲喂日粮阴阳离子差(DCAD)值为+30、+40、+50 mEq/100 g DM的3种日粮,研究不同DCAD值日粮对泌乳初期奶牛产乳性能、血清和尿液矿物质元素离子浓度的影响.试验期为21 d.结果表明:随日粮DCAD值的增大,奶牛的干物质采食量和尿液pH值也随之增加;奶牛尿液中Na+、K+浓度也增加,而Ca2+和肌酐的浓度则降低(P<0.05),其他离子水平无显著变化;血清离子中Ca2+浓度降低(P<0.05),而血清P5+浓度上升(P<0.05),其他离子水平保持不变.当日粮DCAD值为+40 mEq/100 g DM时,泌乳初期奶牛产乳量和4%标准乳(FCM)产量最高.而乳蛋白和乳脂产量则在日粮DCAD值为+50 mEq/100 g DM时最大.综合比较得出,在本试验条件下泌乳初期荷斯坦奶牛的日粮最佳DCAD值应在+40~+50 mEq/100 g DM.  相似文献   

8.
乳体细胞数与产奶量、乳成分的关系研究   总被引:4,自引:1,他引:3  
对某奶牛场530头荷斯坦牛3个月(2010年6-8月)的DHI数据整理,分析体细胞线性分值与产奶量及乳成分的关系,结果表明,体细胞线性分值与产奶量呈显著的相关关系(P〈0.01),体细胞线性平均分值与产奶量呈二次曲线相关关系(P〈0.01),Y=0.0643X2-1.545X+23.54,R2=0.9909。体细胞线性分值每上升1分,产奶量下降(奶损失)约为0.8kg;体细胞线性分值与乳脂率之间显著正相关:Y=0.1002X+2.8083(R2=0.8035,P〈0.05);体细胞线性分值与乳蛋白率之间显著正相关:Y=0.0529X+2.7738(R2=0.8892,P〈0.01);体细胞线性分值与尿素氮之间存在三次曲线相关关系,Y=-0.0105X3+1.1462X2-0.3422X+16.861,R2=0.8368(P〈0.05),随体细胞线性分值上升,尿素氮水平表现出先上升后下降的趋势。  相似文献   

9.
猪乳中乳成分变化的曲线拟合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 10 0头二花脸母猪作为试验动物 ,对猪乳中蛋白质、乳糖、IGF- 、EGF和胰岛素含量在泌乳 1~ 2 1d阶段的变化进行了曲线拟合 ,并分析了这些乳成分的变化规律。结果表明 ,倒数曲线为乳蛋白、IGF- 、EGF和胰岛素随泌乳时间变化的最优拟合曲线。乳蛋白、IGF- 、EGF和胰岛素含量随时间的延续而下降 ,其拟合方程分别为 :y=33.74 4 85 .80 3÷ x(g· L- 1 ) ,y=4 2 .5 94 2 90 .0 2 3÷ x(μg· L- 1 ) ,y=132 .84 1 6 38.5 98÷ x(ng· L- 1 ) ,y=18.0 73 316 .92 3÷ x(U·m L- 1 ) ,其中 x为泌乳天数。乳糖的最优拟合曲线为对数曲线 ,乳糖含量随时间的延续而上升 ,其拟合方程为 :y=32 .2 2 3 9.6 2 6 lnx(g· L- 1 ) ,x为泌乳天数。猪乳成分变化最为剧烈的是在初乳期 ,7d后过渡到相对比较平稳的常乳期  相似文献   

10.
本实验旨在研究中国荷斯坦牛泌乳早期(产后1~7 d)体细胞数(SCC)的群体规律、影响因素及其与其他乳成分之间的关系。以2018年7、8月产犊的64头中国荷斯坦牛为研究对象,收集测定母牛产后1~7 d每次挤奶样品中的SCC、乳脂率、乳蛋白率和乳糖率,分析泌乳天数、胎次、样品采集时间和牧场因素对泌乳早期体细胞评分(SCS)的影响,并分析泌乳早期SCS与其他乳成分之间的关系。结果表明:中国荷斯坦牛产后1~7 d SCC均值为670.02×103个/mL,泌乳早期SCC随泌乳天数的增加逐渐下降;泌乳天数、胎次、样品采集时间和牧场均对泌乳早期SCS有显著影响(P<0.05);泌乳早期SCC与乳糖率呈极显著负相关(P<0.01),与乳脂率和乳蛋白率呈极显著正相关(P<0.01)。  相似文献   

11.
12.
为进一步了解羊乳、牛乳和人乳3种乳样蛋白质相关信息,对其基本成分进行测定,并通过蛋白质组学技术对所含蛋白质进行生物信息学分析.结果表明:羊乳和牛乳的蛋白质含量高于人乳,人乳的脂肪和乳糖含量较高;3种乳中共鉴定出3370种蛋白质,乳中蛋白质的生物过程主要集中在细胞和代谢过程,细胞定位主要分布在腔体和细胞器上,分子功能表现...  相似文献   

13.
试验采用浊度法来鉴别原料乳、巴氏乳及UHT乳。螯合盐对不同热处理的牛乳处理后显示出不同的浊度,根据这一特性筛选出可以较好区分原料乳、巴氏乳及UHT乳的螯合盐,该检测方法的原理为螯合盐主要通过螯合了牛乳中的钙、对酪蛋白胶粒进行了分散,并形成了一种新的螯合盐和钙的复合物,改变了酪蛋白的特性。结果显示柠檬酸盐(柠檬酸三钠、柠檬酸铵)和磷酸盐(六偏磷酸钠、多聚磷酸钠、焦磷酸钠)可以很好将牛乳中的酪蛋白胶粒进行分散,分散后的胶体溶液呈现出可以定量测量的浊度,但柠檬酸三钠对原料乳、巴氏乳和UHT乳分散后浊度的区分最为明显,D600 nm值在0~0.15之间为原料乳,0.20~0.50之间为巴氏乳,0.60~1.00之间为UHT乳。浊度法可以快速的鉴别原料乳、巴氏乳和UHT乳,且操作简便,检测速度快,费用低。  相似文献   

14.
奶牛隐性乳房炎对产奶量、乳成分和奶中物理指标的影响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为了研究奶牛隐性乳房炎对产奶量、乳常规成分、乳密度和冰点的影响 ,对哈尔滨市及周边地区的 2 89头中国荷斯坦奶牛进行了调查 ,对其中 5 1头患隐性乳房炎奶牛和 2 5头健康奶牛的乳常规成分、乳密度和乳冰点进行了测定。结果表明 :调查地区的奶牛隐性乳房炎阳性率为 75 %。隐性乳房炎导致产奶量下降 ,平均减少 2 .75kg/d ;乳脂肪含量显著低于健康奶牛 (P <0 .0 5 ) ;总酪蛋白和乳糖含量极显著低于健康奶牛 (P <0 .0 1) ;而乳干物质、总蛋白质、非脂固形物的含量及乳密度、乳冰点与健康奶牛无显著差异 (P >0 .0 5 )。  相似文献   

15.
牛奶和豆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改善儿童和青少年学生营养不良的状况,我国政府先后推出了“大豆行动计划”和“学生饮用奶计划”。牛奶和豆奶都是营养丰富的食品,但是在向儿童和青少年学生推荐时究竟应以何者为主,这两种“奶”之间有什么区别,却是应该讲清楚的问题,本文收集有关资料对此作简要说明。1原料和加工工艺的区别 牛奶是母牛乳房中分泌的乳汁,是一种纯天然的。供犊牛饮用的食品;豆奶则是以大豆为主要原料,通过制浆,添加各种营养强化剂、赋香剂、稳定剂等加工调制而成的一种新型大豆制品。在普通消毒牛奶的生产工艺中,只包括验收、过滤(净化)、标…  相似文献   

16.
[目的]为了研究拜益生对奶牛隐性乳房炎的预防作用及对奶牛产奶量和乳品质的影响。[方法]选择100头荷斯坦奶牛,随机分成10组,每组10头,其中5组为实验组,5组为对照组。从产前7d开始至产后60d,实验组每天每头牛添加拜益生40g,其余饲养管理与对照组完全一致。每15d测定一次产奶量,每个月测定一次DHI。[结果]表明:实验组日均产奶量与对照组比较,提高1.84~2.28kg/头.d-1,差异显著(P0.05);产后第30d,实验组牛奶的乳脂率和乳蛋白率比对照组分别提高0.4%、0.37%,差异极显著(P0.01);与对照组比,总固体率提高0.83%,体细胞数降低15.64万/mL,差异均显著(P0.05);产后第60d,实验组牛奶的乳脂率提高0.27%,体细胞数降低16.79万/mL,差异显著(P0.05),乳蛋白率和总固体较对照组均有不同程度的提高,但不显著。[结论]拜益生对提高奶牛的产奶量、改善牛奶品质和预防奶牛隐性乳房炎有积极的作用。  相似文献   

17.
研究采用火焰原子吸收分光光度法(FAAS法)测定水牛和荷斯坦牛乳中锌、铁、铜含量.结果表明,锌、铁、铜含量在水牛乳中分别为15.520 μg/mL、4.267μg/mL、0.586μg/mL,在荷斯坦牛乳中分别为4.374 μg/mL、2.756μg/mL、0.866 μμg/mL.水牛乳中锌、铁含量极显著高于荷斯坦牛...  相似文献   

18.
19.
杨露 《中国乳业》2022,(8):15-18
优质牛奶的充足供给需要以奶牛的健康养殖为基础。益生菌在奶牛饲料中的添加对奶牛的产奶量、乳成分和瘤胃微生态区系均有正面影响,可以通过增加奶牛瘤胃中有益微生物的含量,同时竞争性抑制有害菌的生长定殖,进而提高奶牛的机体健康状况和生产性能。本文对益生菌的功能、作用机制及在奶牛养殖中的应用效果进行阐述,旨在为益生菌的广泛应用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20.
建立超高效液相色谱-串联质谱法同时检测牛乳、发酵乳和乳粉3 种基质中4 种四环素类药物残留的检测方法。对前处理方法和仪器上机条件进行研究。以EDTA-Mcllvaine缓冲液进行提取,经HLB固相萃取柱净化,甲醇-乙酸乙酯(1∶9,V/V)洗脱,氮吹后复溶,采用电喷雾离子源正离子模式、多反应监测模式进行检测。结果表明:乳粉中四环素、土霉素、金霉素和强力霉素的定量限均为10 μg/kg;液态乳和发酵乳中4 种药物的定量限均为2 μg/kg;四环素类药物添加量为2~100 μg/kg时,回收率为63.1%~1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