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鹅是草食水禽,饲养一般以放牧为主,舍饲为辅,多用青料,不用或少用精饲料,是节粮型家禽。在当前饲料价格较高的形势下,饲养肉鹅,更显其优越性。要培育好雏鹅,主要应注意以下几个方面。 一、适宜的温度与湿度 雏鹅调节体温能力弱,在饲养过程中要严格掌握好温、湿度。这是提高育雏成活率的关键性措施。一般在出壳后的头一周应给予27~28℃的温度,以后每周下降1~2℃;直降到18~20℃时为止。温度的高低以观察雏鹅的活动情况而定。雏鹅活泼好动,采食正常,分散休息,便为宜温。保  相似文献   

2.
规模养鹅过程中,0~21日龄的雏鹅死亡较多,其中因环境条件恶劣、管理不科学所造成的死亡,约占雏鹅死亡总数的60%以上,其中以温度、湿度管理不当造成的后果尤为严重。这与雏鹅的生理特点密切相关。雏鹅个体小,绒毛稀薄,体温调节机能不健全,对外界温度变化的适应力很差;雏鹅生长快而胃肠容量小,消化力弱;同时生活力、抗病力较弱,容易患病。因此必须针对雏鹅的生理特点提供适宜的环境条件,加强饲养管理工作,以满足雏鹅对环境的需要,使其正常生长发育。1温度因素鹅是恒温动物,而0~7日龄尤其是3日龄的雏鹅因低温造成的伤亡最多。雏鹅在26℃以下…  相似文献   

3.
1保温 初出壳的雏鹅绒毛稀少,调节体温机能较弱,难以适应外界温度的变化,因此要做好保温育雏工作.雏鹅第1星期舍内适宜温度为30~28℃,以后每星期下降2℃,至16℃为止. 2防湿 育雏室潮湿会影响雏鹅生长,易发病,还会降低舍内温度.第1星期舍内适宜相对湿度为55%~60%,以后随着呼吸和排粪以及垫料含水量的增加,相对湿度宜保持在60%~65%. 3密度 雏鹅饲养要有一定的空间,稀疏适宜有利雏鹅的正常生长发育.第1星期每平方米放养25只,以后每星期减少5只,至10只为止.要将强雏、弱雏、大雏、小雏、健雏、病雏分开饲养,使雏鹅生长均匀.  相似文献   

4.
雏鹅是指从出壳到30日龄以内的苗鹅,在此阶段的饲养管理不仅影响雏鹅的健康状况、成活率和生长发育,同时还直接影响到成鹅的生产性能和鹅肉的品质。因此,育雏是关键,必须给雏鹅提供适宜的生活环境和精心的饲养管理,具体应做好以下几方面的工作。一、提供适宜的温度刚出壳的苗鹅,体温调节机能差,既怕冷又怕热,必须实行人工保温,舍温宜保持在26~16℃。温度的高低,还应根据雏鹅的动态、叫声和饮食状况灵活掌握,当室温过低时,雏鹅聚集打堆,不吃食;温度过高,则雏鹅远离热源,喘气,饮水增加;温度适宜,雏鹅活泼,食欲良好,饮水…  相似文献   

5.
正雏鹅饲养是整个养鹅的关键环节,直接关系着幼鹅的生长和成年鹅的生产性能。本文从鹅舍消毒和空置、雏鹅的选择、合理分群、适时饮水、合理饲喂、适宜的温度和湿度、合理放牧和游水、疾病的防疫等方面介绍了雏鹅饲养管理技术要点。雏鹅是指孵化出壳后到4周龄的小鹅,这一阶段的饲养是整个养  相似文献   

6.
雏鹅是指出壳后给温期的养育阶段,时间一般为一个月左右。这个阶段的雏鹅绒毛稀少,对外界环境的适应性与抵抗力都较弱,特别怕冷、怕热又怕湿,饲养管理不当容易引起疾病的发生,造成死亡。北方大都饲养4月至6月上旬孵出的雏鹅。这时气候适宜,有利于雏鹅成活和生长发育,到了中雏阶段,能利用夏季生长茂盛的青草和秋季收获后的茬地放牧,既可节省大量精饲料、降低成本,又可培育出健壮的鹅只。刚出壳的雏鹅,本身调节体温能力差,为了防止他们之间打堆压伤或受热“出汗”而成僵鹅,必须人为地创造一定的外界温度。这样的温度约在26~28℃之间,大约需要…  相似文献   

7.
1育雏不过关育雏室大多为闲置杂屋,且为地面育雏,保温差,育雏期各日龄温度把握不好,忽高忽低,弱雏、病雏较多,降低了成活率。有的鹅农因饲养只数不多,饲养周期短等原因,甚至不育雏。建议鹅农不管养鹅规模大小,都要掌握育雏技术,最好采用网上育雏,密度以每平方米饲养15~20只为宜,并悬挂温度计、湿度计,便于随时调整,确保育雏期内温、湿度适宜。用网上育雏可避免雏鹅与粪便的直接接触,减少雏鹅发病率,提高育雏成活率。育雏期内一般第一天温度保持在30℃,以后每天降1℃,直降到18℃时逐步脱温。湿度一般为60%~70%,育雏时间长短视季节不同可适…  相似文献   

8.
雏鹅是指出壳后给温期的养育阶段,时间一般为一个月左右。这个阶段的雏鹅绒毛稀少,对外界环境的适应性与抵抗力都较弱,特别怕冷、怕热又怕湿,饲养管理不当容易引起疾病的发生,造成死亡。北方大都饲养4月至6月上旬孵出的雏鹅。这时气候适宜,有利于雏鹅成活和生长发育,到了中雏阶段,能利用夏季生长茂盛的青草和秋季收获后的茬地放牧,既可节省大量精饲料、降低成本,又可培育出健壮的鹅只。刚出壳的雏鹅,本身调节体温能力差,为了防止他们之间打堆压伤或受热“出汗”而成僵鹅,必须人为地创造一定的外界温度,这样的温度约在26~…  相似文献   

9.
雏鹅(1~30日龄)的饲养管理是一项细致的工作,它直接影响着雏鹅的成活率、中鹅的生长发育和种鹅的产蛋率。刚出壳的雏鹅体小,绒毛稀,自身体温调节能力差,对周围环境的适应性和抵抗力也较弱,怕湿、怕冷、怕热。若管理不当,就会引起疾病,造成死亡。所以在育雏阶段,应当给雏鹅创造适宜的生活条件,实行精心饲养管理,才能养好雏鹅。  相似文献   

10.
近年来 ,嘉兴市秀洲区的养鹅农户逐渐增多。在饲养过程中 ,雏鹅培育的好坏 ,直接关系到养鹅的经济效益。现就如何提高雏鹅成活率 ,提出如下建议和意见。1 育雏准备  鹅一般以平养为主 ,进雏前半个月 ,要对房舍和饲养场地进行彻底消毒 ,用福尔马林密封薰蒸房舍。进雏前 2~ 3天再用消毒威喷洒彻底消毒 1次 ,棚舍出口处应设消毒池。出壳后的雏鹅因绒毛短 ,调节体温能力差 ,一旦外界温度不适 ,就会影响成活率。棚舍内的湿度要与温度相对均衡 ,育雏的适宜温度和湿度为 :1~ 2日龄 2 8~ 2 9℃ ,相对湿度 6 0 %~ 6 5 % ;3~ 6日龄 2 6~ 2 8…  相似文献   

11.
锥鹅(1~30日龄)的饲养管理是一项细致的工作,它直接影响着雏鹅的成活率、中鹅的生长发育和种鹅的产蛋率。刚出壳的雏鹅体小,绒毛稀,自身体温调节能力差,对周嗣环境的适应性和抵抗力也较弱,怕湿、怕冷、怕热。若管理不当,就会引起疾病,造成死亡。所以在育雏阶段,应当给雏鹅创造适宜的生活条件,实行精心饲养管理,才能养好雏鹅。  相似文献   

12.
1.1 提供适宜的温、湿度鹧鸪生性喜暖怕湿,对过冷过热比较敏感。由于鹧鸪出壳时体重仅有13~14g,虽全身被毛,但其体温调节能力较差,因此,温度是否适宜则是育雏成败的关键。经生产实践证明,雏鸪第一周温度要求为36℃~37℃,以后每周降1℃~2℃至12周龄,具体施温应当根据雏鸪表现情况而灵活掌握。  相似文献   

13.
正在养鹅生产中,不管种鹅与孵化条件多好,总会出现弱雏,在接雏时把明显的弱雏挑出去,但由于饲养管理不当等原因,还会出现一定数量的弱雏。对于患病没有治疗价值的要淘汰,剩下营养不良、体质较差的弱雏,在加强饲养管理、适当的治疗后,大部分可以赶上或达到健康鹅生长水平。产生弱雏的原因有很多因素,但主要是种鹅饲养不当,病原菌感染,孵化时温度、湿度、密度不达标以及育雏条件差、雏鹅出壳季节所致。  相似文献   

14.
育雏技术是养鹅生产的关键,它直接影响到雏鹅的成活率和养鹅的经济效益。根据雏鹅绒毛稀、体温调节能力差、消化力弱和怕冷、怕热、怕湿的生理特点,雏鹅的饲养管理应掌握以下技术要点。  相似文献   

15.
0~4周龄的鹅称为雏鹅。雏鹅生长速度快,一般初生个体重100~130克左右,正常饲养条件下,到4周龄时其个体重可增加10多倍,达到1千克以上。雏鹅的绒毛稀少,且体温调节机能尚未健全,对气候温度变化的适应能力弱,尤其是抗寒性能很差。而且,雏鹅的消化系统体积尚小,消化机能还不健全  相似文献   

16.
规模养殖鹅过程中,0~21日龄的雏鹅死亡较多,其中因环境条件恶劣,管理不科学所造成的死亡,约占雏鹅死亡总数的60%以上,给养鹅者造成很大损失。为什么雏鹅容易死亡?这与雏鹅的生理特点密切相关。雏鹅个体小,绒毛稀薄,体温调节机能不健全,对外界温度变化的适应力很差;雏鹅生长快而胃肠容量小,消化力弱;同时生活力、抗病力较弱,容易患病,因此必须针对雏鹅的生理特点认真提供适宜的环境条件,加强饲养管理工作,以满足雏鹅对环境的需要,促其正常生长发育。导致雏鹅死亡的主要环境因素如下:1温度鹅是恒温动物,而0~7日龄尤其是3日龄的雏鹅因低温造…  相似文献   

17.
规模养鹅过程中,0~21日龄的雏鹅死亡较多,其中因环境条件恶劣、管理不科学所造成的死亡,约占雏鹅死亡总数的60%以上,给养鹅者造成很大损失。为什么雏鹅容易死亡?这与雏鹅的生理特点密切相关。雏鹅个体小,绒毛稀薄,体温调节机能不健全,对外界温度变化的适应力很差;雏鹅生长快而胃肠容量小,消化力弱;同时生活力、抗病力较弱,容易患病,因此必须针对雏鹅的生理特点认真提供适宜的环境条件,加强饲养管理工作,以满足雏鹅对环境的需要,促其正常生长发育。影响雏鹅死亡的主要环境因素如下:(一)温度鹅是恒温动物,而0~7日龄尤其是3日龄的雏鹅因低温…  相似文献   

18.
1培育技术要点鹅的育雏期一般是指从出壳到4周龄的这一时期。雏鹅具有生长快,绒羽少,适应环境能力差、消化机能弱、抗病力弱的特点。1.1注意保温防湿适宜的温、湿度是提高雏鹅成活率的关键。判定温度是否适宜的具体方法是:鹅群聚堆说明温度偏低;鹅四散、张嘴喘气、饮水量增大、采食减少说明温度偏高;雏鹅均匀散开,采食、饮水、精神状态良好且比较安静说明温度适应。一般情况下,1日龄的适宜温度为26℃~28℃,以后每周降2℃,降至18℃为止。降温要平稳,不能忽高忽低;温度的掌握要灵活,不要生搬硬套。如果夏季育雏温度…  相似文献   

19.
育雏是养鹅生产的关键.它直接影响到雏鹅的成活率和养鹅的经济效益。根据雏鹅绒毛稀、体温调节能力差、消化力弱和怕冷、怕热、怕湿的生理特点.雏鹅的饲养管理应掌握以下技术要点。  相似文献   

20.
规模养殖鹅过程中,0~21日龄的雏鹅死亡较多,其中因环境条件恶劣,管理不科学所造成的死亡,约占雏鹅死亡总数的960%以上,给养鹅者造成很大损失。为什么雏鹅容易死亡?这与雏鹅的生理特点密切相关。雏鹅个体小,绒毛稀薄,体温调节机能不健全,对外界温度变化的适应力很差;雏鹅生长快而胃肠容量小,消化力弱;同时生活力、抗病力较弱,容易患病,因此必须针对雏鹅的生理特点认真提供适宜的环境条件,加强饲养管理工作,以满足雏鹅对环境的需要,促其正常生长发育。导致雏鹅死亡的主要环境因素如下: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