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正> 水稻需水临界期是水稻栽培中的一个重要指标。特别是在节水型的水稻高产高效益栽培技术的运用中,准确地掌握各水稻品种的需水临界期,更显得尤为重要。目前对水稻需水临界期的论述各异,有的将临界期笼统地定在拔节孕穗期;有的定在  相似文献   

2.
<正> 据程全生报道:黑龙江垦区建三江管局水稻发展快。一九八四年种植水稻面积7411亩,亩产仅149.8公斤,至1990年水稻面积达17.76万亩,亩产量可达400公斤。例如该局青龙山农场1988年水稻面积仅2500亩,亩产60公斤;1989年水稻面积增至7000亩,亩产448.5公斤。发展水稻基本经验有三:  相似文献   

3.
中国水稻干尖线虫部分群体对水稻的致病力测定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了解不同地理群体和寄主群体的中国水稻干尖线虫对水稻的致病力差异,通过室内水稻盆栽接种试验,对来自中国6个省、2种不同寄主植物上的水稻干尖线虫8个群体的致病力进行了测定和分析。结果表明,供试的8个水稻干尖线虫群体均能侵染供试的3个水稻品种,但不同群体对水稻同一品种的致病力,以及同一群体对不同水稻品种的致病力均存在差异;不同水稻品种被侵染后的症状也存在差异,仅有辽盐16被所有群体侵染后均表现“干尖”症状,武育粳3号和博优998没有明显“干尖”症状。供试的3个水稻品种接种水稻干尖线虫后均能抽穗,但是株高、穗长、单株穗数和千粒重受到不同程度的影响。此外,水稻干尖线虫对水稻的致病力与群体寄主相关,来自草莓的水稻干尖线虫群体对水稻的致病力明显弱于来自水稻上的群体;在供试的水稻干尖线虫群体中,HN 2群体对水稻品种辽盐16的生长影响最大,但在稻株上的虫量最少,显示该群体繁殖数量不大,但具有较强的致病力。这说明水稻干尖线虫在水稻上的繁殖数与致病力之间并不一定呈正相关。这些结果表明中国的水稻干尖线虫可能存在不同的生理小种或致病型。  相似文献   

4.
利用膜下滴灌水稻旱作栽培技术,研究喷施硒肥对水稻农艺性状、产量及稻米品质的影响。结果表明,喷施硒肥能够缩短膜下滴灌水稻的生育进程,促早熟;能够提高膜下滴灌水稻品种的SPAD值,避免水稻出现早衰现象;能够改善水稻的农艺性状、提高产量和稻米品质。  相似文献   

5.
<正> 水稻苗床机械化播种是水稻生产全过程机械化的一个环节。盘锦市水稻机械化播种技术的发展,由于受水稻插秧方式等因素的影响,一直未予以重视。近几年来,水稻软盘育苗机械插秧技术的推广应用,使人们对水稻机械化播种技术有了新的认识。因此,1992年初,我们对南方先进的水稻播种技术进行了详细的考察,并结合我  相似文献   

6.
<正> 八十年代以来,随着水稻栽培技术的提高和品种的更新,我站水稻产量大幅度提高,近千亩水稻连续稳定在500~550公斤/亩。如何挖掘水稻生产潜力实现进一步高产,成为水稻生产上的一个严峻问题。近几年来我们推广应用了生育期较长、适合旱直播栽培的水稻品种,根据水稻叶龄模式进行栽培,取得了较好的效果。1990年  相似文献   

7.
了解水分、氮素及其互作对水稻产量与水、氮利用效率的影响,对协同提高水稻产量与水氮利用效率有重要意义。本文概述了水稻节水灌溉技术、氮肥利用效率与氮肥施用技术、水分与氮素对水稻产量及水氮利用效率的耦合效应、作物-土壤关系及水氮调控机制等方面取得的进展;讨论了存在的问题,这些问题包括:高产水稻作物与土壤的水氮互作效应尚不明确;高产水稻水氮耦合与高效利用的分子机理不清楚;协同提高水稻产量与水氮利用效率的调控途径尚未掌握。针对这些问题,建议今后重点研究:高产水稻作物与土壤的水氮互作效应及其机制;水氮互作调控水稻吸收利用水分和氮素的生理与分子机理;协同提高水稻产量和水氮利用效率的调控途径与关键技术。  相似文献   

8.
南京市六合区水稻生产现状与发展对策   总被引:10,自引:0,他引:10  
朱训泳 《北方水稻》2009,39(5):72-76
阐述了六合区水稻生产现状及问题,分析了影响水稻生产的制约因素,提出了水稻生产要保持稳定发展,必须确立水稻当家品种,规范种子经营秩序;重视基层农技服务工作,促进新品种、新技术的推广应用;加强主推技术的配套完善,推进现代稻作技术的规范化;加强防灾减灾,推进水稻安全生产;推广"水稻+N"高效栽培模式,加大稻、麦(油)两熟耕作制度创新等对策。  相似文献   

9.
<正> “浅谈沈阳市水稻发展的战略”一文发表后,不仅对全市水稻生产起了指导作用,也引起了水稻界各方人士的关注。全国北方粳稻协作网会议决定将水稻“双高一优”的战略目标,列为推广项目,组织协作攻关。我市水稻生产,在“双高一  相似文献   

10.
<正> 水稻是我国的主要粮食作物,稻谷产量约占粮食总产量的45%。优良的水稻品种是获得高产的基础。因而,国家对水稻育种和引种工作十分重视。解放后,我国的水稻矮化育种、三系杂种优势利用育种  相似文献   

11.
水稻窄叶性状的研究进展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叶片是水稻重要的农艺性状,是水稻进行光合作用的重要场所,其形状、大小和色泽都直接影响着水稻的光合产量,进而影响水稻的生物学产量。本文主要从叶形方面的窄叶性状着手,论述了叶片功能的重要性;重点综述了水稻窄叶性状的相关研究;并预测了今后水稻窄叶性状的遗传研究趋势,以期为超级水稻研究中倒3叶的叶形改良提供新的思路和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12.
《杂交水稻》2019,(5):51-56
以水稻品种红米2x和其对应的同源四倍体红米4x为试验材料,用激光扫描共聚焦显微镜观察了不同倍性水稻的花粉发育特征。结果表明,不同倍性水稻花粉粒形成过程基本相似,但与相应的二倍体水稻相比,同源四倍体水稻在减数分裂及后期发育过程中存在多种异常现象,如纤维素壁降解不完全、细胞不均等分裂及分裂不同步等现象;在成熟花粉中,二倍体水稻的正常花粉占89.92%,败育率为10.18%,四倍体水稻的正常花粉占69.96%,败育率高达30.04%;四倍体水稻的花粉直径显著大于二倍体水稻,且四倍体水稻的花粉粒萌发延迟。认为不同倍性水稻的花粉发育存在差异,染色体加倍对水稻花粉发育产生了不良影响。  相似文献   

13.
论中国水稻生产能力   总被引:19,自引:0,他引:19  
 发展水稻生产是确保我国粮食安全的关键。为了解我国水稻的生产能力,分析测算了我国水稻生产的现实生产力、现实生产能力和潜在生产能力,探讨了我国水稻单产徘徊的原因,提出了提高水稻生产能力的科技对策。研究结果表明,我国水稻现实生产能力和潜在生产能力分别可达2.2618亿t和25390亿t,分别比现实生产力高3 428万t和6 200万t。为进一步提高我国水稻生产能力,必须加强中低产田改造,提高耕地质量;培育和推广超级稻,形成以广适应性超级稻品种为主导的品种结构;优化栽培技术,构建以轻简技术为核心的节本高效生产技术体系;强化技术推广,缩小产量差异,切实提高科技对水稻生产能力提升的支撑能力。  相似文献   

14.
水稻耐盐研究与育种进展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培育耐盐品种或通过栽培措施提高水稻的耐盐能力是提高盐碱土地的利用率和经济效益,缓解世界粮食危机的最佳方案之一,意义重大。本文主要论述了盐胁迫对水稻的生理效应;水稻对盐胁迫的生理反应;水稻耐盐性的分子基础以及提高水稻抗盐性的化控和栽培措施等研究进展,提出提高水稻耐盐性有效研究方法与途径。  相似文献   

15.
赵黎明  孙伟  崔鹤 《北方水稻》2010,40(3):23-26
在大田栽培条件下,为探索和了解寒地水稻不同角度倒伏的变化特征,以寒地水稻垦稻12号为试验材料,比较了不同角度倒伏的寒地水稻植株干物质和形态变化规律,探索了不同倒伏角度水稻的空间部位分布动态变化情况。结果表明:倒伏前期水稻茎鞘干重表现为0°>45°>90°,节间重与节间长度的比值表现为0°<45°<90°。在倒伏前、后两个时期,水稻倒1、2叶片长度以及重量均以0°倒伏的作用强度最明显;而在株高和重心高度上均表现为0°>45°>90°,而在穗长与株高比值上的变化则正好与其相反。综合分析表明,0°倒伏水稻上部空间承受的压力要明显高于其它倒伏角度的水稻。  相似文献   

16.
隋学军 《北方水稻》2007,(3):111-113
土壤肥力降低,渗透性差;水稻生育时期降雨偏多,低温寡照;品种抗性不足,品种多乱杂;病虫鼠害严重等因素限制了丹东地区水稻产量的提高。针对影响丹东地区水稻农业生产的限制性因子,提出增加农业投入;改良土壤,培肥地力;改革品种布局;综合防治病虫鼠害;加强新品种的引进和开发等相应对策,以提高水稻产量。  相似文献   

17.
邓华凤 《杂交水稻》2022,(S1):227-231
<正>袁隆平老师从1960年7月发现一株天然杂交水稻开始,到2021年5月仙逝,从事杂交水稻研究60余年,恩师的人生历程就是一部杂交水稻发展史。杂交水稻大概分为三个发展阶段,即三系法、两系法和超级杂交稻,俗称杂交水稻的“三大战役”。我有幸跟随袁老师参与了第二、三大战役,从一位杂交水稻小兵成长为杂交水稻名将。回顾这段历史,再现恩师的创新故事和人格魅力,为弘扬和传承杂交水稻文化提供素材。  相似文献   

18.
缺磷条件下蔗糖对水稻磷素吸收利用起重要作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研究了水稻缺磷条件下蔗糖对其生长、磷素吸收利用的影响。结果表明,外加蔗糖可以提高水稻缺磷条件下的生物量,可以促进水稻缺磷条件下的磷素吸收;利用磷转运蛋白基因OsPT2启动子+ GUS报告基因转基因水稻材料,进一步探讨了蔗糖在水稻缺磷条件下促进磷素吸收利用的分子机理。结果表明,水稻磷转运蛋白OsPT2参与了蔗糖促进缺磷水稻的磷素吸收与转运。  相似文献   

19.
在西南稻区的四川省、云南省、贵州省和重庆市实施了水稻农民习惯施肥技术与空白试验(不施肥)对比试验。结果表明,农民习惯施肥技术具有如下不足:一是水稻投入产出率低;二是肥料利用率低;三是大面积水稻产量不高,单产仅520.9 kg/667 m~2;四是水稻生产穗数不足。针对上述问题,笔者从提高水稻产量角度出发,提出了相应的施肥对策。  相似文献   

20.
赫诚 《北方水稻》2006,(1):73-73
水稻良种繁育单位要严格按种子繁育规程繁育良种;严格除杂除劣,保证种子纯度;安排好水稻新品种展示田;找好代销商;搞好稻农技术培训工作;适时召开水稻新品种观摩会;借助新闻媒体大力宣传。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