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81 毫秒
1.
太白山自然保护区金丝猴分布的初步调查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金丝猴 (Rhinopithecus roxellanae Milne-Edwards)为我国特产的国家 Ι级保护野生动物。分布于陕、川、甘、鄂及云、贵的局部山区 ,秦岭仅分布在太白、周至、洋县、佛坪和宁陕5县境内[1 ] 。据文献记载 ,太白山自然保护区南坡的太白县黄柏塬以东至周至县厚畛子地区有金丝猴分布 ,1 982~ 1 984年太白山自然保护区综合考察时未记载有金丝猴的分布 [2 ]。迄今未见保护区内有金丝猴分布的报道。 1 999年 7月下旬我们进行野生动物野外监测时 ,在保护区南坡周至县厚畛子乡行政区域范围内的保护区龙洞沟发现了一群金丝猴。为了搞清保护区内的金… 相似文献
2.
保护自然资源是自然保护区的主要任务,开发旅游是自然保护区的主要经营性产业之一。如何处理好二者之间的关系是自然保护区普遍面临的问题。只有正确处理二者之间的关系,才有利于促进生物多样性保护和可持续发展。从大的方面上看,在自然保护区内开发旅游,应在保护的前提下,优先考虑生态效益和持续效益,不宜急功近利式地盲目开发旅游。在此,笔者以太白山保护区为例展开论述,来探索解决资源保护与旅游开发这一对矛盾的有效途径。1 概况太白山保护区是1965年9月经原陕西省人民委员会批准建立的,1986年7月国务院批准为国家级自然保护区,1995年… 相似文献
3.
4.
太白山自然保护区位是以保护暖温带森林生态系统和自然历史遗迹为主的综合性自然保护区。其生态旅游景区由三合宫、药王殿、古冰川、古龙洞、白云观、斗母峰六个景区和405个景观景点组成,面积1552km^2。 相似文献
5.
6.
7.
浅谈太白山自然保护区生态旅游资源的优势与整合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探索一种新的管理和发展模式,需求保护和发展的结合,将保护区内良好的环境资源优势转化为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实现太白山自然保护区生态旅游资源的创新和整合。文章通过对太白山自然保护区旅游前景的初步分析,利用太白山良好的生态环境和丰富的生态旅游资源,设计出具有太白山特色的生态文化旅游产品,并将生态旅游贯穿于其他旅游内容之中,提出了开发生态旅游的构想和旅游景点创新整合的建议。 相似文献
8.
9.
太白山自然保护区林火隐患及预防对策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森林火灾是森林的大敌。造成森林发生火灾的隐患很多,只要查清火灾隐患,采取得力措施,及时加以消除,就可避免或减少森林火灾的发生。 相似文献
10.
张翠霞 《内蒙古林业调查设计》2022,(2):53-56
文章以内蒙古大青山国家级自然保护区的自然教育为探讨对象,通过对内蒙古大青山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开展自然教育的背景、意义、优劣势条件进行分析,结合实际情况,提出内蒙古大青山国家级自然保护区自然教育的实践路径。 相似文献
11.
12.
13.
生态旅游需求预测受到许多不可预知因素的干扰,而且不稳定因素也很多,传统方法难以得到有效的预测结果。文章把BP神经网络应用在旅游需求预测中,通过介绍BP神经网络的原理和计算步骤,结合实例确定神经网络的结构,从而建立BP神经网络,最后预测了太白山自然保护区2011—2020年旅游人数,将利用该模型得到预测数据与实际数据做对比,表明该模型预测效果良好,并能保证网络良好的泛化能力。 相似文献
14.
15.
16.
太白山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可持续发展初步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以太白山国家级自然保护区蒿坪保护站为例,在对其动植物资源现状以及受破坏情况阐述的基础上,不仅对目前威胁太白山自然保护区动植物多样性的主要因素,如贫困所导致的社区居民对资源过度利用、管理工作中存在的不足、商业因素的渗入以及旅游项目开发过度且管理不到位等,进行了分析,而且还结合太白山自然保护区的实际状况,提出实现该自然保护区可持续发展的对策,即改善当地社区生活水平、改善保护区的管理以及旅游开发应慎重并朝生态旅游方向发展等。本文提出的保护区可持续发展对策对秦岭自然保护区群的其他保护区具有一定的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17.
随着我国自然教育的快速发展,自然保护地依托自然生态系统、自然遗迹和自然景观等自然
资源及其独特的人文资源,已经成为自然教育的重要场所。为保障自然保护地自然教育工作的科
学有序开展,梳理当前我国自然保护地开展自然教育的现状,分析自然保护地开展自然教育的具体
实践和存在的主要问题。针对顶层设计不完善、教育资源挖掘不够、配套设施短缺、专业人才匮乏、
社会参与机制尚未形成等突出问题,提出自然保护地开展自然教育的具体路径。一是自然保护地
行政管理部门做好顶层设计,疏通多元参与渠道,为自然保护地开展自然教育构建完善制度体系。
二是自然保护地主动接受行政管理部门的指导,探索构建与自然保护地自然和人文资源紧密结合的
自然教育实践模式。三是自然保护地要大力加强自然教育设施建设,结合人工智能等高新技术,打造
智能自然教育一体化平台;结合独特的自然和人文资源,开发精品课程、编写特色教材;利用新媒体技
术做好宣传引导;严格管理程序,不断强化安全管理;注重存量人才培养,积极拓宽引才渠道等。 相似文献
18.
19.
自然教育是研学旅游营地的重要建设内容,利用城市棕地开展自然研学是促进生态文明建设和响应城市双修的直接表现。以曾为采石场的武汉古姆山为例,基于对场地现状的解读和使用群体的调研,从营地构成要素出发,引入采石文化和教育目标分类理论,从资源再生、景观空间和研学旅游3个方面提出修复自然环境、传承采石文化、塑造自然教育空间、选择生态环保材料、设计近自然式游学设施、路径科学化和课程全龄化设计策略,实现自然教育景观的可持续发展,为各年龄层人群提供本土、多样化、专业化的自然研学体验。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