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71 毫秒
1.
本文首次记载了四种腐生于木头和枯枝,分别代表我国半知菌新记录属的真菌。采自柳树(Salix sp.)和白榆(Ulmus pumila)的掌状网格孢(Dictyosporium toruloides)其产孢细胞为全壁芽生式,分生孢子手掌状;粘环孢(Myxocyclus polycistis)采自桦属(Betula)和栒子属(Cotoneaster)植物,是该菌的寄主世界新记录,这种菌产生盘状至垫状的子实体,产孢细胞为全壁芽生式,分生孢子砖格状,具离壁隔膜,孢子及梗包裹在胶质壳内;忍冬锥壳孢(Sphaerographium lonicerae)其分生孢子器具长喙,生于忍冬(Lonicera heterophylla)枝上,产孢细胞为内壁瓶梗状芽生式,分生孢子镰刀状;生于白榆枝条上的门座孢(Thyrostroma compactum)具垫状分生孢子座,全壁环痕芽生式产孢细胞及暗色的砖格分生孢子。  相似文献   

2.
对采自贵州省赤水河流域4个景点的若干份枯枝标本上的暗色丝孢菌进行形态学研究,其中兰花外孢霉[Exosporium ampullaceum(Petch)M.B.Ellis]、云南具节束梗孢(Gangliostilbe yunnanensis L.G.MaX.G.Zhang)、长椭圆单格孢(Monodictys oblongispora G.Z.ZhaoT.Y.Zhang)、镰孢层出孢[Repetophragma inflatum(Berk.Ravenel)W.P.Wu]、山茶棕榈枝孢(Spadicoides camelliae L.G.MaX.G.Zhang)和稀有玉米孢[Tretospeira ugandensis(Hansf.)Piroz.]6个种通过查阅文献资料鉴定为贵州省新记录种。该标本保存在遵义师范学院真菌学标本室。  相似文献   

3.
<正> 1981年6月自扁豆蚜(Aphis craccivora Koch)的罹病虫尸上分离到一株真菌,经鉴定是虫霉属(Entomophthord Fres.)的一个种。该种虫霉分生孢子的形状是球形到梨形,产生球形小分生孢子。分生孢子形成后,常转变成球形后壁的休眠孢子,即拟结合孢子。除产生这种拟结合孢子外,还产生结合孢子,没见有假根和囊状体。  相似文献   

4.
引起唐松草(Thalictrum spp)叶斑点的唐松草单担梗霉菌(Hpalob-asidion thalictri Eriksson)隶属于真菌半知菌亚门,丝孢纲、单担梗霉属(Haplo-basidion)的一种霉菌,主要特征为产生顶端膨大的担子状分生孢子梗,全壁芽殖式产孢细胞及向顶式生长的串生分生孢子。我国尚未有这个菌的记载,为我国半知菌新纪录种。高山唐松草(T.alpinum L.)为该菌的世界寄主新纪录。  相似文献   

5.
对从新鲜冬青卫矛茎内分离得到的链格孢属真菌菌株进行培养.结果表明:(1)菌落在PDA培养基和改良KB培养基上舒展,白色、垫状,后期菌落变暗褐色,孢子黑色,基质呈黑色;(2)菌株在25℃培养14 d后,在白色菌落表面形成暗褐色菌落,为菌株分生孢子所形成,并有黑色色素分泌;(3)菌株属于丝孢纲丝孢目链格孢属的一种;(4)对菌株孢子观察后,发现多型现象,即发现了有性与无性生殖过程,将其有性态定为子囊菌的李维菌属.  相似文献   

6.
从海南省10个县市的15个不同地点采集橡胶树RRIM600品系的叶、枝、果、根等组织进行分离培养,共获得内生真菌507株,415株能够产生孢子,根据形态特征鉴定为18个属,23个种,其中丝孢纲真菌9个属,10个种;腔孢纲真菌6个属,9个种;子囊菌门真菌3个属,4个种。初步研究表明:在所研究不同地区的橡胶树中,穗黑孢霉(Nigrospora oryzae)、树状多节孢(Nodulisporium sylviform)、刺盘孢(Colletotrichum sp.)均有分布。不同地区橡胶树内生真菌定殖率为17%~100%,分离率为0.42~0.97。不同地点橡胶树中内生真菌群落组成的相似性比较结果表明,地理分布对橡胶树中内生真菌组成具有一定的影响。  相似文献   

7.
为研究秦艽斑枯病的发生规律及病原菌的种类,对陕西省陇县八渡镇秦艽种植基地秦艽斑枯病的发生规律进行调查研究,并通过采样,采用组织分离法对秦艽(GentianamacrophyllaPall.)斑枯病病原菌进行分离培养,镜检,鉴定。结果发现该病害是一种高温高湿喜光病菌。培养观察及光学显微镜观察结果表明,病原菌在PDA培养基上可以产生菌丝,并能产生大量分生孢子。分生孢子易脱落,倒棒型、椭圆型、卵型,顶端延长成喙状,微带褐色,有纵横格,成链;分生孢子梗直立,分隔,叉式分枝;菌丝壁薄,有隔分枝,能产生分生孢子。因此,得出以下结论:高温、高湿、裸露和低密度栽培有利于病害的发生和流行。秦艽斑枯病病原菌属半知菌亚门(Deuteromycotina)丝孢纲(Hgphomycetes)丝孢目(Hyphomyc-etales)暗色孢科(Dematiaceae)链格孢属(AlternariaNeesexWallr.)。  相似文献   

8.
云南兰科植物菌根内生真菌种类研究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从云南省兰科植物主产区的8个地区11个品种89株兰科植物的营养根上分离获得真菌菌株184个,其中出现频率较高或文献曾报道为兰科内生菌根真菌的有65个.根据菌落形态、菌丝特征、产孢结构、孢子形态及子实体诱导等大致分为18类,分别隶属于丝核菌属、兰科丝核菌类、毛壳菌属、木霉属、镰刀菌属、顶枝孢、束格孢属、团丝核菌属、Trichosporiellasp.、Gli-omastix murorum、兰小姑、微囊菌属、Catenularia piceae、丝孢纲的其他属等.  相似文献   

9.
从山东沾化地区采集到苏丹草大斑病病叶,分离纯化得到纯菌种,通过对其培养性状描述、生长速度测量、产孢方式、分生孢子梗、分生孢子形态的显微描绘与计测和致病性测定,得出鉴定结果:苏丹草大斑病菌为半知菌亚门(Deutercmycotlrm)丝孢纲(Hyphornycetes)丝孢目(Agoncmycetules)突脐孢属(Exserohilum Leonard et Suggs)大斑突脐孢[E.tucicum(Pass.)Leonaral et Suggs]致病性测定采用了孢子悬液喷洒法、菌片接种法和毒素液接种法3种接种方法,其中孢子悬液喷洒法较其它两种方法产生的病斑数量多,症状明显,是最佳接种方法。  相似文献   

10.
<正>识别要点:主要为有伤口的大蒜鳞茎,特别是在贮藏期间的大蒜鳞茎上经常可见。剥开蒜瓣,在其上初生具紫红色边缘的小凹陷斑,后病斑扩大,凹陷更加明显,病斑上长出黑色丛霉状物,即病原菌的分生孢子梗和分生孢子。发生规律:大蒜黑头病病菌是一种弱寄生菌,病原菌称大蒜艾氏链格孢,艾氏霉属,属半知菌亚门类真菌。5月中下旬当温度达20℃左右时,菌丝体内可产生厚垣孢子,分生孢子梗从菌丝或厚垣孢子生出,分生孢子梗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