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徐优3—2     
徐优3—2系江苏省徐州市农科所1986年用中粳不育系徐80—7A为母本,江苏省农科院粮作所的宁恢3—2恢复系为父本配组育成的杂交中粳组合。1993年4月经江苏省农作物品种审定委员会审定通过。1产量表现1991~1992年参加江苏省杂粳区试,两年平均亩产645.0kg,比对照盐粳2号增产16.2%。1992年江苏省杂粳生产试验平均亩产541.2kg,较盐优57(CK1)增产4.7%,较汕优63(CK2)增产0.9%,较泗稻9号(CK3)增产15.4%。1991~1992年徐州市生产试验,两年平均亩…  相似文献   

2.
苏棉14的特点及高产栽培技术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苏棉14,原名徐州203,组合为苏棉5号/徐州141∥中棉所19,1989年单交,1990年复交,通过南繁加代,单株选择,多点鉴定,于1994年育成。并经1995~1997年的市、省逐级区试,1998年生产试验,1999年4月通过江苏省品种审定委员会审定。近2~3年,苏棉14在安徽、河南、山东等试种,普遍认为苏棉14是一个抗病性强、产量稳、霜前花率高的优良品种,在生产上推广应用具有广阔的前景。1.优势和特点1.1 抗病性强、适应性广苏棉14是江苏省内唯一高抗枯萎病耐黄萎病品种。该品种经江苏省两年…  相似文献   

3.
扬稻8号(原名98149)是江苏里下河地区农科所用60Co-γ射线辐照扬稻6号选育而成的常规中籼稻品种 ,2001年经江苏省品种审定委员会审定定名。一、选育经过1994年用 60Co-γ射线辐照扬稻6号种子 ,冬季海南岛加代 ,M1 种子混收 ,1995年在扬州进行单株选择 ,次年分系进行产量鉴定筛选 ,1997年进行产量品质等综合性鉴定筛选 ,1998年在扬州选出综合性状突出的149号品系 ,1999年参加江苏省区域试验 ,2000年在继续参加江苏省区域试验的同时参加江苏省生产试验。2001年通过江苏省审定定名。二…  相似文献   

4.
优质中籼新品种扬稻8号的选育及利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扬稻8号(原名98149)是江苏里下河地区农科所用60Co-γ射线辐照扬稻6号选育而成的常规中籼稻品种 ,2001年经江苏省品种审定委员会审定定名。一、选育经过1994年用 60Co-γ射线辐照扬稻6号种子 ,冬季海南岛加代 ,M1 种子混收 ,1995年在扬州进行单株选择 ,次年分系进行产量鉴定筛选 ,1997年进行产量品质等综合性鉴定筛选 ,1998年在扬州选出综合性状突出的149号品系 ,1999年参加江苏省区域试验 ,2000年在继续参加江苏省区域试验的同时参加江苏省生产试验。2001年通过江苏省审定定名。二…  相似文献   

5.
苏棉13号(原名93-312)系江苏沿江地区农科所从8840×87-6588组合中选择优良单株,经多重选择育成的早熟抗病新品种。1999年4月被江苏省农作物品种审定委员会审定并定名。1 选育过程1991年以87-6588为父本、88-40为母本,杂交选育而成;1992年种植杂种一代;1993年为杂种二代,并进行单株选择;1994年进入选种圃,进行多次重复试验;1995年进入鉴定圃,经田间鉴定、选择、室内考种和纤维品质分析,决选出93-312品系;1996~1997年参加江苏省早熟抗病棉花品种区域…  相似文献   

6.
苏棉16号(原名太121)是江苏省太仓市棉花原种场育成的一个棉花高产抗病新品种。于1999年4月通过江苏省农作物品种审定委员会审定定名,本场于1997~1998年引进、试种。1 主要特征特性11 生长势旺,株形紧凑呈塔形,抗逆性强。叶片中等大小,叶色深绿,株高95cm左右,比泗棉3号矮5~10cm,果枝长度较泗棉3号短5~10cm;果节间距比泗棉3号短1~25cm。抗逆性强,在同等施肥和管理条件下,中后期生长优势明显强于泗棉3号,尤其是在遇到不良条件时(如干旱、风暴、台风等)表现更为明显。1…  相似文献   

7.
徐棉18号原名徐9856,由徐州农科院育成。2000年参加江苏省联合鉴定,2001-2002年参加江苏省中熟抗病棉花品种区试,2004年参加江苏省中熟抗病棉花品种生产试验,2005年通过江苏省农作物品种审定委员会审定并命名为徐棉18号。  相似文献   

8.
苏棉22号的选育及栽培技术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潘群斌  蔡立旺 《中国棉花》2002,29(11):30-31
棉花新品种苏棉22号(原名盐2006),系江苏沿江地区农科所于1989年以(中棉所12×泗棉2号)为母本,徐州576为父本,进行有性杂交,杂交后代在枯萎病圃进行抗性筛选鉴定,选择抗性较好的单株种入杂种圃、选种圃、株行圃,又通过多年连续单株选择,于1994年得到株行2006,后经所级品种比较试验、省联合鉴定于1997年育成,1998年参加江苏省中熟抗病棉试验,1999~2000年参加江苏省中熟抗病棉区域试验,2002年2月通过江苏省农作物品种审定委员会审定定名.  相似文献   

9.
苏棉8号引种示范表现及高产栽培要点刘东平,伍琦(江西省棉花研究所九江332105)苏棉8号系江苏省太仓市棉花原种场以(8004×合328)F1为母本,86-4为父本杂交选育而成。1995年4月通过江苏省农作物品种审定并命名。1996隼我所引进苏8号原...  相似文献   

10.
晋花2号的选育及其配套栽培技术张广田(山西省农科院经作所,汾阳032200)晋花2号花生,由山西省农科院经作所育成。1995年4月,经山西省农作物品种审定委员会审定并命名为晋花2号。1982年选用迂安花生作母本,蔓株7号作父本进行杂交,1986年从F...  相似文献   

11.
苏棉16号(太121)是太仓市棉花原种场育成的新品种。于1999年4月通过江苏省农作物品种审定委员会审定定名。1 选育经过1974年以辽棉3号为母本,(葡萄棉×川简6号)F4为父本杂交选育而成。采用连续单株选择,分系比较,于1980年将选出的004株系,编号为8004。8004品系参加1981~1982年苏州市品比试验,1983~1984年参加江苏省棉花新品种区域试验。两年省区试结果产量超过对照,列第二位。该品系表现结铃性强,成熟期早,产量高,棉絮品级高,为此,从1984年起,将8004品系转入…  相似文献   

12.
淮稻5号系江苏省徐淮地区淮阴市农科所用复交材料7208/武育粳3号杂交选育而成 ,是一个集高产、稳产、优质于一体的迟熟中粳稻新品种。2000年4月通过江苏省农作物品种审定委员会审定。一、产量表现1996年参加江苏省中粳联鉴 ,平均产量632.6kg/667m2,居11个参试品种 (系 )第三位。1997~1998连续两年参加江苏省中粳新品种 (系 )区试 ,平均单产621.8kg/667m2,比对照武育粳3号增产2.6% ,达极显著水平 ,居参试品种 (系 )第二位。1999年进入江苏省淮南中粳生产试验 ,平均单产604…  相似文献   

13.
Ⅱ优838系四川省原子核应用技术研究所用Ⅱ32A不育系与自育恢复系辐恢838配组而成的中籼杂交稻,经过1996~1998年3a的试验和示范,1999年3月通过宁德地区农作物品种审定委员会审定。1 产量表现1996年参加宁德地区中稻新组合联合多点区域试验,平均单产5242kg(面积6667m2,下同)比对照汕优63减产04%,不显著。1997年继续参加中稻区试,平均单产480kg,比对照汕优63增产06%,不显著。1998年,福安市上白石镇营洋村连片种植18hm2,平均单产4848kg…  相似文献   

14.
苏引麦3号:原名为苏农21系江苏农学院大安定引进的日本啤酒大麦农林10号(克怒一号),通过几年鉴定试验,于1993年9月被江苏省农作物品种审定委员会审定通过,暂定名苏引麦3号.该品种从1991年秋开始参加江苏省大麦区域试验,第一年平均亩产370.17千克比对用盐辆接早三增产5.23%,达显著水平,居参试品种第二位;第二年平均亩产317.85千克比对照矮早三增产8.52%,达极显著水平,也居第二位;两年平均亩产344.01于克,比对驱矮早三增产6.72%.居参试品种之首;1992年秋参加江苏省大麦生产试验,平均亩产332.59千克,比CK矮早三…  相似文献   

15.
苏棉10号应用前景展望徐纪嘉,何林池(江苏沿江地区农科所南通226300)苏棉10号(原名南通6588)系江苏沿江地区农科所从盐棉48×20—9组合中选得优良单株,并经连续选择育成。1995年4月经江苏省农作物品种审定委员会审定,定名为苏棉10号。1...  相似文献   

16.
鄂粳杂1号(N5088S/R187)系湖北省农科院粮作所选育的两系法杂交晚粳新组合,于1995年2月13日通过了湖北省农作物品种审定委员会审定。该组合已在湖北、云南、江西、浙江等省市累计推广4.67万hm2,表现出产量高、品质优、抗病性强、易脱粒、易制种等特点。1 主要特性1.1产量高该组合1992~1993年参加湖北省杂交稻双季晚粳区域试验,2a平均单产6.75t/hm2,居参试组合首位,比鄂宜105(CK)增产5.75%,比威优64(CK)增产3.85%(附表)。1995年孝感市孝南区鄂粳杂…  相似文献   

17.
新陆早44号(原代号新垦杂1号)是新疆农垦科学院棉花所以本所自育抗病品系MP1为母本、自育抗病品系FP1为父本.人工去雄杂交而成的新组合。2005—2006年参加本所杂交棉比较试验.2007—2008年参加新疆维吾尔自治区杂交棉品种区域试验.2008年参加新疆杂交棉品种生产试验.2008年9月通过新疆农作物品种审定委员会棉花专业组专家现场考察鉴定.2009年2月通过新疆农作物品种审定委员会审定(新审棉2009年60号)。  相似文献   

18.
1 选育经过克新13号是用米拉(Mira)品种为基础材料,经过连续两代自交选育而成,原系谱号为S99(12)。1983年参加品种比较试验,编号为8328,在34份参试品系中表现优异,1985~1986年参加省区域试验均表现增产,但因未能同步进行原原种和原种繁殖,1987年未能参加省品种生产试验。克8328经过脱毒扩繁和各地试种表现高产、抗病、优质,深受农户欢迎,种植面积逐年扩大,现已取代克新1号、克新2号、克新3号,1999年3月经黑龙江省品种审定委员会认定,定名为克新13号。2 产量表…  相似文献   

19.
豫花12 号由开封市农林科学研究所用风沙4 号×锦- 4 杂交选育而成,参加河南省区试比白沙1016 增产365% ,参加省生产试验,比白沙1016 增产1656% ,居第一位。1999 年4月通过河南省农作物品种审定委员会审定命名  相似文献   

20.
苏棉17号(原名宁杂307)是江苏省第一个通过审定的杂种棉新组合。1996~1997年江苏省杂种棉区和1998~1999年江苏省棉花生产试验结果表明,该组合结铃性强,丰产性好,高抗枯萎病,纤维品质符合纺工要求,于2000年4月通过江苏省农作物品种审定委员会审定定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