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渍害是长江中下游地区影响小麦生长发育的一种主要农业气象灾害,针对目前渍害评估方法中考虑致灾因子不全面和没有考虑作物耐渍性生育期差异等问题,该研究提出了以整个生长季受渍指数表征小麦受渍程度特征的量化模型。该模型综合考虑了土壤低氧对根系影响和不同生育期内小麦耐渍性差异,并将2016-2022年SMAP(soil moisture active passive)土壤表层含水率产品数据代入模型中计算长江中下游地区各栅格点(10 km×10 km)受渍指数值,通过分析受渍指数与小麦产量的关系,确定受渍指数 5.3 为是否受渍的阈值,从而得到长江中下游地区受渍率空间分布,并依据受渍率进行分区风险评估。结果表明:湖北省、安徽省、江苏省小麦发生渍害地区主要集中在长江沿线,即各省南部,主要以中风险区为主;湖南省、江西省小麦发生渍害高风险区主要集中在各省的中部,2省其他区域都为中风险区。长江中下游地区全域无渍害区面积占20.0%,低风险区占14.8%,中风险区占30.1%,高风险区占35.7%。研究可为作物渍害精细化风险评估提供可靠的方法与手段。  相似文献   

2.
通过田间试验研究了淮北平原砂姜黑土地区小麦施钾的增产效应。结果表明,增施适量钾肥具有显著的增产效果,小麦子粒产量提高9.6%-25.0%,平均增产15.5%。小麦钾肥的增产效应与土壤有效K含量和施K量有极大关系。应用逐步回归分析方法,建立了钾肥(K2O)施用量x1、土壤有效K含量x2与小麦单位钾肥增产量y之间的多元线性回归方程:y=17.678-0.0446x1-0.0963x2。当前生产水平下,淮北平原砂姜黑土地区小麦钾肥适宜施用量为K2O 130kg/hm^2左右。  相似文献   

3.
一、小麦发生冻害的主要原因 1.气候因素。近年来的暖冬使小麦在越冬初期的日均温度较常年偏高2-3℃,冬前的高温造成了小麦不同程度的旺长,而越冬期间或越冬期过后温度骤降至-10℃左右,随后低温持续相当长的一段时间。这种强降温及持续的低温天气,使没有经过抗寒锻炼的小麦遭遇冻害。  相似文献   

4.
小麦是青岛市最为重要的粮食作物,播种面积和总产量均占粮食作物的50%左右。在小麦生产上调整品种布局,从生产实际出发合理安排不同地区和生产条件下的品种分布,最大限度地发挥品种的增产潜力,是小麦增产的一项重要措施。通过合理地高产优质小麦品种更替,可增产5%~10%;反之,则会减产10%以上。为保证小麦品种合理更替,对青岛市8个主要高产优质品种进行了连续试验示范,对各品种的主要生育性状、抗病性、抗逆性及经济产量性状等农艺性状进行综合鉴定,为进一步搞好小麦品种合理布局提供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5.
硅肥在小麦上的应用效果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鲁嘉  陈斌 《土壤肥料》1997,(5):42-43
连续3年13点次小麦应用硅肥比较试验结果表明,在小麦拔节初期每公顷撒施150kg多效硅肥,能提高小麦产量10%左右。  相似文献   

6.
施钾量对强筋小麦产量和品质的影响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以强筋面包小麦“临优145”为试验材料,研究了不同施K量对强筋小麦籽粒产量和品质的影响。结果表明,在施K(K2O)37.5~112.5kg/hm2范围内,随施K量增加,小麦产量逐渐提高,可增产793.5~1672.5kg/hm2,净增收益981.0~1878.0元/hm2,且处理间差异显著,但当施K量增加到150kg/hm2时,小麦产量却降低,中产条件下施用K肥以112.5kg/hm2左右为宜。施K处理对清蛋白影响小,对球蛋白、醇溶蛋白和谷蛋白影响大。施K可显著提高小麦的贮藏蛋白、总蛋白及各种氨基酸含量,进而改善小麦品质。在一定范围内小麦的主要加工品质性状随施K量的增加而改善,与对照相比,湿面筋、沉降值、稳定时间、面包体积和延伸性等重要烘焙品质指标均有改善。本试验条件下,N(N)、P(P2O5)、K(K2O)最佳比例以2∶1∶1、施K量(K2O)103.0~112.5kg/hm2范围内,有利于强筋小麦产量和品质同步提高,实现高产、优质、高效。  相似文献   

7.
伊犁河流域杨树—小麦复合系统水分生态效应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对伊犁河流域新垦区杨麦复合及单作系统水分生态特性进行了试验研究。结果显示:(1)小麦需水关键期,灌水后1~2d,两系统麦田0—44cm土层土壤湿度增加了5%左右,复合系统土壤剖面下层(110—154cm)土壤含水量增幅较单作地大。(2)复合系统在水平方向上S2测点小麦吸水根分布最少,垂直方向上20—30cm土层杨树与小麦根系分布最多,两种植物对水分、养分吸收的竞争最激烈。(3)单作小麦千粒重比复合小麦高4.56%,复合型麦田S12测点处小麦千粒重为S2测点处的1.11倍。(4)复合型比单作型小麦的蒸腾速率日均值低30.8g/(m2.h),比麦田100cm3土面日蒸发量低1.07g/d,比日均温低0.46℃左右,比土温低0.24℃~1.20℃。研究结果从水分利用角度为杨麦复合立体经营模式在伊犁河流域水土开发区的可行性和持续性发展提供了理论支持。  相似文献   

8.
隆尧县耕地面积5.4万hm2,其中2010年小麦种植4万hm2,玉米种植面积3.4万hm2,小麦-玉米复种模式是该县农作物主要种植模式.隆尧县常年降水量475mm.地下水深100m左右,其中东部牛桥乡、千户乡、莲子镇等几个乡镇地下水深150m以上,属地下水缺乏地区,小麦、玉米的节水早已被隆尧县高度重视.2008年起在牛桥乡、千户营乡等开始小麦一玉米综合节水高产配套种植模式的试验、示范、推广,取得了明显成效,节水约120m3/667m2,增收节支40元,667m2以上.累计推广面积2万hm2,增收节支1 200万元.  相似文献   

9.
在多年小麦高产栽培研究与实践的基础上,实现了连片7万hm2小麦单产超7500kg/hm2目标.其主要经验是找准小麦生产中存在的主要问题,明确了水肥运筹及播种密度新观点,优化和规范配套措施,全面落实技术方案.  相似文献   

10.
为及时掌握小麦条锈菌核心菌源区小麦条锈病年度发生情况,采用随机调查法于2021年4月及6月对甘肃省冬小麦主要种植区开展田间普查。结果发现,2021年为甘肃省冬小麦主要种植区小麦条锈病重度发生年份,4月调查发现陇南麦区田间发病较充分,天水市及平凉市等地田间发病较往年提前10 d左右,病原菌越冬范围及菌量增大,为病害的扩展流行积累了大量初始菌源;适宜的环境条件为病害的充分扩展提供了有利条件。6月调查时发现田间小麦条锈病发病充分,甚至出现“双百田”(病叶率及严重度均达100%)。  相似文献   

11.
小麦生产面临复杂多变的气候环境,急需稳产、高产、优质小麦品种,安徽华成种业面对市场需求,2009年以(周98100×华成699)F3为母本、济麦22为父本进行有性杂交,采用系谱法经多年选择育出了小麦新品种华成3077。在2015 — 2017年安徽省区域试验中,2 a折合产量8 013.75 kg/hm2,较对照品种济麦22增产4.51%。该品种株高70 cm左右,穗长平均11 cm,千粒重42.8 g,容重807 g/L。籽粒含粗蛋白(干基)155.2 g/kg、湿面筋(以14%水分计)345.5 g/kg。经接种鉴定,中抗至中感赤霉病,中抗白粉病,感纹枯病。主要适宜于淮河以北及沿淮半冬性麦区种植。  相似文献   

12.
张钰  杨坤  曾卫军  范玲  祝长青 《核农学报》2015,29(2):229-234
为探索新疆强筋小麦的主效亚基,本文采用SDS-PAGE方法对新疆主栽的21种中筋小麦和17种强筋小麦的高分子量麦谷蛋白亚基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供试材料中共出现12种类型的亚基和12种亚基组合。中筋小麦Glu-A1位点亚基主要为N,Glu-B1位点亚基主要为7+8,Glu-D1位点亚基主要为2+12。强筋小麦Glu-A1位点亚基主要为1和N,Glu-B1位点亚基主要为7+8和7+9,Glu-D1位点亚基主要为5+10。聚类分析结果显示:在相似系数为0.43时可将供试小麦分为2类:第1类包括28个品种,均含有2+12亚基,其中既有强筋小麦也有中筋小麦;第2类包括12个品种,均含有5+10亚基,全部为强筋小麦。5+10亚基对小麦品质贡献明显大于其他亚基,是新疆强筋小麦的主效亚基。本研究可为提高新疆小麦面筋强度的分子育种提供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13.
文水县位于晋中盆地西缘,吕梁山脉东麓,全县国土面积1063km2,基本农田4万hm2,基本分布在海拔740m左右的东部平川地区,该区域平均无霜期183天,平均降雨量450mm,平均日照时数2550小时,气候资源对农业生产极为有利,1997年,文水县种植小麦1.5万hm2,  相似文献   

14.
土层厚度对旱地小麦氮素分配利用及产量的影响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下载免费PDF全文
山东省旱地大多瘠薄,土层厚度对旱地小麦产量尤为重要,土层越厚,其保水保肥效果就越好[1]。1996~1997年度山东莱阳旱地小麦经省实打验收,实打面积1.65亩(1hm2=15亩),其土层厚度在200cm左右,创亩产693.64kg。为了探讨土层厚度对旱地小麦氮素分配利用及其产量的影响,我们设计了此项试验,以期为旱地小麦高产高效制定合理的管理措施。  相似文献   

15.
河南是全国小麦生产和调出第一大省,小麦面积500万hm^2,每年向市场提供的商品小麦占全国的25%-30%,河南小麦长期保持着“三个第一”(面积第一,总产第一,提供商品粮第一)。2008年全省小麦收获面积526万hm^2,总产306亿妇,占全国夏粮总产的25.4%,单产383.1kg/667m^2,总产和单产均创历史新纪录。其中优质专用小麦面积347.2万hm^2,占麦播总面积的66%。河南省小麦生产的丰歉已经密切关乎国家粮食安全形势和人民温饱饥饿,日前正在进行的国家粮食核心区建设必将为今后河南省小麦生产再上新台阶提供了新的机遇。  相似文献   

16.
利用多功能种子包衣剂 ,在小麦、玉米、大豆等作物上进行的盆载与田间试验结果表明 ,该种衣剂可有效综合防治作物多种病虫和鼠害、促进作物根系发育 ,提高作物出苗率 1 2 % ,增产 1 5 %左右  相似文献   

17.
为了研究NaCl胁迫对小麦发芽率的影响,探明小麦芽期的耐盐能力。以宁夏已审定的78个小麦品种和新品系为供试材料,以纯净水处理为对照,设置1、2、3、4、5、6、7 g/kg的NaCl溶液处理,测定其发芽率。结果表明,小麦种子发芽率随着盐浓度的增加而降低。当NaCl浓度≤2 g/kg时,发芽率均保持在80%以上;NaCl浓度为3 g/kg时,发芽率在70%左右;NaCl浓度为4 g/kg时,发芽率降至40%左右;NaCl浓度为5 g/kg时,发芽率降至20%以下;NaCl浓度为7 g/kg时,发芽率接近于零。说明NaCl浓度3 g/kg是小麦芽期耐盐临界值。结合聚类分析,初步筛选出芽期耐中度盐分的小麦品种6份,分别为春小麦品种HJ437、宁春8号、宁春48号、宁春49号,灌区冬小麦品种冬宁春4号、冬育10号。  相似文献   

18.
利用Dynamax茎流测量系统和自动气象站分别对黄土塬区小麦(陕麦150)拔节期和开花期的液流变化及其周围气象环境因子变化进行了监测。结果表明:(1)两个时期小麦茎流速率日变化趋势基本相同,为单峰型;液流启动时间分别为早晨7:00—8:00和6:00—7:00,在中午12:00—14:00左右达到各自峰值,其值大小分别为1.90和2.66g/h(4月24日和25日,晴天,拔节期),3.39和2.96g/h(5月18日和19日,晴天,开花期),21:00左右降到最低,夜间无明显液流;晴天茎流速率明显大于阴天。(2)不同时期茎流速率日变化与环境因子日变化紧密相关。相关分析显示,影响小麦茎流变化的主要因子是光合有效辐射、大气温度、湿度和风速等;其中,湿度与茎流速率负相关。  相似文献   

19.
在淮北砂姜黑土地区进行小麦钾肥用量的研究结果表明,施用钾肥有明显的增产作用,除千粒重和谷草比外,其他生物学性状都明显好于不施钾对照;小麦钾素营养吸收的差异主要表现于茎叶;农田钾素的盈余随钾肥用量增加而呈上升趋势。淮北砂姜黑土地区小麦施钾量适宜范围应控制在K2O40~80kg/hm2,建议施钾量K2O40kg/hm2。  相似文献   

20.
小麦条锈病是所有小麦病害中为害性极强的病害,会在很大程度上影响小麦的质量和产量.因此,各地必须要加强对小麦种植的监测,降低小麦条锈病的为害.基于此,分析小麦条锈病的发生规律和主要特征,并提出小麦条锈病的主要防治措施.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