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2001年潮汕地区荔枝蒂蛀虫大发生原因及防治对策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荔枝蒂蛀虫 ,原名爻纹细蛾 ,是荔枝和龙眼常见的重要害虫。近年来 ,在潮汕地区荔枝园为害较普遍 ,尤以乌叶、妃子笑等中迟熟品种受害较重 ,一般蛀果率 10 %~ 4 0 % ,高的达 5 0 %以上 ,严重影响产量和质量。据 2 0 0 0年调查 ,6~ 7年生的乌叶蛀果率为 2 3 7% ,妃子笑为 4 3 7% ;2 0 0 1年对同片园调查 ,乌叶蛀果率为 2 6 7% ,妃子笑为 5 7 4 % ,2 0多年生的乌叶荔枝蛀果率更高。1 发生原因1 1 蒂蛀虫为害特性决定 蒂蛀虫年发生世代多 ,世代重叠。在潮汕地区 ,年发生 10代左右 ,主要以幼虫在荔枝、龙眼冬梢及早熟品种花穗近顶端的花穗…  相似文献   

2.
<正>荔枝是我市六大传统果树之一。近年来,我市各县(区、市)的乌叶荔枝普遍存在成花少、花而不实、落花落果严重等问题,出现大面积低产甚至绝收现象,严重地影响了全市荔枝产业的发展。2000年以来,笔者针对这一问题开展调查研究和栽培试验,初步总结出乌叶荔枝丰产栽培综合技  相似文献   

3.
闽南地区栽培荔枝历史悠久。在多数情况下 ,并不是荔枝不开花 ,而是花而不实 ,着果率低。着果率低的主要原因 ,一是荔枝开花前遇到阴湿的梅雨季节 ,雄花花粉不能正常成熟 ;二是荔枝盛花时遇到阴雨天气 ,雄花花粉不能从花药中散出 ,雌花花柱不能正常受精 ,影响子房发育。闽南地区 3月下旬到5月中旬 ,常遇梅雨天气 ,荔枝授粉受精难以顺利完成 ,引起大量落果。为了探讨不同授粉方式对提高荔枝着果率的效果 ,笔者进行了本试验。1 材料与方法试验于 1999— 2 0 0 2年在码头镇高盖、大坝和宫占等 3个村办荔枝场进行 ,10~ 15年生乌叶荔枝盛产树 ,…  相似文献   

4.
荔枝是我县最主要的果树,品种优良,特别是乌叶荔枝,不但是鲜食珍果,而且是出口罐头的主要原料。全县现有面积近2万亩,约25万株,其中95%以上是乌叶品种。已进入结果年龄的约1.5万亩。成年树大小年结果严重,适龄树产量更低。低产年不超过1万担,甚至只有几千担;最高产的1974年也只有6.2万担,平均亩产只有300多斤。为寻找解决荔枝低  相似文献   

5.
龙溪地区为我省荔枝主产区,种植面积及产量均占全省的三分之二,主栽品种为早红、乌叶、兰竹等三大品种,零星栽培有桂林、绿荷色。品种较少,供应期偏短。为此漳州市于1966年特从广东引进桂味、挂绿、糯米糍、淮枝等8个荔枝良种100多株进行试种,现  相似文献   

6.
龙海县九湖公社是我省荔枝的主产地,栽培历史千年,全社荔枝面积1.42万亩,21万多株(平均亩植14.6株),其中投产树1.21万亩,17.5万株,总产18.1万担。平均亩产为1495斤,株产103斤,产量占全省三分之一,为九湖社员重要收入之一,全社人均荔枝1982年364斤,1983年426斤,户收百担以上有376户。现有兰竹、乌叶、早红、绿荷包等10个栽培品种。  相似文献   

7.
探讨了荔枝果实用不同材料套袋对袋内温度、果实商品率和品质的影响,结果表明,尼龙网袋的套袋效果最好,中午高温时袋内温度比对照降低2.0℃,乌叶、兰竹荔枝好果率分别比对照提高19.70和26.13个百分点;无纺布袋处理的中午袋内温度比对照升高3.0℃,兰竹荔枝好果率比对照提高6.12个百分点,乌叶则比对照降低9.24个百分点,说明无纺布袋不宜在乌叶上使用;白色纸袋介于二者之间。三种套袋材料对乌叶、兰竹荔枝果实品质没有影响。  相似文献   

8.
采前药剂处理对荔枝果实病害控制及保鲜的效应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夏秋高温季节 ,荔枝果实采后 2~ 3日内即变色变味。影响荔枝果实保鲜、运输的因素很多 ,其中采前病虫害的防治对荔枝果实采后防腐保鲜效果有着最直接的影响。对此 ,我们采用不同药剂进行采前处理 ,研究其对防治荔枝果实病害及保鲜的效果。1 材料与方法1 1 材料 试验设在漳州市龙海县港尾镇 8年生荔枝园 ,品种为乌叶 ,树高 3 5~ 4 0m ,冠幅 3 5~ 4m。1 2 方法 采果前 2 0、10天 ,即于 1999年 7月 4、14日 ,用手摇高压喷雾器均匀喷洒药剂 ,以不聚滴为度。每处理以 3株为小区 ,3次重复 ,随机区组排列。试验设A :4 5 %施保克乳油 2 …  相似文献   

9.
为寻求荔枝的新肥源,笔者利用越大微生物有机肥进行施用试验,探讨其肥效对荔枝增产效应。分述如下:一、材料与方法1、试验地点:试验地设在旧镇镇山仔村。试验地为赤砂红壤土,土壤肥力中等。2、供试作物:系10年生乌叶荔枝树。3、供试肥料:超大集团公司生产的微生物有机肥。4、施肥时间:1998年5月25日。5。试验方法:采用3种处理(施用超大微生物有机肥2.5kg、3kg、CK(常规施肥),开条沟施下,后覆盖土),每处理4株,重复2次,共24株,观察每处理2株,每株选择10德果作标记,共60穗,分别于芒种前和采收前调查其着果率及单果重和…  相似文献   

10.
毛桃砧桃形李根系调查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三门县花桥、横渡、海游等地,在1992年冬从浦江等地引种桃形李近135hm’。据农户反映和调查,桃形李长势旺盛,栽种二年后树体高度普遍在2.om左右,但很易受风害使树干松动,倒伏,然后渐渐死亡。而同龄的桃却很少发生倒伏死亡情况。为此,我们在1995年2月至1996年2月对我县各地种植的桃形李根系进行调查。l调查材料和方法1.1调查材料本调查的材料为种植在花桥等地的平地2年生(毛桃砧)桃形李,同时对海游等地的平原海涂桃形李和桃的生长情况也作观察调查。1.2调查方法采用随机抽样法,选树16株,分东南西北四个方向,在距离主干0.4m…  相似文献   

11.
荔枝果实香甜味美 ,富含营养 ,是我国南方传统的珍贵果品 ,但其产期正值夏秋高温季节 ,果实采后 2~ 3d内即变色变味。有关荔枝果实的采后生理、防腐护色保鲜剂及常温、低温、MAP、CAP的保鲜技术研究已取得了一定的进展[1] [2 ] [3] [4] 。影响荔枝果实保鲜、运输的因素很多 ,其中采前病虫害的防治对荔枝果实采后防腐护色保鲜效果有着直接的影响。我们以福建漳州乌叶荔枝为试材 ,进行采前不同药剂与采后保鲜液处理 ,探讨荔枝果实病害防治及保鲜技术。1 材料与方法1 1 材料试验先后在漳州龙海市港尾镇 8年生荔枝园与福州本所进行。…  相似文献   

12.
为了探索在荔枝上的保花保果既经济又简便的增产新途径,笔者于1997年4月至5月在扶绥县南山果场进行了本试验。材料为6年生黑叶荔枝,所用ABT增产灵为8号、9号两种药品,是中国林科院研究中心提供的一种广谱、高效复合型植物生长调节剂。设5个处理,即ABTS号10×10-6;15×10-6;ABT9号10×10-6;15×10-6(均加0.2%硼砂混用);喷清水对照。每个处理三次重复,每个处理15株。处理时间为1997年4月3日、4月23日、5月13日荔枝开花前、盛花期和果实开始膨大期进行叶面喷雾。每个处理抽样调查9株,每株选择树冠东西南及树冠上顶的标准穗…  相似文献   

13.
东刘一号是我省上世纪八十年代初选育并正式通过鉴定的荔枝新品种。该品种优质晚熟 ,丰产稳产。其果大色艳 ,果肉洁白清脆、甘甜带香 ,在漳州七月下旬成熟 ,比本地的晚熟品种兰竹迟一周左右 ;其结果性能特别优异 ,座果在现有荔枝品种中表现最好。因而以其显明的特色在短短十多年时间内成为我省乃至全国的知名品种。东刘一号自上世纪八十年代初引入漳州后迅速发展 ,至今面积已超过一万亩 ,总数超 2 0万株 ,仅次于兰竹、乌叶排第三位 ,成为漳州市荔枝的大宗品种。但在生产中 ,东刘一号出现了一些问题 ,主要表现为果实品质低劣以及挂果后期严重…  相似文献   

14.
“控穗”——促进荔枝结果的有效途径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正> 自1958年以来,福建荔枝栽培面积成倍扩大,目前已达17.5万亩,居我省六大果树的首位。但当前全省有近10万亩8一15年生的适龄树不能正常结果(以下统称适龄不结果),平均亩产只有10余斤,株产不到1斤。这是荔枝生产上急待解决的问题。  相似文献   

15.
我们农科队共有农科人员15人,总耕地面积50亩,其中水田7亩,农地3亩,荔枝园40亩,500株(其中1974年种的396株)荔枝试验基地8亩,104株,其中15年生以上21株,占20%;12年生以上有39株,占百分之37.5%,10年生以上有44株,占42.5%。在大队党支部领导下和地、县等有关部门的大力支持下,1975年以来,我们针对当前荔  相似文献   

16.
四川荔枝主栽品种是大红袍 ,其幼青年树 (5~2 0年生 )普遍存在严重的花而不实问题。为此 ,笔者进行了本试验。1 材料与方法试验在本所试验农场进行 ,选择 10年生大红袍荔枝高压苗为试材 ,生长健壮 ,树势一致。每处理12株 ,重复 3次。试验于 1999年秋季开始直到2 0 0 2年 ,连续处理 3年。处理 1:每年荔枝临近花芽分化期 (10月初 )和花芽分化期内 (12月中旬 )进行螺旋环剥 ,各处理 6株 ,环剥在主干或一级主枝上进行 ;处理 2 :每年荔枝初花期进行环状环割 ,处理 12株 ,一个月左右再行环状环割一次 ,环割在三四级枝上进行。处理 3:对照 (空白 …  相似文献   

17.
漳州市石亭公社田边及下高坑等大队荔枝场,均属省、地荔枝科技协作组试验点,现有15~16年生适龄荔枝250亩,4,660株。多种于坡度较大的丘陵山地,主要品种为“兰竹”与较不稳产的“早红”品种。由于荔枝生产上普遍存在适龄树低产不稳产现象,两个试点在建点前的1971~1976年六年总产为707.3担,年产118担,平均株产2.3斤,严重影响社队经济收入,挫伤果农种果的积极性。为解决这一问题,他们在上级有关部门的支持帮助下,于1976  相似文献   

18.
我场自1950年开始栽培李树,现有李树10.6亩,267株,其中22年生及15年生的大李树为198株。主栽品种为欧洲系的早熟黄肉李(以下简称早黄李)。亩产量最高3,100斤,一般年景亩产2,000斤左右。最高株产:9年生94斤,13年生199斤,20年生270斤。总结我场李树获得较高产量的原因有以  相似文献   

19.
通过调查37 082株多母本的荔枝自然授粉后代,发现了2年特短童期的成花实生后代27株,2年童期单株约占实生总群体的0.07%;有成花后代的母本8份,通过母本选择,2年童期单株的比率提高到0.85%,育种效率可以提高11倍以上。研究发现荔枝品种水东是荔枝特短童期的理想育种材料。  相似文献   

20.
以‘井岗红糯’等24个品种为接穗,在云霄县开展乌叶荔枝高接换种砧穗组合试验。结果表明,成活率最高的是庙种荔(72.7%),其次为红灯笼(70.0%),嫁接不成活的有糯米糍、桂糯和兰竹;乌叶荔枝与不同品种嫁接亲和性差异较大,以‘庙种荔’最好,其次为‘马贵荔’和‘草霜荔’,初步筛选‘庙种荔’等优良高接品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