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β-葡萄糖苷酶的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1837年,Liebig和Wohler首次在苦杏仁汁中发现了β-葡萄糖苷酶。β-葡萄糖苷酶(EC3.2.1.21)的英文名是β-glucosidase,属于水解酶类,又称β-D-葡萄糖苷水解酶,别名龙胆二糖酶、纤维二糖酶和苦杏仁苷酶。它可催化水解结合于末端非还原性的β-D-糖苷键,同时释放出配基与葡萄糖体。 相似文献
2.
3.
4.
航天诱变菌株黑曲霉ZM-8发酵玉米秸秆产β-葡萄糖苷酶的条件优化及其酶学特性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黑曲霉ZM-8是一株经航天诱变筛选出的高产纤维素酶菌株。以玉米秸秆和麸皮为原料,利用固态发酵法研究了发酵时间、发酵温度和初始pH对该菌株产β-葡萄糖苷酶的影响,采用正交试验对各因素进行了优化,并对酶学特性进行了初步研究。结果表明,发酵时间和发酵温度对酶活影响均达到极显著水平(F=14.994>F0.01=5.85;F=10.872),初始pH(F=5.843)对其影响达到显著水平;当初始pH为5.5、培养温度为35℃、培养时间为72 h时,β-葡萄糖苷酶的酶活达到了58.95 U/mL。该酶最适温度为55℃,保温2 h后仍具有95%以上的酶活力;最适pH为5.5,pH在3.0~6.0时,酶活力稳定性良好。 相似文献
5.
6.
7.
试验旨在从杂色曲霉发酵液中分离纯化β-葡萄糖苷酶,并对其进行酶学性质研究。利用ENrich Q,10×100离子交换色谱法对杂色曲霉产β-葡萄糖苷酶分离纯化,采用SDS-PAGE测定其分子质量。结果表明:该β-葡萄糖苷酶的分子质量约为88.5 kDa,纯化倍数为53.44,回收率为70.78%,比酶活为1438.11 U/mg。该β-葡萄糖苷酶最适反应温度为50 ℃,最适反应pH为5.5|在温度20 ~ 50 ℃,pH 5.0 ~ 7.0时有较好的稳定性。Mn2+对该酶具有明显的促进作用|Co2+、Cu2+、Cd2+对该酶表现出抑制作用|而Na+、Mg2+、K+、Ca2+、Ba2+对该酶无明显影响。该酶以水杨苷为底物时,米氏常数Km为0.48 mg/mL,最大反应速率Vm为0.04 mg/(min·mL)。试验从杂色曲霉发酵液中成功分离出一种β-葡萄糖苷酶,为纤维素类饲料的应用提供了数据支撑。[关键词] 杂色曲霉|β-葡萄糖苷酶|分离纯化|酶学性质 相似文献
8.
9.
本研究从实验室构建的微生物菌库中筛选获得1株β-葡萄糖苷酶产生菌株HHL,结合ITS序列分析方法鉴定其为米曲霉(Aspergillus oryzae)。以β-葡萄糖苷酶酶活为考察指标,通过单因素试验及正交试验对其产酶条件进行优化。结果显示:菌株HHL最优产酶条件为以改良察氏培养基为培养基,pH 6.0,接种量8%,培养温度35 ℃,培养时间144 h。此条件下,产β-葡萄糖苷酶酶活为48.74 U/mL。[关键词] β-葡萄糖苷酶|米曲霉|鉴定|优化 相似文献
10.
京尼平甙法测定酶活在β-葡萄糖苷酶高产菌株筛选中的应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在筛选β-葡萄糖苷酶高产菌株过程中用京尼平甙作底物来测定β-葡萄糖苷酶的活力,在对产物进行显色时,具有显色稳定、重现性好、试剂价格较低等优点。通过水杨苷法作葡萄糖标准曲线,能得到相对酶活与绝对酶活的换算公式,进而得到绝对酶活。实验采用京尼平甙作底物来测定β-葡萄糖苷酶的活力,即京尼平甙法,并从实验室保藏菌和豆豉分离菌中筛选出一株适合β-葡萄糖苷酶产量高的菌株O3。 相似文献
11.
选用240羽1日龄艾维茵肉用仔公鸡,随机分为4个组,每组设4个重复,每个重复15羽.在玉米-豆粕基础日粮中添加不同水平的β-葡萄糖苷酶制剂(0、2、4、6 g/kg).试验期为42 d.结果显示,饲粮中添加β-葡萄糖苷酶的水平为0.2%时,肉鸡生长最佳,但对肉鸡的股骨、胫骨生长无显著影响,血清中钙、磷及碱性磷酸酶(ALP)指标均无显著变化;可显著提高血清中SOD和肝脏中GSH-PX、GR活力(P<0.05),同时使血清中MDA含量明显降低(P<0.05);极显著地提高了胸肌的a*(红度)值(P<0.001),而L*(亮度)值显著低于对照组(P<0.001). 相似文献
12.
本文研究了胃肠条件下里氏木霉GXC的 β -葡聚糖酶稳定性。模拟胃条件表明 ,酶活的降低主要由低pH值引起 ,温度和胃蛋白酶对酶活性无显著影响 ,,而金属离子混合液 (Cu2 + 、Mn2 + 、Zn2 + 和Fe3 + )具有促进作用 ;模拟小肠条件发现 ,温度和胰蛋白酶对β -葡聚糖酶活性无显著影响 ,酶活的降低主要由中性pH值引起 ,微量元素混合液 (Cu2 + 、Mn2 + 、Zn2 + 和Fe3 + )对酶活性具有一定的抑制作用 ,而Ca2 + 能显著激活β -葡聚糖酶。研究结果表明 ,虽然 β -葡聚糖酶在胃内的活性较低 ,但能在小肠中恢复 ,同时也进一步说明了胃蛋白酶和胰蛋白酶对 β -葡聚糖酶无降解作用 相似文献
13.
以豆豉为材料筛选产大豆异黄酮β-葡萄糖苷酶的菌株,并用京尼平甙法检测相对酶活。以相对酶活最高的野生菌为出发菌(经镜检为杆菌),通过UV和LiCl诱变育种,利用单因素和正交实验进行产酶条件研究确定最佳条件为:黄豆粉1%、酵母膏1%、麸皮2%、KH2PO40.1%、NaCl0.5%、起始pH值7.5、装液量30ml、发酵时间48h、发酵温度37℃、转速70r/min。在该条件下,用京尼平甙法测得该菌株的相对酶活为0.826,水杨苷法测得绝对酶活为5.49μg/ml。 相似文献
14.
试验在测定饲用纤维素复合酶活性的基础上,研究了不同的温度、金属离子和pH值对饲用纤维素复合酶稳定性的影响。从而得出,不同的温度、金属离子和pH值对饲用纤维素复合酶组分中的纤维素酶、β-葡聚糖酶和木聚糖酶的活性有着不同程度的影响。 相似文献
15.
16.
紫外线诱变黑曲霉提高产酶活力的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酶是当今国内外研究和开发的热点,而纤维素酶又是酶制剂的关键酶种,可提高低质价廉饲料的营养价值。因此,纤维素酶的研究开发和应用是解决全球能源危机,食品和饲料资源紧张及环境污染的一条重要途径。但是,目前对纤维素酶的研究大多集中于木霉,而木霉的安全性存在问题[1],因而它在食品和饲料上的应用受到限制。黑曲霉在自然界的分布极为广泛,有多种活性强大的酶系,不仅是公认的安全菌株,而且也是产纤维素酶能力较强的微生物之一。因此,选用黑曲霉为出发菌株采用紫外线诱变,研究其产纤维素酶活力。通过试验探讨了紫外线诱变黑曲霉提高酶活力… 相似文献
17.
以黑曲霉SD16为出发菌株,经紫外线和N 注入诱变处理,选育高产β-萄聚糖酶菌株.结果表明:紫外线的最佳照射时间为10min,N 最佳注入剂量为70×2.6×1012 N /cm2;突变高产菌株AN1的β-葡聚糖酶酶活由出发菌株SD16的493.2 U/mL提高到902.5 U/mL.且突变菌株AN1经传5代培养,产酶性能稳定. 相似文献
18.
19.
试验对1株娄彻氏链霉菌(B5)的β-葡萄糖苷酶(高活性纤维降解酶)基因进行克隆,通过构建高效表达的载体实现基因表达,对所得表达产物的酶学性质进行测定分析,为饲用纤维素酶的开发利用提供参考。通过PCR扩增B5的Egl基因的完整CDS序列,构建pET-32a-egl表达载体,转化到BL21(DE3)大肠杆菌感受态细胞。试验成功构建了高产β-葡萄糖苷酶的基因工程大肠杆菌,实现了β-葡萄糖苷酶的分泌表达,其分子量约4.1×10-4 U,酶学特性分析表明,在40℃、pH值8、底物浓度为3.0×10~(-2) mol/L时,酶活力最高,为1 085 U/mL。 相似文献
20.
《饲料工业》2017,(14):52-55
试验优化得到了降解豆粕芽孢杆菌Z-1生长的最优发酵条件,并对发酵后豆粕中的抗营养因子进行了测定。采用单因素试验的方法在摇床培养的基础上对β-葡萄糖苷酶芽孢杆菌的生长主要影响因素进行了考察,其中包括发酵培养基的C源、N源、无机盐、p H值、接种量、发酵时间等。通过设计正交试验对各因素的浓度和组合以及最佳培养条件进行了优化,得到该菌株产酶的最适条件为:糊精5.0%、蛋白胨1.0%、Cu SO4·5H2O 0.1%、Fe SO4·7H2O 0.01%、接种量3%、p H值为7、培养时间72 h。用优化后的培养基进行发酵,在产酶活性上比优化前提高了35.5%,抗营养因子数量下降了61.6%。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