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目的]利用AFLP技术对美洲黑杨及其杂交种的遗传多样性进行分析。[方法]采用AFLP分子标记技术对63份杨树无性系进行遗传多样性和亲缘关系的分析,并构建其聚类图谱。[结果]利用筛选出的8对引物对63份杨树无性系扩增后检测出1 153条谱带,其中有1 152条多态带,多态带比例为99.92%,表明所试杨树材料在DNA水平上酶切位点的分布具有丰富的遗传多样性;特异性条带有165条,包括14条缺失带;各品种间遗传相似性系数为0.077 9~0.794 6,平均值为0.548 7,说明各无性系之间有一定的遗传分化;聚类分析将杨树种质分成7组,同种的无性系并未严格聚在一起。[结论]为美洲黑杨种质资源的评价、保护和利用提供了分子水平上的有用参考。  相似文献   

2.
【目的】为系统了解山东大青山林场刺槐的无性系变异规律,并初步筛选饲用型刺槐优良无性系。【方法】对332个刺槐无性系的13个叶表型性状进行多样性、隶属函数、相关性和聚类分析,并在聚类分析的基础上,针对不同性状进行各组间差异分析。【结果】13个性状的总变异系数为14.883%,其中,4个复叶和9个小叶性状的变异系数分别为16.062%和14.360%。该刺槐资源的隶属函数值介于0.196~0.717之间,其中无性系SD328拥有最大值(0.717),其在复叶宽、小叶面积和小叶柄角3个性状上具有明显优势。表型和遗传相关性表明,小叶对数与小叶数量有最大的正相关性系数,小叶长/宽与小叶圆度的负相关性系数最大。主成分分析表明,4个主成分因子可以代表刺槐无性系86.447%的原始数据信息。当平方欧式距离为8时进行聚类分析,332份刺槐无性系被分为5类。【结论】通过系统分析刺槐无性系种质的表型多样性,初步筛选出饲用性刺槐无性系72份,为山东大青山饲用刺槐的选育和种质保存等研究奠定基础。  相似文献   

3.
10个刺槐无性系过氧化物同工酶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采用聚丙烯酰胺垂直平板凝胶电泳测定10个刺槐无性系过氧化物同工酶(POD),并通过聚类分析探讨各无性系间的亲缘关系。结果表明:10个无性系共测出10条酶带,不同无性系间谱带具有明显的品种差异;采用相似系数矩阵和欧氏不相似系数平方矩阵2种分析方法得到的结果吻合较好;聚类分析把10个无性系分为4个类群,从分子水平上鉴定了无性系间的亲缘关系。  相似文献   

4.
利用RAPD分子标记手段,研究杨树无性系的遗传多样性。在探讨杨树叶片基因组DNA提纯方法和优化PCR扩增反应体系的基础上,采用18个引物对13个杨树无性系的基因组DNA进行扩增;每个引物扩增的DNA片段数为1~14个,共产生126条带,其中多态带53条,占42%,平均每个引物扩增出3条多态带。结果表明:通过对126条谱带的聚类,分析了供试杨树无性系的系统发育,并通过比较各品种间的特异带或特征带的差异进行无性系鉴别和测定,运用特殊谱带,建立了杨树无性系的分子检索表。  相似文献   

5.
预培养在刺槐试管苗生根中的作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为解决不同品种刺槐工厂化育苗中试管苗生根困难的问题,研究了培养方式以及激素浓度、不同激素配比对5个刺槐无性系试管苗生根的影响。结果表明:不同的无性系之间试管苗生根率有显著差异,且与在含有高浓度生长素的培养基上预培养的天数以及培养基中激素的种类与浓度有关,其中在培养基1/2MS+IBA 20~35 mg/L上培养4~7 d,然后转入1/2MS培养基培养Rcr、4N、2488各无性系,生根率均达97%以上,移栽成活率大于95%;2428、2466生根率为90%~92%,移栽成活率在85%以上;1/2MS+IAA 2.0 mg/L培养基可直接诱导刺槐无性系Rcr、4N试管苗生根,生根率100%、移栽成活率90%以上;2428、2466不适合直接诱导生根。  相似文献   

6.
应用ISSR分析油茶无性系的遗传多样性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以23个油茶无性系叶片的DNA作为实验材料,从60个随机引物中筛选出10个最优引物,并扩增出102条谱带,其中多态性谱带70条,多态性比率为68.6%,谱带大小为200~2000bp。Shannon遗传信息指数为0.4793,平均观察等位基因数和有效等位基因数分别为2.000和1.519;遗传距离为0.1542~0.6931,油茶无性系之间具有较高多态性。运用平均聚类法分析23个油茶无性系的亲缘关系及多样性,在遗传距离为0.392时,23个油茶无性系聚为4类:湘林156、湘林210和湘林4号等18个油茶无性系为第1类;岑软2号和湘林97号为第2类;湘林34号和湘林11为第3类;湘林81号单独为1类。其中,湘林4号与湘林29的亲缘关系最近,湘林34与湘林78的亲缘关系最远。在此基础上,分析了油茶ISSR聚类结果与油茶农艺学性状的关系,从而为油茶优良无性系甄别、亲缘关系分析以及种质资源利用,在分子水平上积累了有效证据。  相似文献   

7.
栽培模式对四倍体刺槐生物量和叶片营养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通过比较3种栽培模式对四倍体刺槐无性系K5的生物量及叶片营养含量的影响,以及每年刈割1次模式下3个四倍体刺槐无性系与普通刺槐的生物量差异和每年刈割2次模式下3个四倍体刺槐无性系之间的生物量差异,获得了生物量和营养含量最佳结合点的刺槐饲料林适宜栽培模式,达到了充分开发其饲料价值的目的。结果表明:每年刈割2次模式的第2次叶片的粗蛋白含量显著高于其他2种栽培模式(P0.05),且单株叶质量与其他2种栽培模式无显著差异;每年刈割1次模式下四倍体刺槐无性系K2的单株总质量和叶质量均显著高于无性系K4和K5及普通刺槐(P0.05);每年刈割2次栽培模式下无性系K2的单株总质量和叶质量显著高于无性系K4(P0.05)。综合考虑叶片生物量和营养,四倍体刺槐无性系K2表现最好,且定植当年不刈割,第2年开始每年刈割2次(春天不平茬,6月初和8月底刈割)的栽培模式最佳。  相似文献   

8.
为了比较刺槐不同无性系在延庆地区的生长表现,选取匈牙利、韩国、中国河南及延庆本地刺槐优良无性系11 个,于2008 年4 月种植在北京延庆县。在生长季测定各无性系的净光合速率和叶片的叶绿素、可溶性糖等生化指标,并且连续3 年测定各无性系的株高、地径等表型性状。结果表明:匈牙利刺槐H2、韩国刺槐K2、韩国刺槐K4、河南刺槐8048 和延庆本地刺槐2N 的株高、地径表现较好,这些无性系株高、地径3 年的数据经多重比较分析后均被归为数值最高的一类;净光合速率较高的无性系为匈牙利刺槐H2 (11.78 ±0.24) 滋mol/ (m2·s)、河南8044 (12.57 ±0.21) 滋mol/ (m2·s) 和延庆本地刺槐2N (12,92 ±0.46) 滋mol/ (m2·s);可溶性糖、还原性糖和自由氨基酸含量最高的无性系为河南84023 (68.97 ±8.61) mg/ g、韩国K2(111.69 ±6.85) mg/ g 和河南8048(426.34 ±5.43) 滋g/ g;叶绿素a、叶绿素b 含量最高的无性系都是匈牙利刺槐H2,其均值分别为(3 512.33± 38.27 ) 滋g/ g 和 (3 824.19 ±118.21) 滋g/ g;类胡萝卜素含量最高的无性系为匈牙利刺槐YDL (532.67 ±13.99) 滋g/ g;除叶绿素a、b 和第一年所测株高显著相关(P 0.05)外,其他生化指标和净光合速率与3 年所测表型指标没有显著的相关性。 综合分析表明,匈牙利刺槐H2、韩国刺槐K2、韩国刺槐K4、河南刺槐8048 和延庆本地刺槐2N 无性系在延庆地区 生长较好,目前无性系选优还主要依靠株高、地径等表型指标的测定。   相似文献   

9.
以‘福桐’、‘绿桐’2个无性系与10个不同种源的白花泡桐个体为研究对象,采用ISSR分子标记对12份白花泡桐材料的亲缘关系进行研究,并利用DPSv3.01进行聚类分析。结果表明:10条引物共扩增出66条条带,其中有37条多态带,多态性比例为56.1%。根据ISSR聚类分析结果,在遗传距离为0.35时,12份白花泡桐材料可分为5类,第1类为‘福桐’无性系与河南、河北种源个体;第2类为‘绿桐’无性系与湖南、湖北、江苏种源个体;第3类为浙江、广东种源个体;第4类为江西、福建种源个体;第5类为广西种源个体。此结果可确定‘福桐’与‘绿桐’为2个不同的无性系。  相似文献   

10.
通过对两个刺槐无性系苗木在光照培养箱内进行盆栽,采用正交试验设计的方法,研究不同水分胁迫水平下增施氮磷对两个刺槐无性系苗木光合特性的影响。对光合光响应曲线、最大净光合速率、光饱和点、光补偿点和叶绿素含量进行分析,结果表明:随干旱程度加深,干旱前期氮磷交互作用对刺槐叶片光饱和点和光补偿点影响显著,干旱后期差异不显著。比较两个刺槐无性系苗木的光合特性得出,L1(鲁刺一号)比W1(皖刺一号)更为耐旱。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