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由于农地的不可移性,所谓农地流转就是指附着于农地上的某一权利或权利束由一个权利主体向另一个权利主体转移的过程。理论上,得到清楚界定的转让权一定包含着清楚界定的使用权和收益权,但是反过来,清楚的使用权或收益权并不一定意味着可以自由转让;在实践中,  相似文献   

2.
对新时期中国农地流转过程中出现的主要问题——流转混乱和买卖土地进行了论述,分析了问题产生的根源,提出了解决问题的对策:规范政府行为、建立流转机制、加强相关立法、保护农民权益、鼓励农村人口向城市转移。  相似文献   

3.
杨玉敬 《湖北农业科学》2012,51(8):1710-1713
在当前的土地产权制度下,土地流转的主要形式是政府征地和批租,这种现状有其特殊历史意义.研究了目前河南省农地流转工作的重心——政府主导型农地流转的现状和内在运作机制,以求更合理、有效地推进政府主导型农地流转模式,为更好地推进河南省农地流转的整体步伐服务.  相似文献   

4.
《农村经济与科技》2017,(10):148-149
基于吉林省通化市10镇20村351份农户实地调研数据,利用二元Logistic回归模型分析山区农户农地流转意愿影响因素,结果发现文化程度高、男性、政府信任度高、家庭非农收入比重高、有社会保障的农户农地流转意愿较高;年龄大、家庭耕地面积多的农户农地流转意愿较低;家庭总人口数和家庭人均年收入对农户农地流转意愿的正向影响不显著。  相似文献   

5.
《山西农业科学》2016,(9):1421-1427
深入研究我国农户农地流转意愿,对于科学合理、因地制宜调动农户土地流转积极性,解决分散经营与农业机械化的矛盾,促进农业现代化发展具有重要的意义。通过汇总近年来学者们的研究成果,归纳总结我国农户农地流转的倾向与目的、流转的方式与偏好以及影响农户农地流转的因素,为进一步研究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6.
基于武汉、鄂州2市的农户调研数据,分析政府主导下的农地流转对不同兼业程度转出户家庭收入的影响。研究发现政府主导的流转会降低纯农户与Ⅰ兼农户的农业收入,提高Ⅱ兼农户的农业收入;流转还会提高Ⅱ兼农户的非农收入,而对纯农户与Ⅰ兼农户家庭非农收入影响不明显;最终政府主导下的流转使得纯农户和Ⅰ兼农户家庭总收入下降,Ⅱ兼农户家庭总收入上升。  相似文献   

7.
<正> 随着城乡经济差别加大,越来越多的农民受市场利益的驱动“弃”土离乡,有的甚至举家搬迁,造成大量土地闲置抛荒。这些土地只有部分通过转包等形式得到重新利用,更多的则是被撂荒。农村出现大而积撂荒现象,造成土地资源的严重浪费,令人惋惜。同时还有相当一部分农民处于种地和打工的游离状态,他一部分耕地处于“半休耕”状态。而另一方面,一些  相似文献   

8.
重庆市璧山县农户农地流转意愿研究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农地流转是解决农村土地利用细碎化、撂荒及闲置的有效途径,对于优化土地资源配置,提高土地利用率有重要的现实意义.作为农地流转的供给者,农户农地流转意愿对农地使用权流转有着根本性的影响.文章以重庆市璧山县为例,通过对5个镇156户农户的随机抽样调研,采用Logistic回归模型定量分析了影响农户农地流转意愿的因素,以期为加快农地流转和培育农地流转市场提供量化的依据和支持.  相似文献   

9.
国外农地流转理论与实践研究综述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一、国外学者对农地流转理论的研究在国外,土地流转被称作“买卖、租赁、抵押”等土地交易。国外学者对农地流转的研究体现在土地交易中,地租理论、农地流转模型研究  相似文献   

10.
研究土地流转的进程对传统农业向现代农业平稳有序地推进有重要意义。以我国新疆巩留县农村240户农户调查数据为基础,实证分析土地政策与农户农地流转意愿关系。研究结果表明,农户对土地政策的了解程度、农户受教育程度、身体状况、收入来源与其进行农地流转意愿有显著的正向效应;农户年龄、家庭年人均农业纯收入与其进行农地流转意愿呈显著的负向效应。因此,为促进乡村振兴战略的稳步推进,实现农业适度规模经营,做好多种农业政策宣传推广服务、加大农户技术技能培训工作尤为重要。  相似文献   

11.
周陶  高明 《贵州农业科学》2013,41(3):182-185
为促进农地流转,采用问卷法、访谈法和Logistic方法进行数据采集和分析,实证分析了农地流转农户意愿的影响因素。结果表明:主事者性别、年龄、职业、家庭劳动力人数、非农收入比、家中有无干部、社保参保率以及流转交易时间成本与农户农地流转意愿具有显著相关关系。要促进农地流转,首先应弱化土地对农民的保障功能,同时要完善政府职责,建立流转平台。  相似文献   

12.
刘航 《农业展望》2023,(8):28-34
中国农地流转市场中存在的大量熟人流转往往被学界认为是非正式流转,这种非正式流转往往与中国农村社会基于血缘和地缘形成的社会关系紧密相关。以市场交易中的价格机制作为切入点,基于2016年补充调研的农业农村部农村固定观察点数据,利用Tobit、 Mlogit等模型分析农地流转对象选择对土地租金水平的影响。结果表明:农地租金水平在熟人与非熟人对象中已开始趋同一致,而营利性流转动机显著促进了农地租金水平;进一步的研究表明,农地转入户在营利性动机的驱使下更偏好土地质量好的地块,并愿意为之付出更高的土地租金。这说明市场机制在中国的农地流转中发挥了重要作用,政府一方面应加强对农地流转市场的监管,促进其平稳发展,另一方面应加强高标准农田建设,提升部分质量较差地块的土地质量,促进农地流转率。  相似文献   

13.
论述了福建省农地使用权流转的客观必然性,分析了当前我省农地使用权流转的现状及存在的问题,提出了相应的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14.
不同城市化形态下的农地保护实践与启示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钱文荣 《世界农业》2003,(10):11-13
经济增长和人口、资源、环境之间的矛盾是一个全球性的严重问题,而对于人多地少、耕地后备资源不足,又处于城市化迅速发展时期的中国,问题则尤为突出。改革开放以来,中国农村城市化取得了重大进展,但同时也侵占了大量本已十分稀缺的农地资源,严重威胁着农业和农村经济的可持续发展。城市化与农地保护之间的关系能否协调,在实践中怎样才能实现两者的相互联动?20世纪50年代以后,一些发展中国家和地区的城市化速度加快,它们已经走过的道路为我们提供了一些启示。一、发展中国家(地区)的城市化形态与农地保护1.巴西:过度城市化与低度的农地利用…  相似文献   

15.
刘璐  彭妍  周丽 《安徽农业科学》2018,46(8):223-226
基于2005—2014年全国农地流转总面积的变化趋势,选取全国30个省份2005年和2013年的数据,建立农民收入与农地流转之间的回归模型,分析农地流转对农户收入的影响。研究发现:无论在农地流转发展初期,还是加速发展时期,农地流转对农民收入都有积极的影响。此外,随着农民收入组成成分所占比重的变化,不同时期农地流转对农民收入的影响有差异,最后提出针对性建议。  相似文献   

16.
张银银  马志雄  陈风波 《湖北农业科学》2011,(16):3448-3450,3456
从农户生计角度分析农地流转问题,有利于更好地理解农地流转的经济逻辑。通过实地调查,分析表明,水田在农户间存在流转集中趋势,亲友间无偿转让和向同村农户租赁是农地流转的主要形式。在租金合理情况下不愿意转出农地的农户比例高于愿意转出农地的农户比例。对农地流转的政策思考是,继续完善农村土地承包法律法规和政策;农地流转要从供给和需求两方面进行考虑;为提高农户农地流转意愿,应站在统筹城乡发展的高度进行全面谋划。  相似文献   

17.
不同地区的农地流转模式,可以反映出当前我国农地流转的现状,政府在其中的角色定位也可以通过不同流转模式得到体现。通过对不同的农地流转模式探索,分析政府在其中扮演的角色,发挥的功能,从而对当前农地流转中政府的角色定位作出一些建议。  相似文献   

18.
仇婕 《湖北农业科学》2011,50(1):185-188
选择洞庭湖平原、太湖平原、江汉平原部分县(市)对农户农地流转(转出或转入)情况进行问卷调查。结果表明,转入的主要原因是增加家庭收入;转出或撂荒的主要原因是劳力不够或农业比较收入低;转入农地考虑因素区域间各有侧重;流转范围局限在本组、本村;流转方式以代耕、租赁为主;流转实现途径主要依赖农户,中介组织发育不良;流转合同形式有待规范,法律对租赁合同的保护作用不够大;自有资金完全能够满足农地转入的资金需求;流转中村集体的管理缺失;农户对政府的政策期望多元化。建议应强化村集体在农地流转中的地位和作用;大力发展非农产业,提供稳定的非农收益;因地制宜,完善农地流转形式;完善政策,制定法规,规范流转。  相似文献   

19.
20.
余永和 《农业考古》2012,(4):270-272
农地承包经营权流转是指在不改变土地所有权归属(集体所有制)和用途(农地只能用于农业)的前提下,承包方(即流出方)依法将土地承包经营权转移给受让方(即流入方)的行为,即稳定所有权,保留承包权,转让使用权。农地流转是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发展到一定阶段的产物,也是一项"摸着石头过河"的事业。梳理农地流转政策的演进历程,总结农地流转政策的成就与缺失,对于完善农地流转的相关政策及管窥农地制度改革的未来走向无疑有所助益。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