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92 毫秒
1.
节水农业就是充分利用降水和可利用的水资源,采取农、水措施,提高水的利用率和水的利用效率的农业。节水农业包括农业水资源战略、工程节水措施、农业节水措施和管理节水措施四大方面。农业水资源战略指对特定区域的降水、地表水、地下水、土壤水四水循环进行有目的的干预和调控,使有限的各种水资源得以充分高效和持续利用。  相似文献   

2.
分析了在胶东半岛发展节水农业取得的经济、社会效益。提出了适合半岛地区特点的节水农业发展模式:充分利用地表水,建造地下水回灌补源工程,多灌溉水源联网工程,加大地下水补源力度,实现地表水、地下水联合调度,发展高标准的节水灌溉工程,发展规模化设施农业,实施节水工程的规模化、标准化、产业化;加大农业结构调整力度,大力推广农艺节水技术,实现节水农业的现代化管理。  相似文献   

3.
针对山东省引黄灌区的农业用水状况,提出引黄灌区需遵循引黄补源、以井保丰,井渠结合的基本农业生产用水思路,在区域范围内合理规划调控地表水、地下水,以保证灌区有限水资源发挥最大效益。并通过工程及节水配套的应用与集成,总结出黄河下游灌区农业节水发展模式。  相似文献   

4.
为了充分开发和合理利用水资源,实现水的可持续利用,针对馆陶县水资源开发利用引起的河道断流、地下水位下降、水质污染等一系列环境问题,提出对地下水实行计划管理的节水综合措施为农业节水技术措施、工程节水措施及管理节水措施。  相似文献   

5.
为了客观评价泾惠渠灌区节水改造环境效应及制定适宜的农业节水方案,寻求灌区地下水合理开发利用模式,综合应用GMS和ArcGIS软件建立了灌区地下水分布式模型,结合灌区渠系衬砌、田间节水及农业种植结构的实际情况设置8种真实情景和假定情景分析了灌区节水改造对地下水空间分布的影响.结果表明:灌区田间节水工程可减少18.5%~33.4%的井灌水量,对缓解地下水位下降效果尤为明显;灌区渠系节水工程使渠系水利用系数增加16.9%,减少地下水开采的作用次之;灌区泾阳、杨府、楼底、张卜等地区农业种植结构与水土资源空间布局匹配不合理抵消了节水改造对地下水位下降的部分抑制作用,地下水降落漏斗呈扩大趋势.建议进行地下水人工调蓄、完善地下水取水许可制度、加大田间节水力度、合理调整农业种植结构,实现灌区水资源高效持续利用及节水农业可持续发展.  相似文献   

6.
为提高水资源的利用率,发展高效用水农业首先要发展节水灌溉,在农业水利灌溉领域,通过分析国际先进的节水模式及水资源高效利用技术,评价我国灌溉农业高效用水工程进展。针对我国人口与水、土地等资源的矛盾问题,论述我国水资源现状和农业用水状况以及我国节水灌溉进展,指出我国农业节水灌溉现状和推广中存在问题。提出了加提高节水意识,健全节水法规,发挥政府职能,提高资金投入,不断加强节水灌溉技术创新以及落实管护责任等改进建议,激发节水灌溉工程长效运行等方式以推进我国灌溉农田高效用水发展进程。  相似文献   

7.
节水农业是提高用水有效性的农业,是水、土、作物资源综合开发利用的系统工程。衡量节水农业的标准是作物的产量及其品质,用水的利用率及其生产率。节水农业包括节水灌溉农业和旱地农业,节水农业最基本的内涵特征是高效利用水资源,高效包括提高水资源的“有效性”和“转化效率”2个方面,节水农业包括4个方面的内容:一是农艺节水,二是生理节水,三是管理节水,四是工程节水。  相似文献   

8.
车小萍 《河北农机》2023,(20):130-132
随着人口的不断增加和气候变化影响,农业面临着巨大的挑战。农业产量的增加需要更多的水资源,但水资源的供应却越来越有限。为了满足农业的需求并保护环境,高效节水灌溉工程应运而生。并且,在农业现代化发展的背景下,传统的农业灌溉方式已经不适用于当前的农业发展,不仅会降低水资源的使用效率,还会造成水资源的浪费。因此,在农田水利工程中,高效节水灌溉技术的应用越来越广泛,并扮演着至关重要的角色。通过科学合理的水资源利用,高效节水灌溉工程可以显著提高农田产量,降低水资源浪费,实现农业可持续发展。基于此,本文介绍高效节水灌溉工程的意义以及对农田效益的提升价值,详细探讨工程的建设措施,总结在农业中的重要性,以提升效益,提高管理效率,优化农田发展模式。  相似文献   

9.
针对山东省引黄灌区的农业用水状况 ,提出引黄灌区需遵循引黄补源、以井保丰 ,井渠结合的基本农业生产用水思路 ,在区域范围内合理规划调控地表水、地下水 ,以保证灌区有限水资源发挥最大效益。并通过工程及节水配套的应用与集成 ,总结出黄河下游灌区农业节水发展模式  相似文献   

10.
井渠结合灌区可持续发展的引洪补源措施   总被引:2,自引:2,他引:0  
为了水资源的可持续利用,井渠结合灌区必须建立高效完善的节水灌溉系统和高效地表水,地下水联合调控管理系统,突出搞好引洪补源,以实现地下水采补平衡,从节水与开源,引洪补源与自然条件,工程基础,高科技管理技术,群众支持等几方面,结合农业高效用水示范项目区的实践,论述了兴建此类灌区的必要性,可行性及兴建中应注意的几个关键问题。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