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采集田间自然发病典型的散尾葵叶部,按照柯赫氏法则获得致病菌株,通过病原菌形态观察以及核糖体DNA-ITS序列分析,结果表明,散尾葵叶斑病的病原菌为小孢拟盘多毛孢[Pestalotiopsis microspora (Speg.)Satista&Peresapud Batista].  相似文献   

2.
红叶石楠小孢拟盘多毛孢叶斑病化学防治试验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室内测定了10种化学杀菌剂对红叶石楠叶斑病病原菌小孢拟盘多毛孢(Pestalotiopsis microspora)的抑菌毒力.结果表明:7种化学药剂对菌丝生长有抑制作用,其中代森锰锌、嘧菌酯、咪鲜胺效果最佳,其抑菌率分别达66.77%、65.56%和71.11%,EC50值分别为4.867 7、4.6283、4.499 7μg·mL-1;选用代森锰锌、嘧菌酯、咪鲜胺进行野外防治试验,其防效分别达58.46%、62.88%和75.62%,其结果与室内基本一致.室内外试验结果表明代森锰锌、嘧菌酯、咪鲜胺可作为防治该病的药剂,其中咪鲜胺为首选药剂.  相似文献   

3.
芒果叶斑病是一种较为严重的病害,对云南红河地区的芒果叶斑病病原菌进行了鉴定,探讨不同温度、pH值、光照、碳氮比等条件对叶斑病病原菌菌丝生长的影响,以期系统掌握该病原菌的生物学特性,为芒果叶斑病的防治提供理论依据.结果表明,云南红河地区芒果叶斑病病原菌是链格孢菌,其菌丝在10~35℃范围内均能生长,最适温度为25℃;在pH值5~9之间菌丝均能生长,pH值为7时生长最好;在3种光照条件下菌丝均能扩展,最适光照为全黑暗环境;在碳氮比为3~7的范围内,菌丝均能生长,最适碳氮比为6.  相似文献   

4.
为了鉴定江西省吉安地区一种新的烤烟叶斑病病原菌,研究了该菌的致病性、形态特征以及温度对其生物学特征的影响,分析了其核糖体DNA-ITS 序列同源性。结果表明,该病原菌属于棒孢属真菌,同源性分析显示,该菌与 Gen Bank 中多主棒孢霉 ITS 序列的同源性达99%以上,确认该病原菌为多主棒孢霉〔Corynespora cassiicola(Berk. Curt.)Wei〕;生物学特性测定结果表明,菌丝在低于9℃、高于39℃条件下不生长,生长最适温度为26.5℃;最适于产孢温度为29℃,而分生孢子萌发最适温度为26.5℃。烤烟棒孢霉叶斑病在江西属首次报道。  相似文献   

5.
越橘叶斑病病原菌的鉴定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文章在辽东地区越橘叶斑病发生严重的种苗繁育圃场采集病叶标本,经分离纯化获得一株真菌,用涂抹法回接健康植株的叶片,与自然发病症状相同。根据该病原菌在光学显微镜下的形态特征以及对其ITS和-βtubulin的核酸序列分析,结果表明,确认辽东地区发生的越橘叶斑病的病原菌是柯氏帚梗柱孢霉(Cylindro-cladium colhounii Peerally)。  相似文献   

6.
对芒萁叶斑病进行病原鉴定,研究病原菌生物学特性和杀菌剂对其抑制作用。结果表明,该病原菌为拟盘多毛孢属真菌,最适宜生长的碳源为乳糖、氮源为硝酸钠。菌丝适宜生长的温度范围较窄,只能在15~30℃范围内生长,28℃菌丝生长最好,分生孢子在32℃时萌发率最高;适宜菌丝和分生孢子生长和萌发的p H值范围均较广,适宜菌丝生长的p H值为4.0,适宜分生孢子萌发的p H值为6.0;光周期对菌落生长的影响不大,光照有利于分子孢子的萌发。供试杀菌剂中以百菌清抑菌效果最好。  相似文献   

7.
对海南发生的茄子棒孢霉叶斑病进行了病原菌的分离鉴定及生物学特性测定。根据该病原菌的形态特征、致病性及rDNA-ITS序列测定,将引起该病害的病原菌鉴定为多主棒孢霉;生物学特性研究表明:24~30℃、pH值7~9和完全光照为该病原菌菌落生长的最适条件,菌株在常用真菌培养基上均能生长,且影响不显著。病原菌菌株分生孢子萌发的适宜温度为28℃,致死温度为55℃10 min。  相似文献   

8.
黄精是重要的药食同源植物,黄精叶斑病影响了黄精的品质。为明确泰山黄精叶斑病的病原菌及其生物学特性,本文采集患病黄精叶片,通过组织分离法、致病性测定、形态学鉴定及分子生物学鉴定,确定了黄精叶斑病病原菌种类,分析了碳源、氮源、pH值、温度、培养基以及病原菌的致死温度对菌丝体生长的影响,进而研究了黄精叶斑病病原菌的生物学特性。共从患病黄精叶片中分离获得33株真菌,具有致病能力的菌株两株,分别鉴定为Fusarium fujikuroi HJ-B-20和F. proliferatum HJ-B-32。生物研究学特性研究表明,HJ-B-20最适碳源为葡萄糖,最适氮源为酵母浸膏,最适生长温度为28℃,最适pH值范围为6~8,最适培养基为PDA;HJ-B-32最适碳源为葡萄糖,最适氮源为蛋白胨,最适生长温度为28℃,最适pH值范围为6~8,最适培养基为PDA。  相似文献   

9.
类拟盘多毛孢属真菌(Pestalotiopsis-like fungi)是油茶上重要的病原菌,能够引起病害并造成损失。从安徽省旌德县庙首林场油茶病叶中分离到6株类拟盘多毛孢属真菌,采用形态学结合3基因(ITS+TUB+TEF)分子系统学分析鉴定。结果显示,6株类拟盘多毛孢属真菌属于4个种,其中Pestalotiopsis chamaeropis为已知种,系油茶上首次报道,其余3个为系统发育种,由于缺乏足够菌株,没有进一步描述,菌株致病性也需要进一步研究。研究结果预示油茶中可能有更多的未描述的类拟盘多毛孢属的种。应对全国油茶类拟盘多毛孢属真菌的进行全面系统的调查研究,为油茶病害防治和抗病育种提供基础数据。  相似文献   

10.
[目的]明确引起喀什地区核桃叶斑病的病原,有效防控该病害的扩展和蔓延,为病害的进一步防治奠定理论基础.[方法]采用常规组织分离法对病样进行分离,对病原进行形态学和分子生物学鉴定.[结果]从喀什叶城和莎车两个县的8个核桃园中采集典型的核桃叶斑病标本,经分离培养纯化及接种试验,确定了喀什地区核桃生产园叶斑病的病原.选取代表性菌株进行培养观察和测定,并采用真菌rDNA-ITS通用引物(ITS1F-ITS4)进行PCR扩增并测序,获得序列登录GenBank进行比对分析.根据形态学和分子生物学实验结果,确定引起核桃叶斑病的病原菌为链格孢菌Alternaria alternata.[结论]喀什地区核桃叶斑病主要由链格孢菌Alternaria alternata (Fries) Keissle侵染引起.  相似文献   

11.
【目的】研究石河子地区棉花苗期叶斑病病原菌种类。【方法】棉花苗期,采集石河子地区典型叶斑病样120个,用常规组织分离法进行分离和纯化,共得到105个链格孢属(Alternaria spp.)菌株,选取其中15个代表性菌株,通过致病性测定、常规形态学鉴定及组蛋白3基因序列分析,对病原菌种类进行鉴定。【结果】供试15个代表性菌株均具有致病性。形态学测定,可将其鉴定为A.alternata和A.tenuissima两类;基于组蛋白3基因序列分析,前一类与A.alternata(AF404620、KF997067和KR866858)相似性达99%,后一类与A.tenuissima(KT384348)相似性达99%以上。【结论】2016年引起石河子地区棉花苗期叶斑病的病原菌为A.alternata和A.tenuissima。  相似文献   

12.
万寿菊细菌性叶斑病的发生与病原菌鉴定   总被引:5,自引:1,他引:5  
首次报道了万寿菊细菌性叶斑病在我国的发生,从吉林省敦化市不同地点、不同部位发病的万寿菊上分离出有致病性的4个菌株,通过对其形态学、培养性状、生理生化性状及生态学的测定,并根据其引起病害的症状特点,将其确定为丁香假单胞菌万寿菊致病变种(Pseudomonas syringae pv. tagetis (Hellmers 1955) Young et al 1978)。  相似文献   

13.
描述了海南省姜种植地发生细菌性叶斑病的症状,根据对该病原菌的形态、染色反应、培养性状、生理生化特性、寄主范围等测定结果,将该病原菌鉴定为甘蓝黄单胞菌姜致病变种[Xanthomonas campesris pv.zingibericola(Ren etFang1981)Bradbbury 1986].  相似文献   

14.
为明确江西奉新县猕猴桃一种新的真菌性叶斑病病原菌种类,对采集的病叶样品进行了真菌分离,对分离菌株进行了形态学和分子生物学鉴定,并作了致病性测定。共分离得到32个真菌菌株,其在人工接种实验中均具有致病性。各菌株的培养特征、分生孢子形态大小相同,均符合文献中对多主棒孢的描述。随机选取3个菌株,测定了其r DNA-ITS序列,3个菌株的序列相同,且与Gen Bank中的多主棒孢的对应序列具有100%的同源性。据此认为,奉新猕猴桃叶斑病的病原菌种类为半知菌类棒孢属中的多主棒孢(Corynespora cassiicola)。  相似文献   

15.
16.
对红豆杉叶斑病进行病原鉴定,并研究其生物学特性和杀菌剂对其抑制作用。结果表明,该病原菌为交链孢属真菌;该病原菌最适宜生长的碳源为可溶性淀粉,氮源为硝酸钠。菌丝适宜生长的温度范围较窄,最适菌丝生长的温度是28℃;菌丝适宜生长的p H值范围较广,在p H值2.5~10.9之间均能生长;光周期对菌落生长的影响不大。供试的杀菌剂中以百菌清的抑菌效果最好。  相似文献   

17.
枇杷拟盘多毛孢菌的生物学特性及杀菌剂的药效研究   总被引:9,自引:2,他引:9  
枇杷拟盘多毛孢菌生长温度范围为10~30℃,最适温度为20~25℃.在碳源中,以对蔗糖、乳糖和葡萄糖利用为佳,其中蔗糖和葡萄糖最适合病菌产孢;在氮源中,以对蛋白胨、磷酸铵、硝酸铵和硝酸钾利用为佳,其中硝酸钾最适合病菌产孢,而硫酸铵不利病菌生长,尿素可抑制病菌生长.室内试验结果表明,1~100 mg*L-1浓度的50%施保功WP、50%多菌灵WP、68%多菌灵*代森锰锌WP和50%多菌灵*施保功WP均能有效抑制该病菌菌丝生长和产孢.田间试验结果也表明,50%多菌灵*施保功WP 1.00 kg*hm-2防治枇杷叶斑病效果最好,防效为93.27%;68%多菌灵*代森锰锌WP 2.50 kg*hm-2次之,防效为80.34%.  相似文献   

18.
本研究从贵州余庆茶叶产区的茶树叶部病害样品中分离纯化出多个相似的分离物,观察其菌落、分生孢子器和分生孢子等形态。测定了LSU、ITS和TUB等核酸序列,采用PAUP软件及最大简约法,进行多基因系统发育树分析。依据柯赫氏法则,完成代表性菌株CGMCC3.20149在室内和自然条件下的茶树叶片致病性研究。同时,还探究了菌株CGMCC3.20149在不同培养基上的生长速率。结果表明,CGMCC3.20149菌株的菌落、分生孢子器和分生孢子等形态与荸荠点霉秆枯病菌Didymella bellidis一致;CGMCC3.20149菌株与模式菌株D.bellidis PD 94/886和D.bellidis CBS 714.85在系统发育树上聚为一支,自举支持率为100%;通过损伤方式接种,CGMCC3.20149菌株可引起茶树叶片产生病斑;在OA培养基上的生长速率最快,达(0.76±0.01) cm/d, PDA培养基上的生长速率次之,为(0.73±0.02) cm/d, MEA培养基上的生长速率则最慢,为(0.62±0.01) cm/d;不同的碳素营养和氮素营养均影响菌丝的生长速率、菌素丰度、...  相似文献   

19.
为明确贵州省黔东南苗族侗族自治州麻江县蓝莓叶斑病病原菌种类及其生物学特性,采用组织分离法获得了代表性病原菌株Y2,科赫氏法则证明Y2是引起蓝莓叶斑病的病原菌。形态学和分子生物学综合鉴定菌株Y2为链格孢菌(Alternaria alternate)。生物学特性研究结果表明,病原菌Y2在PDA培养条件下,气生菌丝较发达,菌丝呈白色、密集,基质背面呈淡黄色,分生孢子单生,褐色,卵圆形、倒棒形,有纵横隔膜。该菌菌丝生长的最佳培养基为察氏培养基,产孢最适培养基为WA培养基;菌丝生长的最适温度为25℃,产孢最适温度为5℃;菌丝对碳源葡萄糖利用效果最好,但麦芽糖能更好地促进Y2产孢;菌丝生长最适氮源为蛋白胨,产孢最适氮源为硫酸铵;全光照适宜菌丝生长,但全黑暗促进Y2产孢;菌丝生长和产孢最适pH值为7。通过Y2菌株生物学特性研究,能够为蓝莓叶斑病防治提供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20.
2008年以来,在武汉市再力花叶片上发现一种病害,该病发病初期为红褐色针尖状圆点,后扩展为圆形、椭圆形或不规则形,病斑中央灰白至灰褐色,斑缘红褐色,外有黄色晕圈,病健交界明显;发病后期病斑进一步扩展联合成大病斑,发病严重的植株,多数叶片布满病斑且干枯死亡,严重影响植株的光合作用和观赏价值。从叶片上分离得到病菌,经柯赫氏法则验证,鉴定该病原菌为链格孢属链格孢菌[Alternaria alternate(Fr.)Keirssler]。该病菌为害再力花引起叶斑病在国内尚属首次报道。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