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2.
3.
5.
近年来,稻曲病成为怀宁县双季晚稻穗期的重要病害之一。分析了水稻稻曲病发生的原因,主要在于:大量的菌源存在、品种抗性差、气候因素、栽培因素以及重视不够;针对发生的原因,提出防治方法。 相似文献
6.
7.
8.
9.
10.
11.
国内外稻曲病研究进展 总被引:10,自引:0,他引:10
对国内外稻曲病的分布与为害,稻曲病菌的生物学特性,稻曲病的侵染循环,影响稻曲病发病的因素及稻曲病的防治等研究进行了综述,并提出了稻曲病研究中存在的问题。 相似文献
13.
14.
水稻稻曲病控制技术研究 总被引:11,自引:0,他引:11
水稻稻曲病菌(ustilaginodiea virens(cke.)Tak)的浸染适期研究表明:水稻花粉母细胞充实期是稻曲病菌侵染水稻的最佳时期,其接种后的病株率为45%。在稻曲病菌浸染的最佳时期尝试引进拮抗细菌和化学农药的复配剂FP-Bb、生物农药纹曲宁、三唑醇、Bb-916、井冈霉素、稻曲清对稻曲病进行防治,防治结果为66.7%、75.6%、40.0%、45.2%、72.3%和80.1%;重金属类药剂稻曲清对稻曲病防效最好,生物农药纹曲宁、FP-Bb、井冈霉素也有较好的抑制作用,其中FP-Bb对稻曲病的控制效果随着单位面积用药量的增加,防治效果有所提高,比其组分15%三唑醇和Bb-916的控制效果好,不同次数的防治结果表明,在水稻花粉母细胞充实期足量药剂防治1次即可有效的防治水稻稻曲病。 相似文献
15.
水稻稻曲病抗性遗传机制 总被引:5,自引:1,他引:5
选用经多年接种鉴定,对水稻稻曲病有较强抗性的水稻地方品种早光头粳(P1)与感病品种粤B(P2)配置了P1、P2、F1、F2、BC1(F1×P1)和Bc2(F1×P2)6个世代。在水稻孕穗期,对这6个世代单株进行人工接种稻曲病病菌,调查各个单株对稻曲病的抗性表现,并进行遗传分析。结果表明:水稻稻曲病为2对主基因+多基因的遗传,第1对主基因的效应以显性效应为主,加性作用次之;第2对主基因的效应以显性效应为主,加性作用不明显;对于该组合,按F2分离世代计算,水稻稻曲病抗性的遗传率为82.84%。 相似文献
16.
17.
18.
介绍了水稻稻曲病的危害症状、发病规律和特点,分析了其流行因素,总结了其综合防治技术,以期为水稻稻曲病的防治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9.
稻曲病只危害个别谷粒,病菌侵入谷粒后,在谷颖壳内形成菌丝块,从内外颖合缝处露出淡黄绿色块状孢子座,随后孢子座逐渐增大,包囊整个颖壳近不规则球形。常大于谷粒.颜色橙一黄绿一黑绿色,表面初期平滑,后龟裂,散布墨绿色粉来状的厚垣孢子。剖开病粒,可见到墨绿色、橙黄色、淡黄粉色末状的厚孢子。 相似文献
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