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国家禽流感参考实验室主任陈化兰表示,自3月底H7N9禽流感疫情发生以来,按照农业部《动物H7N9禽流感紧急监测方案》做了大量的采样监测工作,从上海、安徽、浙江和江苏4省市采集了35个生猪养殖场和11个生猪屠宰场的  相似文献   

2.
新闻集萃     
加强国际交流合作切实有效防控动物H7N9禽流感4月9日,农业部兽医局与联合国粮农组织(FAO)驻华代表处及FAO跨界动物疫病应急中心中国办公室举行会谈,就加强动物H7N9禽流感防控技术合作交换意见。农业部兽医局通报了近期中国动物H7N9禽流感疫情排查、病毒监测情况及采取的防控措施,介绍了下一步在全国组织开展动物H7N9禽流感监测和应急处置工作安排。双方就进一步加  相似文献   

3.
<正>国家卫生和计划生育委员会制定了《人感染H7N9禽流感诊疗方案(2014年版)》。该方案提出,大部分人感染H7N9禽流感确诊者为散发病例,有个别家庭聚集发病现象,但尚无持续人际间传播的证据;不排除有限的非持续的人传人。人感染H7N9禽流感是由H7N9禽流感病毒引起的急性呼吸道传染病,其中重症肺炎病例常可合并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感染性休克,甚至多器官功能  相似文献   

4.
《农民致富之友》2005,(12):23-23
【人群篇】 人类感染禽流感临床症状 并不是所有的禽流感病毒都能引起禽流感,只有高致病性的毒株才能引发疫情。目前已发现能引起人感染禽流感的病毒,只有H5N1、H7N7、H9N2亚型毒株。  相似文献   

5.
为了进一步了解中国大陆人感染H7N9禽流感病例的流行病学特征,对国家、各省级(直辖市)卫生部门及国家新闻网通过互联网通报的H7N9禽流感病例资料进行描述性研究,分析病例的年龄、性别、职业等特征,并将各地区各个时间段的疫情暴发情况与候鸟迁徙的时间与路径进行对比分析。从2013年2月1日到2014年5月12日,各省级(直辖市)卫生网通报的病例一共397例,其中男性261例,占67.1%;女性128例,占32.9%。感染者年龄的中位数是59岁,主要以农民和退休人员为主。中老年人是人感染H7N9禽流感的高危人群。中国的东部沿海以及东南沿海地区是H7N9禽流感的重点监测地区,在这些地区要加强对候鸟的监测。  相似文献   

6.
《福建农业》2013,(8):37-37
今年5月30日,世界动物卫生组织(OIE)第81届国际大会安排专门议题,交流H7N9禽流感防控。会议高度评价了中国H7N9禽流感防控工作。  相似文献   

7.
流感病毒分为A(甲)、B(乙)、C(丙).目前,从禽分离到的流感病毒均为A型流感病毒,有17种H亚型(H1~H17)和9种N亚型(N1~N9),它们可以组合成153种不同的病毒亚型组合,例如H5N1、H7N2、H7N9、H9N2等.从世界范围内分离的禽流感病毒来看,绝大部分H5亚型禽流感都是对鸡呈高致病性的,H7亚型禽流感病毒对鸡致病性从低到高都有,而H9等其他亚型禽流感病毒基本都是低致病性的.  相似文献   

8.
H7N9型禽流感是一种新型禽流感,于2013年3月底在上海和安徽两地率先发现。H7N9型禽流感是全球首次发现的新亚型流感病毒,尚未纳入中国法定报告传染病监测报告系统,并且至2013年4月初尚未有疫苗推出。人一旦被该病毒感染,均在早期出现发热等症状,至2013年4月尚未证实此类病毒是否具有人传染人的特性。传染源截至2013年5月初尚不明确,推测可能为携带H7N9型禽流感病毒的禽类及其  相似文献   

9.
总部位于罗马的联合国粮农组织9月16日发布预警称,H7N9和H5N1型禽流感可能在即将到来的流感季节重现.粮农组织首席兽医官胡安爛卢布罗思在该组织与美国国际开发署、世界卫生组织和世界动物卫生组织的联席会议上警告说,各国应该时刻保持警惕,因为禽流感仍在家禽间传播,不仅出现过禽流感疫情的国家要加强预防措施,与这些国家相邻的国家和与疫情国有密切市场贸易的国家也要加强监测".  相似文献   

10.
正1禽流感的症状与传播途径1.1症状。禽流感病毒,属于甲型流感病毒,根据禽流感病毒对鸡和火鸡的致病性的不同,分为高、中、低/非致病性三级.目前研究发现,人感染禽流感的传染源为携带病毒的禽类。既往确认感染人的禽流感病毒有H5N1、H9N2、H7N2、H7N3、H7N7、H5N2、H10N7,症状表现各不相同。1.2传播途径。研究认为,人感染H5N1亚型禽流感的主要途径是密切接触病死禽,高危行为包括宰杀、拔毛和加工被  相似文献   

11.
试验通过对重组禽流感病毒(H5+H7)三价灭活疫苗(H5N1Re-11株+Re-12株+H7N9 H7Re2株)在接种蛋鸡后产生抗体效价值的情况,评价重组禽流感病毒(H5+H7)三价灭活疫苗(H5N1Re-11株+Re-12株+H7N9 Re-2株)对蛋鸡预防高致病性禽流感疫病的效果。同时进行安全性试验。结果表明,蛋鸡在15日龄接种重组禽流感病毒(H5+H7)三价灭活疫苗(H5N1Re-11株+Re-12株+H7N9 H7Re2株),45日龄进行二次免疫,75日龄进行三免,产生H5N1Re-11株抗体滴度、H5N1Re-12株抗体滴度、H7N9 Re-2株抗体滴度都较高,从抗体消长规律来看,对产蛋前的蛋鸡都有较好的保护力,疫苗接种后未对鸡群造成应激反应。通过本试验在蛋鸡上接种重组禽流感病毒(H5+H7)三价灭活疫苗(H5N1Re-11株+Re-12株+H7N9 H7Re2株)首次免疫后14 d产生抗体有保护力,二免后14 d抗体滴度达到高峰,对蛋鸡有很好的保护力,为预防蛋鸡高致病性禽流感疫病提供临床依据。  相似文献   

12.
《农家致富》2013,(9):58
禽流感,是由甲型流感病毒的一种亚型引起的急性传染性疾病。它通常只感染鸟类,少见情况会感染人、猪、马、水貂和海洋哺乳动物。此次报道的人感染H7N9禽流感病毒,是H7N9和H9N2基因重配的新病毒。以下为读者列举H7N9禽流感的相关知识,供大家参考。问:人与人之间会传播吗,潜伏  相似文献   

13.
本文阐述了人感染H7N9禽流感后,兽医部门结合病原特征、流行病学,从重点监测、应对措施等方面介绍了高致病性禽流感的综合防控措施。  相似文献   

14.
试验通过对重组禽流感病毒(H5+H7)三价灭活疫苗(H5N1Re-11株+Re-12株+H7N9 H7Re-2株)在慢速型黄羽肉鸡上接种后产生抗体效价值的情况,来评价重组禽流感病毒(H5+H7)三价灭活疫苗(H5N1Re-11株+Re-12株+H7N9 Re-2株)对黄羽肉鸡预防高致病性禽流感疫病的效果。结果表明黄羽肉鸡在15日龄接种重组禽流感病毒(H5+H7)三价灭活疫苗(H5N1Re-11株+Re-12株+H7N9 H7Re2株),45日龄进行二次免疫,75日龄进行三免,产生H5N1Re-11株抗体滴度、H5N1Re-12株抗体滴度、H7N9 Re-2株抗体滴度都较高,从抗体消长规律来看对慢速型黄羽肉鸡出栏前都有很好的保护力。试验在黄羽肉鸡上接种重组禽流感病毒(H5+H7)三价灭活疫苗(H5N1Re-11株+Re-12株+H7N9 H7Re2株)首次免疫后14 d产生抗体有保护力,二免后28日龄抗体滴度达到高峰,对慢速型黄羽肉鸡有很好的保护力。  相似文献   

15.
为提高科学有效防控H7N9禽流感的水平,现就人感染H7N9禽流感的相关知识及预防作一介绍。  相似文献   

16.
《农家顾问》2013,(6):32-32
2013年5月24日农业部发布《中华人民共和国农业部公告第1950号公告》,公告称,国家禽流感参考实验室实验结果表明,H7N9禽流感病毒对家禽属低致病性禽流感病毒。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动物防疫法》和《一、二、三类动物疫病病种名录》有关规定,将H7N9禽流感调整为按二类动物疫病管理。原农业部第1919号公告废止。  相似文献   

17.
为建立鸭H9N2亚型禽流感病毒的监测及临床诊断方法,根据鸭源H9N2亚型禽流感病毒HA蛋白的基因序列设计1对特异性PCR引物,并以鸭源H9N2亚型禽流感病毒基因组为模板,建立鸭源H9N2亚型禽流感病毒的特异性RT-PCR检测方法,并用该方法对江苏省多地采集的疑似病料进行检测,扩增产物经测序鉴定后判断建立的方法对临床样品的检出率。结果显示,该方法可以特异性扩增鸭源H9N2亚型禽流感病毒HA蛋白基因保守区的837 bp的序列,与对照的病毒无交叉反应,敏感性较好,最低可检测1fg基因组,临床样品的检测率为100%,表明本试验建立的鸭源H9N2亚型禽流感病毒RT-PCR特异性强、敏感性高,可用于临床快速诊断鸭源H9N2亚型禽流感病毒感染。  相似文献   

18.
为监测郎溪县3个大型817肉鸡场75日龄肉鸡禽流感和新城疫免疫程序效果,采用血凝抑制实验(HI)对共计420个样本血清进行效价检测。3个肉鸡场中:新城疫抗体阳性率均大于90%,平均抗体滴度为8.2; H5N1/Re-5禽流感抗体阳性率均大于90%、平均抗体滴度为8.6; H7N9禽流感抗体阳性率均大于90%,平均抗体滴度为8.3。本试验说明,新城疫、H5N1、 H7N9的免疫程序正确且有效,平均抗体阳性率和抗体滴度较高,具备良好的免疫保护能力。  相似文献   

19.
对话动机 它是一种什么样的病毒,既能与季节性流感病毒受体结合,又易与禽流感病毒受体结合;还能在人体中掀起“细胞因子风暴”,导致感染者病情危重。舒跃龙教授研究团队在科研文章中称:大量生物特征表明.H7N9禽流感病毒对人类仍然是重大威胁,对H7N9持续的严密监测和研究,才能让人类拥有抵御这种新型重组病毒的能力。  相似文献   

20.
本文简述高致病性禽流感的两个亚型H5N1及H7N9病毒的流行特征、起源、传播和预防措施。根据大量的数据调查和数据分析,认为较之前爆发的H5N1禽流感,甲型流感病毒的传播更加不易观察,流感病毒的危害更为严重。对于新型高致病性禽流感H7N9的预防与控制刻不容缓,而且要密切关注其病毒再次发生变异及重组,以防范禽流感的大规模爆发。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