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城市化的动力机制可以说有很多,从不同的角度可以得出不同的结论,政策的引导与调控力这一直是我国城市化进程中最直接、最主要的动力之一;还有是中心城镇的拉力;农村自身的推力随着生产力水平的提高,现在的农业已经不再需要人长时间地留在农村进行生产了,因此越来越多的农村劳动力被解放了出来,客观上为他们进入城市务工创造了条件。从城市化发生的地域角度分析。城市化的方式可以分为本地城市化和异地城市化。本地城市化就是指农村人口在当地或附近地域的城市化;异地城市化指农村人口在较大垮度的地域进行转移,以加入新的城市群落或形成新的城市群落的过程。如内地大量农民到沿海打工。加入到沿海的城市群落中的过程,就是其型的异地城市化。  相似文献   

2.
数天前,曾跟一位关系非常好的长辈唠家常。这位长辈在某省一个事业单位任职党委书记。他知道我近几年一直关注中国的土地问题,所以向我咨询。 据书记讲,他生在农村,弟弟跟他一样,离开老家到城市工作定居下来。双亲在世时,他们兄弟还经常回家看看。前几年,父母相继去世,他们就很少再回农村老家了,家里只剩下几亩承包地和一座盖在宅基地上的宅子。  相似文献   

3.
周军 《农家顾问》2005,(9):63-64
农民工是现代城市中的一个特殊群体,他们肩负着城市化建设和农村经济发展的双重任务。在工业化发展和城市化进程中,农民工越来越发挥着重要作用。但是,农民工的打工生活酸、甜、苦、辣只有农民工自己去品味,对那些不平事,一要靠法律,二要靠政府,三要靠自己去抗争。  相似文献   

4.
在农村与城市的“交接点”上。生活着这样一群人:他们生于农村.长于农村。却竭力脱离农村,跻身于城市,成为城市文明建设与发展中的一分子:他们“走进”了城市.接受了城市文明的熏陶.却始终有意无意地保持着“外来者”的隔阂感,难以完全“融入”城市生活。同时,他们还同农村保持着千丝万缕的联系.并通过自身的行为影响、推动着家乡的发展。与大量涌入城市的农民工不同.他们或受过良好的教育。  相似文献   

5.
《新农业》2001,(1):32-32
解决农村改革和发展中存在的声题,实现我国农业和农村经济的新飞跃,必须把发展农村经济作为主题,把深化农村改革和科技兴农作为动力,招提高广大农民的物质文化生活水平作为根本出发点,从多方面做好工作。但最根本的要靠党的各级组织和农村基层干部带领群众奋力拼搏,要靠他们提高实践“三个代表”的能力。  相似文献   

6.
问:我是一大城市政府机关的公务员,大学毕业后即离开农村老家在城里工作居住多年.农村老家有一处从父亲那里继承来的祖上老屋,父亲临终前嘱咐我一定要保护好祖上的遗产.  相似文献   

7.
推进新农村建设。必须深刻认识其科学内涵 一是实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目标的难点和关键在农村就整体而言,我国最薄弱的环节在农村,最困难的群体在农村,最多的隐患来自农村。长期以来,我国农村发展落后于城市,农村社会事业的发展又落后于经济的发展。最突出的是:农村交通、通讯、自来水、农田水利设施等基础设施建设不足;农村文化、教育、卫生等社会事业发展滞后,农民看病难、看病贵、看不起病,农村子女上学难、上不起学的现象普遍存在;农民收入水平偏低,增收难度偏大,农业不稳、农民不富、农村不强,势必影响国民经济的持续稳定发展。基础设施的欠缺,社会事业的不足,收入水平的低下,也直接带来城乡矛盾、工农矛盾的进一步加剧,从而影响整个社会的和谐稳定。因此,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难点在农村,关键也在农村。  相似文献   

8.
李宏毅 《百姓》2005,(7):42-45
曾经,我在内地省会城市郑州做过两年的打工记者.那两年,每次回到我从前生活的老家农村,亲朋好友们见了我身着的考究的衣服,口中的高档香烟,手持的精致手机,无不心生羡慕.见了面,他们大都要问我这样一句话:  相似文献   

9.
农村经纪人,是为从事农产品购销、市场物资供应及农民劳务输出等牵线搭桥,从中获取中介费用或差价的组织或个人,在促进农民增收中发挥着不可替代的作用。他们能促进农产品流通,保证农产品价值的实现;促进农业结构调整,推进农业经营的规模化;推动农村服务社会化的发展,有效降低农业生产经营的风险;加快农村富余劳动力转移步伐,增加农民务工收入。  相似文献   

10.
对农村“留守孩子”问题的透视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当前,劳务输出已经成为农民发家致富的一条重要途径.也成为他们供子女上学的直接经济来源。但出于种种原因.多数外出打工者把自己的孩子留在农村老家,要么托付给孩子的爷爷奶奶或外公外婆,要么托付给亲戚邻居.甚至还有一些家庭.成年人都外出打工了.把十二三岁的孩子留在家中.他们既要打点自己的生话.又要照看年幼的弟弟、妹妹。  相似文献   

11.
如何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国家发改委产业经济研究所所长马晓河指出,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就是要为农民提供最基础的生存条件,改善他们的生存环境,即将在“十一五”期间开展的新农村建设.就是使农村实现六通、五改、两建设。所谓“六通”,就是农村通路、通水、通电、通气、通电话、通广播电视;“五改”,就是农村改厕、改厨、改圈、改学校、改卫生所;“两建设”,就是在农村建设公共场所、建设垃圾处理场。  相似文献   

12.
《农家顾问》2009,(1):18-19
“村官”——中国近年才出现的一个对广大最基层农村干部的新称谓。大多数的时候,它的涵义有双重的意义:一是“村”,这个与亿万农民相联系的字,隐谕着它的平凡;二是“官”,是不占编制、靠每位乡亲的选票决定的“官”,却代表着党和政府在农村社会最基层的形象,行使着一部分“官”的职能。人数众多的村官,带领着农民或曾经的农民,夯实着中国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的基础。  相似文献   

13.
当前,要壮大农产品流通产业,必须坚持“市场优先、效益优先”的原则,反弹琵琶,突出重点,强化措施,在关键环节上着力下功夫。1、注重组织培育,以新的营销形式壮大流通产业。一是要加强农村经纪人队伍建设,进一步提升农村经纪人的综合素质,增强他们驾驭市场经济的能力,提高他们的组织化程度,引导他们逐步走上自愿联合、共抗市场风险之路。二是要通过靠大、靠强、靠优的形式组建和发展一批与主导产业相适应、牵引力强、辐射面广、增值率高的加工、销售型龙头企业。三是要着力培育以农村民间流通协会为依托的农业社会化服务体系,并…  相似文献   

14.
画里话外     
<正>很多农民工在城市工作,但他们的孩子经常无法在城市享受同样的教育水平。这些农村孩子只能和父母分离,孤独地在农村享受质量不高的教育。如果这些孩子享有和城市一样的教育,即使他们来自农村或者他们父母是教育水平不高的农民,他们的学习表现和城市孩子的差距应该也不至于那么大。这才是城乡教育差距巨大的最主要原因。  相似文献   

15.
手工香皂店     
2002年从江苏省铜山县农村老家前往深圳的吴昊,靠研发和经营手工香皂.拼出了自己的一番天地。从2004年4月正式开业到2005年3月12日,在不到一年的时间里.吴昊的“星尚创皂馆”已经发展了218家加盟店和22家各级代理。  相似文献   

16.
对我国东中西部地区农村居民人均纯收入总量及来源结构进行分析后发现,1999年中央实施西部大开发战略以来,东中西部地区之间的差距不仅没有缩小,反而呈扩大之势。从战略的高度讲,缩小区域农村之间差距主要应采取如下一些对策:以财政投资为主,着力普及农村十二年义务教育,重点发展农村职业技术教育;以“丰”字型的城市经济发展战略为轴心,加快农村剩余劳动力向城市转移的步伐;以中央财政为主,有计划分步骤地在中西部地区建立社会保障制度;以农业产业化为龙头,加快中西部地区非农产业发展;以增加农民收入为切入.最,深化中西部地区农村税费改革;以统筹城乡发展为基调,走城乡协调发展的道路。  相似文献   

17.
促进农民增收的思考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农民增收任重道远,面临诸多困难:一是靠价格上涨拉动增收难;二是靠降低成本拉动增收难;三是靠政策补贴拉动增收难。如何走出困境?长远看,最根本的是要靠提高农民的素质、农业效益和竞争力。当前,根本出路在于挖掘“1个潜力”、办好“2件实事”、做好“3篇文章”。  相似文献   

18.
克山县涌泉乡可利用草原面积23000亩,水草资源较为丰富、林茂粮丰,发展畜牧业条件优越。为尽早建立起以畜牧业为主体的农村经济,加快农村经济结构调整步伐,实施了“三个三”工程。即实施了养牛、养猪全民化、养鸡小区化.养羊大户化的“三化工程”;实施了靠批量购进增加黄牛数量、靠小区拉动膨胀养鸡总量、靠自养自繁蓄积羊存量的“三增工程”;  相似文献   

19.
正受农村家庭结构变化、人口流动加速等因素影响,许多生活在农村的老人渐渐独守空房,陷入无人照料的困境。年复一年的辛勤耕作,换取子孙环绕和稍有盈余的晚年生活,靠土地和子女养老,似乎是千百年来农民的共同指望。然而,随着农村家庭结构、人口流动等方面不断发生变化,许多生活在农村的老人渐渐独守空房,陷入无人照料的困境。农村养老,问题频现。当他们老了,头发白了,儿女奔向了城市,他们还能在  相似文献   

20.
时至严冬,风雪无常。在每一个冬日的清晨。当我们伴随着上班的人流行进在寒气袭人的街道里时,身边不时就有环卫工人匆忙的身影。他们辗转在寒风中,穿梭于大街小巷,不&#183;怕脏,不怕累。为城市美容、为街道梳妆、为晨起的市民播撒下了一天的清新。 他们是比城市醒得早的最亮丽的一道风景。1月27日凌晨3时,《农村农业农民》杂志社派出的特别采访小组分赴绿城郑州市的大街小巷。寻找一个个身着橘黄色马甲的环卫工作者,他们舞动着扫帚、清理生活尘埃的朴素身影给这个还未醒来的城市增添了无限生动的内容,在他们身后不远处的晨光中,人们渐行渐近。新的一天开始了……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