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3 毫秒
1.
重寄生放线菌F46和PR对灰葡萄孢的抑制作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测定了2株重寄生放线菌对灰葡萄孢的作用效果。结果表明,重寄生放线菌F46(Streptomycessp.)和PR(Streptomycessp.)对灰葡萄孢分生孢子萌发和芽管伸长都有一定的抑制作用,镜检可以观察到F46和PR在灰葡萄孢菌丝上产生附着胞、缠绕靶标菌丝,使靶标菌丝畸形等现象;诱发接种后2株重寄生放线菌对苹果、草莓、番茄采后灰霉病均有不同程度的控制作用,在低温下的防效优于高温,提前诱发接种的防效优于同时接种。  相似文献   

2.
利用重寄生链霉菌F46和生防放线菌SC11进行原生质体融合,通过菌落形态特征及颜色的差异分离获得8株融合菌株。皿内实验结果表明,包括F-S5,F-S8,F-S12,F-S15和F-S16在内的5个菌株保留了亲本 SC11较强的抑菌作用,其中F-S8只对粉红聚端孢(Trichothecium roseum)有较强的抑菌活性,抑菌率>60%;F- S12对粉红聚端孢(T.roseum)和大丽轮枝菌(Verticillium dahliae)有抑菌作用,抑菌率接近60%;而其他3个菌株对5种靶标病原真菌皆有强的抑菌活性,抑菌率可达70%左右。在受抑菌丝再生能力测定中发现,菌株F-S15对粉红聚端孢(T.roseum)有永久抑菌作用;菌株F-S5对胶胞炭疽菌(Colletotrichum gloeosporioides)以及菌株F-S15对大丽轮枝菌(V.dahliae)的永久抑菌作用比较显著。显微观察发现,受融合菌株抑制的菌丝均有不同程度的畸变。  相似文献   

3.
落叶松-杨栅锈菌重寄生菌的生物学特性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通过分离培养,发现落叶松-杨栅锈菌(Melampsora larici-populina)的重寄生菌主要有Cladosporium tenuissimum、Alternaria sp.Penicillium sp..对C.tenuissimum的生物学特性研究表明,该菌在PDA培养基上的生长适温为25~30℃,在pH为3~11时均可生长和产孢,最适pH为4~6.在对碳源的利用上,以果糖、葡萄糖生长最好,麦芽糖、淀粉、乳糖、甘露醇、木糖、蔗糖等均可以生长.随着葡萄糖浓度的增加,其菌落直径、菌丝致密程度和产孢  相似文献   

4.
利用重寄生链霉菌F46与生防放线菌SC1和SC11进行原生质体融合,以原生质体的形成率和再生率为指标,研究了Gly、蔗糖、酶及其质量浓度对原生质体融合的影响,并确定了最佳的酶解时间及灭活时间。结果表明,3个菌株培养液中加入Gly和蔗糖的质量浓度以0.5和30 g/mL为宜。对菌株SC1和SC11,分别用10 mg/mL和15 mg/mL,溶菌酶酶解60 min和100 min较合适;对菌株F46,以蜗牛酶(10 mg/mL)和溶菌酶(10 mg/mL)体积比为1:1的混合酶液酶解75 min为宜。菌株F46在55℃条件下热灭活45 min,菌株SC1和SC11则需在55℃条件下热灭活15 min;菌株F46,SC1和SC11的紫外灭活时间分别为16,2和3 min。  相似文献   

5.
放线菌菌株AH-1的分离鉴定与抑菌活性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筛选具有农用抑菌活性的微生物,从采自安徽黄山山区的土壤中分离得到一株具有抑制真菌活性的菌株AH-1。通过对其形态和培养特征、生理生化特性和16SrDNA序列分析,确定其为卡那霉素链霉菌。室内活性测定结果表明,该菌株发酵液具有广谱、较强的抗植物病原真菌活性,其对小麦根腐病菌和苹果褐腐病菌的菌丝生长抑制率高达94.4%和95.7%。抑制孢子萌发生测结果表明,AH-1菌株发酵液抑制玉米大斑病和马铃薯干腐病菌孢子萌发的EC50分别为15.81mg/L和10.17mg/L。推测,该菌株发酵液中可能含有广谱农用抑菌活性物质,值得深入研究。  相似文献   

6.
龙建友  高小宁 《安徽农业科学》2009,37(32):15890-15891
[目的]对GZ933菌株发酵产物的杀菌活性进行了离体测定。[方法]采用抑制菌丝生长速率法和孢予萌发法测定菌株发酵产物对植物病原茵的生物活性。[结果]GZ933发酵产物对油莱菌核病菌、辣椒疫霉病菌、番茄灰霉病菌菌丝生长的EC50分别为183,96、128.43eh,117.39mg/L;对葡萄白腐病菌和黄瓜霜霉病菌孢子萌发的EC5。分别为133.46和188.73mg/L。[结论]GZ933菌株对许多植物病原菌具有较好的抗茵活性,有很高的推广和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7.
 大花金鸡菊白粉病菌棕丝单囊壳(Sphaerotheca fusca)的重寄生菌—宿白粉菌(Ampelomyces quisqualis Ces.)在PSA,OA和PDA培养基上生长良好,以PSA最好,而在A &; HA和Czapek上生长较差,且在Richard上不产孢; 菌丝生长和产孢适温20~25 ℃,适宜pH值4~9,光照促进产孢,而黑暗有利于菌丝生长。对碳源的利用,菌丝生长和干重以甘露醇、水解乳糖等6种碳源为好, 甘露醇最佳, 淀粉最差;产孢以葡萄糖、蔗糖和果糖为好,葡萄糖最佳。对氮源的利用,菌丝生长及干重以蛋白胨和酵母膏为好,酵母膏最好;产孢以酵母膏最好。孢子萌发适宜温度10~25 ℃,相对湿度65%~100%和水滴中均能萌发,其中水滴中萌发率最高, 低于50%不萌发。最适pH值5~7, pH低于2和pH高10于孢子不萌发。光照对孢子萌发有促进作用。  相似文献   

8.
为了开发用于农村污水治理的高絮凝活性菌株,拟对高岭土有91.9%絮凝率的放线菌ws75382进行16S rDNA鉴定,并利用单因素试验和正交试验对其培养基组分进行优化。经过16S rDNA鉴定表明,放线菌ws75382与Streptomyces cyslabdanicus相似性最高,放线菌ws75382初始培养基组分多,碳氮源组分浓度偏高,优化获得的培养基组分氮源减少了1个成分,并且碳、氮源浓度分别降低了40%和30%,优化后的培养基组分为大豆粉15 g/L、葡萄糖14 g/L、氯化钠8 g/L和碳酸钙3 g/L,在此培养基组分下,ws75382絮凝率可以达100%。  相似文献   

9.
放线菌19G-317菌株发酵产物抑菌活性初步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明确放线菌19G-317菌株发酵产物对植物病原菌的抑制活性,为该菌株在农业病害防治中的开发应用及后续研究奠定基础。【方法】采用生长速率法、孢子萌发法、活体组织法和盆栽试验,测定放线菌19G-317菌株发酵产物的抑菌效果。【结果】生长速率法试验表明,放线菌19G-317菌株发酵产物对供试22种植物病原菌菌丝生长均有不同程度的抑制作用,发酵液对其中11种植物病原菌的抑制率大于60%,菌丝提取物对其中8种植物病原菌的抑制率大于90%;发酵液和菌丝提取物对油菜菌核病菌菌丝生长的EC50分别为84.30和18.80 mg/L。孢子萌发试验表明,发酵液和菌丝提取物对番茄灰霉病菌孢子的萌发均有较强的抑制作用,在0.5 mg/mL质量浓度下,其抑制率分别为94.26%和96.20%;组织法试验表明,在10 mg/mL质量浓度下,发酵液和菌丝提取物对番茄灰霉病的药效分别为72.17%和76.95%;盆栽试验表明,19G-317菌株发酵液和菌丝提取物对辣椒疫霉病均有一定的保护和治疗作用。【结论】放线菌19G-317菌株抑菌谱较广,对植物病菌的防治有很大的研究开发潜力。  相似文献   

10.
牛蒡内生放线菌TGNBSA5对猕猴桃溃疡病菌有较好拮抗作用。为开发该生防菌的生物防治价值,采用生理生化活性测定、形态观察及16SrDNA序列分析,并经发酵培养后,发酵液采用乙酸乙酯萃取、柱层析和薄层层析、HPLC检测等方法分离纯化抑菌活性组分。结果表明,该内生放线菌为链霉菌属的孢杆链霉菌(Streptomyces sporovirgulis),经紫外和NMR鉴定活性组分之一为苯甲醇。孢杆链霉菌为第一次从植物中分离获得,且活性组分苯甲醇的明确将为猕猴桃溃疡病的防治提供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11.
刘涛  孟瑞娟  陈楠 《安徽农业科学》2012,40(32):15833-15834
利用菏泽市2007~2012年紫外线辐射数据,分析其紫外线指数强度的年、季节、日变化特征。通过数据统计分析得出,菏泽市紫外线辐射强度最高可达V级,紫外线辐射指数强度达到Ⅳ级别的日数最多,约占全部的43%。菏泽市夏季(6~8月)紫外线平均指数强度为6.9,冬季(12月~次年2月)紫外线平均指数强度为5.2。菏泽市日紫外线变化规律呈抛物线型,11:00~14:00达最大值。  相似文献   

12.
紫外线对肉仔鸡骨骼发育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研究紫外线对肉仔鸡骨骼生长的影响。[方法]将720只1日龄AA肉用仔鸡随机分成两组(公母各半),分别放到除光照制度外其它完全相同的两栋密闭鸡舍,第一舍采用国产普通白炽灯照射;第二舍从第2周开始增加使用紫外线保健灯。两舍内的温度、湿度及免疫接种程序均按常规要求进行。日常管理采用垫科平养,自由采食和饮水。[结果]用紫外保健灯照射肉仔鸡,可促进骨骼生长速度(前3周胫长增加,差异显著,P〈0.05;第6周腿肌重增加了3.87%,差异显著,P〈0.05);改善骨骼质量[胫骨矿密度增加了6.11%,差异极显著,P〈0.01;血清钙、血清磷,碱性磷酸酶(AKP)活性都得到改善];提高了生产性能(体重增加极显著,P〈0.01;饲料转化率平均提高了1.4%;胫长、体斜长和体高均匀度明显提高)。[结论]采用紫外保健灯照射肉仔鸡,可减少鸡腿的发病率,促进鸡的骨骼和肌体生长。  相似文献   

13.
宋林霞  徐振彪 《安徽农业科学》2010,38(21):11049-11049,11112
[目的]研究紫外线对淡水三角涡虫切割损伤前后超氧化物歧化酶(SOD)活性的影响。[方法]分别用短波紫外线对切割损伤前后的淡水三角涡虫进行照射,测定不同照射时间涡虫体内SOD活性。[结果]紫外线照射后,涡虫体内SOD活性随时间延长呈现先升高后下降的趋势,切割损伤后SOD活性高于切割损伤前SOD活性。[结论]紫外线可提高切割损伤前后涡虫体内SOD活性。  相似文献   

14.
张丽荣  康萍芝  杜玉宁  马建华 《安徽农业科学》2010,38(31):17533-17535,17537
[目的]筛选出性状优良的抗药性木霉菌株,并研究其与8种常用化学药剂的交互抗性.[方法]采用紫外线诱变处理和含药(百菌清)培养基驯化相结合的方法,对拮抗木霉菌株T30进行改良,获得了6株在百菌清杀菌剂1100mg/L浓度水平下仍能较好生长的抗药性木霉菌株,并通过其敏感性、拮抗作用以及遗传稳定性和交互抗性等一系列测定,从中筛选出了性状优良的抗药性菌株T30B.3—3m。[结果]诱变的木霉菌株T30B-—3m与亲本木霉菌株T30相比较,其抗药性提高了279.81倍,生长速率和产孢量与亲本菌株相近,连续转接10代,其抗药性随传代仍然表现稳定;对供试5种病原真菌均具有很好的抑制作用,抑制率达86.58~94.90%;T30B-3—3m对速克灵、霜脲·烯啉、代森锰锌、甲基托布津以及尿素、磷酸二氢钾的抗药性较好,药剂对其抑制率只有0~10.4%,对福美双也具有一定的交互抗性,但对多菌灵却无交互抗性。[结论]为设施蔬菜病害的生物防治提供了优良菌株,同时为实现生物农药与化学农药的综合协同作用奠定了良好基础。  相似文献   

15.
在增强紫外线辐射条件下,研究喷施芦荟蒽醌类物质对大豆叶形态结构和生理生化指标的影响,旨在探究增强UV-B辐射条件下芦荟蒽醌物质对植物的保护作用。研究结果表明,在增强UV-B辐射条件下,大豆株高降低、叶面积明显减小、光合色素含量下降、丙二醛含量升高;喷施芦荟蒽醌物质能有效缓解叶绿素含量、生物量降低,减少丙二醛产生;在增强UV-B辐射条件下,叶细胞表面蜡状物质增加明显,气孔明显下陷;而喷施芦荟蒽醌物质后,表面蜡状物质仅稍有增加,气孔下陷状况有所缓解。  相似文献   

16.
木霉菌素产生菌的诱变育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筛选高产木霉菌素菌株,提高木霉菌素产量。[方法]以从枸骨中分离到的产木霉菌素的内生真菌———哈茨木霉为出发菌株,进行紫外线二次复合诱变处理,将筛选出的突变菌株连续转接5代,测定其遗传稳定性。[结果]随着照射时间的延长,哈茨木霉的致死率增大,选取致死率为88.1%的紫外线照射45 s作为最适处理剂量进行诱变育种。经过2次诱变的菌株的产孢时间提前,长出的菌落更为致密。经过初筛和复筛,最终获得1株高产突变株UV-5-3,其产抗生素的水平最高,为164.75μg/m l,比初次诱变筛选获得的突变株UV-3-1提高了56.77%,是出发菌株的2.3倍。传代试验表明,突变株UV-5-3的高产性能遗传特性稳定。[结论]利用紫外线二次复合诱变处理哈茨木霉可以获得高产木霉菌素菌株。  相似文献   

17.
利用武汉市2011 ~ 2013年的紫外线辐射强度资料和同期气象资料,对武汉市紫外线辐射强度与气象条件的关系进行了分析与统计.结果表明,在没有其他因素的影响下,紫外线辐射强度日变化曲线与太阳高度角变化保持一致,基本呈现正态分布的特征;1~2月和11 ~ 12月紫外线辐射强度最小,3~ 10月较大,7~8月最大;近3年来武汉市年紫外线辐射强度值基本持平,无明显年际增减变化,其季节变化特征为紫外线辐射强度夏季>春季>秋季>冬季;3年里紫外线辐射强度等级出现最少的为5级,仅69 d;出现最多的为4级,共667 d;紫外线辐射强度的变化与天气条件联系密切,对紫外线辐射强度与大气环境因子进行了相关分析,并得出了等级预测模型,预报效果较为满意.  相似文献   

18.
张蕾  郭龙  傅力 《新疆农业科学》2012,49(6):1120-1126
[目的]选育适合酿造杏渣醋的高产醋酸的醋酸菌株.[方法]对初始醋酸菌C1-0的生长曲线进行测定,对处于对数期的C1-0进行紫外线诱变,使诱变菌株的致死率达85;~90;,以产酸量为指标,选育高产醋酸的醋酸菌菌株,通过初筛和复筛,选育高产醋酸的醋酸菌菌株,并将其进行传代培养,测定产酸的稳定性.[结果]采用紫外线对培养至24h的初始菌株C1-0照射20s,使其致死率达到88.72;,获得了3株高产醋酸的醋酸菌突变株C1-11、C1-27、C1-30,产酸量分别达到37.29、38.80和36.60g/L.这3株突变株传代5次,产酸量变化幅度较小.[结论]通过紫外线诱变的方法获得三株高产醋酸的醋酸菌株C1-11、C1-27、C1-30,比初始菌株C1-0产酸量分别提高4.5;、8.6;、2.6;,且遗传稳定性较好.  相似文献   

19.
[目的]选育普鲁兰多糖的高产菌株。[方法]以Aureobasidium pullulan NNG为出发菌株,采用紫外诱变的方法,筛选普鲁兰多糖高产菌株。[结果]出发菌株A.pullulan NNG摇瓶发酵所得普鲁兰多糖产量为28.79 g/L,而突变菌株UV-1产糖量为46.96 g/L,是出发菌株的1.69倍。通过突变株UV-1与出发菌株NNG发酵期内形态的观察,发现在发酵的第7天突变株UV-1膨胀细胞数达到最高。[结论]该研究可以为普鲁兰多糖高产菌株的筛选提供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20.
以豫芝4号为材料,对芝麻子叶诱导不定芽形成的关键影响因子,如ABA、AgNO3、暗培养时间、碳源、琼脂质量浓度、pH值等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种子经振荡暗培养24h处理后,取子叶外植体置诱导及分化培养基上暗培养8d,移到光照条件下继续培养,不定芽诱导效果最好,诱导率达50%.培养基中添加5mg/L的AgNO3能防止外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