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作物杂种优势及其利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作物杂种优势是重要的生物学现象,有很大的应用价值。介绍了杂种优势利用简史、利用途径及其固定方法。  相似文献   

2.
作物杂种优势预测研究进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杂种优势是一种天然现象,即杂交后代在产量、适应性和对生物胁迫及非生物胁迫方面表现出超过双亲的特点。由于杂种优势能够使农作物产量和抗性等方面显著提升,故在农业生产中得到广泛应用。目前植物学家们已经初步解释了作物杂种优势形成机理和遗传机制,但是杂种优势的形成原因复杂有待深入研究。本研究阐述了杂种优势预测方法及主要农作物对杂种优势的应用进展,可以预见未来的研究会通过先进的测序技术结合多组学研究来逐步阐明杂种优势的复杂机理。同时更多地挖掘与杂种优势相关的基因、分子标记;创新杂种优势的预测方法,从而为杂种优势利用提供准确的方向。  相似文献   

3.
杂种优势是生物界的一种普遍现象,可以大幅度提高作物产量和改良作物品质,具有巨大的商用价值。杂种优势遗传基础的研究一直是近百年来遗传和育种学家研究的热点和难点问题。笔者综述了杂种优势遗传基础的两个经典假说-显性假说和超显性假说的基本观点、不足之处。同时概括了利用分子生物学手段解释杂种优势遗传基础的一些新的学术见解,如:上位性效应与杂种优势、基因网络系统与杂种优势、遗传平衡与杂种优势、活性基因效应与杂种优势、遗传差异与杂种优势、QTL效应与杂种优势、基因表达调控与杂种优势,并列举了部分学说的分子证据。以期使人们能够了解杂种优势遗传基础的发展历程和最新研究动态。  相似文献   

4.
《吉林农业科学》2016,(6):36-40
植物雄性不育是作物杂种优势利用的主要途径,具有重要的生产利用价值。雄性不育包括细胞核雄性不育和核质互作雄性不育,生产中以核质互作雄性不育为主。雄性不育系选育应重视提高发芽出土能力、柱头的外露率和生命力以及自身的产量能力;降低自交结实率,减少败育率。文中对作物雄性不育类型、优良不育系应具备的条件、不育系选育应重视的问题以及选育利用等方面进行评述,供杂优育种者参考。  相似文献   

5.
近年来,多种粮食和蔬菜作物的杂种优势利用,培育和改良了大量的高产、优质的品种,但杂种优势的遗传机制研究一直是育种家研究的重点、难点问题。本文综述了基于多组学技术解析作物杂种优势机制研究的最新动态,结果表明不同遗传背景材料和不同性状的杂种优势遗传基础解释并不相同,单一的模式并不能够完全解释其遗传机制。前期多组学分析解析表明,杂种优势分子机制主要与植物生长和发育相关通路上的特定基因表达有关,促使其他基因发挥最大遗传贡献,提高杂种植物对环境的耐受性。本文还总结了预测农作物产量等相关性状杂种优势育种值的方法,以期为解析作物杂种优势机制及杂交种选育提供参考。最后,文章展望了作物杂种优势利用面临的新机遇,基于新型基因组技术构建控制杂种优势的等位基因数据库,创制符合育种目标新种质,推动我国作物工程化育种进程。  相似文献   

6.
《山西农业科学》2016,(1):100-105
杂交育种又称为配合力育种,如何在杂种优势利用中对亲本配合力进行改良是杂交育种技术的关键所在。论述了亲本配合力概念、原理和测定方法以及自交系亲本配合力改良所涉及的育种方法及理论,对主要作物杂种优势利用过程中的技术和取得的成果分别进行了概述及展望,旨在为不同农作物杂交亲本选配以及更好地利用相关杂种优势提供有用的信息。  相似文献   

7.
油菜杂种优势利用的现状与展望(综述)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根据国内外油菜杂种优势研究的历史,作者将其划分为探索、准备和应用三个阶段.对当前国内外利用油菜杂种优势的主要途径,如细胞质雄性不育杂种,细胞核雄性不育杂种,自交不亲和系杂种以及生态型雄性不育等,进行了系统的阐述.基于对历史与现状的分析,提出了今后油菜杂种优势利用的发展趋势,即把优质育种、杂优育种和抗病虫育种紧密结合起来;以利用细胞质雄性不育三系为重点,多种利用途径相结合;同时预计生物技术在油菜杂种优势研究上将有较快的发展和更广泛的应用.  相似文献   

8.
作物诱发突变杂种优势育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正> 利用杂种优势大幅度提高作物产量是本世纪农业生产上最重大的成就之一。目前,世界各国已有40多种作物已经或即将在生产上利用杂种优势。如果考察杂优利用的历史,就不难发现,作物杂种优势利用的每一次重大突破,都是以新的杂优种质的发现或选育成功为前提的。近年来,为了进一步开拓杂种优势利用的范围和途径,将辐射和诱变技术不断向杂优育种渗透已倍受关注。利用辐射诱变技术已经在许多种作物上获得雄性不育突变  相似文献   

9.
白菜型油菜杂种优势利用进展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下载免费PDF全文
对当前国内外白菜型油菜杂种优势利用的主要途径进行了概述,简要对天然杂交种、自交系杂交种,自交不亲和系杂交种、细胞核雄性不育杂交种、细胞质雄性不育杂交种等5种杂交优势利用途径的实践及其相关的基础理论研究、主要育成品种以及各途径的育种优势及缺陷进行了全面的论述,并对甘蓝型油菜细胞核 细胞质的新型育种手段进行了简述,以期为白菜型油菜的杂种优势利用提供可能的新途径。本文还对白菜型油菜育种工作的开展进行了简要的分析,总结出今后白菜型油菜杂种优势利用应综合利用现有的杂交途径;充分利用我国丰富的地方品种资源及野生资源,积极引进国外资源,丰富遗传资源;加强基础研究,为雄性不育的利用提供依据和思路。  相似文献   

10.
为了更好地总结作物杂种优势研究与利用的成果与经验,由中国工程院、国家外国专家局和陕西省人民政府主办,西北农林科技大学承办的"作物杂种优势利用国际学术大会"将于2012年8月19日至22日在中国西安召开。  相似文献   

11.
为了更好地总结作物杂种优势研究与利用的成果与经验,由中国工程院、国家外国专家局和陕西省人民政府主办,西北农林科技大学承办的"作物杂种优势利用国际学术大会"将于2012年8月19日至22日在中国西安召开。  相似文献   

12.
如何固定杂种优势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目前在农业生产上有许多作物,如玉米、高粱、番茄等都在利用杂种优势以提高产量。还有许多作物,如小麦、水稻等,正在开展研究杂种优势的利用。所以杂种优势在农业生产上的应用越来越广泛了。  相似文献   

13.
杂种优势利用是提升作物产量、抗逆性和品质的重要手段之一,目前杂种优势已被广泛应用于杂交育种研究中。随着分子生物学、基因工程、高通量测序技术等的高速发展,研究人员在不同层面不断探索作物杂种优势的遗传基础,杂种优势数量性状基因座(Quantitative trait locus, QTL)定位与相关基因挖掘研究是其中的重要方面,对解析杂种优势分子机理具有重要的理论意义。本文对玉米、水稻、大豆等主要农作物中已定位的株型、粒质量及产量等杂种优势相关QTL或克隆基因的类型、功能及分子机理进行阐述和总结,以期通过结合现代分子生物学技术与高通量组学数据分析技术,深度解析作物杂种优势遗传基础,为推动杂种优势高效利用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4.
<正>为了更好地总结作物杂种优势研究与利用的成果与经验,由中国工程院、国家外国专家局和陕西省人民政府主办,西北农林科技大学承办的"作物杂种优势利用国际学术大会"将于2012年8月19日至22日在中国西安召开。  相似文献   

15.
<正>为了更好地总结作物杂种优势研究与利用的成果与经验,由中国工程院、国家外国专家局和陕西省人民政府主办,西北农林科技大学承办的"作物杂种优势利用国际学术大会"将于2012年8月19日至22日在中国西安召开。  相似文献   

16.
作物杂种优势遗传研究进展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杂种优势已经在许多作物上广泛应用,但对杂种遗传基础的认识仍显不足。显性和超显性假说是传播最广的两种学术观点,也得到一些DNA分子标记研究结果的支持。现在已经明确杂种优势是由多个基因共同控制的,基因位点间的上位性互作发挥了重要作用,存在控制杂种优势的遗传网络。这些研究将为有效预测杂种优势和利用分子设计更好地利用杂种优势奠定了良好基础。  相似文献   

17.
豆类作物是我国重要的经济作物,在种植业中有较高的地位.杂种优势的利用可提高产量.雄性不育是花粉或花药发育异常的现象.雄性不育系的利用为杂种优势的利用提供了重要材料和思路.生物技术手段的发展和模式植物拟南芥的花粉和花药发育分子遗传传机制的深入研究,为近几年对大豆细胞质雄性不育、细胞核雄性不育及育性恢复基因的分子遗传机制研...  相似文献   

18.
杂种优势是生物界的一种普遍现象,可以大幅度提高作物产量和改良作物品质,具有巨大的商用价值。基因必须通过DNA→mRNA→蛋白质才能对最终性状起作用。通过从DNA结构、基因表达、生理生化代谢、核质基因组互作等方面的综述,总结了国内外杂种优势遗传机理的研究成果。  相似文献   

19.
菜心杂种优势利用的现状与展望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从自交不亲和系、CMS、GMS3个方面综述了菜心杂种优势利用的手段及研究进展,并对其发展趋势进行了展望与评价。  相似文献   

20.
<正>为探明自花授粉作物—水稻有无杂种优势,杂种优势的程度、表现、与栽培条件的相关性,以及生产上如何利用杂种优势,同时进行主要经济性状构成产量优势的遗传机理分析。其主要研究结论如下: 1.采用六种统计方法对水稻杂种优势分析表明:杂交水稻普遍具有优势,平均竞争优势为35.52±20.05;平均超亲优势为32.58±29.42;平均杂种优势为53.13±32.92。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