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李雯 《甘肃农业》2019,(6):109-111
坚定文化自信,推动社会主义文化繁荣兴盛,是党的十九大做出的决策部署。以云南少数民族档案为研究对象,将传统档案资源与大数据、云计算等现代技术有机结合,运用“四位一体”的设计思路和“一平台、四库(馆)”的设计构架,建设云南少数民族数字档案资源共享平台,实现少数民族数字档案资源互通共享和有效保护,这既是新时代民族文化传承保护的当务之急,也是档案资源整合发展的现实需要。  相似文献   

2.
云南主要少数民族园林植物特色及文化内涵   总被引:11,自引:1,他引:11  
在分析园林、植物、文化三者关系以及云南主要少数民族植物文化形成根源的基础上,通过对几个主要少数民族在意识形态方面应用植物的初步调查,对少数民族的园林植物特色作了归纳总结进而阐述了研究形发少数民族园林植物及文化在园林景观设计、旅游资源开发、生态环境保护和生物多样性保护方面的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3.
甘肃地处黄河上游,历史上曾经是沟通古代东方与西方经济文化交流的通道,同时也是汉民族与西北、西南少数民族交汇的地区。东方与西方、汉民族与少数民族文化,在这里互相融合,交相辉映,从而形成了独具特色的河陇文化格局。《甘肃历史文化》,就是以她本土文化的精神,在华夏和中亚各民族多元文化的交流中摄取营养,从而在更高层次上确立自己个特征的结晶。  相似文献   

4.
随着全国文化信息资源共享工程(以下简称“文化共享工程”)的稳步实施,云南省逐步建设完成了包括省一州(市)一县一乡镇一村的文化共享工程五级网络体系,形成了一套完整的管理体系、资源传输体系、服务体系。在积极拓展覆盖面的同时,云南省文化共享工程工作的重点也从各级网点建设逐渐转向到资源建设及服务的层面上来,而服务的重点,是在广大的乡镇及农村。  相似文献   

5.
数字乡村:如何开启乡村文化振兴新篇章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乡村文化振兴是国家文化大发展大繁荣的重要组成部分,也为乡村振兴战略顺利推进注入持续的文化动能。长期以来,乡村文化建设滞后、乡村文化自信缺乏成为制约我国乡村发展的重要因素。而国家“数字乡村战略”的实施,将为缩小城乡数字鸿沟、推动乡村文化跨越式发展提供一个全新的契机和重大机遇,对于打造充满文化自信的新农村具有重要的意义。数字文化具有传统传播媒介不可比拟的优势,能够极大拓展乡村文化的内涵和外延,突破乡村文化资源的局限,促进乡村文化与经济的全面融合。利用数字技术推动乡村文化振兴,当前要重点做好乡村优秀传统文化数字化开发、制作、传播、交流、展示等工作,通过制定规划、出台政策、培育市场主体、鼓励数字化消费等措施,实现乡村文化建设的跨越发展。  相似文献   

6.
随着全国新农村建设进程的不断加快,少数民族传统音乐文化在新农村建设中的作用凸显出来,深入分析了云南少数民族音乐的保护与发展现状,探讨了云南少数民族音乐在新农村文化建设中的重要作用与可持续发展的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7.
凯亚 《农业考古》2005,(2):231-240
茶树王国者,即泛指我国大西南境内茶树原产地之谓也。须知,我国上古茶史,亦即原始茶叶文化并茶道文化滥筋史的这株常青之树,就深深地扎根在这方沃壤上, 由斯而得以茁长得葱笼挺拔,枝繁叶茂,造福人间.荫庇天下。  相似文献   

8.
随着乡村振兴战略的实施,乡村数字文化建设也成为发展乡村经济、提升乡村活力的重要内容.乡村数字文化建设,是在信息技术提升之后所形成的新的文化传播形式.在乡村数字文化建设中,乡村文化的发展和传播也需要全新的策略.文章通过对乡村数字文化建设与传播中的问题进行探讨,提出乡村数字文化建设中存在的乡村数字文化建设不健全、乡村数字文...  相似文献   

9.
网络时代的文化逻辑表现为数字与戏耍。前者模糊了网络与现实的界限,消解人们文化基因中的免疫能力;后者通过解构文字、编造真实、加强掌控,消解世界的深度。对两者交互解析,可以窥见网络时代最深层的文化动因。  相似文献   

10.
公益性数字文化是一种新型文化模式,是文化创新的重大举措,它的发展必然会面临新的问题。论文通过研究,探讨公益性数字文化建设中面临的问题,从资源、技术、服务、管理等方面给出建设性意见,并提出解决问题的办法。  相似文献   

11.
借鉴数字图书馆、信息系统和网站的评价体系构建陕西省公共文化数字平台评价指标体系,针对指标体系内容设计问卷,对智慧公共文化服务背景下的陕西省公共文化数字平台用户满意度进行调研和访谈,发现在用户所需信息内容和平台使用体验这两大方面存在较大欠缺,直接影响了用户对信息的需求和使用体验,从而对平台用户粘性造成不良影响.提出加强平...  相似文献   

12.
李天星 《安徽农业科学》2013,41(13):6102-6103,6105
为探求云南山地民族社区可持续发展之路,采用生态学和民族学等学科交叉研究的方法,对云南省永仁县直苴村文化系统脆弱性表现及影响因素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区域文化系统存在脆弱性,而且这种脆弱性还将在比较长的一段时间内存在。该研究同时进行了相关的理论探讨,为云南山区建立资源节约型和环境友好型社区的运作模式提供科学依据和基础数据,为建设和谐的社会主义新农村服务。  相似文献   

13.
张亚 《河南农业》2021,(18):61-62
边疆少数民族地区文化在国际学生中传播具有帮助国际学生融入当地生活和文化、促进国际学生养成正确的中华民族文化观的作用,但面临着开发范围小、层次低和传播力度小、受众少的困境.加强边疆少数民族地区文化在国际学生中传播的重点是要扩大开发范围,提高普及度,加大传播力度,增强影响力,可利用对外汉语课堂、组织田野调查或者社会调研以及...  相似文献   

14.
在中华民族的文明发展进程中,农村文化占据较大的比重,是形成、影响并实现中华民族文明进程发展的关键组成部分。在农耕文明时期,中华文化的发展重心存在乡村文化中,其通过丰富多样的乡村民俗文化及各具特色的文艺形式发展并巩固了中华文化的基石。在新的时代背景下,数字化作为多个领域发展的重心,对金融产业也产生了重要影响。特别是农村地区,受数字金融的影响,其整体发展环境呈现较大变化。本文主要探究新的时代背景下,数字金融对乡村文化发展的积极作用及在发展进程中的发展方向,为未来数字金融在乡村文化领域的发展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5.
云南是中国西南边疆省,北回归线横跨全省东西,属低纬度内陆地区,境内多山,但土地肥沃,阳光充足,雨量充沛,自然条件优越,适宜茶树的生长,驰名中外的"普洱茶"就产于云南。这块土地养育着汉、彝、白、哈尼、壮、傣、苗、傈僳、回、拉祜、佤、纳西、瑶、藏、景颇、布朗、普米、怒、阿昌、德昂、基诺、水、蒙古、布依、独龙、满二十六个民族,是中国少数民族种类最多的省份。  相似文献   

16.
公共数字文化服务是公共文化服务与数字信息技术相结合的产物,是公共文化服务体系中的重要组成部分。人才建设问题是完善公共数字文化服务体系的关键保障性因素。文章拟结合中国公共数字文化服务人才建设现状及问题,分析相关成因,探讨提出如多渠道培训方式、用户满意度测试等人才培养措施,以完善公共数字文化服务体系。  相似文献   

17.
分析了职业学校数字校园与学校文化建设的基本内涵及其之间的相互关系,认为实现以数字化校园建设来推进学校文化建设的目标既需要有明确具体的建设的思路,又必须把数字化校园建设与学校文化的环境建设、制度建设和精神建设紧密结合起来。  相似文献   

18.
“数字乡村”工程是云南省委省政府加强农业,加快农村信息化建设进程所采取的重大的战略举措,实施“数字乡村”工程建设是为城乡统筹和云南高原特色农业发展奠定了信息化服务基础.  相似文献   

19.
文章介绍了国内图书馆公共文化数字资源整合现状,对比分析了图书馆公共文化数字资源整合主流模式——学习教育资源整合、原生数字资源整合、多元化信息资源整合等模式,最后提出了国内图书馆公共文化数字资源整合实现条件,以推动其模式创新。  相似文献   

20.
王宇丰 《农业考古》2021,(1):110-116
关于西南民族地区特色农具“禾剪”,学界对其源流、分布、形制、材料及工艺已有较多论述。本文则梳理了当地禾剪的各种具体用途,强调了禾剪与传统糯稻栽培之间的紧密联系,再将其置于整个民族稻作文化体系中去研究,并进一步揭示稻作文化中的族际差异,包括汉族粘稻(非糯稻)文化与西南少数民族糯稻文化之间成系统的分化。总的来说,禾剪是高度适应于西南地区自然环境特点、作物性状特点和民族文化特点的收割工具,当中蕴含着丰富的生态信息、历史信息和文化信息。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