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0引言甘蔗是我区的主要经济作物,甘蔗间种具有重要的意义,可增加复种指数,提高光能和土地利用率;提高土壤肥力,改善土壤理化性状;改善蔗田小气候,发挥作物间互利作用。合理间种不仅可促进甘蔗生长,而且还提高单位面积的经济效益,特别是甘蔗生育期较长,前期生长缓慢,行距较宽,行间裸露时间长,水份蒸发大,漏光较严重,因而近年来甘蔗间种其他作物越来越受到人们的普遍重视。目前生产上许多蔗农由于间种不合理,导致甘蔗产量严重下降,间种作物收成不大,经济效益比较低,为了进一步探讨甘蔗合理间种的作物及其方式,提高蔗田单…  相似文献   

2.
为了提高蔗园土地利用率,增加单位面积产量,文章结合耿马县马铃薯产业的发展,推广蔗田套种秋冬马铃薯技术。该项技术可充分利用甘蔗行距间土地资源,既可对蔗田起到压草的作用,又可改善蔗田土壤环境。同时,收获马铃薯,增加蔗农经济收入,是一项推广前景较好的高效立体栽培新技术。  相似文献   

3.
大豆与玉米间作高产栽培配套技术   总被引:5,自引:5,他引:0  
大豆、玉米间作高产栽培套种技术,可充分利用空间和边行优势,提高土地利用率和单位面积产量。从整地、施肥、品种选择、播期及播种方式、间作种植模式、播种方法以及田间管理等方面介绍了大豆、玉米间作高产栽培配套技术,以期指导大田生产。  相似文献   

4.
为了提高蔗园土地利用率,增加单位面积产量,文章结合耿马县马铃薯产业的发展,推广蔗田套种秋冬马铃薯技术。该项技术可充分利用甘蔗行距间土地资源,既可对蔗田起到压草的作用,又可改善蔗田土壤环境。同时,收获马铃薯,增加蔗农经济收入,是一项推广前景较好的高效立体栽培新技术。  相似文献   

5.
甘蔗是我国的主要糖料作物,但近年来种植效益普遍较低.为提高土地利用率和实现机械化操作,增加蔗地综合经济效益,进行甘蔗宽窄行(宽行行距1.8m,窄行行距0.6m)间作花生试验,探索宽窄行间作对甘蔗产量、品质及经济效益的影响.结果 表明,与甘蔗宽窄行单作和常规等行距单作相比,宽窄行间作花生种植模式的甘蔗出苗率、分蘖率、有效...  相似文献   

6.
本文分析了甘蔗间种花生的意义和甘蔗间作花生高产高效栽培农艺技术要求,总结了甘蔗间作花生高产高效栽培技术,包括选择优良品种、选用优异的种茎(种子)、选择适宜的土壤、合理密植、科学施肥和加强田间病虫草害综合防治管理等方面内容,以期提高土地利用率、水肥利用率以及综合效益,促进甘蔗、花生产业可持续发展。  相似文献   

7.
<正> 夏玉米喜光耐热,实行宽行密植栽培,可与多种作物间作,在玉米不减产的情况下,使单位土地面积的收入显著提高,每亩可增加收入300~1500元。 1 夏玉米与花生 夏玉米宽行密植,与花生间作,可充分发挥边行优势。每1.6米为一种植带,5月中旬在每一科植带小麦行间套种  相似文献   

8.
以湘春豆26和临奥1号为材料,设置了玉米‖大豆宽窄行间作(带状复合种植新模式)、玉米‖大豆等行距间作(农民习惯栽培)、玉米单作(农民习惯栽培)和大豆单作(农民习惯栽培)4种种植模式,研究不同种植模式下大豆和玉米农艺性状和经济效益的差异。结果表明:玉米‖大豆宽窄行间作模式的效益最高,达到1 441.73元/667m2,分别比大豆单作、玉米单作增加37.51%和16.41%;同时,该间作模式的土地当量比最高,为1.23。这表明玉米‖大豆宽窄行间作是玉米和大豆的最佳间种模式。  相似文献   

9.
果园间作生姜栽培技术要点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幼龄果树树干较矮,株行间空地面积大,通风透光条件好。利用生姜耐阴这一特性,在幼龄果树行间间作生姜,可以有效提高土地利用率,增加收入。近年来,罗城县根据市场对生姜需求量增加,以及全县大力发展水果生产,具有大量幼龄果园地的实际,推广果园间作生姜栽培模式。本文对果园间作生姜的栽培技术要点进行总结。  相似文献   

10.
甘蔗/大豆间作对甘蔗和大豆产量与品质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测定甘蔗/大豆间作对甘蔗和大豆生长发育、产量及品质的影响.结果表明,甘蔗/大豆间作模式下的生物量和产量总和分别大于单作模式,甘蔗/大豆间作具有一定的生长优势.在生长期,间作甘蔗与单作相比总生物量干重增加35.44%,差异显著;间作大豆总生物量干重减少16.12%,但甘蔗间作大豆总生物量增加21.5%.间作甘蔗叶绿素含量和间作大豆根瘤固氮活性分别提高39.7%和57.4%.在成熟期,甘蔗鲜重和干重产量分别提高20.99%和30.57%;大豆百粒重降低9.53%;间种甘蔗、大豆籽粒糖分含量分别提高0.8%和27.23%;间作大豆籽粒中的蛋白质和油分含量提高0.81%和1.73%.因此,甘蔗/大豆间作是一种增产、优质和生态友好的栽培模式  相似文献   

11.
蔗田综合开发就是建立以甘蔗为主的集植物、微生物和动物于一体的良性生态循环系统,提高蔗田的生产率,实现蔗田的集约化经营。这是蔗区农业发展的必由之路。近年来,福建省蔗农运用现代科学技术,创造了许多蔗田综合开发模式,为解决耕地少、蔗粮争地矛盾,为推广蔗田集约经营积累了宝贵经验。他们的做法是: 前期套种粮菜,充分利用裸露地面在甘蔗苗期(进入伸长期以前),蔗田裸露的面积较大,可间作套种豆类或瓜菜,做到一地多用。新植蔗在上一年冬种时,采用等距麦、莱间作(旱地为大、小麦间作),菜(白萝卜、花菜、洋白菜等)和大麦收获看,原菜畦(大麦畦)栽种蕃茄或瓠瓜,3月上旬将蔗移栽或提早直播在小麦畦的两侧,小麦收获后,在麦畦部位间种豆类。这样甘蔗苗期就一直处  相似文献   

12.
地膜马铃薯间作玉米复种大白菜栽培技术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介绍了地膜马铃薯间作玉米复种大白菜栽培模式,并介绍了该模式下地膜马铃薯间作玉米以及大白菜的栽培技术,以期对提高高寒地区土地利用率、增加复种指数、提高农民收入具有参考意义。  相似文献   

13.
为提升机械化宽行植蔗区土地利用效率,实现封行前控草减药与增效增收,以甘蔗单作为对照,选择7个花生品种和5个甜玉米品种开展配套农机的甘蔗宽行间作花生和甜玉米试验,对2种间作系统生产力与经济效益进行比较分析。结果表明,总体上甘蔗的株高与行间间作甜玉米的株高呈负相关,与行间间种花生的株高呈正相关。与甘蔗单作相比,间种花生的甘蔗单茎重无显著下降,间种甜玉米的甘蔗单茎重显著下降;2种间作模式下甘蔗的分蘖数、有效茎数和产量均显著下降,下降幅度均表现为间作甜玉米显著高于间作花生;不同间作模式对甘蔗田间糖锤度的影响不显著。间作甜玉米的田间糖锤度和穗产量分别以‘中农甜414’和‘华美甜9’最优,间作‘粤甜28’能够收获较高的产量和农田秸秆输入量;间作‘湛油1155’‘热红1’和‘湛油1155’‘湛油75’‘湛油62’分别获得最优的花生仁产量和出油率。间作系统纯收益增幅在30%以上的处理表现为间作‘中农甜414’>‘华美甜9’>‘ZGP113’>‘湛油1155’,但间作‘华美甜9’和‘ZGP113’的甘蔗减产率分别比间作‘中农甜414’和‘湛油1155’提高13.73和4.37个百分点,...  相似文献   

14.
大蒜间作玉米复种大白菜高效种植模式   总被引:13,自引:12,他引:1  
蒲国年 《农技服务》2007,24(2):18-18,34
介绍大蒜间作玉米复种大白菜的高效栽培模式,以提高土地利用率,增加农民收入。  相似文献   

15.
在日光温室葡萄行间间作中药材半夏,可有效满足半夏对温暖、湿润和荫蔽生长环境的需要,提高土地利用率和栽培效益,并且半夏追肥、灌水、中耕、除草、采挖等田间管理与葡萄互补。介绍了日光温室葡萄间作半夏栽培技术。  相似文献   

16.
为了提高切花芍药土地利用率及产出效益,根据市场需求,在每年6月至来年2月在切花芍药的大田进行间作套种。经过几年的生产实践,总结出了适宜切花芍药行间进行间作套种遵循的3个基本原则,2种主要模式及甜糯玉米、菠菜的间作套种技术。  相似文献   

17.
蔗地合理轮间套种的效益与方法赖贵生(广东惠州市农业局,惠州516001)蔗地实行合理的轮间套种,是甘蔗高产、高糖,提高蔗地经济效益,改土增肥,培养地力的重大措施。甘蔗前期生长慢,充分利用蔗田立体空间,在蔗行间进行间套种,能增加复种指数,充分利用光能,...  相似文献   

18.
蔗田生态农业模式及其效果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通过提高甘蔗及其共栖作物的光能利用率,利用蔗田生态条件和甘蔗副产物及其近缘野生植物为培养料栽培食用菌,栽培食用菌后的残料制作成菌糠饲料饲养禽畜,禽畜粪便进沼气池或直接回田作肥料或再次利用栽培粪草生食用菌后再回田,把蔗田生态系统的绿色植物库、微生物库和动物库有机地结合起来,成为一个高效的综合经营体系.光能利用率提高1.0322%(绝对值),光能截获量净增494.965GJ/hm~2,经济值净增60078元/hm~2.具有广泛的推广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19.
[目的]筛选出适宜的蔗豆间作复合群体,促进蔗豆生长、获得蔗豆丰产、增加农民收入,为蔗豆间作发展提供科学依据。[方法]于2013、2014年采用两因素裂区设计,主因素为甘蔗行距,副因素为大豆行数,调查了蔗豆田间主要农艺性状及产量性状,并进行SAS统计分析,研究蔗豆间作复合群体对其主要农艺性状和产量的影响。[结果]适宜的蔗豆间作复合群体不仅提高了蔗豆产量,还提高了甘蔗田间锤度,对大豆蛋白质和脂肪含量没有显著影响。当甘蔗行距1.2 m、行间间作2行大豆时,甘蔗产量和田间锤度最高,分别为110.13 t/hm2和19.94,蔗豆间作复合群体综合效益最高为34 190.4元/hm2。[结论]甘蔗行距1.2 m、行间间作2行大豆间作复合群体在主要农艺性状、产量及综合效益方面表现较好。  相似文献   

20.
蔗田棚式栽培蘑菇即是在甘蔗生长的中后期,在高大蔗株叶层下面的空间建造菇房和菇床,利用蔗田优越的环境栽培蘑菇的一种方法。这是对蔗田多层次利用的一项创造。从1984年到1987年共推广了7000多亩,增加产值5245多万元。实践证明,此项技术容易掌握,不但蘑菇的产量高、品质好,甘蔗也能增产;而且,菇房通风透气好、成本低、经济效益显著。蔗田棚式栽培菇房的建造 (一) 选择蔗田应选择具有“密”即有效茎数多,“直”即不倒伏,“壮”即上下粗细均匀的中、大茎品种,“高”即蔗株高度在2米以上,且交通方便、避风向阳、排灌水容易的甘蔗田建造菇房。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