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5 毫秒
1.
姚祺  李佶芸  赵垦田 《高原农业》2021,5(2):109-114
基于最大熵模型(MaxEnt),利用气候、土壤、地形等环境因子与巨柏野外天然分布数据计算巨柏的潜在生态适宜区.通过交叉验证,影响巨柏潜在生态适宜区的主导因子为最冷月最低温度>-10℃、最冷季度的降水量0~20 mm、土壤持水量0.10%~0.25%和最热季度的降水量200~450 mm.生态适宜性较高区域主要位于西藏东...  相似文献   

2.
海南岛苦丁茶种植气候适宜性初步区划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根据苦丁茶种植对气候的适应性要求,采用主导指标法对海南岛各地苦丁茶种植的气候适宜性进行初步区划,依照海南岛的地区气候特点,划分出最适宜区,适宜区,次适宜区和不适宜区,以合理安排苦丁茶在海南岛的生产布局。  相似文献   

3.
基于MaxEnt模型的中国裸燕麦种植气候适宜性评价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为探究中国裸燕麦种植的气候适宜性,利用MaxEnt模型,基于1991—2017年全国707个标准气象站点数据,结合裸燕麦地理分布信息,分析影响裸燕麦分布的气候指标并对裸燕麦潜在适宜区进行划分。结果表明,从16个潜在气候因子中筛选出影响裸燕麦种植分布的4个主导气候因子,分别为:年降水量、年平均最低气温、日均温≥30℃日数和气温年较差;其最适宜阈值分别为302.7~462.8mm、-3.5~1.0℃、2.3~21.1d和29.2~37.4℃。MaxEnt模型模拟裸燕麦种植的气候最适宜区、适宜区、次适宜区与不适宜区面积分别为386.37×103、780.72×103、2 593.53×103和5 894.10×10~3 km~2,分别占中国陆地总面积的4.00%、8.09%、26.86%和61.05%。中国裸燕麦种植的气候最适宜区和适宜区多数分布在华北和西北,主要包括内蒙古自治区中部、河北与山西两省的北部、宁夏回族自治区南部、甘肃省南部以及青海省中东部,另外在新疆维吾尔自治区西部和西藏自治区山南地区也有零星最适宜区分布。中国东北地区西部的适宜区面积辽阔,发展裸燕麦规模种植的潜力较高。  相似文献   

4.
张斌    尹剑    邱远宏    徐泽田   《西北林学院学报》2022,37(2):140-148
为实现气候变化下杜仲的科学种植布局,基于CMIP6发布的2021-2040年的4种气候情景,利用最大熵模型研究了未来气候变化情景下贵州省杜仲种植的气候适宜性区划。结果表明,高气候适宜区主要分布在黔中、黔西南地区,低适宜和不适宜区主要分布于西北高海拔区和北部、东南部高温地区。4种未来气候情景下的杜仲生长气候适宜度体现出不同的空间分布。低排放情景下与现状接近,高排放表现为适宜度的降低和不适宜区的扩大。不适宜区的扩大主要分布于贵州省西北、北部和东南地区。综合4种气候情景绘制了杜仲气候适宜性区划图,高气候适宜区面积占全省面积的10.62%;高气候适宜区和中气候适宜区面积占全省面积的42.85%,开发潜力较大。研究同时统计了各县区杜仲适宜性种植潜力,分析了贵州杜仲适宜生长的气候条件。温度类变量对杜仲适宜度影响较大,贵州杜仲生长最适宜气候条件为年均温度在15~17.5 ℃、最暖季平均温度在23~26 ℃、最湿季节平均温在22.4~24.7 ℃,最热月极高温度在27.5~32 ℃、年均降水量在1 000 mm以上。海拔亦是影响杜仲适宜性区划的重要因素,贵州杜仲更适合海拔在700~1 400 m的区域生长。研究结果可作为未来杜仲种植布局的参考,以实现优质杜仲资源的高品质和高产。  相似文献   

5.
川西高原是我国冬虫夏草的重要产区,但其生态气候适宜区一直不是十分明确.综合分析国内特别是川西高原冬虫夏草的调查研究成果,结合产区实际,初步确定以海拔高度、年平均气温、年平均降水量、植被类型、土壤类型、坡度等为区划指标,利用GIS空间分析方法进行生态气候适宜性区划.结果表明:冬虫夏草适宜区和次适宜区广泛分布于川西高原的北部高原和南部横断山区的山体山原中上部的草甸和草甸灌丛中,但分布区破碎分散,呈带状、片状或块状.北部高原区相对成片,南部横断山区多以河流和宽谷为界,孤立分散.以雅砻江——鲜水河北延至壤塘县东为界,西部多适宜区,东部以次适宜区为主.以州为界,适宜区主要分布在甘孜州、阿坝州以次适宜区为主.经对比验证,区划结果比较真实、准确,直观地反映了川西高原冬虫夏草的适宜性空间分布,可以为虫草资源调查研究、生态环境保护管理和合理综合利用等提供决策依据.  相似文献   

6.
在以往火龙果生长气候影响研究基础上,分析建立了元江县火龙果种植气候适宜性区划指标;对元江县气候区划因子进行了基于空间模型的精细推算,借助GIS平台,依据区划指标得出火龙果种植气候适宜性综合区划,并分析了元江县火龙果种植存在的气象灾害风险。结果表明,元江县火龙果种植气候适宜性区划可分为最适宜区、适宜区、次适宜区和不适宜区4个区域,最适宜区为元江县河谷、山谷周边海拔在500~800 m的平坝或坡地,可大面积种植高品质火龙果;适宜区为元江县流域沿岸低海拔地区和海拔在800~900 m的坡地;不适宜区为海拔在1 000 m以上的山区,低温冻害时有发生;其余地方为次适宜区,可小面积种植。影响元江县火龙果种植的气象灾害有高温热害、渍害、低温冻害和大风。  相似文献   

7.
以≥10℃积温、1月平均最低气温、12月~次年3月月平均降水量和年降水量作为云南茶树种植气候适宜性评价指标,基于125个气象站历年气候资料和1∶25万地理信息数据,应用GIS技术和气候要素空间分布回归模型,模拟全省复杂地形下的气候要素空间分布;再依据确定的评价指标进行云南省茶树种植气候精细化区划.结果表明,最适宜种植区主要集中在哀牢山以西的德宏、临沧、普洱3州市和西双版纳州大部分地区;适宜区为保山、临沧、普洱、红河和文山州北部边界以南一带,昭通市东北角适宜种植中、小叶种茶叶;次适宜区为滇西北南部、滇中一带以及滇东北南部,区域内气候条件只能基本满足茶树种植;滇东北、滇西北2000m高度以上为不适宜区.  相似文献   

8.
四川盆地区油菜农业气候适宜性分析与精细化区划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利用四川省盆地区103个气象站1971-2010年油菜各生育阶段气象资料和地理信息数据,采用GIS技术对油菜进行气候适宜性区划,为气候变化背景下油菜生产规划布局提供科学依据。通过综合分析四川省盆地区各地农业气候特点和影响油菜产量的关键气象因子,选取蕾薹期降水量和生育期≥0℃活动积温作为四川盆地油菜农业气候适宜性区划指标,建立区划指标的小网格推算模式,应用GIS技术推算出盆地无测站区域2.5 km×2.5 km网格点上区划指标的气候要素值,采用集优法得到四川盆地油菜气候适宜性精细化区划图,并进行分区评述。结果表明:最适宜区主要分布在盆西和盆中的浅丘、平原地区,以及盆南、盆东北的部分丘陵地区,海拔一般在530 m以下;适宜区主要涉及低山、深丘地区,包括盆东丘陵区的北部、盆南丘陵区的局部、以及盆周山地的低海拔地区;次适宜区主要位于盆周山地海拔560 m以上的区域。  相似文献   

9.
对西乡县的茶树种植进行了适宜性区划研究。针对茶树种植立地要求,选取土壤pH,海拔高度,坡度,年≥10℃积温,年降水量5项评价因子,建立适宜性评价指标体系;应用特尔斐法确定评价因子的权重,利用GIS空间分析技术将各项指标进行叠加分析,划分出最适宜区、适宜区、次适宜区和不适宜区,实现西乡县茶树种植适宜性评价,并且提出针对性的生产建议。  相似文献   

10.
陕北仁用杏气候适宜性区划   总被引:15,自引:0,他引:15  
采用陕北25个县气象站观测的气象资料和陕北6县仁用杏物候资料,对陕北仁用杏气候生态条件进行了分析。以≤0℃终日、≥10℃积温、年降水量为区划指标,运用GIS地理信息系统做了陕北仁用杏气候适宜性区划。结果表明:陕北各地均可种植仁用杏,但种植目的应有差异。在仁用杏气候最适宜区,仁用杏生长发育最为适宜,可获得较高且稳定的经济效益,主要分布于陕北东部黄河沿岸;在仁用杏气候适宜区,种植仁用杏部分年份发生冻害,能基本保证获得较好的经济效益,主要分布在陕北中南部、长城沿线风沙区中部及西部;在仁用杏气候较适宜区,仁用杏开  相似文献   

11.
为了更全面系统地了解海南岛的气候特征,更好地服务于经济和社会,利用海南岛18个市县气象站1951—2020年的逐日和逐月气象观测资料,从气候态、极端态和灾害态对海南气候进行了分析,结果显示:海南各地年平均气温均高于23 ℃,中部山区低东南沿海高,月际变化呈近似对称的单峰型分布,6—7月达最高;年雨量900 mm以上,东西差异大,五指山脉东部和东南迎风侧降水高值中心可达2 000 mm以上,月际变化呈阶梯状、非对称单峰型分布,高峰月在9月;年日照时数在1 700 h以上,沿海高于北部内陆和中部山区,月际变化呈双峰型分布,主峰在7月、次峰在5月、低谷在2月,显示出明显的雨、热、光同季特征。海南岛北部极端最高气温高于南部,两者均在38 ℃以上,高值中心可达41.1 ℃;中部山区极端最低气温低于四周,最低值达?1.4 ℃;各地最多年雨量在1 500 mm以上,最少年雨量少于1 500 mm;最长连续雨日在26 d以上,多出现9—10月,最长连续无雨日接近或超过30 d;各地最大日雨量超过300 mm,最大过程雨量在600 mm以上。海南岛高温集中在5—7月,全岛平均高温日约20 d,呈北多南少分布;五指山以北地区低温阴雨较为常见,年均低温阴雨过程1~2次,低温阴雨日数约10 d,五指山以南相对罕见;暴雨日数东多西少,全岛平均年暴雨日约8 d,月际分布呈非对称单峰型,5—10月平缓增多,10—11月断崖式下降;暴雨灾害以单站暴雨为主,半岛范围暴雨是小概率事件,全岛性暴雨非常罕见,均出现在2000年后;气象干旱常见,西部和南部沿海冬春连旱频繁,在秋季台风降雨少时,其他地区也易见冬春连旱。  相似文献   

12.
为探索鸭盲肠杯叶吸虫Cyathocotyle caecumalis sp.nov虫卵孵化所需的最适温度和光照,设置每天室外日照3h、不同室温(28~36℃、20~28℃、10~20℃、0~10℃)以及在27℃恒温、无光照条件等5个试验组进行虫卵孵化试验。结果表明:室温28~36℃组和室温20~28℃组的虫卵发育较好,其孵化率分别为27.5%和25.2%,孵化时间分别为14d和21d;室温10~20℃组的虫卵发育较差,其孵化率为5.1%,孵化时间为28d;室温0~10℃组虫卵不发育;而27℃恒温、无光照条件组,虫卵发育差,毛蚴多死亡,孵不出毛蚴。试验表明鸭盲肠杯叶吸虫虫卵发育的适宜条件为20~36℃,每天日照3h。  相似文献   

13.
调查了亚麻白粉病在新疆的发生及危害情况,对亚麻白粉病病原菌及田间发生规律进行了初步研究.调查表明,亚麻白粉病在新疆亚麻种植区均有发生,是亚麻田的主要病害;亚麻白粉病的分生孢子在15~30℃均可萌发,20~25℃是适宜萌发温度,在自然条件下白粉病分生孢子侵染的潜育期为8 d;亚麻白粉病田间发生规律初步研究表明,新源县亚麻白粉病始发生期与6月上旬气温和降雨关系密切,气温低、降雨多的年份亚麻白粉病发生相对较晚.  相似文献   

14.
为了确定不同海拔保靖黄金茶品质与气象因子之间的关系,本研究采用相关分析方法,建立了保靖黄金茶茶多酚含量和氨基酸含量计算模型。结果表明:保靖黄金茶茶多酚与采摘前的平均气温、气温日较差负相关,与累积降雨量正相关。最大影响时段与气象因子为采摘前14~22天的平均气温、采摘前16~24天的气温日较差、采摘前4~27天的累积降雨量。氨基酸含量与采摘前的平均气温、气温日较差、累积降雨量正相关。最大影响时段及相关因子为采摘前18~28天的平均气温、采摘前9~14天的气温日较差、采摘前12~23天的累积降雨量。经模型计算,2019年360 m处保靖黄金茶酚氨比与实际测定值比较接近,误差在10%以内。该模型可用于保靖黄金茶品质气象条件评价。  相似文献   

15.
浅析枫桥香榧(细榧)产量与气象因子的关系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何勇 《安徽农业科学》2008,36(17):7231-7232
[目的]合理利用气象条件,提高香榧产量。[方法]通过了解枫桥香榧(细榧)产量的年际变化及其生物学特性,分析气象因子与香榧产量的关系。[结果]枫桥香榧(细榧)产量年际波动大,关键是主要生育物候期的气象因子,本真阶段:2~3月寒潮及临界低温-7℃,盛夏临界高温天数20d和临界雨日12d;假真阶段:临界日平均气温15℃,中下旬低温和连阴雨临界累计日数8d,中旬低温和连阴雨临界累计日数5d;实真阶段:5~6月临界日照时数300h和临界降水日30d。[结论]开花前(本真阶段)雨水调匀、温度适宜,花期(假真阶段)和落花落果期(实真阶段)少雨多照和多雨凉夏的气候有利于香榧丰产。  相似文献   

16.
[目的]分析浏阳烟区烤烟适种的气候资源条件。[方法]利用浏阳气象观测站1981~2010年的气象资料,结合浏阳烟区生产的实际情况,总结了浏阳烟区的气候资源利弊并提出应对措施。[结果]浏阳烟区日平均气温>20℃的天数约140~150 d,>10℃积温为5 123~5 447℃.d,光照充足,雨量丰沛,满足优质烤烟生长发育所需要的气候环境。[结论]烤烟全生育期除苗床期处在低温阴雨寡照的不良生长环境中,4~7月气候都适宜烤烟生长,但最适宜的气候是4月下旬~7月上旬。  相似文献   

17.
萱草炭疽病发生普遍而严重,其发病率为85%~95%,病情指数为28~43。病原菌系Colletotrichum liliacearum Ferr。病菌在患病组织内越冬,翌年3月下旬开始初次侵染,初侵染的潜育期为10~14d。病害发生期4~11月,其中5月下旬至6月及8月下旬至9月为发病盛期。病菌主要侵染叶片,其次侵染花茎。被害部初呈褪绿色条斑,后转变成枯黄色,发病严重时,导致全叶或花茎枯死。病害流行与气象因子密切相关,发病的最适气温为24℃左右,相对湿度80%以上;湿度大,雨日长的年份发病重。受害程度与品种有关,大花萱草、重瓣萱草易感病,而普通萱草较为抗病。病菌的致死温度为50℃,10min。室内药剂抑菌试验结果表明:50%大福丹、50%三福美、75%百菌清、50%代森锰锌及20%三环唑各1000倍液对该病菌的孢子发芽和菌丝生长具有良好的抑制作用。  相似文献   

18.
温度是设施油桃栽培成功与否的关键因子,通过对近十年气象资料的统计分析和露地及设施生产点的对比分析,对油桃花期、低温敏感期和第一次幼果脱落期3个阶段的日最低温度、日最高温度范围进行了科学界定,提出了油桃设施栽培的温度适宜区、次适宜区和危险区的概念,其温度适宜区范围分别是3.3~8.4℃和13.5~19.3℃、4.5~10.9℃和15.3~24.6℃、5.6~11.4℃和17.2~25.9℃;同时各阶段在该范围的天数以不低于60%为宜,危险区所占的天数不应超过10%,且避免出现"致死"的高温和低温。  相似文献   

19.
杨六萍  钱德花 《农技服务》2009,26(7):163-164
以日本水芹为试验材料,进行了种子发芽条件试验,研究温度、光照条件对水芹种子萌发的影响。结果表明:不同温度、不同光照时间及红光对水芹种子萌发影响很大,光照强度对种子萌发影响不大。水芹种子发芽的温度范围为10~30℃,最适温度为恒温20℃,变温10~25℃效果也较好。每天光照时间不少于6 h满足发芽需要,延长光照时间对种子的发芽影响不大。  相似文献   

20.
 为揭示出保山低热河谷区域早植烤烟生产的气候特点及其规律,为优质早植烟生产拟制科学、合理的调控技术措施提供依据。比较分析了伊洛瓦底江支流保山龙川江区域早植烟大田期1-7月和夏烟大田期5-9月的光、热、降雨等自然气候条件。结果表明:(1)保山具有典型的低纬高原季风气候特征,热量丰富,尤其是保山低热河谷区域光热等自然条件总体适宜优质烟叶周年生产。(2)热量条件和水分条件夏烟均好于早植烟,≥10℃活动积温、≥10℃有效积温、平均气温、最高气温(日温)、最低气温(夜温)、降水量、相对湿度,夏烟分别高7.0%,27.5%,4.4℃,2.7℃,6.5℃,27.4%,9个百分点。而日温差、大田期日照时间、日照率则早植烟高于夏烟,分别高39℃,1.6h/d,17.5个百分点。夏烟在整个生育期内除了第3,第4月降雨较多,其他各月降雨变化范围、气温、日照时数变化较平稳,而早植烟则随移栽后时间变化较大,降水量和气温逐渐增加,日照时数逐渐降低。(3)冬春季早植烤烟生产期具有一定的冷害低温等风险,应针对性地加强其生长发育规律、干物质和品质要素形成规律的基础研究,采取调整移栽期、设施工厂化育苗、膜下栽培、大苗移栽、合理水肥等综合配套技术措施的研究。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