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93 毫秒
1.
玉米自交系花丝不同长度授粉效果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正> 玉米育种工作者选育、保纯、利用自交系需要年年套袋授粉自交,于花丝不同长度时期进行授粉会对自交系的穗部性状产生不同的影响。如果授粉时期选择恰当,可减轻育种工作者的工作量,提高自交系的产量,对自交  相似文献   

2.
选用不同类型的5个糯玉米自交系,测定了其花丝伸长速度、花丝抽出苞叶数目以及吐丝后不同时期授粉结实数,结果表明:无秃尖类型自交系花丝伸长速度较一致,花丝抽出苞叶的时间较早、集中,花丝伸长1 cm后的第3天,花丝就全部抽出苞叶;第2天授粉结实数就显著增加,第3天授粉结实数接近于最大值;第5天、第6天后结实数开始显著下降。有秃尖、长穗型自交系的花丝伸长速度在试验的6 d中缓慢提高,抽出苞叶的花丝数目较少,持续时间长,前7 d的结实数缓慢升高,后逐渐降低。因此,在糯玉米组合选配时,选择少秃尖自交系作母本,制种时尽可能使父本盛花期在母本吐丝后的第3天至第5天,从而提高制种产量。  相似文献   

3.
选用不同类型的5个糯玉米自交系,测定了其花丝伸长速度、花丝抽出苞叶数目以及吐丝后不同时期授粉结实数,结果表明:无秃尖类型自交系花丝伸长速度较一致,花丝抽出苞叶的时间较早、集中,花丝伸长1 cm后的第3天,花丝就全部抽出苞叶;第2天授粉结实数就显著增加,第3天授粉结实数接近于最大值;第5天、第6天后结实数开始显著下降。有秃尖、长穗型自交系的花丝伸长速度在试验的6 d中缓慢提高,抽出苞叶的花丝数目较少,持续时间长,前7 d的结实数缓慢升高,后逐渐降低。因此,在糯玉米组合选配时,选择少秃尖自交系作母本,制种时尽可能使父本盛花期在母本吐丝后的第3天至第5天,从而提高制种产量。  相似文献   

4.
鲜食甜玉米和糯玉米品种的品质品尝鉴定实践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近年来天津市鲜食玉米产业迅速发展,已经成为天津玉米产业的重要组成部分。鲜食玉米外观和食用品质鉴定是试验中重点考察的重要目标性状之一,是决定品种是否通过审定的主要依据。天津市鲜食甜玉米、糯玉米品种品质品尝鉴定方法和技术不断完善,采取了2套评分体系,即试点评分和专家评分。鲜食甜玉米、糯玉米品质评价包括营养品质评价、鲜食品质评价和加工品质评价。在区域试验中主要涉及的是鲜食品质评价,即感官品质评价。天津市除鲜食甜、糯玉米品种预备试验和区域试验外,单独设立1组品质品尝鉴定试验,参试品种包括预备试验和区域试验所有品种。田间管理主要包括分期播种(参考育种单位提供的生育期分3期播种,每期间隔7 d)、人工自交授粉(一般每个品种选5~10穗吐丝期一致的单株在吐丝开始前24 h套袋,等大部分花丝吐出时,对套袋雌穗进行品种内自交授粉)和采收(从吐丝到采收甜玉米需要18~22 d、糯玉米需要21~25 d;为保证品种的最佳口感且方便操作,一般安排在1 d中温度较低的上午7时采收鲜果穗)。蒸煮时剥去果穗外层的苞叶,仅留1~2层内部苞叶,每个品种取8个穗放入托盘,在蒸锅内蒸煮15 min,蒸好后切段品尝。品质鉴定人员要具有一定的评判能力,保障评分的公正和客观,一般组织5~7位相对固定的专家进行品尝鉴定。并就解决鲜食玉米品质鉴定中存在的问题进行了讨论。  相似文献   

5.
将供体大豆的染色体及其片段和受体玉米细胞中的染色体进行染色体杂交,创制并培育成染色体杂交当代植株。其中一株当代杂交株产生剧烈变异,与对照玉米比较,生物学性状发生明显变化。该当代杂交株没有发育出雄穗,只能采用其他品种玉米(K12)的花粉进行授粉,从而获得F1种子。再经过多年的遗传育种,套袋自交至F12,选育出性状变异表现优异的自交系——豆玉1号。对该大豆-白糯玉米F12(豆玉1号)自交系品种的创制、选育过程和生物学特征和特性进行了简要的介绍。  相似文献   

6.
一、什么叫玉米自交系? 玉米自交系就是用人工的方法,强制同一植株上的雄花和雌穗自交,为了防止混杂,在自交前必须把雄穗和雌穗分别套袋,然后把雄穗的花粉授  相似文献   

7.
玉米螟俗称玉米钻心虫,是玉米上的主要害虫。牟定县年约有2913.33hm2玉米受玉米螟危害,造成粮食损失达10%~20%,也严重影响了玉米的质量。1玉米螟主要以幼虫为害玉米在不同的生育期被害状也不同。①苗期:造成枯心苗。②心叶期:幼虫在心叶中取食未展开的心叶叶肉,待心叶展开后形成半透明、不规则的白斑,呈横状排列,俗称"花叶"。③雄穗打苞期:取食雄穗(天花)花粉,使雄穗花粉减少或不生产花粉,重者导致雄穗枯萎或折断。④雌穗孕苞期及抽丝期间:幼虫从雌穗顶蛀食,咬断花丝使花丝减少甚至无花丝,影响授粉  相似文献   

8.
1雌穗花粒败育原因 1.1品种遗传缺陷导致花粒败育 有些玉米品种遗传秃尖,苞叶过短,抽穗散粉提前或顶部花丝抽出过晚;有的品种自身花期不遇,自身花期不协调致使花粒败育。有的品种先吐花丝后散粉,且上面的花丝覆盖着向地侧的花丝,使其不能正常授粉;有的是南北引种,由于光照和温度相差较大,一些光温反映敏感的品种也会出自身花期不遇的现象,导致花粒败育果穗结实不满。  相似文献   

9.
耿艳华 《云南农业》2002,(11):10-11
摸苞带叶去雄就是在杂交玉米制种过程中,当母本的雄穗已经打苞,但还未见穗时,就摸苞带叶把雄穗提前去掉。这种去雄方法是保证杂交玉米种子质量的关键性措施,它不仅改变了传统的去雄方法易造成的自交结实,影响种子纯度的弊端,而且去雄既简单快速,又节省……  相似文献   

10.
对8个玉米自交系及其组配的10个杂交种的花丝吐丝动态、花丝数与雌穗小花数以及穗粒数进行统计分析,研究花丝数与雌穗小花数以及穗粒数的关系。结果表明,玉米杂交种与自交系花丝吐丝动态相似,但杂交种更集中,平均花丝数杂交种明显多于自交系,且变异幅度小。杂交种和自交系的花丝数与穗粒数均呈显著正相关,而杂交种的结实率明显高于自交系,且对环境有较高的适应性,稳产性也较好。  相似文献   

11.
玉米抗茎倒折性状遗传的研究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以10个具有抗茎倒折差异的玉米自交系,按完全双列式组配的45个组合为供试材料,经遗传参数估算和通径分析结果:所有抗茎倒折性状基因型间存在显著差异;抗茎倒折性状基因型变异中其一般配合力比特殊配合力重要;同一抗茎倒折性状不同自交系,同一自交系不同抗茎倒折性状一般配合力表现明显差异;多数抗茎倒折性状间的遗传正相关显著,丰产的玉米组合表现较优的茎秆强度。以利用加性遗传效应为主的育种方案,对抗茎大倒折性状改良是有效的。  相似文献   

12.
西南地区10个玉米自交系光周期敏感性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光周期敏感性是热带、亚热带玉米种质引入温带的主要障碍,鉴定自交系光周期敏感性对于温热杂交种的组配及西南玉米制种基地的选择具有重要价值。试验以西南地区10个常用自交系为材料,在三亚、贵阳和张掖三地种植,调查抽雄吐丝期、株高与穗位高等性状,鉴定分析其光周期敏感性。结果表明:自交系T32、QB446、S909对光周期反应最为敏感,自交系PH6WC、QB1018自交系对光周期反应最为钝感。  相似文献   

13.
16个玉米自交系主要农艺性状配合力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为了对玉米种质改良利用、玉米自交系的利用和强优势组合的选配提供参考,选用16个玉米自交系作为亲本,按不完全双列杂交模式组配成60个杂交组合,对F1代10个主要农艺性状进行了配合力分析.结果表明:交51和5311具有较高的穗部性状和产量性状一般配合力效应优势,有较大的利用价值;z0619有较优的产量性状优势,可与具有较优良穗位性状的自交系互补利用;综合性状较差的自交系为4011、80c-1、安单3号选系和苏11,需改良后利用;其余自交系可根据育种目标有目的地选择利用.  相似文献   

14.
对166个玉米自交系以及抗黄曲霉菌的自交系RA与感黄曲霉菌的自交系M5P杂交获得的79个F2:3家系进行黄曲霉菌抗性鉴定。结果表明:不同自交系接种后的发病级别不同,在166个自交系中发病级别最高的达到10级,而最低的级别为2.4级,绝大部分自交系发病级别较高,基因型不同的材料对黄曲霉菌的抗性差异极显著;在79个F2:3群体中,抗性较强(1~3级)的家系只有2个;有7个家系基本不存在任何抗性(8~10级);51个家系的抗性较弱(5~8级);20个家系的抗性水平中等(3~5级),整个群体抗性水平接近正态分布,这表明通过开展抗性育种工作可提高玉米对黄曲霉菌的抗性。  相似文献   

15.
【目的】研究18个从不同轮回选择改良轮次玉米群体中选育自交系的育种潜势,为玉米群体的有效改良及育种利用提供理论依据。【方法】以2个群体3个不同轮次改良后代中选育的高代自交系为材料,通过农艺性状表型鉴定、配合力测定和SSR分子标记遗传多态性分析的方法,对这些群体高代选系的育种潜势进行研究。【结果】改良群体高代选系产量和主要构成性状及其GCA表现优于基础群体高代选系,但多数改良群体高代选系株高、穗位高及其GCA都较各自的基础群体高代选系有所增加。不同群体高代选系之间,表型及配合力差异较大,来自同一群体不同基本株的选系之间差异也较大。SSR分析结果表明,改良群体高代选系在自交代数少1代的情况下,其纯合的位点比例与基础群体高代选系相当,与基础群体高代选系相比,改良群体高代选系间遗传差异虽有减小的趋势,但仍有较大的遗传差异。改良群体高代选系P4MSC2-1、P4MSC2-2、P5MSC2-2和P5MSC2-3以及基础群体高代选系P5C0-3,自身产量和主要性状及其GCA表现较好,与测验种所配组合产量较高,有较大的育种利用价值。【结论】群体高代选系的表型和配合力差异来源于不同群体及基本株的差异,从经过改良的群体中选育出的自交系表现更好,用改良群体选系纯合速度较快。  相似文献   

16.
玉米不同基因型的抗旱性鉴定及遗传分析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研究结果表明,武105的抗旱性最强;水分胁迫对植物产量性状、形态发育指标及生理性状的影响随着基因型及胁迫强度的不同而不同,单株籽粒产量对水分亏缺的反应最为敏感;抗旱系数、Eberhat-Russell稳定性参数(bi)及变异系数均能对供试材料的抗旱性做出客观地评价;从直观指标看,叶片窄长,雌雄发育协调,植棘体内水分含量及叶绿素含量高的基因型较抗旱;抗旱自交系在缺水条件下,一般配合力效应有所堤高,不抗旱自交系有所下降;抗旱自交系抗旱系数的一般配合力效应高,严重水分胁迫条件下抗旱系数的遗传主要受加性效应控制;控制产量与控制抗旱性的基因或基因系列不同,二者可独立进行选择.  相似文献   

17.
为评估大花三色堇自交系的遗传潜质,指导大花三色堇杂交育种,对大花三色堇5个亲本自交系及其按Griffing完全双列杂交Ⅱ组配的10个杂种F1的7个主要数量性状进行了配合力分析。结果表明:亲本C是综合性状相对优良的亲本;在培育大花、丰花品种时,亲本E可作为重要亲本。对杂交组合进行特殊配合力效应分析表明,组合E×B、B×A的综合表现较好。在进行亲本选择和杂交组合配制时,应同时兼顾一般配合力效应和特殊配合力效应,且一定要在选择一般配合力较高的基础上注重较高特殊配合力效应的选择。根据总配合力效应可以有效预测杂交组合的表现。  相似文献   

18.
Mo17在我国玉米育种和生产中的作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下载免费PDF全文
大量资料分析表明,过去十余年,以引进的美国自交系Mo17及其改良系为亲本的玉米品种数目众多,种植面积广大,居其它自交系之首,引起了国内玉米品种的一次更新换代。1988年以后,Mo17及其改良系的组合在不同地区的面积表现出下降趋势,主要原因是玉启发经叶病,Mo17感病严重,给生产造成了损失。目前国内玉米育种尚未选出骨干替换系,这已成为广大育种工作者急待解决的问题。  相似文献   

19.
玉米抗黄曲霉菌的基因位点及效应分析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以6个对黄曲霉菌抗性不同的玉米自交系完全双列杂交所获得的6个世代的种子,用黄曲霉菌接种,调查病级,研究玉米抗黄曲霉菌的基因位点及效应.结果表明:参试的6个亲本自交系之间对黄曲霉菌的抗性有较大差异,不同亲本组配的杂种F1对黄曲霉菌的抗感表现不同.各家系的分离群体中抗感个体的分离,少部分呈有规律的分离比例,而大部分组合的分离群体不呈有规律的分离比例,说明玉米对黄曲霉菌的抗性遗传既有主基因效应,也有多基因效应.多基因遗传体系中,既有基因的加性效应、显性效应,还有上位性效应.6个自交系中,可检测到5个对黄曲霉菌有抗性的基因位点,在自交系RA中携带1个效应较大的抗性基因,而其他几个自交系仅携带1~2个效应较小的抗性基因.自交系RA除可用于抗黄曲霉菌玉米新品种的选育,也可用于发展作图群体对玉米抗黄曲霉菌基因进行定位.  相似文献   

20.
张洪权 《农学学报》2015,5(10):27-32
为了全面了解黑龙江省早熟玉米自交系间遗传关系,并合理准确地划分杂种优势群和构建杂种优势模式。通过采用黑龙江省5 个主要早熟玉米优良自交系按双列杂交设计,研究配合力的结果表明:5 个自交系以及配制的组合在7 个农艺性状上都存在极显著差异。杂交组合遗传参数分析:在超亲优势率上,以合344 为母本的杂交组合的穗粗性状的超亲优势率均为正值,表现出较强的杂种优势,在中亲优势率上,以合344 为母本的组合的优势率为正值,通过分析表明合344 同其他类群自交系之间均表现出较高配合力。其中合344×扎461 与合344×南5 组合的单株产量的中亲优势率均超过10%,增产效果明显。黑龙江早熟玉米杂种优势模式,Lancaster类群×塘四平头类群杂优模式:Lancaster类群×Reid类群杂优模式,Lancaster类群×外杂选类群杂优模式。其结果对黑龙江省早熟玉米有效利用提供理论依据和实践。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