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96 毫秒
1.
一、越冬池条件 梭子蟹越冬池最好选用虾蟹混养池,池子水深2m以上,池底为泥沙底。在对虾收获后,保持池底清洁,无堆积的剩余饵料,进排水系统畅通,水质条件良好。 二、越冬梭子蟹的来源与数量 10月下旬对虾收获后,将原池养殖的梭子蟹留在池中进行越冬育肥。因原池中的梭子蟹已适应池中的环境,有利于提高越冬成活率。如果原池养殖的梭子蟹数量较少,也可从其它养殖池中加以补充。在对虾收获时,还应测量池中养殖的梭子蟹的规格、体重及数量,挑选肢体完整、健壮活泼、肥满度好的梭子蟹进行越冬育肥,每亩放养越冬蟹660~1000只。  相似文献   

2.
符陟 《海鲜世界》2004,(6):33-33
近年来,一些龟鳖养殖企业因冰封龟鳖越冬池或越冬池水质变坏而出现了越冬龟鳖大批死亡的不良现象,给企业造成了不小的经济损失.为此,笔者就龟鳖怎样安全越冬谈点自己的经验,仅供参考.  相似文献   

3.
搞好青虾越冬管理是发展青虾养殖的重要环节,其管理工作主要有: 1.越冬池的选择越冬池要选用池形比较规则、避风向阳、水深1.2m以上的池塘,池中放养一些水花生之类的水草或放置一些柳树枝、瓦片、砖块等隐蔽物为佳,每亩池塘放养水草150kg~200kg或放置柳树枝25kg~35kg.  相似文献   

4.
在尼龙大棚保温越冬池及自然越冬池分别进行了青蟹秋苗高密度越冬试验,结果表明;不论是尼龙大棚保温越冬还是自然越冬,每亩越冬池出池的蟹种量均能满足3-5亩养成池所需要的苗种;尼龙大棚保温越冬蟹种成活率比自然越冬高,出池规格也大;青蟹秋苗密度越冬有利于养殖池塘搁塘清淤。  相似文献   

5.
健康养殖     
健康养殖专栏如何使鱼类安全越冬 使鱼类安全越冬,要同时做好越冬前期及越冬期的工作。   越冬前期的工作包括:   1.越冬池选择和清整消毒;   2.及时并塘及鱼种消毒,控制越冬密度;   3.晚秋尽量延长投喂时间和封冰时间;   4.调配水质;   5.预防封冰当天的过低温度。而融冰后的工作主要是如何尽快分塘、防治疾病等。   这些工作做得好坏都会直接影响鱼类越冬的成活率。   具体做法如下:   一般进池前的准备工作和进池大多在 9月中旬到 10月中旬之间,最晚不超过 10月末。   一、封冰前的管理   (一)越冬池…  相似文献   

6.
<正>在鱼类养殖越冬过程中,由于冬季气温低、池塘水冷,大多数养殖鱼类摄食减少,活动减少,新陈代谢减缓,生长缓慢甚至停止生长,这时如果养殖户疏忽了冬季鱼类养殖管理,那么很有可能养殖鱼类在越冬期间会体质虚弱,容易发生疾病甚至死亡。下面简单介绍几个注意事项。一、准备工作首先,要建好越冬池。池塘的淤泥厚10厘米以内,铲除杂草。先晒塘,再用生石灰带水清塘,每亩用150~200千克,再用生石灰干池清塘,每亩用  相似文献   

7.
日本对虾越冬技术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日本对虾是当前养殖品种之一,其肉质细密,味道鲜美,离水后只要保持一定潮湿度可存活三天以上,便于活虾运输,深受国内外消费者欢迎。1989年10月至1990年6月,赣榆县海珍品试验场日本对虾全人工育苗取得成功,现就日本对虾越冬工作总结如下。 1.越冬池的准备越冬池采用已使用多次的饵料培育池1~10号,其中有预热池,长8米,宽3米,深1.40米。根据越冬需要水池四周和顶部用黑色聚乙稀塑料薄膜围住和罩住。池底辅有  相似文献   

8.
北方地区鱼类安全越冬技术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我国北方地区冬季气候寒冷,封冰期长达100天~130天,如何保证鱼类安全越冬是北方地区渔业生产中的一个重要环节。近年来,由于部分养殖单位鱼类越冬技术不过关而造成的损失呈上升趋势,导致越冬鱼类在春节和开春融冰时期引发的褐血病、出血病和暴发性疾病尤为严重。为此,笔者根据多年来对黑龙江省哈尔滨地区、佳木斯地区、齐齐哈尔地区、绥化地区和辽宁省辽中地区、营口地区的调查与研究结果,提出一套鱼类安全越冬技术方案,供业内人士和养殖单位(户)参考。一、越冬池的处理1.越冬池的选择 应选择长方形、东西走向、保水性好、面积为15亩~20…  相似文献   

9.
鱼类安全越冬是北方鱼类池塘养殖生产中的一个重要环节,经过长期的生产实践,我们总结了一套保证鱼类池塘养殖安全越冬的有效技术措施。1.入池准备1.1 池塘选择。池塘水深(冰下有效水深)应维持在1.5~20m,池塘底泥为10~20cm,池中无杂草,有良好的保水性,注排水方便。1.2 水质管理。越冬鱼入池前,池塘要用生石灰或“富氯”清塘,并清除吃鱼的凶猛鱼类和耗氧的野杂鱼。向越冬池灌注新水(最好采用地下水),尽量不用坐塘水或少用坐塘  相似文献   

10.
正越冬期管理是池塘养殖的重要环节,做好这一时期的鱼种养殖管理,对于下一年水产养殖顺利进行有着极为关键性的作用。因此,在整个越冬期间必须尊重科学、依靠技术,以水为基础,以氧为前提,创造满足鱼类越冬所需的环境条件,确保鱼类安全越冬。1越冬的水域条件越冬池背风向阳,靠近电源,交通方便;不渗漏或轻微渗漏,水源充足,注水方便,水质清新无污染。越冬期间冰下水深1.5-2m。2越冬前的准备2.1越冬池的清整消毒越冬前排干池水,清除杂草,杂物、淤泥,晾晒池底。用生石灰100-150kg∕亩,用水化开,全池泼洒。如带水用生石灰150-250kg∕亩。  相似文献   

11.
近年来,随着养殖集约化程度的提高,鱼类越冬密度不断加大,导致越冬池缺氧的情况屡有发生。越冬池缺氧如果发现不及时或抢救措施不当,将会造成严重后果。 一、冰下水体溶氧的主要来源 1.浮游植物 光合作用:水中的浮游植物通过透过冰层的阳光进行光合作用,此种方式为冰封期不加注新水,无循环水的池塘水体增氧的主要方式。  相似文献   

12.
<正>水产养殖越冬过程中,由于大多数养殖鱼类摄食减少,活动减少,新陈代谢减缓,生长缓慢甚至停止,导致养殖鱼类在越冬期间鱼体虚弱,容易发生疾病甚至死亡,严重制约了水产养殖业的发展。那么如何在越冬期间增强鱼体体质,快速恢复活力呢?必须查明原因,把握注意点,提前预防。一、越冬前准备充分首先,要建好越冬池。在11月中旬前准备好,最好是长方形,背风向阳,面积适中,水深3米左  相似文献   

13.
我国北方地区河蟹越冬以土池为主,土池越冬的河蟹成活率和质量都直接影响养殖的生产效益。本文从河蟹越冬池塘的准备、河蟹越冬放养密度要求、河蟹越冬期的管理、河蟹越冬池缺氧解救措施等方面进行探讨总结,以期为北方地区河蟹安全越冬提供技术支撑。  相似文献   

14.
答:我国北方地区(东北、西北)冬季严寒,冰封期长,确保鱼种安全越冬是来年成鱼养殖的首要环节。越冬池的选择:越冬池应选择保水性能良好的粘土作为底质,砂土或砂壤土易渗漏,不易保水位,不宜作越冬池.越冬池水要深,尤其是长期冰冻地区,应以冰下水深大于米为宜。  相似文献   

15.
<正>新疆属于干旱半干旱地区,夏季高温少雨,冬季严寒,水产养殖具有养殖时间短、越冬期长(一般在150天以上)的特点,使得当地渔业生产的周期较长,养殖成本较高,特别是在鱼类越冬管理中,因池水和大气隔绝,水体溶解氧被消耗后得不到及时补充,极有可能造成鱼类缺氧,水质恶化,甚至发生死鱼的事故,给养殖者带来巨大的养殖风险。因此,做好鱼类池塘越冬期的管理是保证鱼类安全越冬的关键。为解决越冬池缺氧和水质变坏的问题,当地传统  相似文献   

16.
<正>近年来,我们在全覆地膜精养池的基础上,进一步改进温棚设计,建造可控温、保水节水的高密度养殖池塘。通常的越冬温棚养殖凡纳滨对虾(南美白对虾),冬季只进行1造养殖生产(10月―翌年2月),本养殖模式通过改进越冬温棚养殖对虾池塘配套设施,合理安排两造越冬生产(9月―翌年5月),结合科学放苗、合理收获等系列综合技术措施,实现两造凡纳滨对虾养殖。  相似文献   

17.
对越冬池塘和干塘冻晒的非越冬池塘培育夏花鱼种过程中池塘的轮虫冬卵数、浮游生物量、鱼苗成活率和生长速度进行测试。结果显示,轮虫冬卵含量:越冬池小于非越冬池;浮游生物量:越冬池小于非越冬池;鱼苗成活率:越冬池远远低于非越冬池;生长速度:越冬池小于非越冬池。本次试验对夏花鱼种培育过程池塘的选择在生产中有实际意义。  相似文献   

18.
<正> 7 鱼种的回收与回供 使用大规格越冬鱼种进行尼罗罗非鱼的常规养殖,在收获成鱼的同时,往往会随之生产一定数量的鱼种。这些鱼种养不能养,卖不能卖,养殖者常把它当作饲料或干脆抛弃,造成较大的浪费。而越冬基地大多搞成鱼养殖,秋末越冬时往往种源不足,造成越冬池一定程度的闲置。为了解快生产中存在的这  相似文献   

19.
黑鲷俗称黑加吉、黑立、海鲋等,喜栖于沙泥底质或多岩礁底的浅海水域,一般不作远距离洄游,对环境适应性较强属名贵经济鱼类,是海水中养殖的主要品种之一。   黑鲷在北方地区养殖,由于受冬、春季水温偏低的制约,一般从 11月至翌年 4月长达半年时间在室内饲养并需一定量的热能和相应的配套措施。现结合本场鱼种越冬生产试验,对黑鲷鱼种越冬技术作一浅探。   一、越冬室与越冬池   越冬室可专建,也可利用对虾或其它育苗室改建,关键是室内增温和保温性能良好,要求背风向阳。   越冬池,多为水泥结构,长方形,面积以 20~ 40…  相似文献   

20.
概述 地处高纬度高寒地区的黑河市,在池塘进行的常规养殖中,鲤鱼的繁殖通常是在每年的6月初至6月中旬才能产卵繁殖,经过15至20天的培育才能达到夏花规格1.5-3cm,养至9月中旬水温降到15℃至10℃时出池,出池时规格在50-100g左右。秋片鱼种规格小,越冬期长,10月至来年5月,7月的越冬期。由于黑河的气候条件差,鲤鱼苗从孵出至入池越冬的生长期短,仅3个月时间,造成秋片规格小,越冬成活率低,直接影响了鲤鱼的养殖的经济效益。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