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50 毫秒
1.
云杉是寒温性常绿针叶林主要组成树种,其对华北山地次生林的天然更新、森林资源的再生产、退化生态系统的恢复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以山西关帝山天然次生针叶(云杉林、华北落叶松林、云杉华北落叶松混交林)为研究对象,探究不同林分中云杉更新苗的萌发状况、年龄构成以及空间分布。结果发现,3种林分中均有云杉更新苗,云杉林中,更新苗密度为1.925万~2.225万株/hm~2,平均高12.6~13.4 cm;华北落叶松林中,更新苗密度为5 500~7 750株/hm~2,平均高20.7~22.8 cm;云杉华北落叶松混交林中,更新苗密度1.25万~1.35万株/hm~2,平均高10.6~12.4 cm;云杉林中,更新苗以1~15 a最为常见;云杉林与云杉华北落叶松混交林中,1~5 a更新苗数量远大于其他年龄阶段;云杉林与云杉华北落叶杉混交林中,云杉更新苗主要分布在母树下方,聚集格局明显;华北落叶松林中,更新苗聚集格局不明显。  相似文献   

2.
华北山石区落叶松混交林空间结构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为指导落叶松混交林抚育经营,对华北山石区落叶松混交林林分组成和空间分布格局进行研究。结果表明:样地A的总密度和总断面积均最小,为1 007株·hm~(-2)和24.446 4 m2·hm~(-2),样地C最大,为1 525株·hm~(-2)和47.280 2m2·hm~(-2),样地B居中;华北落叶松在样地A中胸径最大为18.6cm,样地B最小为18.1cm,而树高则相反。样地A的平均角尺度为0.358 8,均匀分布,林分处于较为稳定的状态,林分中落叶松为均匀分布状态;样地B平均角尺度为0.523 8,为团状分布,林分中落叶松为均匀分布;样地C的角尺度为0.508 5,为随机分布,林分中落叶松为均匀分布,云杉处于团状分布状态,五角枫和花楸处于随机分布状态。样地A直径大小比数的平均值为0.333 1,林分中落叶松和白桦的大小比数相差不大,表明林分空间分化程度比较小,两种树种的优势度相差无几;样地B的大小比数为0.487 2,林分中落叶松处于优势,而蒙古栎、山杨、五角枫和花楸处于劣势,其它树种处于中庸状态,而且各树种的大小比数有一定的差别;样地C的大小比数为0.484 5,云杉和华北落叶松处于绝对优势;样地A混交度为0.47,属于重度混交;样地B混交度为0.37,混交程度比较低下;而样地C混交度为0.83,说明杉落针阔混交林树种组成较多样化,结构更加稳定,在空间利用上也更加充分。  相似文献   

3.
浑河源头水源涵养林枯落物持水能力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浑河作为辽宁省水资源最丰富的内河,是辽宁省大伙房水库的重要水源地。为研究浑河源头水源涵养林枯落物持水能力,选取5个样地(3个覆盖密度不同的红松林地、落叶松林地、混交林地)作为研究对象,采用室内浸水法研究枯落物持水量及吸水过程。结果表明:5个样地中红松3个样地的枯落物厚度、蓄积量均表现出高密度红松林中密度红松林低密度红松林,枯落物厚度为4.00~8.33cm,总蓄积量为12.92~41.46t·hm~(-2);各林分样地枯落物总蓄积量大小依次为落叶松(41.46t·hm~(-2))高密度红松林(30.24t·hm~(-2))中密度红松林(22.57t·hm~(-2))混交林(22.53t·hm~(-2))低密度红松林(12.92t·hm~(-2)),落叶松枯落物层蓄积量显著大于低密度红松枯落物层蓄积量(p0.05);各林分枯落物的最大持水率排序是高密度红松林(517.33%)中密度红松林(488.81%)混交林(488.14%)低密度红松林(391.66%)落叶松(360.62%),高密度红松林枯落物最大持水率显著大于落叶松枯落物最大持水率(p0.05);各林分枯落物层最大持水量大小为落叶松(73.63t·hm~(-2))高密度红松林(71.63t·hm~(-2))中密度红松林(54.29t·hm~(-2))混交林(54.25t·hm~(-2))低密度红松林(25.06t·hm~(-2));枯落物未分解层和分解层有效拦蓄率范围分别为98.1%~219.9%、48.3%~168.7%,其有效拦蓄水量范围分别为4.68~55.12t·hm~(-2)和3.69~12.84t·hm~(-2)。5个样地的枯落物最大持水量为1597.34~3351.33g·kg~(-1),有效拦蓄量为14.07~67.96t·hm~(-2),以落叶松林地最大,说明落叶松林地枯落物涵养水源的能力强于其余4种样地枯落物;枯落物在0~1h吸水速率达到峰值,1~4h吸水速率迅速下降,随后趋于稳定。  相似文献   

4.
为探究滦河上游四种典型落叶松林分向目标林分转化的可能性及过程,以木兰围场国有林场管理局北沟林场内落叶松纯林和落桦混交林、落阔混交林和杉落针阔混交林4种不同落叶松林分类型为研究对象,通过对4个林分的近自然度分析。结果表明:4种林分的近自然度,杉落针阔混交林(0.284 3)落桦混交林(0.256 2)落阔混交林(0.253 8)落叶松纯林(0.241 4);林分树种组成复杂程度和幼苗优良程度为杉落针阔混交林落阔混交林落桦混交林落叶松纯林;4种林分向目标林分转化复杂程度为落叶松纯林落桦混交林落阔混交林杉落混交林。  相似文献   

5.
夏祥友 《安徽农业科学》2015,(10):177-178,233
对帽儿山实验林场4种林分类型(水曲柳纯林、水曲柳落叶松混交林、水曲柳红松混交林、水曲柳云杉混交林)的林下枯落物储量和持水性能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水曲柳红松混交林的枯落物储量最大(11.2 t/hm2),其后依次为水曲柳纯林(9.7 t/hm2)、水曲柳落叶松混交林(9.3t/hm2)、水曲柳云杉混交林(7.6 t/hm2);4种林分的枯落物最大持水量依次是水曲柳纯林(21.7 mm)、水曲柳红松混交林(21.6mm)、水曲柳云杉混交林(16.4 mm)、水曲柳落叶松混交林(16.1 mm).总体来看,水曲柳纯林和水曲柳红松混交林枯落物持水能力好于水曲柳云杉混交林和水曲柳落叶松混交林.  相似文献   

6.
由华北落叶松组成的林分是接坝地区最主要林分类型,是该地区水源涵养林的重要组成部分。为了阐明六种华北落叶松林分类型的水源涵养功能,对接坝地区华北落叶松林、华北落叶松—白桦、华北落叶松—棘皮桦—白桦、华北落叶松—山杨—白桦、华北落叶松—油松、华北落叶松—云杉—白桦—山杨6种典型林分类型的水源涵养功能进行初步的研究。结果表明:①枯落物厚度范围为36.5~48.6 mm,蓄积量为25.61 t·hm~(-2)~35.64 t·hm~(-2),枯落物最大拦蓄量范围为55.52~120.83 t·hm~(-2),枯落物有效拦蓄量范围为46.32~100.07 t·hm~(-2),大小排序为:ⅥⅡⅣⅠⅢⅤ。②枯落物持水量与浸水时间关系表达式为:Q=alnt+b(R~20.98),持水速率与与浸水时间呈幂函数关系,关系式为:V=Kt~n(R~20.99)。③土壤容重为0.82 g/cm~3~1.37 g/cm~3,土壤有效持水量大小排序为:ⅥⅣⅢⅡⅤⅠ;土壤毛管持水量大小排序为:ⅥⅢⅡⅣⅤⅠ;饱和持水量大小排序为:ⅥⅢⅡⅣⅤⅠ。④土壤初渗速率大小排序为:ⅥⅡ)ⅢⅣⅤⅠ;稳渗速率大小排序为:ⅥⅢⅡⅣⅠⅤ;林分土壤入渗时间和入渗速率的回归方程为:y=a·x~b(R~20.93)。  相似文献   

7.
根据森林生态系统结构与功能特征,探讨森林资源二类调查资料与定位观测资料相结合的森林生态系统服务功能评价方法,并以秦岭火地塘林区为例,将有林地小班按优势树种划分为12个林分类型,并对各林分的供给功能、调节功能、文化功能和支持功能进行评价。研究结果表明:(1)1990年火地塘林区森林生态系统服务功能价值总量为877.28万元·a~(-1),单位面积价值量为469 1元·hm~(-2)·a~(-1),其中产品服务价值为613元·hm~(-2)·a~(-1),调节功能价值为103 8元·hm~(-2)·a~(-1),文化功能价值为52元·hm~(-2)·a~(-1),支持功能价值为298 8元·hm~(-2)·a~(-1),总的生态效益是经济效益的6.65倍。(2)不同林分类型之间以及生态系统的不同服务功能之间,功能与价值均存在较大差异,阔叶树种的服务功能要高于针叶树种,其中杨类总的生态系统服务功能价值最高(809 9元·hm~(-2)·a~(-1)),冷杉林总的生态系统服务功能价值最低(264 8元·hm~(-2)·a~(-1)),并且生态系统的支持功能明显高于其它服务功能。  相似文献   

8.
莲藕-甲鱼套养模式总产值可达23.25万元·hm~(-2),效益15.225万元·hm~(-2),较传统莲藕种植可增效9.825万元·hm~(-2)。该模式解决了藕田中福寿螺的为害,为市民提供了生态精品甲鱼,其经济、生态、社会效益十分明显。  相似文献   

9.
进行杉木纯林与杉木、南酸枣混交(7∶3)造林试验,并适时开展林分调查比较(在十年生时开展1次中幼林卫生伐前调查,在二十年生时开展1次资产调查)。结果表明,造林地条件相似、造林及抚育措施相同的林分,虽然十年生中幼林杉枣混交林长势快于杉木纯林,但是由于后期种间林木生长空间结构变化,伴生树种酸枣木阻碍了目的树种杉木的生长,杉木纯林经济效益优于杉枣混交林。经公开招投标,同地类、同龄林二十年生林分,杉木纯林平均中标价105 750元/hm~2,而杉枣混交林平均中标价75 450元/hm~2。杉木纯林造林较混交林经济效益高40%左右,平均增加收入30 300元/hm~2。本研究为南方林农选择营造杉木纯林或杉阔混交林提供了参考依据。  相似文献   

10.
为促进马铃薯产业的可持续发展,研究了延薯6号品种在吉林省地区不同密度下对产量及经济效益的影响。结果表明:68 400株·hm~(-2)为吉林省地区种植延薯6号的最佳种植密度,平均单产37 480.5kg·hm~(-2),比对照增产2 380.5kg·hm~(-2);商品率达到77.9%,比对照提高1.9%;经济效益达到21 345元·hm~(-2),比对照增加1 440元·hm~(-2)。  相似文献   

11.
为了促进精量穴播技术的推广应用,以先玉335为材料,通过精量穴播与常规播种对比试验,对玉米生长状况进行监测和调查,分析精量穴播对玉米植株形态、光合作用、农艺性状、产量及经济效益的影响。结果表明:精量穴播更有利于植株个体、群体发育,抗逆性强。和常规播种相比,精量穴播用种量减少2.5kg·hm~(-2),节省种子成本62.5元·hm~(-2)、播种成本90元·hm~(-2)、间苗成本240元·hm~(-2),增产699kg·hm~(-2),产值增加978.6元·hm~(-2),净收益增加1 371.1元·hm~(-2),增幅26.71%。  相似文献   

12.
该文通过对密云集水区内的森林进行大量调查 ,采用林分蓄积量推测生物量的研究方法 ,对该地区 5种典型森林中树木的固C效益动态变化进行深入研究 .该研究的目的是为该地区林业生态环境建设项目可行性论证提供基础 .研究结果表明 :当以 10 0年为 1个生长周期 ,固C价格为 2 4美元 t,贴现率为 0 0 5的情况下 ,几种人工林潜在的固C效益现值由大到小分别为 :油松林 0 6 9~ 0 93万元 hm2 ,栎林 0 6 1~ 0 82万元 hm2 ,其他阔叶林 0 4 5~0 6 1万元 hm2 ,灌木林 0 2 3~ 0 32万元 hm2 ,侧柏林 0 13~ 0 18万元 hm2 .现有森林平均每年每公顷的固C效益为0 0 77~ 0 10 4万元 ,其中油松林最高 ,其次依次为栎林、其他阔叶林、灌木林和侧柏林 .在今后 10~ 2 0a内 ,现有森林的固C效益会进一步增加  相似文献   

13.
连续3 a对小兴安岭地区低质林验样地内苗木的成活率、保存率和生长率进行实地调查,运用统计分析的方法进行分析,结果表明:改造3 a后,3种苗木的保存率无明显差异。3 a内3种苗木的生长率大小次序为:落叶松大于红松大于云杉。在带状皆伐改造模式中,红松在8 m和10 m带宽的水平皆伐带内的生长效果较好;云杉在6 m和8 m带宽的垂直皆伐带内的生长效果较好;落叶松在10 m和15 m带宽的水平皆伐带内的生长效果较好。在林窗改造方式下,红松在面积为150到300 m2的林窗内生长效果较好;云杉在面积为25到100 m2的林窗内生长效果较好;落叶松在林窗内的生长状况指标均很高,生长效果都较好,无明显差异。根据苗木的生长效果为低质林改造选择合理的改造模式提供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14.
凹叶厚朴杉木混交林的水文特征   总被引:3,自引:1,他引:3  
对凹叶厚朴杉木混交林各经营模式林分的林冠层、灌木层、草本层和枯枝落叶层以及林地土壤贮水性能研究分析结果表明 :混交林各模式林分涵养水源能力均优于杉木纯林 ,其中以行间混交模式最好 ,地上部分持水量 36.30 t· hm-2 ,0~ 60 cm土层最大贮水量 2 1 7.2 6mm,林分涵养水源效益 1 53.1元· hm-2 · a-1,0~ 2 0 cm土层稳定渗透系数 8.9mm· min-1.  相似文献   

15.
1973 - 2003年中国森林生态系统服务功能变化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利用1973 - 2003年间中国6次森林资源清查资料,以及中国生态系统研究网络长期定位观测资料,建立中国森林生态系统评估指标体系及其定量化方法,并对中国森林生态系统服务功能价值及其动态变化进行评价与分析。结果表明:1973 - 2003年,中国森林生态系统服务功能总价值变动范围为1.940 ~ 2.870万亿元·a-1,单位面积价值变动范围为1.936 ~ 2.028万元·hm-2·a-1。20世纪70年代末期以前,中国的森林经营以木材利用为主,森林生态系统服务功能总价值减少,之后随着国家开始重视生态建设而呈逐步增加的趋势;而20世纪70年代末期中国森林生态系统服务功能单位面积价值最大,之后开始下降,直到90年代末期才开始恢复增长。图1表4参15  相似文献   

16.
为了准确评价东北地区不同水稻种植模式的经济效益,从2011年5月—2012年11月间,在东北典型水稻种植区盘锦,开展了为期两年、不同种植模式的水稻田间试验。试验设计了5个处理模式,即对照处理(CK)、常规模式(CM)、稻蟹共作(CR)、有机水稻(OR)、减量施肥(RF)。在对各处理农事活动记录的基础上,根据生产资料和投入的成本以及农产品的市场价格,计算各类种植模式的经济效益。研究结果显示,稻蟹模式的生产成本最高为38 654 元·hm-2,是常规模式的2.3倍;其次为有机水稻23 087 元·hm-2,是常规处理1.4倍。常规模式的粮食产量最高,为9 466 kg·hm-2,显著高于减量施肥处理和有机处理(P<0.05),但是与稻蟹模式的无显著差异。各处理中产值最高的是稻蟹模式,其次是有机模式,分别为常规模式的2.0倍和1.6倍。净产值最高的有机模式为22 508元·hm-2,是常规模式的2.0倍,其次为稻蟹模式,是常规模式的1.5倍。试验表明,有机模式和稻蟹模式均能获得较高的经济效益。  相似文献   

17.
以凉水自然保护区内猴腿蹄盖蕨为研究对象,通过研究其分布规律及地上生物量特点,为猴腿蹄盖蕨资源的可持续利用提出了合理化建议。研究结果如下:1)保护区内猴腿蹄盖蕨的高度、密度和单位面积地上生物量随着海拔的升高而降低;2)不同森林类型单位面积猴腿蹄盖蕨的地上生物量差异很大,其排序为:谷地云冷杉林>河岸杂木林>人工林>枫桦红松林>椴树红松林>鱼鳞云杉红松林>谷地落叶松林>云冷杉红松林>谷地白桦林>山地山杨林>柞树红松林;3)猴腿蹄盖蕨在不同森林类型中地上部分的干物质量也各不相同,其中谷地云冷杉林(4961 hm2)最高(226 420.1 kg),柞树红松林(10.0 hm2)最低(0),排序为:谷地云冷杉林>枫桦红松林>椴树红松林>河岸杂木林>人工林>云冷杉红松林>鱼鳞云杉红松林>山地山杨林>谷地白桦林>谷地落叶松林>柞树红松林;4)在保护阔叶红松林生态系统的前提下,建议选择谷地云冷杉林、谷地落叶松林、河岸杂木林、谷地白桦林和人工林为猴腿蹄盖蕨资源开发利用的区域。   相似文献   

18.
气体调节服务功能是生态服务功能的重要的一部分,生态系统的固碳释氧功能,对于人类社会和整个动物界以及全球气候平衡,都具有重要意义.采用光合作用方程式,利用遥感估算模型,基于植被NPP(第一性生产力)物质量测算结果,测算关中-天水天经济区绿色植物固碳释氧物质量,以此为基础,分别采用造林成本法和工业制氧法测算其价值量,探讨关天经济区生态系统固碳释氧价值的时间变化、空间分布.结果表明:1)1998-2007年关天水经济区年固定CO2的价值量为226.35亿元/a.10a间2005年固定CO2的价值量最高,为301.73亿元/a,2002年最低,为159.06元/a.释放O2价值量取两种测评方法的平均值,年平均价值量为240.45亿元/a,比固定CO2的年均值多14.1亿元/a.2)从各土地利用类型来看,1998年和2007年平均固碳释氧价值排序为:林地>草地>耕地>其他类型.耕地向林地、草地转变时,平均固碳释氧价值分别增加了1614.29、1960.67元·hm-2·a-1,林地、草地向耕地转变时平均固碳释氧价值分别减少了1081.37、1706.60元·hm-2·a-1.3)从空间分布上来看,南部各县的单位面积固定CO2和释放O2价值普遍高于北部各县,总体上分布沿南部向北部逐渐降低.  相似文献   

19.
阿旗草用燕麦生产调查及种植前景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下载免费PDF全文
阿鲁科尔沁旗有广阔的草场面积,是国内重要的肉牛肉羊生产基地,气候资源适宜燕麦生长,近年来苜蓿和燕麦草人工草场发展迅速。本文为了更好服务阿旗草用燕麦生产,准确掌握阿旗燕麦种植水平及种植收益情况,通过对阿旗人工草地燕麦的生产调查及综合各地研究结果的方法对草用燕麦种植结果进行总结,结果表明:(1)燕麦可作为沙地保护作物种植。在严重沙化草地上利用燕麦留下的根茬可以防风固沙,燕麦根茬地种植紫花苜蓿,避免风沙侵蚀苜蓿种子,确保紫花苜蓿苗全、苗齐、苗壮;也可以使用燕麦作为保护作物与苜蓿混播,紫花苜蓿播种时间也因此可以提前两个月,可以当年收割一次燕麦草和苜蓿草,提高了总体收益。(2)燕麦用于草地苜蓿倒茬作物。人工草地多种植紫花苜蓿,当苜蓿草地进入高产期后,苜蓿草地产草量开始下降,需要及时应用燕麦进行倒茬轮作。(3)燕麦与苜蓿等牧草混播建立放牧型草地。燕麦与苜蓿混播是国内外成型的技术措施,与苜蓿混播或与苜蓿、无芒雀麦等牧草作物混播建立放牧型草地,当年可获得一定的牧草收益。(4)燕麦青、干草是畜牧业的优质饲草,籽实是畜牧业的优质饲料。燕麦可以在各类土壤类型地块种植,需要选用适宜的品种适应一季作区或二季作区种植,有针对性地生产符合饲用目标的鲜、青、干饲草饲料,种植效益可以与苜蓿持平。(5)草用燕麦种植效益可观。燕麦是生态友好型作物,青刈燕麦可在拔节至开花期刈割,可以刈割两次,第一次留茬5~8 cm左右,一般每公顷产鲜草22500~30000 kg,晒制干草或青贮时应在乳熟期到蜡熟期刈割,一般可每公顷产鲜草30000~45000 kg,晒制干草后公顷产9000~13500 kg左右,二季种植一般可每公顷收益15000~24000元,在不能种植苜蓿的一季作燕麦区种植燕麦仍可有每公顷7500~13500元的收益。目前种植燕麦的投入水平均低于玉米、箭舌豌豆、苜蓿等牧草作物,采收期也不近相同,所以简单的进行种植效益对比就低估了燕麦的种植效益,增加对燕麦生产的水肥投入,采用规范种植技术指导生产,二季作燕麦区采收二季燕麦与种植苜蓿相比省工省投入效益相当,燕麦的种植效益是可观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