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5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25 毫秒
1.
2.
3.
4.
5.
优质水稻新品种龙稻7号的选育及栽培技术   总被引:1,自引:2,他引:1  
龙稻7号(哈02-220)是从五优稻1号的变异植株中经过系统选育而成.主茎12片叶,生育天数为137 d,需要活动积温2 500℃,各种综合抗性较强.两年区域试验平均产量为7 585.2 kg/hm2,比对照品种垦稻10号,平均增产6.6%.生产试验平均产量为8 100.2 kg/hm2,比对照品种垦稻10号,平均增产10.1%.米质优,各项指标均达到国家优质米标准.2005年审定推广.  相似文献   

6.
7.
为促进优质香型粳稻新品种推广,简要介绍香稻新品种龙稻209的选育过程、特征特性、产量表现及其栽培技术。龙稻209是黑龙江省农业科学院耕作栽培研究所以母本龙稻21、父本龙香稻2号,系谱选育而成的优质香稻品种。2020-2021年区域试验平均产量7 698.0 kg·hm-2,较对照品种哈粳稻2号增产6.6%;2021年生产试验平均产量7 869.8 kg·hm-2,较对照品种哈粳稻2号增产6.5%。2021年2月3日,龙稻209获得植物品种权申请号(20211001119);2022年6月20日通过黑龙江省农作物品种审定委员会审定(黑审稻20220047)。该品种生育日数142 d左右,需≥10℃活动积温2 700℃左右。  相似文献   

8.
9.
优质高产抗病水稻新品种龙稻3号的选育及农艺性状分析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龙稻3号是从上育397×(牡丹江19×中国91)的后代经多年运用集团选择、系谱选择和生态压力选择相结合的方法选育而成.该品种具有优质、耐冷、抗病和高产的特点.本文介绍了该品种的选育过程、品种的特征特性及栽培技术措施.  相似文献   

10.
11.
通过对3个组合共37份F5代以上稳定材料的食味测定值和食味品尝结果等的分析,结合育种实践,探讨优质粳稻新品种选育若干策略问题。提出在育种工作中要注重优异种质资源的筛选利用,加大育种材料的选择和抗性鉴定力度,借助食味仪筛选,结合食味品尝,提高育种效率,从而选育出集丰、优、抗于一体的粳稻新品种。  相似文献   

12.
[目的]选育适合新疆种植的优质高产水稻新品种.[方法]以秋田小町为母本,籼粳61为父本,采用有性杂交及多代系谱法选育.[结果]2007、2008两年新疆维吾尔自治区区域试验结果增产9.61;,2008年生产试验结果增产5.37;.两年区域试验中的最高单产分别达到810和788 kg/667 m2.两年适应度达到80;.[结论]该品种2009年3月通过新疆维吾尔自治区品种审定委员会审定命名为新稻24号.主要特点是抗病抗倒、高产稳产,稻米外观品质好 、食味口感佳,适合精加工优质稻米生产.稻谷多项品质指标达到国家优质稻谷标准.栽培技术要点为适期播种,合理密植,施足基肥,适量追肥.  相似文献   

13.
农香1 8系湖南省水稻研究所以优质香稻“湘晚籼10号”中的优良株系作母本,以广东省水稻研究所培育的优质稻“三合占”作父本杂交,经6a系统选育而成的国标一等优质稻品种,其产量与对照威优46相当,米质特优,具有广阔的市场开发前景.  相似文献   

14.
袁彩勇  袁生堂  王健  孔宪旺 《安徽农业科学》2010,38(23):12382-12383,12404
[目的]为徐淮地区优质水稻新品种的选育和生产利用提供技术支持。[方法]供试种子参加了2004~2007年江苏省中熟中粳稻预备试验和区域试验及迟熟中粳稻生产试验。[结果]徐淮11号在预备试验中的平均产量为9375.0kg/hm2;在区域试验中的平均产量为8682.0kg/hm2;在迟熟中粳稻生产试验中的平均产量为9439.5kg/hm2。淮稻11号在大面积示范试种中的一般产量为9750.0kg/hm2。淮稻11号分蘖成穗率和颖花分化能力均较高,有效穗数为285万穗/hm2,每穗实粒数为120~130粒,千粒重高达28.0~29.0g,结实率为90.0%。淮稻11号的糙米率为84.3%,整精米率为72.0%,垩白率为10.0%,垩白度为1.0%,碱消值为7.0,直链淀粉含量为18.4%,胶稠度为76mm,透明度为2级,综合品质评价达国标2级优质米标准。[结论]该试验成功选育出了超级稻新品种淮稻11号并为其推广种植提供了技术指导。  相似文献   

15.
介绍了天津市水稻研究所育成的优质、早熟、丰产、抗病的水稻新品种“津稻9901”的选育过程、特征特性及栽培技术。调查表明,津稻9901全生育期145d,抗苗瘟、叶瘟,中抗穗颈瘟,最高产量640kg/667m2,稻米品质检验达国颁优质米一级标准。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