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6 毫秒
1.
胡锦涛总书记在看望出席全国政协十届四次会议的委员时指出,在我们的社会主义社会里,要引导广大干部群众特别是青少年树立社会主义荣辱观,坚持“以热爱祖国为荣、以危害祖国为耻;以服务人民为荣、以背离人民为耻;以崇尚科学为荣、以愚昧无知为耻;以辛勤劳动为荣、以好逸恶劳为耻;以团结互助为荣,以损人利己为耻;以诚实守信为荣,以见利忘义为耻;以遵纪守法为荣,以违法乱纪为耻;以艰苦奋斗为荣,以骄奢淫逸为耻”。  相似文献   

2.
今年3月4日,胡锦涛总书记在看望全国政协委员时,发表了关于社会主义荣辱观的重要讲话。他指出:要引导广大干部群众特别是青少年要树立社会主义的荣辱观,坚持以热爱祖国为荣、以危害祖国为耻,以服务人民为荣、以背离人民为耻,以崇尚科学为荣、以愚昧无知为耻,以辛勤劳动为荣、以好逸恶劳为耻,以团结互助为荣、以损人利己为耻,以诚实守信为荣、以见利忘义为耻,以遵纪守法为荣、以违法乱纪为耻,以艰苦奋斗为荣、以骄奢淫逸为耻。  相似文献   

3.
创意农业改变中国,创意农业是以增加农产品附加值为目标,构建农村创意生活的生产方式和生活方式。创意农业以知识产权为先导,以农业生产为依托,以农业企业为主体,以创意生产为核心,以美学经济为基础,以市场需求为指引,以科技创新为手段,以质量效益为动力,以农产品附加值为目标,以持续利用为目的,  相似文献   

4.
政策解读     
89.以“八荣八耻”为主要内容的社会主义荣辱观 2006年3月4日,胡锦涛总书记在看望政协委员时发表了关于树立社会主义荣辱观的重要讲话,提出了以“八荣八耻”为主要内容的社会主义荣辱观:以热爱祖国为荣、以危害祖国为耻,以服务人民为荣、以背离人民为耻,以崇尚科学为荣、以愚昧无知为耻,以辛勤劳动为荣、以好逸恶劳为耻,  相似文献   

5.
试论利用大学英语网络教学发展多元智能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依据霍华德.加德纳的多元智能理论,指出多元智能理论与大学英语网络教学相辅相成,互为促进。英语教学中应该以学生为中心,以教师为中介,以任务为目标,以建构与合作为途径,以网络展示为依托,以元认知策略为向导,以课外实践为助手,以英语学习为媒介全面发展各项智能。  相似文献   

6.
以生态环境建设为主体的新林业发展战略构想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以生态环境建设为主体的新林业发展战略,可以表述为:适应时代的要求,以环境与发展为主题,从我国林业的实际出发,以满足社会多种需求为目的,以可持续发展理论为指导,以森林资源全面经营为基础,以突出生态环境效益,综合发挥生态、经济和社会三大效益为目标,以科教兴林为动力,以建立林业的大经营、大流通、大财经体系为重点,以分类、分区、分块经营和重点工程建设为途径,以系统协同为关键,实现我国林业的跨越式发展.  相似文献   

7.
一、创意农业与创意乡村的内涵 创意农业改变中国,创意农业是以增加农产品附加值为目标,构建农村创意生活的生产方式和生活方式.创意农业以知识产权为先导,以农业生产为依托,以农业企业为主体,以创意生产为核心,以美学经济为基础,以市场需求为指引,以科技创新为手段,以质量效益为动力,以农产品附加值为目标,以持续利用为目的,以农业企业为主体,指导人们将农业的产前、产中和产后诸环节联结为完整的产业链条,将农产品与文化、艺术创意结合,使其成为具有"四高"即高文化品位、高知识化、高赢利性、高附加值,"五化"即智能化、特色化、个性化、艺术化、景观化,"五型"即审美型、文化型、娱乐型、科学型、观赏型的新型农产品.  相似文献   

8.
“宅以形势为骨体,以泉水为血脉,以土地为皮肉,以草木为毛发,以屋舍为衣服,以门户为衬带,若得如斯是俨雅,乃为上吉。”这是中国古老的“宅经”对住宅的描述,的确,住宅如人,既有物质特征,也有社会特性。  相似文献   

9.
农民田间学校是一所没有围墙的学校,是以农民为中心,以田间为课堂,以实践为手段,以能力建设为目的,以启发式、参与式、互动式为特点的农民田间技术培训活动。  相似文献   

10.
有机水稻栽培以优良自然环境为前提,以独立灌溉体系为基础,以土壤肥力保持为核心,以植株健身栽培为抓手,以有害生物综合防除为保  相似文献   

11.
主要通过对乡土文化的内涵、内容进行详细剖析,并对乡土文化与乡村旅游关系作出了较为清晰的梳理与阐述;结合分析武宣县乡村旅游发展现状,并提出其发展存在的问题;从乡土文化视角看待如何充分利用乡土文化资源发展乡村旅游,并明确武宣县乡村旅游发展方向;最后针对武宣县乡村旅游乡土文化资源,通过主题定位分类、内容挖掘、项目开发,明确乡村旅游与乡土文化内涵结合发展,以及乡土文化兴旅的乡村旅游发展战略,提出武宣县乡村旅游乡土文化发展的对策及建议。  相似文献   

12.
基于SWOT分析的衢州柑橘产业带旅游开发研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采用SWOT分析法对衢州柑橘产业带旅游开发的条件和前景进行研究,以期为产业发展提供依据。研究表明衢州柑橘产业带旅游开发在资源、环境、旅游资源结合度、区位方面具有较明显的优势;在主导旅游资源、局部环境、对近距离游客吸引力、旅游“机会成本”等方面存在劣势;面临休闲农业和乡村旅游日益受到重视、新农村建设、市民旅游消费趋势转变和政府重视的机遇;出现橘园面积萎缩、同质化竞争激烈、旅游产业的统一管理与农业分散经营的矛盾。结合对衢州柑橘产业带的旅游开发的SWOT分析,提出了在该区发展旅游业的相应策略。西北林学院学报22卷第6期张建国等基于SWOT分析的衢州柑橘产业带旅游开发研究  相似文献   

13.
李强 《安徽农业科学》2011,(9):5468-5470
分析了民族地区旅游产业咨询策划建设的客观条件,以及民族地区推进旅游产业升级、旅游新型业态建设的巨大市场空间,论述了其为深度把握旅游产业发展方向,为民族地区旅游产业提供高端旅游投资运营策划,以及为后期有效管理的本土旅游产业咨询策划机构的发展创造了广阔的机遇。  相似文献   

14.
旅游城镇化是以旅游业为主要推动力的城镇化类型,是新型城镇化的重要路径之一,其过程更加注重"人的城镇化"。在旅游城镇化的进程中,当地居民对旅游城镇化的影响感知强烈并有其独特性。笔者以旅游业快速驱动城镇化发展的武汉市黄陂区为案例,通过对黄陂区居民旅游城镇化感知的调查实证分析旅游城镇化的积极影响和负面影响。研究发现,旅游城镇化的积极影响主要体现在促进其经济发展;提升当地的旅游业的整体实力;强化城镇辐射功能,推动村落变化。而其消极影响则体现在不同区位条件的居民从旅游业发展中获益不均且居民的部分旅游收入合法权益得不到保证,缺乏长期稳定收入;旅游城镇化的发展加速乡村环境及景观的破碎化以及对当地的生态环境产生消极影响。  相似文献   

15.
香格里拉普达措国家公园洛茸社区参与旅游发展状况调查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香格里拉普达措国家公园中的洛茸社区为研究对象,分析该地区旅游发展过程中的社区参与状况,并对社区参与旅游出现的问题进行讨论,以实现和保障生态旅游区与社区的和谐发展。  相似文献   

16.
四川民族地区乡村旅游升级发展区位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陈翔 《广西农业科学》2011,(9):1168-1171
【目的】探索四川民族地区乡村旅游升级发展的合理途径,为四川民族地区的经济社会发展提供参考。【方法】通过对四川民族地区区位条件进行分析,对该地区的乡村旅游进行归类,分析不同类型乡村旅游的升级途径。【结果】由于四川民族地区方格状区域格局难以形成城郊型乡村旅游的客源市场,而其农牧交错的区位条件维持了原野型乡村旅游的乡土性,因此四川民族地区乡村旅游可根据当地的区位条件分为原野型乡村旅游和城郊型乡村旅游两种类型。【建议】在松潘—木里线以东,应发展替代旅游以减少环境压力,以西则应兼顾农牧环境的客观性和传统社会的乡土性认识,加强民族文化产品和森林、草原旅游线路的开发,将高寒麦类食品和民族聚落作为深度开发的关键,重点发展原野型乡村旅游,避免数量扩张的片面性,丰富四川民族地区乡村旅游的农业、农村特点,提升乡村旅游质量。  相似文献   

17.
杨正怀 《安徽农业科学》2014,(17):5554-5555
为了深度开发民族地区的旅游产品,以贵州黔东南地区为例,通过实地考察,把旅游产品与地方苗侗文化有机结合,提升旅游产品的文化内涵,增加旅游产品的附加值,为民族地区旅游产品的开发提供新的发展方向。  相似文献   

18.
古村镇,我国乡村旅游发展的重要凭借,很多地方政府均加强了对古村镇的保护与开发工作。以皂河古镇为例,分析了其乡村旅游开发的基础,提出了乡村旅游开发构想,以期为经济欠发达地区地方性古镇的乡村旅游开发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9.
陈翔 《南方农业学报》2012,42(9):1168-1171
【目的】探索四川民族地区乡村旅游升级发展的合理途径,为四川民族地区的经济社会发展提供参考。【方法】通过对四川民族地区区位条件进行分析,对该地区的乡村旅游进行归类,分析不同类型乡村旅游的升级途径。【结果】由于四川民族地区方格状区域格局难以形成城郊型乡村旅游的客源市场,而其农牧交错的区位条件维持了原野型乡村旅游的乡土性,因此四川民族地区乡村旅游可根据当地的区位条件分为原野型乡村旅游和城郊型乡村旅游两种类型。【建议】在松潘—木里线以东,应发展替代旅游以减少环境压力,以西则应兼顾农牧环境的客观性和传统社会的乡土性认识,加强民族文化产品和森林、草原旅游线路的开发,将高寒麦类食品和民族聚落作为深度开发的关键,重点发展原野型乡村旅游,避免数量扩张的片面性,丰富四川民族地区乡村旅游的农业、农村特点,提升乡村旅游质量。  相似文献   

20.
乡村旅游是旅游者与目的地农村资源互动的一种旅游方式,为了保持乡村旅游与目的地农村经济的协调发展,本文以连云港为例,在研究二者关系的基础上,提出了建立利益反馈机制、打造特色品牌、规范管理体系的对策与建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