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正>鱼鳃霉病是鳃霉菌寄生在鱼鳃丝引起的疾病,鱼鳃霉菌的生物学分类为水霉目、水霉科、鳃霉菌属。鳃霉病主要危害罗非鱼、草鱼、青鱼、鲤鱼、黄颡鱼、鲇鱼、鳙等淡水养殖鱼类。近年来鳃霉病的临床诊断存在许多误区,有的水产技术人员把普通细菌性烂鳃病诊断为鳃霉病,有的把锦鲤疱疹病毒引起的烂鳃症状诊断为鳃霉病,有的把鳃丝部位寄生的水霉菌  相似文献   

2.
症状及病理变化水霉病早期 ,肉眼看不出有什么异状 ,当肉眼能看出时 ,菌丝不仅在伤口侵入 ,且已向外长出外菌丝 ,似灰白色棉毛状 ,故俗称“生毛” ,或白毛病。由霉菌分泌大量蛋白质分解酶 ,机体受刺激后分泌大量粘液 ,病鱼开始焦躁不安 ,与其他固体发生摩擦 ,以后鱼体负担过重 ,游动迟缓 ,食欲减退 ,最后瘦弱而死。病原体在我国淡水鱼的体表及卵上发现的水霉共有十多种 ,其中最常见的是属于水霉和绵霉两个属的种类 ,属水霉科。流行情况该类病菌或多或少存在于一切淡水水域中 ,患病的主要原因是捕捞、搬运时操作不慎 ,擦落鳞片或撞伤鳍条 ,导…  相似文献   

3.
<正>4.水霉病水霉病的病原为水霉属、绵霉属的种类。发病时在鱼体表形成肉眼可见的菌丝,似灰白色棉毛状。病鱼游动迟缓,食欲减退,最后瘦弱继发其他疾病感染而死。该病的发生是属于继发感染,是鱼体表受损引起黏液脱落后引起水霉感染。水霉病容易发生在水温18℃左右的3-4月。预防是以应激宁+复合维生素+黄芪多糖等内服为主,经常拌料投喂可促进鱼体黏液分泌和伤口愈合。其次在秋冬季节减少拉网操作,  相似文献   

4.
水霉病俗称白毛病、肤霉病。引起水霉病的病原体包括藻状菌纲的水霉属、绵霉属、细囊霉属、丝囊霉属、腐霉属和异霉属等6属的9种水生霉菌。其中水霉、绵霉、细囊霉和丝囊霉最为常见。  相似文献   

5.
<正>水霉病是由水霉属、绵霉属、丝囊霉属的多种丝状真菌引起的真菌性病害,在我国所有大宗淡水鱼类养殖区均有不同程度的暴发,对鱼卵,尤其是鲤、鲫、团头鲂等产的粘性卵危害极大。因而,有效防治水霉病是鱼类人工繁殖管理措施的重中之重。然而,自孔雀石绿在  相似文献   

6.
正水霉病又称肤霉病或白毛病,是水生动物的真菌病之一,引起这种病的病原体到目前已经发现有十多种,其中最常见的是水霉和绵霉。该病是由真菌寄生在水生动物体表引起,主要是真菌门、鞭毛菌亚门、藻状菌纲、水霉目、水霉科的水霉属和绵霉属。水霉菌最初寄生时,一般看不出水生动物有什么异常症  相似文献   

7.
<正>水霉病又称肤霉病或白毛病,是鱼类常见疾病之一,一年四季均可发生,以早春、晚冬最为流行。该病对水产动物的种类没有选择性,凡是受伤的均可被感染,对水产动物是一种继发性感染。一、症状疾病早期,肉眼看不出异状。单肉眼能看出时,菌丝不仅在伤口侵入,且已向外长出外菌丝,似灰白色绵毛状,故俗称"白毛病"。由于霉  相似文献   

8.
正水霉病又称覆棉病或水棉病,常感染体表受伤组织及死卵,形成灰白色如棉絮状的覆盖物。又称肤霉病或白毛病,是水生动物的真菌病之一,引起这种病的病原体到目前已经发现有十多种,其中最常见的是水霉和绵霉。该病是由真菌寄生在水生动物体表引起,主要是真菌门鞭毛菌亚门藻状菌纲水霉目水霉科的水霉属和绵霉属。水霉菌最初寄生时,一般看不出水生动物有什么  相似文献   

9.
水霉病和赤皮病主要危害草鱼、青鱼、鲢鱼、鳙鱼、鲫鱼等淡水鱼类,发病季节多为早春和晚秋,特别在早春的危害较大,且主要发生在鱼苗放养阶段。水霉病和赤皮病两病并发,用药防治效果甚微,损失极大,因此,水霉病和赤皮病的防治重在预防。笔者根据水霉病、赤皮病的病理,对传统的防治技术加以改进,取得令人满意的效果,现总结如下以供养殖户参考。一、病理l.水霉病 又叫肤霉病,属真菌性病害,是条件致病菌,广泛存在于水体中,如果鱼类皮肤受伤则不分种类均可感染。水霉繁殖有两种形式,即无性繁殖和有性繁殖,其中,无性繁殖一般在水体中进行,而有性…  相似文献   

10.
<正>水霉病作为一种真菌病,严重困扰水产养殖业的发展,且没有适合水霉病的水产用国标药物。一、水霉病病原水霉病病原有10多种,主要以水霉属、绵霉属、细囊霉属的种类最为常见。水霉病病原是真核生物,以菌丝或酵母形细胞方式生长,细胞壁较结实,大多由几丁质组成。水霉病病原的营养体通常为二倍体;病原的细胞壁主要成分是纤维素,并缺乏明显层次;细胞中线粒体脊排列不规则;细胞的核膜厚薄不均匀,核孔多;细胞的赖氨酸合成途径为二氨基庚二酸途径,与藻类和维管植物相同。  相似文献   

11.
水霉病又名肤霉病,为真菌性疾病,在我国淡水水产养殖动物的体表及卵上发现的水霉共有十多种,其中最常见的是属于水霉和绵霉两个属的种类,属水霉科。1.病因水霉病的发生主要因为紧迫造成的二次性感染,鱼类因拥挤、移动或其他不良环境因素的影响,造成体表组织受伤,而且随着春季的到来,气温和水温不  相似文献   

12.
在养鳖生产中,钟形虫病是较常见的病害,从苏醒到冬眠,整个养殖周期都可能发生,从稚鳖到亲鳖各种规格都会出现。因为鱼类养殖常见的是水霉病,很少出现钟形虫,而两者的外部形态,肉眼所见都是“生毛”,因此,很多人误将钟形虫病认为是水霉病,延误了病害的治疗。本人根据长期鳖病诊治的经验,对鳖钟形虫病与水霉病的辨别和治疗方法作一介绍: 一.钟形虫与水霉菌的辨别  相似文献   

13.
<正>水霉病又称肤霉病或白毛病,是鱼类常见疾病之一,一年四季均可发生,以早春、晚冬最为流行,各种鱼类均可感染发病。引起这种病的病原体在我国淡水水产动物体表及卵上共发现10多种,其中最常见的是水霉和绵霉,此类菌对温度适应范围广,5~26℃均可生长繁殖,最适温度13~18℃,水质较清的水体中生长较好。对寄主无严格选择性,各种饲养的水产动物从卵到养成都可感染。造成此病的因素一是受伤或局部组织坏死,二是水温剧烈变化(抵抗力下降、组织变坏),三是在季节交替,四是卵堆积(局部缺氧,卵膜开始腐烂)。水中自由游动的水霉动孢子侵入伤口或卵膜,吸取皮肤及其组织内的营养而  相似文献   

14.
香鱼水霉病及其它疾病的防治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一、水霉病1.症状霉菌最初寄生时,肉眼看不出病鱼有什么异样,当肉眼看到时,菌丝已从鱼体伤口侵入,向内外生长,当受伤较深时,霉菌可向内深入肌肉,蔓延到组织细胞间隙,侵入的菌丝极度分枝,向外生成菌丝,似灰色棉毛状。2.流行与危害由于霉菌能分泌一种毒素,鱼体受到刺激后分泌大量粘液,病鱼开始焦躁不安,运动不正常,出现与其它固体摩擦现象,造成鱼体负担过重,患处肌肉腐烂,病鱼行动迟缓,食欲减退,终致死亡。在香鱼苗种培育阶段肉眼看不出霉菌寄生时,往往已造成大量死亡,这尤其要引起重视。3.预防与治疗①在香鱼分养、选择过程中应尽量仔细,勿使…  相似文献   

15.
<正>水霉病又称覆棉病或水棉病,病原最常见的为水霉和绵霉。水霉在淡水水域中广泛存在,对温度适应范围广,于13~18℃时最适合生长。感染一般从鱼体的伤口入侵,鱼卵是水霉菌感染的主要对象。特别是在阴雨天、水温低时,极易发生水霉病并迅速蔓延,导致大批鱼或鱼卵死亡。水霉病在所有淡水水域、一年四季中均可发生,从鱼卵到各龄鱼都可感染,但在密养的越冬池冬季和早春更易流行。现在,食用鱼水霉病的防治仍是一个难题。  相似文献   

16.
肤霉病是水产动物的一种常见病,但对鲟危害极大。如果不及时防治,则会暴发大面积肤霉病,造成很大的经济损失。笔者在鲟养殖实践中,对肤霉病的防治进行了试验,收到了良好效果。 一、病因与症状 1.病因 引起肤霉病的水霉共有10多种,但危害鲟主要是水霉和绵霉2个属的种  相似文献   

17.
在鱼类养殖生产过程中,渔民经常会遇到一些疑难鱼病,部分渔民由于没有采取合理的防治方法,影响了养殖效果,甚至造成了很大损失.以下介绍水霉病、黏孢子虫病等两种常见疑难鱼病的防治方法,供大家参考. 一、水霉病 水霉病是春季多发鱼病,主要是由于鱼体表受到损伤,受伤组织感染水霉菌而引起的.水霉菌是广泛存在于水域和潮湿土壤中的一种霉菌,通过孢子进行无性繁殖,对不良环境耐受能力极强,适宜生长温度为10~ 18℃,温度达到25℃以上时水中的游孢子繁殖力减弱,一般不易发生感染.因此,鱼类水霉病25℃以下都会发生,而28℃以上比较少见.当鱼类体表组织受伤时,水中的水霉病游孢子就会伺机附着,在坏死组织上开始发芽形成菌丝,菌丝除寄生于坏死组织外,还可蔓延侵入附近的正常组织,分泌消化酵素分解周围组织,继而贯穿真皮深入肌肉,使皮肤与肌肉坏死,最后导致鱼死亡.  相似文献   

18.
一、水霉病的发病条件与发生季节常见的水霉病是因捕捞、运输、转池操作时引起鱼体表受伤、鳞片脱落造成,水霉菌侵入伤口,向内外长出菌丝,分泌毒素,引起组织溃烂,出现肉眼可见的白色棉毛状菌丝。鱼体表被寄生虫咬伤,或因饲料中营养不良引起表皮溃烂,水霉菌随溃烂部位侵入,也可引起水霉病。水霉病一年四季都可发生,尤其是早春和冬季,越冬鱼种、鱼卵、鱼苗易染此病。同属真菌病害的鳃霉病多发生在5~10月水质恶化、发臭的鱼塘,也可用成都芳草药业有限公司研制的水霉净复合药防治。二、水霉净的使用方法:浸泡或泼洒1.常规用药…  相似文献   

19.
<正>鱼类鳃霉病目前发病较多,本文为了描述方便,把鱼类鳃霉病根据发病时个体大小和孵化的时间分成养成期鳃霉病和苗种期鳃霉病。因为对此病重视度不够、显微诊断不完善、苗种高发、治疗药物效果待提高等因素,此病将对我国鱼苗种产业和成鱼养殖产业带来大的困扰。一、鳃霉病的病原形态和流行病学1.病原形态鳃霉病是一种真菌性疾病,主要病原是鳃霉。鱼类寄生的鳃霉,从菌丝的形态和寄生情况来看,有两种类型。寄生在草鱼鳃上的鳃霉,菌丝较粗直而少弯曲,分支很  相似文献   

20.
水霉病又称肤霉病,是因水霉菌的动孢子从鱼体伤口侵入,吸取皮肤组织里的营养,而且迅速向外生长,形成棉毛状的菌丝,故又称为“生毛”。此病在网箱养鱼中较为常见,发生在4月初至6月中旬,一般可导致鱼类死亡率在20%左右,严重时可高达40%以上。当水温上升时还可诱发赤皮病。笔者近两年来曾用食盐、小苏打、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