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冷水性鱼类循环水养殖系统设计及养殖虹鳟试验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本文论述了冷水性鱼类循环水养殖工艺、设施与装备系统的设计研究,该研究进行了虹鳟鱼养殖试验,突破了养殖水体氨氮低温处理技术关键,形成了低温微生物驯化处理和臭氧催化氧化处理新方法,建立了节约水资源、减少污染的封闭循环式养殖系统集成技术。试验表明,在空气增氧的条件下,冷水性鱼类循环水养殖,养殖密度达到38kg/m3,各项水质指标符合鱼类正常生长要求。  相似文献   

2.
虹鳟鱼属冷水性鱼类,喜欢栖息于水质清澈、水量充足的水域.在12℃~18℃范围内虹鳟鱼机体保持良好的新陈代谢状态,摄食旺盛,生长迅速,低于8℃或高于20℃,其食欲减退,生长缓慢,病害高发,养殖成活率下降,超过22℃,虹鳟鱼基本停止摄食,甚至有死亡的危险.虹鳟鱼为喜氧鱼类,适宜的溶解氧在6mg/L以上,最适溶解氧含量为8m...  相似文献   

3.
本文介绍了虹鳟鱼在双层浮球式生物滤器封闭循环式养殖系统中的养殖试验。该养殖系统主要包括射流暴气增氧、沉淀分离和双层浮球生物过滤器过滤,过滤悬浮物能力达到90%,氨氮处理能力达到149~(gm-3.d-1)(在养殖水体15度条件下),利用臭氧催化氧化法完成杀菌、消毒及二次去除氨氮作用。在8个养殖水体为1m~3的养殖池,放养1015尾平均体重240g虹鳟鱼的循环水养殖系统中,应用动力为0.75kW、处理能力为20 T/h的BAF—20型双层浮球生物过滤设备进行循环养殖水体的处理。在养殖试验过程中,对养殖水体的pH、DO、COD、悬浮物、氨氮、亚硝酸盐、硝酸盐等水化学指标进行了监测,并对虹鳟鱼在养殖过程中不同阶段的生长情况进行了测量。结果表明,在水体循环周期为2次/h,换水周期为一次/每两周的条件下COD≤15mg/l、氨氮≤1mg/l、亚硝酸盐≤0.13mg/l、硝酸盐≤24mg/l,经对比养殖试验表明,没有循环鱼池的水体和经过浮球式生物滤器封闭循环系统的循环水体的各项指标具有明显的差别。试验表明浮球式生物滤器封闭循环水系统完全满足虹鳟鱼工厂化养殖生产的要求,确保虹鳟鱼养殖水体的水质和鱼类生长环境,达到良好养殖效果。  相似文献   

4.
对烤烟温棚漂浮育苗池进行适当改造,利用其空闲时间进行养殖单性罗非鱼试验.水温控制在25~30℃,投喂全价饲料,养殖81 d,饵料系数1.17~1.64,在无增氧和换水条件下,最大载鱼量3.55 kg/m3,净产量2.51 kg/m3.  相似文献   

5.
微孔曝气增氧机的增氧能力试验   总被引:3,自引:2,他引:1  
为探究微孔曝气增氧机对氧气的传递效果,从研究增氧能力出发,依据SC/T6009-1999增氧机增氧能力试验方法的标准检测程序,以直径为10m的标准室内水池作为试验平台,试验水温为20℃、气压为101.325kPa、初始溶氧浓度为0mg/L;试验用水为清水,将微孔曝气增氧机与射流式增氧机进行对比试验研究。研究结果表明,微孔曝气增氧机能有效增加水体底部溶解氧,与1.5kW射流式增氧机相比,射流式增氧机的增氧能力平均值为2.4kg/h,微孔曝气增氧机布管长度为20m时,增氧能力平均值为0.25kg/h,布管长度为42m时,增氧能力平均值为0.40kg/h,布管长度为98m时,增氧能力平均值为1.12kg/h,布管长度为200m时,增氧能力平均值为1.55kg/h,所以在目前试验布管密度条件下,增氧能力可以超过射流式增氧机。在进气口压力相同的情况下,微孔曝气增氧机增氧速度随着布管长度增加而增加。  相似文献   

6.
正本文介绍了微纳米气泡特殊的理化性质以及其在水体增氧方面优势,并测定了微纳米气泡快速发生装置在循环水养殖系统曝气的增氧及衰减试验,循环水系统总水量18m3、每个养殖桶水量1.7m3、水体30min循环一次。试验结果表明,在虹鳟密度约30kg/m3条件下,溶氧值可达到19.91mg/L;系统无鱼运行时,1小时内溶氧值可迅速增加7.80mg/L,关机后溶氧值在1.5小时下降到初始溶氧水平(9.1mg/L)。  相似文献   

7.
近两年淮安市楚州区实施了江苏省水产三项工程"667 m21产300 kg小龙虾模式化养殖技术研究与推广",紧紧围绕"提高小龙虾规格、品质,增加养殖产量、效益"目标,转化吸收传统小龙虾养殖技术,在种苗控制、水环境调控、池塘增氧、生态防病、起捕上市等环节进行技术优化和改进,进行小龙虾模式化养殖技术研究,取得了良好的示范效果,初总结出了相对成熟的小龙虾池塘模式化养殖技术,一般产小龙虾300~400 kg/667 m2,小龙虾平均规格达35 g/只以上,667 m2效益在4 000元以上.主要技术要点如下.  相似文献   

8.
以氧锥为气水混合装置的纯氧增氧系统溶氧效率高,但需产生一定气耗及能耗。本研究运用物质平衡等相关原理,对通入氧锥纯氧气体流量、养殖水体流量进行科学设计,分析其运行成本,并讨论设计关键问题。结果显示:采用一定锥体结构尺寸氧锥,当通入其纯氧气体流量为14.6 L/min、养殖水体流量为1 327.3 L/min(养殖系统水循环量79.6 m3/h)时,能充分利用氧锥81.88%~89.07%高溶氧效率,提供1 026.8~1 116.9 g/h养殖系统需氧量,完全满足养殖水体300 m3、养殖密度6 kg/m3的凡纳滨对虾循环水养殖溶氧量需求。氧锥运行耗氧1 252.7 g/h,耗电2.9 kW·h。研究表明,本设计对提高纯氧增氧系统技术性能,推进纯氧增氧在高密度循环水养殖中广泛应用提供支持。  相似文献   

9.
秋生 《海鲜世界》2004,(5):32-32
虹鳟鱼因其成体沿侧线具有如同彩虹一般的棕红色纵纹而得名.虹鳟鱼具有肉味鲜美、营养丰富、刺少肉多、食用价值高、生长迅速、人工繁殖简便易行等优点,目前已成为联合国粮农组织在世界范围内推广的产量高而品质优良的四大淡水养殖品种之一,被列为高档鱼.虹鳟鱼生活水温2~25℃,最适水温为12~20℃,其适应性很广,既能在池塘中养殖,也可在水库、湖泊、河川中放养,尤其在流水中饲养一年四季都可生长,产量很高.大面积的流水养殖实践证明,一般亩产成鱼30000~35000 kg,最高可达50000kg以上.因此,虹鳟鱼流水养殖前景诱人.  相似文献   

10.
为解决河南中牟县万滩镇养殖池塘机械增氧技术单一的问题,通过试验研究微孔式、水车式、涌浪式等几种增氧机的性能及使用方式,以达到提升增氧效果和提高养殖效益的目的。结果表明,该地区池塘溶氧含量高而利用率低,养殖户传统增氧方法不当。适宜增氧方式为:涌浪式增氧机适合在晴天下午使用3~6 h,可有效提升周边20 m范围内底层水体的溶氧水平;投食前后半小时开启和关闭微孔式、水车式增氧机,可提升投食期间投饵区溶氧水平1~2 mg/L,保证鱼群的进食效果;夜间搭配使用微孔式和低功率叶轮式增氧机增氧,可使微孔区域底层水体溶氧比不增氧状态高出1 mg/L以上。  相似文献   

11.
池塘底充式增氧设施的配置与应用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为研究高效增氧方法,选择在凡纳滨对虾(Penaeus vannamei)和三疣梭子蟹(Portunus trituberculatus)生产性养殖池塘,进行底充式增氧设施的配置与应用研究.结果表明,底充式增氧方法比水车式和叶轮式增氧机的增氧效果明显.实际应用中微孔管和PVC管作为充气管,两者增氧效果基本相同,PVC管道更经济实用;充气管道的合理间距为4~6 m,鼓风机的功率配置0.30 kW/667 m2,可以满足水体溶解氧最低值3 mg/L的增氧要求.  相似文献   

12.
青虾微孔管道增氧双季养殖技术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青虾,学名日本沼虾,是淡水水域中适应性强,分布广,食性杂,生长快的经济虾类,具有皮薄肉嫩,味道鲜美的特点.青虾对水质的要求较高,溶氧量>5 mg/L,氨氮浓度<0.15 mg/L,亚硝酸盐<0.15 mg/L,pH 7.0-8.0.近年来,利用标准化池塘配套微孔管道增氧设施进行集约化养殖,大幅度改善了养殖水质,取得了较好的养殖效果,青虾产量200~250kg/667 m2,效益在5 000元/667 m2以上,建立了青虾微孔管道增氧双季生态高效养殖模式.  相似文献   

13.
为充分发挥南方山区水资源特色与优势,进行了反季节虹鳟养殖试验,探索大中型水域冬春季应用大规格虹鳟鱼种进行网箱养殖的新途径。饲养147 d,共收获虹鳟4 701尾、3 373 kg,平均尾重0.718 kg,最大个体1.20 kg,平均产鱼8.65 kg/m3;总收入87 698元,盈利25 158元;成活率97.3%,平均投入产出比为1∶1.4。  相似文献   

14.
循环水养殖系统水处理设备的应用技术研究   总被引:7,自引:4,他引:7  
介绍了循环水养殖系统中水处理设备的应用技术,包括沉淀池、砂滤罐、弧形筛、泡沫分离—臭氧消毒装置、紫外线消毒器、生物滤池、液氧增氧。目前的养殖系统鱼类单位产量达到30 kg/m2,养殖成活率维持在90%以上,日补水量不超10%。  相似文献   

15.
<正> 1991年,江苏省金湖县鱼种场在1.53ha成鱼池进行鱼、猪综合养殖试验.共生产商品鱼15755.2kg,折合10297.5kg/ha,利润17041.04元.折合11137.93元/ha;生产商品猪4275kg,平均每头95kg,利润26.15元/头,经济效益显著。 1 池塘选择鱼、猪综合养殖的池塘要求水质良好.排灌系统配套,水深2.5m左右,池底淤泥10~20cm,不能过厚。有条件最好能配备增氧设备。鱼池埂要宽,便于就塘建猪圈。 2 鱼种放养鱼种要冬放,放养时间用3~5%食盐水浸洗或10ppm漂白粉和8ppm硫酸铜合剂浸洗消毒。放种量1800~1950kg/ha,其中鲢、鳙鱼占  相似文献   

16.
在面积3 334~3 3335 m2池塘内,每667 mz放置规格为12 m2的网箱20只,对网箱内放养黄鳝密度进行养殖对比试验.结果表明:放养黄鳝规格为30~50 g/尾,放养密度1.0~1.2 kg/m2,经3~4个月的养殖,成活率为94.0%,产量为3.02 kg/m2.  相似文献   

17.
试验旨在分析新型微米纯氧气泡增氧养殖大菱鲆的效果。试验采用微米纯氧气泡增氧和机械增氧2种方式,设置机械增氧组(溶解氧6~9 mg/L)、微米纯氧增氧Ⅰ组(溶解氧6~9 mg/L)和微米纯氧增氧Ⅱ组(溶解氧15~20 mg/L)3个试验组。结果表明,微米纯氧Ⅰ组大菱鲆的体重增长、成活率、肥满度及饵料转化率高于机械增氧组;微米纯氧Ⅱ组各指标低于机械增氧组。7个月的大规模生产试验(800 m2水面,溶解氧6~9 mg/L)表明,采用微米纯氧气泡增氧养殖大菱鲆,各测定指标均显著高于机械增氧,可以加快大菱鲆生长,提高成活率和饵料转化率。  相似文献   

18.
孙健 《河北渔业》2012,(9):18-18,32
采用专用草鱼颗粒饵料,利用生态养殖技术,投放两种主体鱼,充分利用水体空间,通过使用生物制剂、增氧机、微孔增氧等综合措施调控水质,经过158 d的试验,平均单产达到41 700 kg/hm2,其中:草鱼单产20 700 kg/hm2 ;鲤鱼单产18 750 kg/hm2;白鲢单产2 250 kg/hm2;平均饵料系数为1.5,获得纯利润122 250元/hm2.  相似文献   

19.
2001年开始在辽宁省建昌县药王庙乡进行虹鳟鱼的养殖,经过几年的发展,已有养殖水面2 670m2,收到较高的经济效益和较好的社会效益.现将集约化流水养殖虹鳟鱼的技术介绍如下. 1场地选择  相似文献   

20.
虹鳟鱼属冷水性鱼类,因其体侧有一条如同彩虹色的纵纹而得名。虹鳟鱼具有肉味鲜美,营养丰富,刺少肉多,食用价值高,生长迅速等特点。其生活水温为1-24℃,最适水温为12-18℃,对水质和溶氧要求较高,流水养殖效果较好,一年四季都可生长,每667m^2产量可达1—2.5万kg,因此养殖虹鳟鱼前景十分广阔。其成鱼养殖技术操作规程如下: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