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25 毫秒
1.
策勒绿洲边缘自然植被恢复重建的盖度指标   总被引:11,自引:0,他引:11  
策勒绿洲位于塔克拉玛干沙漠南缘,绿洲边缘的自然植被带是保护绿洲的天然屏障,近50年来,绿洲边缘的自然植被带遭到严重破坏,绿洲生态系统受到沙漠化的严重威胁,恢复重建绿洲边缘自然植被带的限制因素是水,通过综合研究确定具备可靠防护功能的不同植被类型的盖度指标,是恢复重建绿洲边缘自然植被过程中节约用水的基础,本研究通过对策勒绿洲边缘沙物质的粒度分析,起动风速的风洞实验,绿洲边缘风速的长期测定以及不同植被类型防护效益的野外观测,确定策勒绿洲边缘不同植被类型的盖度指标为:●柽柳灌木群落盖度:≥20%;●骆驼刺草本植物群落盖度:≥30%;●花花柴草本植物群落盖度:≥30%;●芦苇草本植物群落盖度:≥30%。  相似文献   

2.
民勤绿洲边缘植被恢复与重建初探   总被引:4,自引:1,他引:3  
干旱缺水是导致民勤绿洲边缘植被退化的根本原因,也是民勤绿洲边缘退化植被恢复与重建的关键限制因子。恢复存在着一个过去时间的参照系,要恢复民勤绿洲边缘植被到过去某一时期的状态是不可能的;提取地下水灌溉恢复退化植被只能加速植被的进一步退化;采用滴灌灌溉目前还不具备条件;集流降水也于事无补;而目前尚无抗逆性更强的植物种用以取代退化植被。目前只能做到:⑴实施封育保护,使其进入退化→自然稀疏→沙丘活化→储存降水→自然演替的过程,使其形成在现有水资源条件下的植物群落或植被;⑵破坏土壤表面结皮,储存有限降水提高沙丘水分;⑶充分利用农田边缘和渠道渗漏剩余水;⑷农业节水是根本。  相似文献   

3.
绿洲边缘积沙带的研究是一个新的科学问题。甘肃河西地区经过半个多世纪的防沙治沙,在绿洲边缘形成了一条积沙带。为了研究积沙带的形成和发育与气候环境因子之间的关系,对河西走廊东端至走廊中西部绿洲边缘的积沙带进行了调查。结果表明:① 年降水量是决定积沙带高度和宽度的关键因子;② 降水量是决定植被盖度的关键因子,降水对天然植被盖度的影响大于对包括人工植被在内的植被总盖度的影响,随着降水增加,背风坡植被盖度增加幅度大于迎风坡;③ 积沙带不同样点之间植被盖度的差异主要是由植株个体大小引起的,亦即降水对植株个体大小的影响大于对植株密度的影响。  相似文献   

4.
荒漠绿洲的形成条件和过程   总被引:13,自引:3,他引:13  
绿洲分为天然绿洲和人工绿洲两大类型;绿洲的形成条件以水为基本、地形为制约、土壤为载体、植被为体现;天然绿洲的形成过程有沼泽化过程和草甸化过程,人工绿洲的形成过程有建立人工植被过程,培养优质高效农业过程及发展工业和城镇建设过程;绿洲的建设措施有:(1)巩固现有绿洲,保护山区水资源,内陆河流域上、中、下游合理分配用水,防治土壤次生盐渍化,防止土地风蚀沙化,(2)扩大和发展绿洲,根据现有水资源潜力扩大绿洲面积,外调水源发展新绿洲,加强绿洲工业和城镇建设。  相似文献   

5.
策勒绿洲外围的天然植被及其恢复途径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策勒绿洲外围的天然植被及其恢复途径买买提艾提(中国科学院新疆生物土壤沙漠研究所,乌鲁木齐,830011)1绿洲外围昔日天然植被概况策勒绿洲外围,以前曾有着较好的自然植被,在40年代出版的1/100万地形图上,可以清楚地看到,由策勒乡向西通往洛浦县有一...  相似文献   

6.
甘肃河西地区经过半个多世纪的防沙治沙,在绿洲边缘形成了一条积沙带。绿洲边缘积沙带是一个新的科学问题。为了研究积沙带的形成及其与环境因子的关系,文中对河西走廊东端至走廊中西部绿洲边缘的积沙带进行了调查,运用SPSS软件进行了统计分析。结果表明:1)河西走廊东端至中西部绿洲边缘积沙带平均高12.77m,平均带宽308.48m。2)积沙带形成的沙源因素是其上风向主风方向经过沙漠的距离;积沙带形成的气候因素是年降水和年平均风速;3)积沙带的高度和宽度与其上的天然植被盖度为极显著正相关关系,但与包括人工植被的植被总盖度相关不显著。4)降水条件是决定积沙带高度的关键因子。降水通过改变土壤水分条件从而影响植被盖度,进而影响积沙带的发育。  相似文献   

7.
以2009年9月乌兰布和沙区植物群落样方调查资料为基础,对其农牧交错带内不同生境的植被特征及其物种多样性进行研究。结果表明:在区域干旱气候的共同背景下,由于受人工绿洲灌溉水分水平运动影响的强度不同,导致该生态交错带内山前洪积扇、人工绿洲周边、绿洲外围植被的组成及其群落多样性差异显著,水平空间尺度上群落变异性大,构成群落...  相似文献   

8.
金塔斯草原类草地自然保护区的植被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福海金塔斯草在搂草地自然保护区位于阿尔泰南坡中段,海拔高程在1000-3000m之间。降水较多,气候冷湿,冬季漫长,积雪厚,寒潮,强冷空气频繁入侵和逆温现象不明显等。植被的显著特点是:植物区系丰富,已初步采集,记录到280种。估计可达到350种以上,地理尬发比较复杂;植物群落类型丰富多彩,呈明显垂直带状分布;植被垂直带结构完整,属西伯利亚-蒙古山地植被生趣带结构类型。  相似文献   

9.
新疆策勒"双株双层"栽培棉田小气候特征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对策勒“双株双层”特高产栽培棉田小气候观测表明:棉田地温条件良好,有利于苗期棉花的生长。绿洲边缘较绿洲内部更有利于棉花生长的小气候条件。温度状况表现为:蕾期绿洲外围超过35℃高温天气减少;花铃期绿洲外围温度条件与绿洲内部相差不大;吐絮期绿洲内部的温度条件较绿洲外围好。湿度状况表现为:灌溉后,土壤含水量增加,棉田蒸发和蒸腾作用强烈,冠层和近冠层的湿度相对增加;高温晴天,整个大气湿度降低,也使棉田湿度降低;阴天时,湿度相对增加;极少量降水,对棉田湿度仅有短期影响。风速状况表现为:蕾期风力较大,常有灾害性大风;花铃期平均风速最小,偶有灾害性大风;吐絮期的平均风速较花铃期大,但没有灾害性大风。  相似文献   

10.
绿洲的界外区与干旱区生态环境建设   总被引:6,自引:2,他引:6  
干旱区在开发过程中,造成绿洲、界外区及维持原状的荒漠三部分。界外区生境的极度退化,将动摇绿洲的存在基础。因而整治界外区是扭转干旱区环境恶化、实现生态复原与建设的关键。恢复与扩展荒漠植被即是生态建设的根本手段。实施保护、利用与建设相结合的方针,以荒漠植被自然侵移规律,依靠自然降水以最大限度发展可供饲用的灌林,将能实现生态环境建设的目的。  相似文献   

11.
青藏高原高寒荒漠地带位于高原主体西北部地势最高的部分。该区域气候极其寒冷干燥,属于高原亚寒带,高山高原地貌多被横向断陷盆地所切割;多年冻土发育,冰缘作用普遍;自然过程年青,高山寒漠土壤浅薄;生物区系成分交错,高寒荒漠景观突出;生态环境脆弱,需加大自然保护建设与管理。高寒荒漠地带腹地为寒冷干旱核心区域,是全球高原高山区域,具有独特地位的地生态格局。  相似文献   

12.
粉煤灰和城市污泥配施改良荒漠土壤的持水性影响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本文通过模拟降雨及降雨后自然条件下的土壤表面水分蒸发,研究了粉煤灰和城市污泥改良荒漠土壤对持水性能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施用粉煤灰和城市污泥改良后的土壤饱和含水率比对照荒漠土壤提高了79.46%,持水时间提高14天左右。这对于在干旱缺水的荒漠地区进行植树造林,恢复生态环境,提高有限的水资源利用率,防止荒漠化的扩大具有十分重要的理论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13.
工程行为对古尔班通古特沙漠植被的破损及恢复   总被引:14,自引:3,他引:14  
随着准噶尔盆地石油开发力度不断加大和工程建设相继上马 ,古尔班通古特沙漠环境脆弱的生态平衡受人为活动影响日益严重。突出表现在工程行为造成沙漠植被的破损 ,如碾压、铲除、压埋、油污 ,以及对植物生长环境地表的扰动等。通过观察试验发现 ,当工程行为方式及强度对生态环境的干扰未使生态稳定性瓦解时 ,则沙漠植被具有自然恢复能力 ,但恢复过程需要较长的时间才能完成。若要加速和强化恢复过程 ,就要在工程中采取及时固沙、适时补播灌草植物的有效人工辅助措施  相似文献   

14.
民勤荒漠植被的形成与演替过程及其发展趋势   总被引:4,自引:1,他引:3  
甘肃省民勤县是我国的典型荒漠化地区,自西汉以来生态环境逐渐退化,植被经历了一个从沼泽植被到盐生草甸植被再到荒漠植被的退化过程。水资源的变化是决定当地植被退化的主导因子,在大面积湖泊、河流背景上是沼泽植被,在干涸湖泊、河床背景上的是盐生草甸植被,在沙质荒漠背景上的是荒漠植被。目前,荒漠植被正处于进一步退化过程中。退化演替的同一阶段存在多种演替过程,现阶段存在着荒漠植被退化演替和盐生草甸植被向荒漠植被演替2种退化过程。20世纪中叶,在当地是从盐生草甸植被向荒漠植被演替的过渡时期,20世纪50年代以来,荒漠植被逐渐占据了优势。目前的天然种子植物共有22个科,72个属,127个种,其中以典型荒漠为主,共有3个植被型,7个群系组,17个群系。植物种类少,群落结构简单,群落随生境的分异性较大。目前的植被正处在进一步退化过程中,植物种类和面积减少,大面积枯梢、死亡,优势种的优势度增大。现阶段决定荒漠植被生长状况的主要是大气降水,植被盖度和密度随年际降水量变化较大,尤其是一年生草本植物。目前影响植被退化的人为因素主要是上游来水量减少,地下水严重超采、草场严重超载和造林密度过大等。在干旱内陆盆地,一旦水资源供给减少,湖盆、河道干涸,泥沙出露,形成沙漠和沙漠化则是必然结果。  相似文献   

15.
准噶尔盆地莫索湾龟裂地径流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准噶尔盆地是北疆的主要平原荒漠草场,牧草资源丰富。然而这些草场不同程度的缺乏人畜饮水,在有水源的地段虽然能放牧利用,但广大的缺水或无水草场,尚未能放牧利用。为了解决该类部分草场人畜饮水与建设人工草地的水源,1980-1986年,我们在准噶尔盆地南缘莫索湾对龟裂地径流进行了研究。龟裂地径流的利用不但对开发该盆地的荒漠草场资源有重大作用,而且对绿洲边缘建立防风固沙林及改善荒漠生态环境都具有重要的作用。现介绍如下。  相似文献   

16.
为了查明准噶尔盆地东南缘绿洲-荒漠交错带土壤螨类群落多样性与相似性特征,于2010年4月、7月、9月和11月中旬对该区的自然林、防护林、耕地、菜瓜地、荒草原、灌木林及荒漠等7种不同生境进行采样调查研究。结果表明,共获得土壤螨类5200只,隶属于4目41科61属。在7种不同生境土壤螨类群落多样性间具有明显的差异(p<0.05),Shannon-Wiener多样性指数(H)顺序为灌木林>防护林>自然林>荒草原>耕地>荒漠>菜瓜地,Margalef丰富度指数(M)顺序为自然林>防护林>灌木林>荒草原>耕地>菜瓜地>荒漠。Jaccard群落相似性分析表明,不同生境土壤螨类相似性程度主要为中等不相似(处于0.25~0.50),而在荒漠与自然林、防护林及灌木林之间的相似程度已达到极不相似水平。7种生境土壤螨类聚类和排序分析结果分为林地环境类型、耕作环境类型、荒漠草原环境类型和荒漠环境类型等四大类型。研究结果表明植被类型、土壤湿度和人为干扰是影响土壤螨类群落多样性及其动态变化的主要因素。  相似文献   

17.
乌兰布和沙漠东北边缘人工绿洲地下水动态研究   总被引:12,自引:4,他引:8  
通过对人工绿洲内及荒漠对照区不同时期地下水位、水质的监测分析,结果表明,绿洲因受灌溉水下渗的影响,与荒漠区相比,地下水位有较大的升高,15年间地下水位上升了2.4m,年平均升高16cm;绿洲地下水位的升高在绿洲开发初期与后期变化较大,前期上升幅度较大(年升高25cm),后期上升幅度较小(年升高10cm);因受灌溉季节的影响,地下水埋深在一年中变化较大,丰水季与枯水季水位相差2m左右,且某些地段超过潜水蒸发临界埋深;随绿洲开发年限的增加,绿洲内地下水质趋于变差,特别是在地势较低地域及灌渠两侧,地下水矿化度较高,某些地段出现卤水(矿化度高达9.29g/l);地下水水质变差及埋深变浅,均可引起土地次生盐渍化。  相似文献   

18.
黄人鑫  姜婷 《干旱区研究》2004,21(4):430-433
从新疆巩留县往西的察布查尔县境内,约2 000 km2的伊犁河南岸荒漠是未来灌区项目建设的所在地。2002年8月,对该地及其南缘和北缘地带的昆虫区系进行了调查,查明计有291种昆虫,隶属于15目87科239属,并对未来灌区建设对昆虫区系的影响进行了预测。  相似文献   

19.
以黑河流域为区域背景,运用分形理论,定量化地研究西北干旱区景观镶嵌结构的复杂性与稳定性。研究结果表明:(1)各景观要素,按照镶嵌结构的复杂性程度(分维值D)排序,依次分别为:高山草原>河滩地绿洲>漫灌戈壁绿洲>高山寒漠>土质平地盐漠>土质平地荒漠>中山森林>低滩地绿洲>中山草原>高山草甸>草原化荒漠>河湖滩地盐漠>冰川和永久性积雪>平沙地沙漠>固定沙丘沙漠>低平滩地盐漠>人工绿洲>荒漠草原>居民点(城市)>荒漠戈壁>荒漠剥蚀戈壁>高山草甸沼泽>半固定沙丘沙漠>流动沙丘沙漠>丘陵山地荒漠>高山灌丛草甸>中山灌丛草原>中山草甸草原。(2)各景观要素,按照镶嵌结构的稳定性程度(SK)排序,依次分别为:高山草原>河滩地绿洲>中山草甸草原>中山灌丛草原>高山灌丛草甸>丘陵山地荒漠>漫灌戈壁绿洲>高山寒漠>流动沙丘沙漠>半固定沙丘沙漠>土质平地盐漠>土质平地荒漠>中山森林>低滩地绿洲>高山草甸沼泽>中山草原>荒漠剥蚀戈壁>高山草甸>荒漠戈壁>居民点(城市)>荒漠草原>草原化荒漠>人工绿洲>低平滩地盐漠>固定沙丘沙漠>平沙地沙漠>河湖滩地盐漠>冰川和永久性积雪。(3)在各景观要素的镶嵌结构中,高山草原是最复杂,同时也是最稳定的;自然绿洲的复杂性和稳定性都大于人工绿洲。镶嵌结构最为简单的是中山草甸草原。最不稳定的景观要素,恰恰就是维系绿洲生存的关键-冰川和永久性积雪。(4)在沙漠和荒漠化景观中,固定沙丘和平沙地沙漠的复杂性虽然高于半固定沙丘、流动沙丘、荒漠戈壁、荒漠剥蚀及壁及荒漠草原,但是其稳定性却低于半固定沙丘、流动沙丘、荒漠戈壁、荒漠剥蚀戈壁、荒漠草原及草原化荒漠。这就是说,固定沙丘并不稳定。(5)在草原景观中,荒漠草原的稳定性最差。  相似文献   

20.
塔克拉玛干沙漠旅游资源开发构思   总被引:17,自引:0,他引:17  
谢婷  杨兆萍 《干旱区研究》2003,20(3):230-234
沙漠是一种特殊的旅游资源 ,在国际上沙漠旅游正成为一种新兴的旅游方式。以塔克拉玛干沙漠旅游资源为研究对象 ,通过对沙漠中自然、人文资源的分析探讨 ,研究了沙漠旅游资源在开发利用中的优势和劣势 ,将沙漠旅游的客源层分为观光、探险和考古三类 ,并以此为基础设计了不同的旅游路线 ,对沙漠旅游的活动内容、大型节事、宣传促销和可持续发展对策进行了探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