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母娜  李首成  陈勇 《浙江农业科学》2019,60(12):2371-2376
城郊型农业是一个区域生态系统和经济系统高效耦合协调的农业生态系统。本研究以成都平原一个城郊型农业生态系统绿湾生态农场为例,应用能流分析方法,探讨该农业生态系统的能量输入输出数量、能量流动方向、路径等能流特征,对人工辅助能的输入数量及结构,各子系统的投能效率进行分析,并辅以调控途径和对策探究。结果表明:该农业生态系统是一个生态种养农业系统,农场以有机能投入为主,农作物的光能利用率为0.27%;种植业子系统产投比为0.41,养殖业子系统产投比为1.85;粮食和畜禽产品全部输出到市场,商品率为100%。但该系统存在着种养不配套的问题,农场可通过优化种养结构、实行集约化管理、改变能量投入结构等方式,逐步提高该农场生态系统的光能利用率和能量产投比。  相似文献   

2.
对“紫云英-猪-沼肥-水稻”复合生态模式能流特征进行了分析。试验结果证明:作物种植是该系统主导产业,水稻光能利用率为2.70%。紫云英较大幅度提高了系统的光合效率。家畜养殖亚系统饲料转化率高,转化为肉能比例较大。紫云英青贮用作饲料在饲料能投中占有重要地位。沼气生产亚系统能量产投比为0.91,产出能中以沼肥含能为主。紫云英、沼肥和稻草归还农田可大大节约化肥能投,有机能投为主要人工辅助能投,有机肥料为肥料主要能投。整个系统有机能输入输出比为3.18。说明农牧沼复合生态系统是一个良性循环系统,具有能投少,能量转换率高,养分利用率高,高功能、高效益等特点  相似文献   

3.
我国热带地区胶—茶—鸡农林复合系统能流分析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以海南省文昌市典型的胶-茶-鸡农林复合系统模式为研究对象,分析了我国热带地区单作胶园、胶茶间作园及养鸡胶园的能流路径、能量输入输出结构及能流转化效率,结果表明,单作、间作及养鸡胶园挑能利用率依次提高,其能量产投比分别为1.50,1.88,0.20;有机能投入 0.138,0.119.0.977,养鸡胶园最高;无机能投入比分别为0。.862,0.881,0.023;养鸡胶园中人工辅助能投入比相对减少  相似文献   

4.
甘肃河西地区农田生态系统能流分析   总被引:7,自引:1,他引:7  
应用生态学能流研究方法,对河西45年农田亚系统能量输入进行了力能学分析,结果表明:在系统投能水平上,河西农业已具备现代化石油农业的特点。农田生态系统投能逐年增加,且具较高水平,其中无机投能增长很快,而有机能投入仅呈一种缓慢增长的趋势,相对前者,后者投能增长很少,动摇了系统生产的持续性和稳定性。该农业生态系统特点为:无机能投入中化肥占绝对优势;有机投能中,以有机肥为主,劳力、畜力投能数量少,且逐年降低。  相似文献   

5.
陇东旱塬农业生态系统能流分析与评价   总被引:3,自引:1,他引:3  
通过对陇东旱塬农业生态系统的能流途径、人工辅助的输入结构,各亚系统的能量输入输出结构及其比例,与其他地区对比分析,以及农田亚系统的投能结构对能效影响的分析表明:封闭性和有机型仍是该农业生态系统的主要特征,该系统的能量投入水平低,投能结构不合理,亚系统比例失调,造成了系统的低能效。应提高投能水平,优化投能结构,调整亚系统的比例,以提高系统产出。  相似文献   

6.
渭北旱原农林复合生态系统生产力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对不同类型农林复合生态系统生产力进行调查测定与分析,结果表明:表林复合生态系统生产力大小随树种、林龄、作物种类及配置形式的不同而有差别。果农短期复合型生产力、肖能利用率低于果农长期复合型,农杨复合型生产力、光能利用率高于农桐复合型。  相似文献   

7.
农牧交错带(武川县)生态系统功能的变化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随着北方农牧交错带生态系统结构的退化 ,生态系统的功能相应退化。以内蒙古武川县为例研究表明 :194 9— 1995年间 ,粮食单产与农作物光能利用率一直维持在 730kg·hm-2 和 0 0 8%的较低水平 ,天然牧草产量及其光能利用率则不断下降 ,分别由 82 5kg·hm-2 和 0 0 5 %下降到 375kg·hm-2 和 0 0 2 % ,农田养分输出大于输入 ,生态系统趋于退化。 1996年后这种状况有所缓解 ,粮食产量、农作物光能利用率转向上升 ,农田养分输入转向大于输出 ,农田生态系统开始得到恢复 ,但天然牧草的情况仍不容乐观。  相似文献   

8.
通过定位试验,从生态经济角度对不同间作复合种植模式与传统种植模式进行对比分析,以寻求经济高效、生态安全的替代型种植模式,结果表明:(1)间作改善了作物的生长环境,提高了资源利用率,因而间作复合种植模式间作季节表现出明显的产量优势,间作复合种植模式单作季节产量明显增加.(2)禾豆间作不仅通过直接影响当季作物的产量形成来提高土地利用率,而且还通过对后作作物产量的积极影响来提高后作作物的土地利用率,从而提高复合种植模式整体的土地利用率.研究得出间作复合种植模式土地利用率全年提高了4.0%~7.0%.(3)间作复合种植模式在间作季及全年的农枳械、农药、化肥的经济投入量减少,农机械、农药等措施的减少,降低了对农田土壤理化性状等的外来干扰,这对改善农田生态环境来说意义重大.(4)间作复合种植模式提高了各季及全年的经济效益和经济产投比.全年经济效益最高可达25067.7元/hm2,比对照提高了18.97%.综合以上结果,从改善农田生态、提高资源循环利用效率与提高经济效益等方面整体评价,禾豆间作复合种植模式可以作为传统麦玉连作的替代模式之一.  相似文献   

9.
本文在盐池县进行了沙打旺与苜蓿免耕补播立体复合种植试验。结果表明,采用沙打旺与苜蓿免耕立体复合种植,较人工撒播(沙打旺与苜蓿分别单种),降水利用率提高11.3%~19.7%,活动积温利用率提高13.5%~31.1%,田间CO_2补给量提高274×10~(-6),生物产量(干草)、植被覆盖度、产值、经济纯收入、产投比分别高22.8%、17.6%、29.5%、41.1%、51.2%,草场等级也由3等7级提高到2等4级,表现出良好的生态效益、经济效益与社会效益。  相似文献   

10.
应用^15N示踪方法,研究了不同施肥结构对稻田N素的储存、流向及其利用效率,结果证明绿肥和沼肥与化学N肥配合施用能促进水稻对N素的吸收,并利于N向稻谷转移,从而提高了水稻的经济产量,且肥料N在土壤中的残留量相当于单施化学N肥的2—2.5倍,而气态损失,后者为前者的2.6—8.2倍,因而有利于土壤肥力的提高。同时根据各施肥处理实际投入和输出的成分和数量,换算求得人工辅助能投结构,能量的产出量和能量效率以及光能利用率,实验证明,绿肥、沼肥与化学N肥配合施用,能提高水稻的光能利用率和能量的产出量,其有机能投占总能投80%以上,既节约化肥投资,减少工业能的消耗,又改善了土壤理化生物性质。  相似文献   

11.
针对宁夏中部干旱带一年两熟又嫌光、热不足的气候特点,进行了小麦复种大豆试验研究,结果表明:相对小麦单种,复种使太阳辐射利用率提高了25.73%,日光利用率提高了25.97%,水资源利用率提高37.9%,光能利用率提高7%,能量产投比提高25.8%,土地利用率提高26.1%,平均小麦单产5 700 kg/hm2,大豆单产1 200 kg/hm2,经济产投比达3.35﹕1,表现出良好的生态、经济、社会效益。  相似文献   

12.
从稻蛙复合种养生态系统的构成、要素以及要素间关系探讨稻蛙复合种养生态学原理。从“稻和蛙”的资源要素、稻蛙复合种养的功能及机理等方面综述当前的研究进展。简述了稻蛙复合种养的技术模式,从经济、社会和生态效益角度对稻蛙复合种养产业进行系统分析。重点分析和讨论了农药对蛙的影响、蛙药对稻田生态系统的影响,饲料和肥料分别对稻田生态系统和蛙的影响。最后从西南山区蛙品种的适应性、稻蛙耦合效果、稻蛙复合种养产投比等角度阐述了西南山区稻蛙复合种养产业面临的问题,并提出了解决对策。  相似文献   

13.
供试农场生态农业系统由加工业,牲猪,沼气池,桔园,鱼池和农田6个系统组成。本文运用“黑箱理论”和方法,对6个子系统的投入能量,产出能量,能量效益及投能结构进行了分析。全系统的能量产投科为0.81,光能利用率为1.55%,产品能与总投能之比为37.8%,单位产值含能量为188.3GJ/万元,系统投入的有机能占总投能的95%。从系统的N素循环和动态平衡分析表明:农田,桔园的N素输入均大于输出,N素处于  相似文献   

14.
菜田生态系统的能量投入产出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以沈阳市东陵区莱田生态系统为研究对象,对菜田生态系统的人工辅助能的投入特点、投能效率、公斤菜耗能及百元产值耗能等方面进行了初步研究,並提出了提高能量转化效率的主要途径。  相似文献   

15.
通过对试区几种种植方式的投能结构及利用率、光能利用率、氮磷钾投入产出状况和价值转换效益等方面的分析,论述了其物流、能流和价值流的数量特征。结果表明:1)各种植方式在一定程度上利用了沙区农业生态系统中的资源优势,并对沙区土壤培肥及农业经济的发展起到了积极作用;2)随着沙区农业集约化水平和生产强度的提高与增强,为保证沙区土壤肥力的不断提高,应适时补充钾素;3)各种植方式对沙区农业持续发展起到了积极作用,并将随着种植结构的完善和投能结构的优化进一步加强;4)目前该地农业生产仍处中低产水平,沙区综合治理和农业持续发展的任务还十分艰巨  相似文献   

16.
黄土高原家庭农业生态系统结构特征的分析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以黄土高原川塬灌区19个家庭农业生态系统为研究对象,采用主成分分析、逐步聚类分析和多元回归分析,对家庭农业生态系统的结构功能进行比较。结果表明,川塬灌区家庭农业生态系统可分为综合型、农牧型、农副型、农林型4种类型,反映家庭农业生态系统的结构条件主要因素为投入畜牧业子系统的资金,单位面积投入氮素,草食家畜占家畜总数百分比,粮食作物占耕地面积百分比,单位面积投入辅助能,反映家庭农业生态系统的功能的主要因素为人均产值、初级产品太阳能利用率、养殖业能量产投比、粮食总产量、羊单位总数。  相似文献   

17.
红壤旱地分带复种制Ⅰ和Ⅱ比对照Ⅲ增加产量47-65%;能量产投比高0.37-0.59,劳动生产率提高2.5-5倍;分带复种制生态系统N、P、K均有盈余,对照Ⅲ的小麦-甘薯生态系统P、K表现亏缺,N有盈余,但是,分带复种制磷的利用率较低,约28%-41%。  相似文献   

18.
经济、社会、生态环境协调发展是目前人类社会发展进程中面临的共性问题,更是我国二十一世纪面临的棘手问题。本文从“经济-社会-生态环境”复合生态系统的角度分析并阐述三者的复杂性及总体因果特性;探索社会发展过程中的因果关系及其反馈特征;阐述了经济、社会、生态环境协调发展决策及调控中应把握的几个关键环节,从而为区域经济、社会、生态环境协调发展提供决策依据。  相似文献   

19.
矿粮复合区农田生态系统健康评价体系及可持续发展对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矿粮复合区农田生态系统健康涉及矿业、农业、环境、经济等多学科,是生态系统健康研究的重要组成部分.文章在分析生态系统健康内涵和矿粮复合区农田生态系统健康的主要影响因子基础上,结合指标选取原则,构建了矿粮复合区农田生态系统健康评价指标体系,该体系包括矿粮复合区生态系统结构、经济、环境、生产力、可持续性、社会和恢复力7类30...  相似文献   

20.
四墩子草地农业生态系统初级生产太阳能转化率偏低(0.056%);次级生产能量转化效率较高(3.92%);系统能量产投比较高(2.57);系统的稳定性和阶段自持力较强;其开放程度高。但系统内部投能分配不合理,应加强对旱地和人工草地的辅助能投入。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