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玉米铁甲虫Daetylispa setilera(Chapuis)是广西西南部玉米的重要害虫,其种群繁衍寄主主要是玉米,以幼虫潜食叶肉对玉米产量影响最大。成虫还可以取食水稻、甘蔗、高梁和多种禾本科杂草,并能产卵在甘蔗、罗氏草(Rottboellia exaltata L.f)和两耳草(Paspalum conjugatum Bergius)叶片上。据报道,除玉米外,该虫尚可在罗氏草和两耳草上完成整个生活史。笔者现将1986年以来在甘蔗叶片上的观察情况简述如下。  相似文献   

2.
我国玉米锈病的发生与为害情况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相似文献   

3.
黑龙江省玉米螟为害玉米产量损失的研究   总被引:5,自引:1,他引:5  
以不同的测定方法对本省不同世代区玉米螟为害玉米产量损失的研究表明,一代区和不完全二代区采用大样本单测回归法。一代区玉米单株每增加1头幼虫,单株产量损失3.48克,损失率2.65%。不完全二代区玉米单株每增加1头幼虫,单株产量损失3.78克,损失率3.0%。二代区采用改进的小区对比法。第一代1头幼虫,产量损失率5.15%;第二代1头幼虫,产量损失率2.35%;一、二代混合,1头幼虫产量损失率3.38%。以玉米螟产量损失为依据,提出了一代和不完全二代区的防治指标及二代区的防治策略。  相似文献   

4.
玉米全蚀病为害损失测定及防治指标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作者对山东小麦—玉米两季作物区玉米全蚀病的发生情况进行田间自然发病田、人工接种田为害损失测定。结果表明,玉米受害后果穗千粒重下降,秃顶率增加;对产量的影响:1级减产20%左右,2级减产40%左右,3级减产50%以上。根据病情指数与产量损失率的数学模型,结合防治工本、产量水平和产品价格及经济效益,分高、中、低产田对经济允许为害水平进行了估算,并确定了防治指标,经大田验证,可以有效地指导更换品种和综合防治。  相似文献   

5.
粘虫Mythimna Separata(Walker)*属磷翅目,夜蛾科,别名:"剃头虫"、"花青虫"、"五色虫".幼虫食性杂,取食可达100余种植物,恩施州玉米、水稻、小麦等作物常受其害,曾多次在玉米上间歇性暴发.随着畜牧养殖业规模型发展,人工种植牧草也由原来的零星型种植,发展到规模型种植,累积面积达4.67万hm2.2003年粘虫转入人工牧草危害,已成为近年人工牧草常发性害虫.  相似文献   

6.
柑桔潜叶蛾Phyllocnistis citrella Stainton是柑桔新梢的重要害虫之一,主要以幼虫在嫩叶表皮下钻蛀危害。受害叶片卷缩变硬,严重影响光合作用的进行。笔者从1986年—1988年共用了三年时间对柑桔潜叶蛾进行了观察与研究。现将其为害习性简报如下: 根据田间调查和室外饲养观察,柑桔潜叶蛾在我县一年最多可发生15个世代。第一代成虫随着柑桔春梢的抽发转入春梢产卵危  相似文献   

7.
广西玉米铁甲虫发生为害规律及其防治技术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玉米铁甲虫 ( Dactylispa setifera( Chapuis) ) ,属鞘翅目龟叶甲总科铁甲科昆虫 ,是广西地域性、扩散性、灾害性发生、为害玉米的主要害虫。 2 0世纪(下文同 ) 70年代以来 ,广西玉米铁甲虫发生地区各级植保部门及科技人员十分重视玉米铁甲虫生态学的调查、研究 ,积极组织联合防治实践 ,对玉米铁甲虫的发生为害规律和防治技术获得了众多的认识。现综述如下。1 发生分布、演变及消长动态   1 960年代初 ( 1 960年 )广西农作物病虫普查 ,曾在南宁、百色、柳州、玉林 4地区的 35个县采到玉米铁甲虫 [1]。至 70年代有平南、容县、玉林、融安…  相似文献   

8.
(下文续 2 0 0 2年第 4期第 2 2页 )3 发生相关因子3 .1 食源生境。宏观上 ,种有玉米的石山区、石灰岩溶地域是玉米铁甲虫的适生环境 ,玉米铁甲虫只在种有玉米的石山区生存、发生 (土山地区基本无铁甲虫发生 )。这类生态环境多干旱缺水 ,冬暖夏凉 ,昼夜温差大。除种植有铁甲虫最嗜好的食物玉米外 ,还常年生长有多种禾本科杂草等野生寄主 ,食料丰富 ,极利于铁甲虫取食、繁衍和渡夏越冬。铁甲虫已在这类石山地区得以长期的生存适应。3 .2 越冬虫源。第 1代的发生数量及世代存活率是其种群数量变化动态的关键因素 ,有效越冬虫源是当年玉米铁…  相似文献   

9.
2006年春季,首次在防城港市防城区原板八乡(因乡镇机构改革现与峒中镇合并)发现玉米铁甲虫发生为害,达中等偏重程度。被害叶轻的为28%,严重的为害叶率达100%,重为害的玉米全株叶片呈枯白色,严重地影响玉米生长。现将其发生情况、原因分析及防治对策简述如下:1基本发生情况1.1为  相似文献   

10.
黄建荣  封洪强 《植物保护》2015,41(2):231-233
在河南省新乡市发现夏玉米苗受稻蛀茎夜蛾为害,本文首次报道了该虫在中国黄淮海夏玉米区发生及对夏玉米苗的为害,并简要描述其为害特点以及生活习性。为进一步研究其在夏玉米区耕作制度下的生物学特性及防治技术提供重要基础。  相似文献   

11.
大螟为害小麦的初步调查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大螟(Sesamia in erens Walker)是一种以水稻为主要寄主的杂食性害虫,然而关于其为害小麦的调查研究却鲜有报道.为了研究大螟在麦田的发生规律,作者于2011年5月上、中旬,采用平行线跳跃式取样方法对安徽省部分地区麦田大螟的发生为害情况进行了初步调查.大螟以越冬代和第1代幼虫为害小麦,在小麦茎秆上蛀孔后,可取食麦茎组织,形成白穗.滁州市南谯区麦田大螟为害最为严重,田间平均受害株率达到9.83%,有虫株率为6.17%.  相似文献   

12.
受市场变化的影响,玉米种植面积不断扩大,2009年在夏玉米上首次发现瑞典蝇和禾蓟马,发生地点是运粮湖管理区新河队两块玉米田,重者造成田间缺苗断垄,严重影响玉米生产.  相似文献   

13.
今年6月上旬,在我区宜昌县土城区土城乡梓祥坪等地,局部发现竹节虫为害玉米。水稻上也有零星被害。根据地、县植保站联合调查,玉米被害株率50—70%,平均68%,严重被害田块,被害株率达90%;平均单株有虫2—3头,最多达11头,单叶有虫最多达6头,局部田块巳暴发成灾。当地此虫体色有褐色,淡绿色、墨绿色等。最大的种类长9厘米,前足长达7厘米。被害地属半山区,农作物面积小,周围灌木丛多,虫源主要来自玉米田周围  相似文献   

14.
棉蚜为害玉米初报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河北省廊坊地区玉米田蚜虫种类除了玉米蚜[Rhopalosiphum maidis (Fitch)]、禾谷缢管蚜[R.padi (Linnaeus)]、荻草谷网蚜[Macrosiphum (Sitobion) miscanthi (Takahashi)]和麦二叉蚜[Schizaphis graminum (Rondani)]等蚜虫外,还发现一种在玉米生长前期在下部叶片取食, 玉米生长中后期向植株中上部转移为害的蚜虫,经形态学和分子生物学鉴定,证明该种为棉蚜,这是棉蚜为害玉米的首次报道。  相似文献   

15.
烟粉虱,属同翅目,粉虱科。2004年在枝江市蔬菜上零星出现,随后发生量逐年上升,寄主种类不断扩大。2005~2007年我们对烟粉虱的发生为害情况进行了系统调查监测,现将调查结果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16.
本文就柑桔锈螨[Phyllocoplruta oleivora (Ashm。)]对柑桔的为害及经济损失进行研究。方差分析结果表明,不同受害面积和不同锈斑颜色的叶片叶绿素含量有显著或极显著差异。果实锈斑颜色级别与果重、果实大小及糖、酸、Vc、糖酸比等营养成分含量也存在显著或极显普差异。被害时间越早,锈螨发生量及叶、果受害面积越大,落果和裂果率越高,果实直径越小、果重越轻。应用该螨的种群动态及其为害引起的产量及经济损失资料,建立该螨的动态防治指标模型。并利用1986年四川开县调查数据,获得一组双因子防治指标系列。  相似文献   

17.
18.
本文对2021年小麦条锈病的发生和为害情况进行了初步分析,结果表明,条锈病发病时间和发病程度对小麦产量造成的损失不同,早发重发田条锈病病指高,对产量造成的损失大。  相似文献   

19.
柑桔锈螨对柑桔的为害及防治指标的初步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就柑桔锈螨〔Phyllocoplruta oleivora(Ashm。)〕对柑桔的为害及经济损失进行研究。方差分析结果表明,不同受害面积和不同锈斑颜色的叶片叶绿素含量有显著或极显著差异。果实锈斑颜色级别与果重、果实大小及糖、酸、Vc、糖酸比等营养成分含量也存在显著或极显普差异。被害时间越早,锈螨发生量及叶、果受害面积越大,落果和裂果率越高,果实直径越小、果重越轻。应用该螨的种群动态及其为害引起的产量及经济损失资料,建立该螨的动态防治指标模型。并利用1986年四川开县调查数据,获得一组双因子防治指标系列。  相似文献   

20.
为掌握一点缀螟在云南省保山市发生为害情况,为后续的监测防控提供数据依据。2020—2022年通过普查发现,一点缀螟在云南保山发生为害区域扩大、虫口数量增加、为害程度加重、为害生育期提前、为害部位增多,目前已在隆阳区、施甸县、龙陵县3个县(区)5个乡镇8个村发生,海拔1 200~1 900 m都有发生,以1 200~1 400 m次热区为害较重,3年发生地加权平均百株虫量分别为43.9头、77.5头、670.6头,加权平均为害株率分别为22.8%、24.0%、59.0%,为害时期由蜡熟期提前至乳熟期,为害部位由雌穗扩大至茎秆,测产轻、中、重度发生田玉米产量损失率分别为12.5%、37.6%、71.7%。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